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盛世(第2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唐盛世(第2课时)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汉唐盛世(2)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班级: 姓名: 小组:
主备人: 审核: 授课时间: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后期的豪强割据和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局面以及赤壁之战。
2、过程与方法:学习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的一系列事例,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和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阅读教材P87-91和历史与社会图册,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题
1、请你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形势示意图。(包括三国的名称、都城、建立者与时间)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星恢复和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有人说: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也有人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的进步。
说一说,你是如何认识这种历史现象的?
3、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虽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材料二: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自然条件、人口、技术等方面,想想其中原因主要有哪些?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为什么要改革?
(2)他的改革有哪些措施?
(3)说说胡服和汉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改穿汉服?
(4)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传入中原后,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汉族为什么又要接受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
(5)鲜卑族姓氏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他进行的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
5、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画一个从西汉至南北朝的历史简图。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共同探讨预习自我检测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巩固:
1、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2、东汉的建立者是(  )
A.刘秀 B.刘彻 C.刘邦 D.刘濞
3、北魏是(  )族建立的政权
A.匈奴 B.鲜卑 C.氐族 D.羌族
4、下列各项中,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B.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完成了南北统一
D.促进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文化
5、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决定因素是(   )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6、在三国鼎立时期,在北方建国的是( )
A.魏 B. 吴 C. 蜀 D. 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