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备课无忧1950年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一开始农民很高兴后来却觉得很费力导入新课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7÷3≈2.3(亩)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1 ÷ 0.001 = 1000 (人)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数字都是土地改革时真实的数据,来算算吧!耕畜是当时农业生产劳动中必不可少的,可严重的匮乏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 三大改造板书课题(1953年——1956年)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了解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重点) 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难点)2、通过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及实质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三大改造的完成过程,培养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自主学习【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的基本史实。自学识记稻麦飘香庆丰收 —— 农业合作化01合作生产效率高 —— 手业化合作化和平过渡新创举 —— 公私合营0302目 录04初级阶段得确立 —— 三大改造的完成什么是一化三改?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名词解释壹稻花香里说丰年——农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稻麦飘香庆丰收)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目的、原则、方法、阶段和结果。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01目标导学一:农业合作化新课讲解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思考:土地改革后,农民面临着哪些困难?造成了什么影响?党和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1953年12月,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这是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图说历史未组织户人均收入 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995 1126 17.6% 1295 6% 1401 46.7%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参考: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材料研读图说历史土地、农具入股,成为集体财产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生产资料私有生产资料公有检查入股农具图说历史合作改善农具学习科学选种兴修大型水利交流生产经验合作社成员可以……图说历史困难缺劳动力,劳动工具贫困缺少资金水利问题天灾不能使用机械化农具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合作个体(分散)一家一户农业生产合作社思维导学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农民申请参加农业合作社原则结果自愿互利原则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阶段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阶段小结贰合作生产效率高——手工业合作化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生产效率高)阅读材料,结合课文,,找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和结果。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合作化02新课讲解“1956年底,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组),经过调整为9.91万个,社(组)员达到509.1万人,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1956年产值比1955年增长15.61%,其中集体手工业产值比1955年增长2.68倍。”图说历史材料研读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2)方式(3)结果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材料研读材料: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1.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想一想材料中反映手工业合作社有哪些优越性?2.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3.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团结合作促发展史实链接叁和平过渡新创举——公私合营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目标导学三、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过渡新创举)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易振的表哥是上海水泥厂的大股东,解放战争期间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为了工厂的发展,也只能剥削工人,甚至一段期间也生产过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厂里设备陈旧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不高,新中国成立初,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随着国营的水泥厂效益不断提高,他的水泥厂每况愈下。借鉴农业、手工业改造的经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实行合作化改造可以吗?新课讲解03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说说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公私合营:企业国家所有(公有)资本家所有(私有)合作赎买主赎买的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这一方式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思维导学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什么是公私合营?知识延伸(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知识延伸观看视频,公私合营探究活动时间 20年代-解放前设备 陈旧劳动条件 差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积极性不高 不高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不高)材料二: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材料三:在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公私合营,企业克服生产任务和原材料不足等困难,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获得巨大的帮助,规模扩大,销售额上升,逐渐发展成社主义公有制企业。探究活动:“我劝股东来合营”材料一:右面表格为上海水泥厂公私合营前的生产状况。提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下列材料,从私营企业当时经营状况、社会发展趋势、合营政策的合理性、未来企业发展等角度思考探究活动:“我劝股东来合营”1956 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企业经营不利,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2、合营后,公方居领导地位,私方有职有权3、赎买政策,和平过渡4、合营后,企业发展有规划,有优势。公私合营在当时被认为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能够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雏形。探究活动(1)时间 1954年起(2)方式 公私合营(3)创举 赎买政策(4)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阶段小结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图说历史肆初级阶段得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大改造的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目标导学四、三大改造的完成新课讲解04初级阶段得确立2、三大改造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材料研读材料研读材料1954年全国的农业合作社只有1.4万多个,1955年春天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0万个,并且在中央批准建议1955年秋收前农业合作社要发展到60万个,改变了当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中规定的发展30~35万个合作社的计划。这段文字说明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3.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一个资本家的梦想:以北京老字号同仁堂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陈宝国扮演的白景琦个性鲜明,而白景琦的原型———同仁堂的少东家乐镜宇的传奇色彩丝毫不输白景琦。剧中白景琦在济南创办的白草厅正是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宏济堂。图说历史同仁堂的商标同仁堂的新貌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好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 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重要企业之一。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图说历史荣毅仁荣德生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徐中尼:《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号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图说历史观看视频,荣氏企业土地农民私人所有耕牛农民私人所有工具农民私人所有集体公有手工私人所有集体公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工厂资本家私人所有国家公有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三大改造的实质4.三大改造的实质农业改造农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手工业改造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实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总结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后,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在近现代发生了哪三次变化?想一想拓展延伸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帷幕。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合 作 社赎买、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第5课 三大改造课堂检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CB课堂检测3.据家乡的一个木匠回忆,当时社会主义改造时他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①当时的手工业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自己县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③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的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土地改革DA课堂检测5.“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C.手工业合作化 D.农业合作化6.“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A.公司制、股份制 B.土地改革C.赎买政策 D.加入合作社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公私合营.mp4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mp4 第5课 三大改造(同步精品课件与视频).pptx 荣氏企业如何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起死回生?,历史,中国历史,好看视频.mp4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