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地形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植被欣赏东北地区视频,找出东北地区最典型的环境特点。学习目标132通过读东北地区范围及行政区划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该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简称“东北三省”吉林省 吉 长春辽宁省 辽 沈阳组成读课本24页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在图中描绘出主要的经纬线,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2.圈出东北地区的临国、临省及濒临的海域,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活动一 考察之旅—确定位置位于中国 部,濒临 、 ,地处 的核心位置。东面、北面分别临 、 。西连 、南接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绝对位置40°N50°N130°E120°E俄罗斯朝鲜渤海黄海东北东北亚全部位于 纬度, 带(从南向北依次为: 带、 带、 带)中纬度位置地理位置0102海陆位置北温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暖温中温寒温相对位置绝对位置读课本26页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在图中圈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2.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活动二 走进东北—考察地形地形特征ABC①读东北地区地形图,说出其主要地形区。A.B.C.②①③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1.地形特点地形以 、 为主,呈 状。山地平原③②半环地形特征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沿125°E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南北高,中间低东西高,中间低2.地势特征45°N125°E河流龙黑江辽 河乌苏里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嫩江松 花 江松 花 江鸭绿江图们江①②③④⑦⑥⑤同学们,还记得三江平原在哪里吗?为什么要叫它“三江平原”呢?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进入三江平原后,因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沉积。长白山黑龙江“白 山 黑 水”读课本28页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归纳东北地区的气温特点。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活动三 感知冷暖—体验气候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2.降水1.气温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 ,且南北气温差异 ;夏季气温较 ,气温空间变化:由南向北 。东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大体在 之间,全年降水量较 ,降水空间变化:自东南向西北 。高递减500-1000mm多递减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低大气候特征有一种冷,叫东北“湿冷”,东北地区气候为什么会有“湿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冷①纬度高,气温低;②紧邻亚洲冬季风源地湿①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势低平,河流多,排水不畅下面三幅图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ABC活动(1)三个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为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2)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3)判读城市A、B、C的名称,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190C-160C-40CCBA纬度因素C哈尔滨长春大连00C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说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活动有利于积雪滑落有利于防寒保暖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活动四 亲近自然—认识植被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活动四 亲近自然—认识植被读课本30页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西北侧仅为600-700mm。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降水会有明显不同呢?由此可推断玲玲在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西北坡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降水: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北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气温: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活动四 体验生活—认识植被夏季风东南坡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植被气候: 我国 ,纬度 ,主要位于 带。以 、 为主。地形特点: 状: ,冬季 ,夏季 。我国最大天然林区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显著东北部高北温山地平原半环寒冷漫长温暖短暂温带季风气候小结感谢观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课题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11 月设计者学校联系方式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有趣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能力。理论依据:地理课程性质: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地理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教学背景分析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课标的理解:1.通过读东北地区范围及行政区划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同时,也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难点是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在新课导入部分,我首先以一个《东北雪乡》视频导入,提问“你能否说出东北地区最典型的环境特点?”给学生一个东北地区“冷”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问题“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引导学生阅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以及“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我首先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然后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找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任务,来认识东北地区的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特征。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我利用1幅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和2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描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我运用了一系列图片来分析东北地区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并设计了一个思考题“有一种冷,叫东北“湿冷”,东北地区气候为什么会有“湿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该所学知识理解东北地区的“冷湿”的气候特点。最后通过“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来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与气候特征。第二个视频《小兴安岭》除了介绍“东北地区的森林”,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也为后面的活动做知识铺垫。最后,“走进自然——认识植被”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已具备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与方法储备,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分析本部分内容的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评价本区的地理位置是一项新内容,也是需要思维含量较多的内容。本区域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与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的有一定的不同。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逻辑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较快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肯定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多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问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读图归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 探究式学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读东北地区范围及行政区划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播放“东北雪乡”视频要求:欣赏东北地区视频,找出东北地区最典型的环境特点。提问:通过这段视频,你是否能说出东北地区最典型的环境特点呢?过渡:有同学说寒冷,很好。那是什么造就了东北地区“冷”的特点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东北地区的探究之旅!观看视频回答:寒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老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导读。地理位置PPT展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以及“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提问:东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呢?明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活动一 考察之旅—确定位置读课本24页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在图中描绘出主要的经纬线,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2.圈出东北地区的临国、临省及濒临的海域,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明确:1.纬度位置(绝对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二、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南临渤海和黄海,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活动二 走进东北—考察地形读课本26页图6-6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在图中圈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2.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出东北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明确: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形特点呈半环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着东北平原)。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北高,中间低。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进入三江平原后,因为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导致泥沙大量在这里沉积。“白山黑水”师:东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与河流是长白山与黑龙江,因此人们习惯用“白山黑水”指代东北三省。师承转:你们知道为何白山白,黑水黑吗?明确:这还与东北的气候与土壤有关。长白山积雪覆盖期长;黑龙江两岸土壤多为具有大量腐殖质的黑土,故水色发黑。活动三 感知冷暖—体验气候读课本28页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归纳东北地区的气温特点。2.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明确:1月平均气温在-8℃至-28℃之间,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较低,且南北温差大。7月平均气温在18℃至24℃之间,但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夏季较为炎热。小结:东北地区的气候具有冬冷夏热的特点。明确: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500~1000毫米之间,全年降水量较多。从空间分布来看,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思考:东北地区“湿冷”的原因。明确:“冷”:①纬度高,气温低;②紧邻亚洲冬季风源地。“湿”:①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地势低平,河流多,排水不畅。活动: 下面三图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三个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为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2)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3)判读城市A、B、C的名称,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明确:1. 从高到低:C---B---A,纬度因素。2.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C;根据三个城市在东北地区的位置可判断城市A为哈尔滨,城市B为长春,城市C为大连。3.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提问:东北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明确: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活动: 观察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说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活动四 亲近自然—认识植被播放视频:《大兴安岭》讲解: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读课本30页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2分钟)1.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西北侧仅为600-700mm。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降水会有明显不同呢?由此可推断玲玲在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明确: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为红松、落叶松和云杉,然后过渡为岳桦林,最后是高山苔原。原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 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北侧为背风坡,降水少。玲玲所在一侧为东南侧,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同一植被带的分布上限比西北侧要略高一点。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生读图回答。生按下暂停键,在图中描绘出主要的经纬线,圈出东北地区的临国、临省及濒临的海域,并试图归纳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生按下暂停键,在图中圈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和河流,并试图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出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生七嘴八舌:气候寒冷,黑土地......学生读图回答生按下暂停键,在图中找出东北地区1月和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尝试归纳东北地区的气温特点。并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按下暂停键,读图,思考,回答。生:温带季风气候。生看图思考回答。生观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植被。生按下暂停键,观察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变化,思考原因。并结合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话找出同一座山体两侧降水会有明显不同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导读,增强重点和难点、唤起学生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以及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方面认识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认识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发展学生的地理学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制备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候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一次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归纳小结通过今天东北地区的探究之旅,我们已经确定了东北地区的位置,考察了东北地区的地形,体验了东北地区的气候,认识了东北地区的植被。现在一起来总结一下吧: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高,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形特点是半环状。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该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该地区的植被因为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再加上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使植被的垂直变化差异显著。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点及把握对区域地理教法的学习。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习题情境引入活动一 考察之旅—确定位置活动二 走进东北—考察地形活动三 感知冷暖—体验气候活动四 亲近自然—认识植被课堂小结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doc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