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文10 端午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端午粽》,看看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1.同学们,还记得本课的生字吗?快点来读一读吧!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1)听老师配乐朗读。(2)自由读文,给长句子画出停顿并读好停顿。请同学们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的停顿。自由朗读全文。(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4)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逐段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是否读得准确、通顺,是否读好了长句子的停顿。(5)师生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以及各段的意思。2.抓住重点语句,朗读感悟。(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问题:结合第2自然段内容说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粽子是用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枣。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②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是用青的、白的、红的?③朗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是用青色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色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色的枣。④这些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这些叠词的运用能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⑤汇报朗读第2自然段。(2)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外婆包的粽子主要有哪几种花样?外婆让我们把带回的粽子分给邻居吃,说明了什么?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说明外婆关爱别人,非常善良,助人为乐。(3)品读第4自然段。依据课文内容说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三、拓展总结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你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日的习俗吗?2.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粽子的色、味和花样,知道了在作者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个粽子,还包含了外婆的爱,希望你们今后也能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板书设计端午粽外婆包的粽子颜色美: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味道美:又黏又甜花样多: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外婆:善良、关爱别人端午节的来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共22张PPT)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文10 端午粽(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吗?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谁的呢?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端午节都会做些什么?包粽子采蒿叶挂香囊赛龙舟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你都吃过哪些口味的粽子?说了这么多粽子,看来大家真的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端午粽》,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二、识字写字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2.朗读课文。3.检查识字情况。(1)会认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duān zònɡ jié zǒnɡ mǐ jiān fēndòu ròu dài zhī jù niàn(2)小老师范读生字。(3)齐读生字、分组读生字、小组赛读生字。(4)去掉拼音再认识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4.书写指导。(1)认读会写字。午节叶米真分豆(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清字形,明确结构。(3)看教师范写“节、米、真、豆”,注意写法,书空练写。节:上宽下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竖要写直。米:左右对称。先写点、撇,横、竖分别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米”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点。真: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一些。中间部分则较宽,共有四横,最后一横较长。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4)描红、练写。(5)展示作品,互相评价。(6)玩扩词游戏,巩固所学生字。三、初读课文1.再次快速地阅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读课文。3.交流归纳。这篇课文先写了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接着介绍了粽子的色、味以及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熟练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端午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分.mp4 午.mp4 叶.mp4 真.mp4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mp4 第一课时.pptx 米.mp4 节.mp4 课文朗读10端午粽.mp4 豆.mp4 李庆芳-端午节(伴奏).mp3 第二课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