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目标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一组“青岛海上大阅兵”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钢铁做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钢铁做成的潜水艇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潜呢?二、新课导学:(一)探究点一:物体的沉浮条件演示实验:把三个乒乓球浸没在水槽后放手(一个上浮,一个悬浮,一个下沉),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条件究竟取决于什么?研究对象:浸没在液体中的乒乓球受力分析:仅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比较各运动状态下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①当物体下沉时,F浮 < G物;;②当物体悬浮时,F浮 = G物;;③当物体上浮时,F浮 > G物;;④当物体上浮到水面时,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F浮=G物;在书本P57画出物体处于漂浮,悬浮是状态,及上浮与下沉过程的受力示意图。比较物体的密度ρ物和液体的密度ρ液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物体重力G物=m物g=ρ物gV物由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①当物体下沉时,F浮 < G物;ρ液 <ρ物②当物体悬浮时,F浮 = G物;ρ液 =ρ物;③当物体上浮,最终为漂浮时F浮=G物;ρ液 > ρ物;(6)完成书本P57“想想做做”,并思考鸡蛋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二)探究点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1)演示实验:以课本“想想做做”栏目为依托,组织学生利用橡皮泥开展“造船”比赛。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轮船漂浮的原因。(2)归纳:轮船是利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增大浮力。(3)轮船的大小:排水量是指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4)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分析:①F浮、G排、G物三者的大小关系。②m排、m物两者的大小关系。(5)结合题目分析轮船从江河使向大海,船身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2、潜水艇(1)演示实验:演示潜水艇模型的实验,从物体的浮沉条件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潜水艇改变浮沉状态的原理和方法。(2)归纳:潜水艇在水面下工作时,V排等于V物,所受浮力不变。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状态的。3、气球和飞艇思考:1、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呢?2、气球、飞艇采用什么办法实现升降?归纳:气球或飞艇中充入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它们是靠改变气囊的体积调节浮力的大小来控制升降的。4、密度计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F浮=G物且不变,利用阿基米德推导式F浮=ρ液gV排,ρ液改变,V排改变,从而可以比较ρ液的大小,且可以读数。【板书设计】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当物体下沉时,F浮 < G物;;②当物体悬浮时,F浮 = G物;;③当物体上浮时,F浮 > G物;;④当物体上浮到水面时,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F浮=G物;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2、潜水艇3、气球和飞艇4、密度计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