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开学第一课:“创造 向未来”(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任敏)本报讯 9月1日,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将如期登场。“创造 向未来”为这堂课的主题。在以“梦想”“奋斗”“探索”和“未来”为关键词的四个章节中,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老师将悉数登场,演员成龙回顾在演艺圈圆梦历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带来励志演讲,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将展示C919的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则以自身经历鼓励青少年永不言弃。初识新闻( )一、新闻是讨论冲突的论坛。冲突、争端、对抗等事件为报道提供了基础。( )二、媒体会把人们想知道的情况在优先位置进行报道。事件影响的人越多,新闻就越大。( )三、公众常常会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名人或机构感兴趣。( )四、公众会对其在地理或情感上接近的事件感兴趣。( )五、新闻也是良知的体现,新闻工作者会对他(她)认为有必要揭露的时间真相进行关注。( )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的事件可以成为新闻。于是有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新闻呈现的都是即时或新近发生的事件。法国小说家安德烈·纪德把新闻定义为“到明天就不如今天有趣的任何事情。”√√√√√√√新闻的价值要素——冲突性、重要性、显赫性、接近性、责任感、新奇性、时新性……新闻这种文体,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事件背景1949年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主力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一面和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长江防御,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南进。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自4月20日午夜起,——————————。4月23日午夜,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一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标 题:要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导 语:交代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电 头:交代发稿单位、发稿时间及发稿地点等。消息通常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请同学们阅读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出消息其标题、电头、导语与主体。部 队 渡江区域 开始时间 (预计)完成渡江时间 已渡江人数东路军 芜湖-江阴 21日下午五时 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请同学们依据表格,用红笔分别标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用蓝笔标出兵力分布情况,用黑笔标出渡江开始时间、(预计)完成时间。中路军安庆—芜湖21日30万20日夜里西路军九江——安庆21日下午五时23日35万大军已渡过三分之二35万大军的大部分九江江阴安庆芜湖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新闻背景】及时性消息语言真实性准确性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在和共匪西路军作战过程中,我军战士奋勇抵抗,不惧牺牲,后因敌我军事力量悬殊,我军为保存实力,不得已采取了战略性后退。消息语言的主观倾向阅读对象??人民解放军战士、持中立态度的民众、国民党政府及军队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2、通过分析语言,体会准确、精练的新闻语言,以及撰写者的感情倾向3、通过播报新闻的方式,感受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磅礴气势和高屋建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语言,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以及撰写者的感情倾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闻导入(屏显学生刚刚看过的“开学第一课”的新闻报道)T: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新闻)你们觉得什么是新闻?S:最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比较新奇的……(屏显“初识新闻”,请学生说一说哪些符合他们对新闻的认识)T:其实这些都是符合新闻的认识的。它们都是新闻的价值要素的体现。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板书)整体感知任务一:了解消息结构T:我们这两篇消息的时间背景是1949年的解放战争。请同学们在了解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且能自己用字典解决。T:朗读课后重点字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复述内容。T:请同学们概括文章内容?(S回答标题)那么,文中有没有哪一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T:(1)新闻还要有“标题”。 (板书: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2)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 ”(板书:导语),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交代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受众的新闻事实。(3)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板书: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标题、导语 、主体是一则消息结构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剩下还有背景和结语。背景和结语有时候就蕴含在主体之中。师:(新闻内容知识讲解)另外,需要区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T:请同学们依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消息结构划分,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并划分其结构。任务二:筛选新闻信息T:《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传递信息较为复杂,请同学依据下列表格来完成本文消息梳理。(屏显表格,请学生依据文章内容填空)T: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兵力分布情况,渡江开始时间、(预计)完成时间;T: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则消息里有一些内容不是在讲渡江战役的事情。请同学们划出来并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些内容呢。S:【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T:这就是隐含于消息中的“新闻背景”。