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一、选择题:1.[2011·襄阳]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2.[2011·鸡西]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2011·深圳]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 [2011·凉山]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2011·莱芜]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6.[2011· 苏州]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7.[2011? 滨州]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8.[2011·东营]下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 )①台儿庄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2011·广东]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图1 黄埔军校 图2 南昌起义 图3 重庆谈判 图4 大决战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国共关系的变化C.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毛泽东思想形成10.[2011·盐城]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②淮海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11.[2011·成都]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B.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取得重大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12.[2011·徐州]2011年3月1 日,“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见下图)开赴地中海,为我国从利比亚撤侨护航。以“徐州”命名军舰,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徐州拥军工作的敬意。徐州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拥军支前活动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中(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13.[2011·贵阳]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14.[2011·莆田]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件是( )A.北平解放 B.上海解放 C.南京解放 D.重庆解放15. [2011·河南]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二、简答题:16.[2011·张家界]根据下图(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示意图)中英文字母所在区域,分别写出三大战役的名称。A. 。B. 。C. 。三、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新课 标第 一网(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结果如何?(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第18课 战略大决战答案:1.A 2.A 3.B 4.B 5.B 6.D 7.C 8.B 9.B 10.B 11.C 12.A 13.C.14.C 15.B16.A. 沈阳 B. 北平 C. 徐州17.(1)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2)北平谈判;中共方面首席代表是周恩来,国民党方面首席代表是张治中;国民党用谈判为手段,加紧重新编练新军,整军备战,准备东山再起的方针没变。(3)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第三野战军进军华东,第四野战军进军华南;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意图东山再起,阴谋破产。(4)楚汉之争时,项羽本可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结果为图美名而多次坐失良机的史实;告诫人们不要坐失良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