资源简介 (共17张PPT)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学习目标 2011版课标: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了解蒙古族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认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入蒙古包马头琴那达慕大会草原赛马《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导入蒙古部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众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蒙古秘史》12世纪的蒙古草原状况:蒙古族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蒙古族人民盼望统一,结束战争。改变:铁木真这些文字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社会状况?这一局面后来是谁改变的?探究:起于灾难雄鹰展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像名字: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民族:蒙古族时间:1162年—1227年那一年,他9岁。父亲被仇敌毒死,孤儿寡母被部落亲朋抛弃,依靠掘草根、拾果子、打土拨鼠来度日……那一年,他16岁。羊马被偷走,在没有食物果腹的困境中,为躲避仇家的围捕,连续在密林中呆了9天,被戴枷游行,后躲在羊毛中才得以脱身……那一年,他28岁。在十三翼之战中失利,这是他一生领导他强大的骑兵所向披靡,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战败……那一年,他45岁。蒙古诸部聚会于斡难河源,共推他为蒙古大汗,尊号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王”,大蒙古国建立……独立、勇敢、坚强、耐心、机敏……雄鹰展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起于灾难铁木真率部多次征战, 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1、政治: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2、军事:组建一支一万人的护卫部队3、文化:创制蒙古文字4、司法:建立司法机构统治措施终于卓越雄鹰展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傲视中原——蒙古灭西夏与金蒙古1234年,灭金1227年,灭西夏1218年,灭西辽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1227年,在攻西夏时,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时年66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像(1215年-1294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与统一2. 为政措施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①改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② 重农:注重农桑;③迁都:定都于大都;④崇儒:《元大都平面图》中(孔庙、太庙等)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宋濂等《宋史·许衡传》结合上述材料,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将会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探究: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利于取得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2)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元军的实力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探究: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与统一4.统一全国文天祥像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3.灭亡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元朝统治者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从太祖成吉思汗到世祖忽必烈, 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元朝把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都纳入了自己的大纛之下。百川归海, 天下一统,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任崇岳《元朝的统一及其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元朝统一全国有何重大意义?探究:①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② 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①元朝统一全国,从中国历史和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看,都具有进步性。②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压迫,符合人民的利益,也是正义行为。③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不是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两者的角度不同。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探究:拓展思考:1206年, 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1276年,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课堂小结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元朝南宋蒙古南宋南宋金蒙古南宋金蒙古西夏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习近平(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 )拓展思考:谢谢观看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是统编初中历史七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融。特别是第10课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疆域的空前辽阔,同时各民族之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分别对课标的要求进行阐述。3.本课以按时间顺序、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主线,再现了蒙古族的形成、建立政权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最后特别强调元朝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2.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3.了解蒙古族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认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教学重点:蒙古政权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用PPT展示几张标志性照片:①蒙古包;②马头琴;③那达慕大会;④草原赛马。提问:观察这些图片,聆听背景音乐,思考这些与哪个民族有关?预设:学生回答“蒙古族”。拓展: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引出今天学习内容——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师出示课题,书写板书)(设计意图:从熟悉的民族性事物入手,设问引导,切入课题。)2. 正课讲授。一、雄鹰展翅——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活动1:问题探究阅读材料——“12世纪的蒙古草原”,并思考问题。问题:这些文字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社会状况?这一局面后来是谁改变的?(状况:蒙古族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蒙古族人民盼望统一,结束战争。改变:铁木真。)(设计意图:承上“蒙古族”,分析12世纪的蒙古草原社会状况,引导学生分析成吉思汗的成长背景,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活动2:铁木真——起于灾难时势造英雄。展示《成吉思汗像》及铁木真的生平信息,并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铁木真怎样的性格特点?将会有何作为?(设计意图:承上人物,引出更多人物信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加深对成吉思汗“起于灾难”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做准备。)活动3:铁木真——终于卓越展示:铁木真率部多次征战, 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大海”,这象征着他的伟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相关史实》,归纳成吉思汗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强调:这些措施巩固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设计意图:承上人物的介绍,引出其巩固措施,理解成吉思汗为蒙古族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准备。)二、傲视中原——蒙古灭西夏与金活动4:利用地图动态展示蒙古灭西夏、金等政权的过程,最终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其中,交代蒙古灭西夏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去世。(设计意图:承上内容,并通过地图、时间等时空观的角度,交代蒙古政权统一全国的进程,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做准备。)三、大哉乾元——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活动5: 元朝的建立展示图片以及文字信息,交代“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等信息。(设计意图:承上蒙古政权,从成吉思汗过渡到忽必烈,进而进入元朝时期,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做准备。)活动6: 为政措施展示文字史料,并提问:结合上述材料,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将会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P49页正文,归纳忽必烈的巩固措施:改制、重农、崇儒、定都等)(设计意图:承接元朝建立,引出、归纳其巩固措施,顺利过渡到下面的教学安排。)活动7: 问题探究结合课本P49页《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行汉法”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完成统一大业”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计意图:承上“行汉法”,归纳其带来的影响,为接下来的“统一”做准备。)活动8:元朝的统一展示文天祥的资料,了解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后展示资料,结合课本P49页正文,引导学生思考“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带来的影响。(设计意图:承上“元朝建立”,展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进程及意义,准备突破本课难点。)四、思考拓展设问: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预设回答:①元朝统一全国,从中国历史和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看,都具有进步性。②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压迫,符合人民的利益,也是正义行为。③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不是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两者的角度不同。(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维上的冲突,突破本课难点。)3. 课堂总结。通过年代尺和饼状示意图,展示两个重要人物、几个重要大事件等内容,并突显元朝统一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本课的难点。最后,用习近平的话总结本课学习。“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号召所有人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doc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