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电荷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电荷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

资源简介

11.3 电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
新课引入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新课讲解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现象教学的作用,设计了一系列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必要的物理图景。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相应的结论。从中也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通过大量宏观现象的分析、推理来对微观世界进行判断的方法。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