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考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考点三 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基础回扣]1.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1)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2)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3)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1)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重难点深化]1.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1)背景:新航路开辟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寻求稀奇珍宝的航海活动。(3)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但其实质为朝贡贸易体系下的政治行为,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转型。2.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革命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全球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文明 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社会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真题印证](2021浙江卷·1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答案】A【解析】据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哥伦布欲从西到达东方,即他深信“地圆说”,故选A项;达 伽马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东方,排除C项;哥伦布抵达美洲,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考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基础回扣]1.荷兰:(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2)成为“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1)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殖民帝国。(2)主要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3.影响(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2)对殖民国家:掠夺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重难点深化]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②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2)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3)影响①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真题印证]1.(2021全国Ⅰ卷·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答案】D【解析】16世纪起到18世纪末,除了英国外,还有欧洲许多国家建立特许公司从事海外贸易,说明当时海外殖民扩张是存在多国竞争格局的,故选D项;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成为主要扩张形式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划分势力范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外扩张时的主要形式之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2.(2021天津卷·10)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葡萄牙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种植园为奴隶,这可以佐证大西洋三角贸易,故选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而材料是三角贸易,此时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考点三 两次工业革命[基础回扣]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③交通工具:蒸汽机车和汽船。(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③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直接对立。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②新交通工具: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重难点深化]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 蒸汽 电力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全球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文明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3)现代化史观: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化。(4)社会史观: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包括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问题。(5)生态史观: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题印证]1.(2021浙江卷·1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答案】A【解析】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故选A项;英国诺拉斯的著作《英国产业革命史论》论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源起、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并分析了当时英国工商业政策的特征,排除B项;《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著作,其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排除C项;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排除D项。2.(2020全国Ⅰ卷·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答案】B【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婪,及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主因,故选B项;波旁王朝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经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排除D项。3.(2020江苏卷·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4.(2020浙江卷·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1870年 210 105 93 8 2 2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D【解析】市场准入是指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是通过国家立法来实现的,与铁路里程的增长无关,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陆路经济交流,故②正确;到1900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④正确,故选择D项。【高频考点练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卓越联盟高三模拟)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十五世纪末已经增加到了190种,同时期的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引起了早期殖民战争【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和“1437年”等信息可知,中世纪末,欧洲生产技术的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B项。2.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马铃薯传入中国后,人口增长导致大面积山坡的森林被砍伐殆尽 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据此可知( )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答案】 C【解析】 题干显示马铃薯对西班牙、中国、英格兰、法国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对上述几个国家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故选C项;食物来源增加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增长规模扩大,但是食物来源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物种交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与“战争”和“人口迁徙”无关,排除B、D两项。3.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 )A.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C.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学者辩证地指出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故选B项;1853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学者的观点是辩证地看待问题,排除C项;学者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上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排除D项。4.(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糖在中世纪英国属于奢侈品。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糖消费量变动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贵族饮食文化发生变化B.工业革命引发原料需求上升C.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D.世界性贸易引起的价格革命【答案】 C【解析】 1660年以后英国相继击败荷兰、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广大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广阔的原料产地,这使得英国糖消费量急剧上升,故选C项。5.有学者说:“美洲被发现后立刻带给欧洲的好处并不多,欧洲必须耐心地按照自己的需要重塑美洲。”为了“重塑美洲”,欧洲殖民者( )A.向美洲移植了玉米等作物B.加紧了对美洲的争夺C.开发了美洲的金银等矿产D.借助了三角贸易航线【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欧洲必须耐心地按照自己的需要重塑美洲”并结合所学,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到美洲为奴,欧洲殖民者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属于“重塑美洲”的表现,故选D项。6.(2021·重庆强基联合体高三质检)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下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答案】 A【解析】 表格体现了16—17世纪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冲突,故选A项;表格反映的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排除B项;早期的殖民扩张反映的是血与火的年代,3件文物不都是反映殖民扩张,排除C项;浪漫主义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生的,排除D项。7.(2021·西南三省三校联考)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商品法案》,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主要商品(只有少数例外),必须首先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再装船运走。