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2 滑轮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学会滑轮组的有关计算及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4、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有关计算【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想想议议”:在使用滑轮时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二、新课导学(一)探究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1)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实验次数 钩码重/N 测力计示数/N 钩码上升距离/c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cm 拉力方向定滑轮 动滑轮 结论:(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会费一倍的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的实质(1)定滑轮:支点在轴心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2)动滑轮:支点在边缘处,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二)探究点:滑轮组1、滑轮组的特点按照右图组装滑轮组。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各滑轮组的省力情况;用刻度尺探究绳子末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距离h间的关系。结论:(1)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上由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n分之一,即F= ;若要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F= 。(2)距离情况:使用滑轮组时,由n段绳子吊着物体,绳子末端移动距离S就是物体上升距离h的 ,即S= 。(3)速度情况:因为绳子自由端和物体移动所花时间相同,故v绳=nv物2、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奇动偶定:当n为奇数时,绳子起始端应先固定在动滑轮上,然后依次绕过滑轮。 当n为偶数时,绳子起始端应先固定在定滑轮上,然后依次绕过滑轮。 (三)探究点:滑轮、滑轮组特殊使用情况1、定滑轮 2、动滑轮3、滑轮组(四)轮轴和斜面1、轮轴:(1)定义: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通常把大轮叫作轮,将小轮叫作轴。(2)轮轴的实质:支点在轴心,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注意:若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则变成费力杠杆。)2、斜面: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倾角的面。斜面越平缓,则越省力,但也越费距离。【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