T:介绍敌军的士气情况,点明敌军迅速溃败的原因。任务三:研读新闻语言特点(及时、准确、生动)一、及时性T:这则消息中除了刚才我们讲到的新闻背景,其他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消息报道的时候,这就体现了我们昨天讲述到的新闻的特点之一——S:及时性T:请同学们圈划出能体现消息“及时性”的字词。(屏显: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至发电时为止)T:这则消息和前一则消息虽然是写于同一天,报道的都是渡江战役,但是本文是22日夜里,作者根据最新的战况撰写的,这都体现了消息的及时性。二、真实性T:其实这些词除了能体现出消息报道的及时性外,也可以体现出消息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S:真实性。T:对。对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内容的严谨表达都是新闻真实性的体现。文章除了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汇外,还体现在哪里?S:有关渡江战役的地名。这则消息是想全国民众通报战况,是向前线战士传递战斗捷报、向敌人宣誓战果的,这些地点的准确表述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严谨性。三、准确性T:当然这些时间、空间上的真实表述也是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表现。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等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T: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S: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T:“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S:“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四、语言的主观倾向T:新闻语言讲究真实性、准确性,就是要求客观真实,但是文章有一些语句却似乎不是这样的。(屏显西路军的相关描写)T:同学们,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吗?S:“分分溃退”“毫无斗志”叙述对方的战斗情况,着力表现敌军抵抗之“微弱”,是为了突出我军的英勇善战,对战斗胜负结果的个人倾向十分明显。毛泽东作为人民解放军统帅的自豪和喜悦表露无遗。(屏显“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请学生分析)T:在第一则消息中是否也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体现呢?S:国民党反动派、英勇、纷纷溃退、直取、突破……T:同学们,如果写作者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他会怎么书写呢?S:在和中共西路军作战的过程中,我军战士奋勇抵抗,后因敌我军事力量悬殊,我军不得已采取了战略性后退。(屏显渡江战役时作为国民党立场的《申报》的新闻报道)T:所以,正是由于这样的主观情感的透入,当这篇新闻报道被不同的读者阅读的时候,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屏显阅读对象人民解放军,中立态度的普通民众、国民党军队,请学生说一说读者可能产生的阅读感受)小结T: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毛泽东主席正是通过这两则消息来鼓舞前方战士的士气,同时进一步摧毁敌人的信息,向全国人民宣告战争的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去读:S:激动的、喜悦的、自豪的、兴奋的S齐读课文。作业布置请依据所学的消息要素,消息语言的特点,撰写一则关于最新校内新闻的短消息。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单元起始课材料【链接阅读】开学第一课:“创造 向未来” 本报讯 9月1日,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开学第一课》将如期登场。“创造 向未来”为这堂课的主题。在以“梦想”“奋斗”“探索”和“未来”为关键词的四个章节中,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老师将悉数登场,演员成龙回顾在演艺圈圆梦历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带来励志演讲,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将展示C919的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则以自身经历鼓励青少年永不言弃。 每一个孩子都有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都盼望实现中国梦。《开学第一课》第一节以“梦想”为关键词,功夫巨星成龙走上讲台,讲述他坚持用生命演戏,多年追逐英雄梦的经历。他号召同学们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名摄影师解海龙则回忆了两个梦想,一个是自己实现摄影梦,另一个是帮助贫困地区孩子实现上学梦。 在这一节当中,传统文化将与现代科技碰撞,“京剧小达人”王泓翔和虚拟歌手“犀”共同演唱《墨梅》,以表达中国人坚持梦想、不忘初心、努力奋斗的风骨。 在“奋斗”篇,国际珠心算冠军王桐晶在现场展示了六位数和七位数闪电心算,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记住屏幕上闪现的数字,并迅速计算所有十五个出现的数字总和。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带来励志演讲。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恢复高考41周年,在那场改变命运的大考中,俞敏洪连考三次,才“闯关”成功,从一名农民变为北大学生,由此迎来人生转折。 这一节还增加了“非牛顿流体实验”的互动游戏,两位主持人和四位嘉宾带领小朋友们分成两队进行对战。通过游戏,大家见识了非牛顿流体这种“遇强则强,以柔克刚”的物质,体会用智慧和协作克服阻力走向胜利的真谛。 在“探索”板块中,8岁的沈阳女孩韩嘉盈与小动物互动,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哄睡”四种小动物。 参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C919大飞机试飞的邹礼学、聂飞、刘立苏来到现场,回顾了试飞机组所面对的危险以及他们的坚持。大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则将展示C919大飞机的各项数据和科技成果,并讲述自己实现飞机设计梦想的过程,以展现一代中国航空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的探索历程。 在最后一节的“未来”板块中,作为神秘“嘉宾”,我国第一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也现身课堂。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青年歌手王源作为青年代表,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展望。他们以亲身经历鼓励青少年,只要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坚持奋斗,就能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进步。 《开学第一课》已讲了十年,前些年,分别以“知识守护生命”“爱,让中国更美丽”“父母教会我”“乘着梦想的翅膀”“先辈的旗帜”等为主题。(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任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 消息二则【PPT】.ppt 1 消息二则【教案】.doc 【范例】校园新闻播报.mp4 新闻:开学第一课 创造 向未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