此举的目的是( )A.打击荷兰,促进航海和工商业发展B.确立世界海上霸主地位C.扩大海外贸易,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保障其稳定的销售市场【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可知英国把北美殖民地变成了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其目的是保障其稳定的销售市场,故选D项;此规定的目的不是针对荷兰,而是绝大多数商品输入北美殖民地的国家,排除A项;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排除C项。8.(2021·潍坊高三模拟)1842年英国官方发表报告指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然而英国社会各界认为“霍乱是一种社会病”“疾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各界( )A.意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B.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呼吁政府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D.已经理性思考工业化带来的弊端【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疾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从而引发了霍乱等疾病的产生,表明人们已经对工业化的弊端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故选D项;材料没有把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没有传播卫生观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传染病问题,没有涉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排除C项。9.(2021·淮北一模)1563年,英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由治安法官厘定劳工工资并监督执行。1813年,英国议会不顾工人们要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呼声,断然废除了有关治安法官厘定工资的条款。这反映了( )A.政府取消了对经济的国家干预B.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经济政策C.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D.工业资产阶级已经控制议会【答案】 B【解析】 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就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材料中治安法官不再厘定工资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控制的放松,故选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不再厘定工资,故不能得出取消对经济的国家干预,排除A项;工业革命期间工人的生活水平是上升的,排除C项;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排除D项。10.(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弃除旧田埂。这体现了( )A.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B.城市规划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C.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D.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答案】 D【解析】 19世纪末德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推进,与此同时乡村普遍受到冲击而快速衰落和消失,“回归乡土运动”希望保护好传统乡土文化和自然景观,处理好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即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故选D项。11.(2021·宝鸡一模)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英国弥漫,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率先进入“工业民族”行列,这说明( )A.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了“工业时代”到来B.工业革命的开展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C.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D.对财富的追求已成为英国社会主流【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英国弥漫,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率先进入‘工业民族’行列”可知,英国能够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得益于社会氛围的变化,说明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12.(202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之前中国)同欧洲的联系仅仅是在断断续续的管制贸易之中。但到了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B.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C.工业强国对市场的需求 D.西方民主政治的先进【答案】 C【解析】 19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为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从而使得中西贸易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故选C项;“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程度有限,对19世纪中期中西贸易的变化不起决定作用,排除A项;B、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1·荆州一模)(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3年,英国开始建设远距离通讯电缆,到1880年,英国海底电缆达到156 105公里,控制了全世界海底电缆的2/3,连接着英国和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非洲。英国着力宣传格劳秀斯的“公海自由”理念,对各国主张的领海范围加以限制,坚持领海3海里这一原则。19世纪初起,英国开展扫荡海盗的行动,使猖獗的海盗行为很快减少,并在全球航运节点和军事要冲建立据点和要塞。英国还与法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七国签署《巴黎海战宣言》,阻止掠夺他国海上贸易财富的私掠船制度的发展。1860年,英法签署条约,双方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亚非拉国家也在英国炮舰威胁下被迫开放市场。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国货币的基准和国际贸易的硬通货,以后各国纷纷转入金本位制。——摘自《经济社会史评论》材料二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20世纪初,英国拥有庞大的“日不落”帝国之称,一战前夕,大英帝国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帝国的人口达到4.25亿。一战结束后,英国作为战胜国又获得了大片委任统治地,帝国版图进一步扩展。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迅速走向崩溃,在大英帝国不断瓦解的过程中,英国极力把新生国家纳入英联邦,因此,绝大多数独立国家加入了英联邦,英帝国随之演变成英联邦。——摘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在19世纪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历史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英帝国演变成英联邦的主要因素。(10分)【答案】 (1)角色: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者;世界经济体系的推动者;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急先锋等。影响:对英国而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上优势和工业水平,确立了“世界工厂”和贸易帝国的地位,最终建立起世界霸权;对世界而言,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近代化进程;对亚非拉而言,19世纪世界经济体系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体系,虽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加剧亚非拉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等。(2)大英帝国在二战后迅速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加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英国承认殖民地独立,大英帝国土崩瓦解;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英国海军实力也相对下降,英国的相对衰落是英国被迫撤出殖民地的重大原因;英国把新生国家纳入英联邦主要是为了维护英国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和国际战略地位,是英国殖民撤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一种表现等。14.(2021·重庆八中高三调研)(12分)如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对全球的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分别提取图中两个历史时期西方对全球认识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 上图信息:西方对全球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和传统东西方商路沿线。说明:从图中信息可知,当时西方的活动虽然已经突破了大西洋的阻碍,扩展到了美洲地区,但尚未深入到美洲腹地。加之从图中可以看出东西方已经有了直接联系的海上商路。结论:综合上述信息可知该图对应的历史时期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下图信息:西方对全球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说明:从图中信息可知,除南极洲、北冰洋和部分大陆腹地外,西方的活动范围已经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结合图中提示的时间“1800年”这一信息,可以反映出西方对世界认识的扩大与列强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相关史实。结论:该图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考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考点三 两次工业革命【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 新航路开辟[基础回扣]1.根源:欧洲 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1) 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2)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 的航路。(3)麦哲伦船队完成了 。3.影响(1)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 ”。(2)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3)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 的发展。[重难点深化]1.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1)背景:新航路开辟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阶段;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2)目的:新航路是欧洲为了打破奥斯曼帝国切断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而进行的开辟新商路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显示天朝国威,为大明皇帝寻求稀奇珍宝的航海活动。(3)特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为国家带来丰厚利润,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提高明朝知名度,但其实质为朝贡贸易体系下的政治行为,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转型。2.