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类型 新授课 日期 授课人
课标 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情与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过机械运动和第七章学习过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运动和力是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才得以解决。对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教材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更加重要的是要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套材、惯性小球套材、小车、木块、矿泉水、纸条; 分组实验器材: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套材、小车、木块、矿泉水、纸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伽利略、牛顿及其对力与运动关系的阐述。 理解、识记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惯性,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实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探究过程,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逐渐逼近法的应用,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经历惯性实验的操作和解释过程,深入体会“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对“力与运动关系”思辨论证过程,理解科学发展过程的坎坷与艰辛。 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提升与同学合作能力和合作意愿。 培养规范表述、严谨求知的科学研究作风。 德育目标: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让学生学习牛顿的“研究性学习”精神。 通过伽利略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质疑和论证,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质疑精神。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辨的意识。 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乘车系好安全带。
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知道惯性,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构 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教学 模式 主体模式:多层次教学模式体系建构 次级模式:“小组合作,激趣导学”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模式;问题串教学模式。
探究 模式 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任务 内容 备注
整 展示目标 课前PPT展示课题和目标、重难点 从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一句中
引入课题 “云受到风的作用力而运动起来”,引出力和运动存在关系。 如果风停了呢?是不是云也静了? 展示并请学生读出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关系的观点。 请学生结合滑板车再阐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激发矛盾点,引发研究兴趣。 赞许学生的表述,并提出伽利略的观点。
分一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 伽利略的观点到底是否正确,仍需实验来检验。 伽利略认为阻力导致物体运动速度减慢,最终停下来的。真的是阻力,而不是其他什么因素导致物体的运动停下来的吗? 我们如果能让物体不受阻力,再看看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还会减慢,就可以检验伽利略的观点是否正确了。 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找不到完全不受阻力的运动物体的。那该怎么办呢? 在“声现象”中,我们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呢? 采用逐渐逼近法,逐次减小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理出运动物体完全不受阻力时的情况。 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逐次减小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来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方案 出示实验器材,要求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 学生陈述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对方案加以补充、矫正,强调要点,补充控制变量方法。 梳理完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给出记录数据表格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请学生上台展示正确的实验过程并交流结果。 小组合作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请同学说出实验结论,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对实验结论进行结梳理。 追问推理结果,确认伽利略观点正确 再推理一下,如果小车滑到水平面上,重力、支持力、阻力全都消失了,小车又会怎样呢??
反馈练习一
分二 牛顿第一定律 牛一定律的提出 牛顿指出伽利略的观点还可以再补充,让学生讨论怎么补充?排除“运动的物体”剩余 “静止的物体”,需要补充“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总保持静止”。 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意义 并列展示牛顿、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三人的观点。要求学生讨论“运动和力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学生陈述,确定: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反馈练习二
分三 惯性 惯性 分析滑板车,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外界施加的力来维持,那就应该是物体自己所拥有的性质了。通过滑板车,讨论运动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通过实验,讨论静止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演示: 这个实验中哪一个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讨论) 无论是运动的滑板车,还是静止的小球,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给出惯性的名称。 学生利用桌上实验器材,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这些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引导,纠正学生表达的不规范或不准确。 总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反馈练习三
合 课堂小结 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进行推理和拓展,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两方面内容“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情况”;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物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惯性”,牛顿运动定律又被成为“惯性定律”。 本节课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逐渐逼近法。 本节课我们从伽利略和牛顿身上除了知识,还能能学到什么?请同学课后深入思考交流。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1
补 播放撞车实验视频,学生解释现象。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2 事情都有利与弊两面性,惯性也不例外。同学们课后在生活中搜集大量的惯性实例,并根据利弊进行分类,然后跟同学们交流。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3
测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课本P.19 第1~4题(写到作业本上) 选做作业——研究性学习: 1、交流从三位科学家身上学习的收获。 2、了解安全气囊的有关知识。 3、搜集身边的惯性现象,并按照利弊进行分类。 ——课后实验:完成打棋子的实验,钢笔帽下抽纸等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