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课 冷战 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只要哪个地方有进步运动,美国就宣布这个地方有‘共产主义威胁’,就立即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乃至出兵干涉。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同样是为了压制共产主义的发展,进而从政治和经济上取得控制西欧的主导权。”这反映出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2.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推行杜鲁门主义 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历史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在幽默中深思。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喻指A.社会福利制度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4.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5.以下是20世纪世界格局变迁示意图,受①所示的世界格局影响,发生的事件是A.雅尔塔会议 B.德国分裂 C.北约轰炸南联盟 D.伊拉克战争6.二战后初期,美国前总统胡佛在进呈给时任总统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限制德国的政策,除非让德国人饿死,否则德国将成为西方盟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 最终也将使欧洲其他国家“衣衫褴褛”。杜鲁门最终接受了胡佛的建议,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A.对德国分区占领 B.实行马歇尔计划C.让德国加入北约 D.推动欧洲一体化7.“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交战关系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9.在华盛顿政府当时被巨大的恐惧笼罩,害怕德国乃至西欧从此会彻底毁灭。如果真是如此,斯大林就能在东欧快速扩展和渗透他的统治权力,之后把西方全部吞入他的势力范围。再加上德国等西欧老百姓对过渡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毁灭论”在社会传开。在此背景下,美国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创建北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动科索沃战争10.“广岛遭受劫难与柏林落于红军之手,不仅象征着又一场战争的结束,而且还标志着世界事务中一种新秩序的开始。”在这种“新秩序”中,中国A.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重要一员 D.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一极11.1948年,伦敦主办了二战后的首次奥运会。德国、日本被剥夺了参赛资格。苏联原本亦获邀参与,然而为避免跟美国运动员恶性竞争,故该国亦缺席该届奥运会。材料反映了A.英国经济已经繁荣发展 B.本届奥运会受当时国际局势影响C.此次奥运会是二战的延续 D.二战后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12.(2021·河南南阳市·九年级期末)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13.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A.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大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14.下列三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15.(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A.中国、美国 B.美国、日本C.美国、英国 D.中国、俄罗斯材料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实现了向“动力型”经济的转变。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材料二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材料三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下图反映的是双方的较量。(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种反差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战争才刚刚开始”指的是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实现了向“动力型”经济的转变。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材料二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材料三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下图反映的是双方的较量。(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种反差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战争才刚刚开始”指的是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课 冷战 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只要哪个地方有进步运动,美国就宣布这个地方有‘共产主义威胁’,就立即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乃至出兵干涉。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同样是为了压制共产主义的发展,进而从政治和经济上取得控制西欧的主导权。”这反映出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只要哪个地方有进步运动,美国就宣布这个地方有‘共产主义威胁’,就立即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乃至出兵干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军事、经济国家;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因此材料反映出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2.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推行杜鲁门主义 D.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A【解析】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其中也包含了东欧,苏联认为这是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其他三个选项与题干所给提示信息不符合。所以答案选A。3.历史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人在幽默中深思。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喻指A.社会福利制度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美国最新式战车”可知,漫画是在说明美国的一种斗争方式;根据题干“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可知,漫画说明这一斗争方式采用经济上提供财政贷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该漫画喻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故选B项;题干漫画与社会福利制度无关,排除A项;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排除C项;1949年,美国成立北约,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D项。4.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互会的成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题干中民主德国加入可以“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可知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区城经济集团,排除A项; 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5.以下是20世纪世界格局变迁示意图,受①所示的世界格局影响,发生的事件是A.雅尔塔会议 B.德国分裂 C.北约轰炸南联盟 D.伊拉克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世界格局变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①表示的是二战结束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的分歧越来越大。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B正确;雅尔塔会议发生在二战时期,排除A;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发生在冷战结束后,排除CD。故选B。6.二战后初期,美国前总统胡佛在进呈给时任总统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限制德国的政策,除非让德国人饿死,否则德国将成为西方盟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 最终也将使欧洲其他国家“衣衫褴褛”。杜鲁门最终接受了胡佛的建议,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A.对德国分区占领 B.实行马歇尔计划C.让德国加入北约 D.推动欧洲一体化【答案】B【解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为了帮助西欧复兴经济,控制西欧,美国实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故B符合题意;对德国分区占领不属于经济方面,排除A;让德国加入北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推动欧洲一体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B。7.“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交战关系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导致“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故D正确;美苏争霸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破裂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不是美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协约国与同盟国是一战时期的军事集团,故排除C项。故选D。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柏林墙、北约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片都是美苏两极对峙时期的产物和史实,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典型表现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9.在华盛顿政府当时被巨大的恐惧笼罩,害怕德国乃至西欧从此会彻底毁灭。如果真是如此,斯大林就能在东欧快速扩展和渗透他的统治权力,之后把西方全部吞入他的势力范围。再加上德国等西欧老百姓对过渡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毁灭论”在社会传开。在此背景下,美国A.实施罗斯福新政 B.创建北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动科索沃战争【答案】C【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措施,其目的是对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材料中“把西方全部吞入他的势力范围”“斯大林就能在东欧快速扩展和渗透他的统治权力”说明美国防止苏联对西欧的经济渗透,为此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故C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针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排除A;北约属于军事组织,不符合材料中经济措施,排除B;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D。故选C。10.“广岛遭受劫难与柏林落于红军之手,不仅象征着又一场战争的结束,而且还标志着世界事务中一种新秩序的开始。”在这种“新秩序”中,中国A.