不同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的差异革命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全球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拓展文明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社会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真题印证](2021浙江卷·1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考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基础回扣]1.荷兰:(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 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2)成为“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1)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 帝国。(2)主要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海盗劫掠;以“ ”形式进行黑奴贸易。3.影响(1)对世界:打破了世界 的状态,世界市场得到拓展。(2)对殖民国家:掠夺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3)对殖民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重难点深化]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②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2)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3)影响①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真题印证]1.(2021全国Ⅰ卷·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2.(2021天津卷·10)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考点三 两次工业革命[基础回扣]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 制度在英国确立。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③技术: 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④市场:拥有广阔的 。(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机器: 制成改良蒸汽机。③交通工具:蒸汽机车和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③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 直接对立。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 。②新交通工具:发明内燃机,汽车和 相继问世。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 。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重难点深化]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 蒸汽 电力发明者 工匠 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全球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文明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3)现代化史观: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化。(4)社会史观: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包括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问题。(5)生态史观: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题印证]1.(2021浙江卷·1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2.(2020全国Ⅰ卷·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3.(2020江苏卷·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4.(2020浙江卷·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1870年 210 105 93 8 2 2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高频考点练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卓越联盟高三模拟)15世纪的欧洲,生产技术日益革新,社会劳动分工更加细致。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十五世纪末已经增加到了190种,同时期的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这一现象(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引起了早期殖民战争2.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马铃薯传入中国后,人口增长导致大面积山坡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据此可知( )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3.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 )A.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C.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4.(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糖在中世纪英国属于奢侈品。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糖消费量变动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贵族饮食文化发生变化B.工业革命引发原料需求上升C.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D.世界性贸易引起的价格革命5.有学者说:“美洲被发现后立刻带给欧洲的好处并不多,欧洲必须耐心地按照自己的需要重塑美洲。”为了“重塑美洲”,欧洲殖民者( )A.向美洲移植了玉米等作物B.加紧了对美洲的争夺C.开发了美洲的金银等矿产D.借助了三角贸易航线6.(2021·重庆强基联合体高三质检)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下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7.(2021·西南三省三校联考)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商品法案》,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主要商品(只有少数例外),必须首先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再装船运走。此举的目的是( )A.打击荷兰,促进航海和工商业发展B.确立世界海上霸主地位C.扩大海外贸易,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保障其稳定的销售市场8.(2021·潍坊高三模拟)1842年英国官方发表报告指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然而英国社会各界认为“霍乱是一种社会病”“疾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各界( )A.意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B.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呼吁政府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D.已经理性思考工业化带来的弊端9.(2021·淮北一模)1563年,英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由治安法官厘定劳工工资并监督执行。1813年,英国议会不顾工人们要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呼声,断然废除了有关治安法官厘定工资的条款。这反映了( )A.政府取消了对经济的国家干预B.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经济政策C.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D.工业资产阶级已经控制议会10.(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弃除旧田埂。这体现了( )A.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B.城市规划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C.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D.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11.(2021·宝鸡一模)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英国弥漫,并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了人的创造力,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社会生产力极大进步,率先进入“工业民族”行列,这说明( )A.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了“工业时代”到来B.工业革命的开展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C.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D.对财富的追求已成为英国社会主流12.(202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质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之前中国)同欧洲的联系仅仅是在断断续续的管制贸易之中。但到了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B.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C.工业强国对市场的需求 D.西方民主政治的先进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1·荆州一模)(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3年,英国开始建设远距离通讯电缆,到1880年,英国海底电缆达到156 105公里,控制了全世界海底电缆的2/3,连接着英国和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非洲。英国着力宣传格劳秀斯的“公海自由”理念,对各国主张的领海范围加以限制,坚持领海3海里这一原则。19世纪初起,英国开展扫荡海盗的行动,使猖獗的海盗行为很快减少,并在全球航运节点和军事要冲建立据点和要塞。英国还与法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七国签署《巴黎海战宣言》,阻止掠夺他国海上贸易财富的私掠船制度的发展。1860年,英法签署条约,双方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亚非拉国家也在英国炮舰威胁下被迫开放市场。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国货币的基准和国际贸易的硬通货,以后各国纷纷转入金本位制。——摘自《经济社会史评论》材料二 20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20世纪初,英国拥有庞大的“日不落”帝国之称,一战前夕,大英帝国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帝国的人口达到4.25亿。一战结束后,英国作为战胜国又获得了大片委任统治地,帝国版图进一步扩展。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英帝国迅速走向崩溃,在大英帝国不断瓦解的过程中,英国极力把新生国家纳入英联邦,因此,绝大多数独立国家加入了英联邦,英帝国随之演变成英联邦。——摘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在19世纪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历史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英帝国演变成英联邦的主要因素。(10分)14.(2021·重庆八中高三调研)(12分)如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对全球的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分别提取图中两个历史时期西方对全球认识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版).doc 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原卷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