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重要一员 D.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一极【答案】C【解析】依据“广岛遭受劫难”“柏林落于红军”“又一场战争”等关键信息,判断出“新秩序”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此时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重要一员。故C符合题意;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是在《九国公约》的影响,排除A;B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是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的表现,排除。故选C。11.1948年,伦敦主办了二战后的首次奥运会。德国、日本被剥夺了参赛资格。苏联原本亦获邀参与,然而为避免跟美国运动员恶性竞争,故该国亦缺席该届奥运会。材料反映了A.英国经济已经繁荣发展 B.本届奥运会受当时国际局势影响C.此次奥运会是二战的延续 D.二战后美国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答案】B【解析】从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二战刚结束不久,德日两国作为战争策源地而被剥夺资格,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苏联因此拒绝参加奥运会,这说明本届奧运会受国际局势影响较大,所以B符合题意;二战后英国在二战中经济蒙受巨大损失,短时期内英国经济不可能繁荣发展,所以A不符合题意;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和平与友谊也是奥运会的主旨,所以C表述不当,不符合题意;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当时世界是两极格局,美国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1·河南南阳市·九年级期末)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答案】C【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捷克等国在二战后加入的是社会主义阵营,因此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经互会的成立。选项C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援助的是资本主义国家,A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排除;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的一场危机,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C。13.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A.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大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想称霸世界,但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推行冷战政策。美苏冷战体现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1898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B正确;联合国的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可以缓和意识形态斗争。A排除;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可以加强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合作。C排除;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排除;故选B。14.下列三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答案】D【详解】①由“图片华沙”可知,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个组织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②由“奥匈帝国”可知,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③由“俄罗斯”可知,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③。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A.中国、美国 B.美国、日本C.美国、英国 D.中国、俄罗斯【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两国友好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故A正确;美国、日本、英国不存在社会制度的差异,故BC错误;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考查的内容,故排除D项。故选A。材料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实现了向“动力型”经济的转变。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材料二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材料三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下图反映的是双方的较量。(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种反差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战争才刚刚开始”指的是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德国的统一,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德国政府的支持;德国政府重视科技和文化建设,有先进的教育制度,培养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等等。(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3)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可知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统一为经济崛起提供了稳定环境和广阔的国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德国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持;德国政府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利于经济发展;德国政府重视科技和文化建设,有先进的教育制度,培养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等。(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可知,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由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二:依据材料三信息及漫画可知,二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在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实现了向“动力型”经济的转变。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材料二 英、德、美、法实力比较表材料三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下图反映的是双方的较量。(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种反差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战争才刚刚开始”指的是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德国的统一,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德国政府的支持;德国政府重视科技和文化建设,有先进的教育制度,培养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等等。(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3)第二次世界大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来提供巨大的帮助”可知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统一为经济崛起提供了稳定环境和广阔的国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德国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持;德国政府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利于经济发展;德国政府重视科技和文化建设,有先进的教育制度,培养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等。(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表格信息可知,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由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二:依据材料三信息及漫画可知,二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在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6张PPT)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备课无忧第16课 冷战影片《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导入新课二战结束了,但这个世界不太平,局部热战美国积极在亚太地区扩张势力的同时,美国重点与苏联争夺欧洲。美苏是通过什么方式争夺的?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板书课题第16课 冷 战1. 了解冷战的含义、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2. 掌握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3.认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简述杜鲁门主义,知道德国分裂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以及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等基本史实。自学识记杜鲁门(1884-1972)马歇尔(1880-1959)古巴导弹危机壹昔日盟友今朝对手,两大阵营反目成仇。——冷战的发生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的合影。1942年漫画《绞死希特勒》为何美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呢?知识点一:冷战的发生曾经盟友今朝对手新知讲解播放视频:美国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被称为“冷战”。1、冷战的含义解析冷战冷战的双方:冷战的手段:冷战的目的:冷战:二战后的40多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47年—1991年材料研读2.冷战的背景阅读材料,探究“冷战”原因材料一:战后美国实力经济工业产量占2/3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军队人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航空母舰30多艘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控制操纵联合国原子弹军事政治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六、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材料研读材料三: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为主体的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年产量就达40,000架。 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的核垄断。……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材料四: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苏两国之间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对立与社会制度的差异丘吉尔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矛盾不断加深美国为什么采用冷战的形式 1、苏、美势均力敌。美国不敢贸然直接武装对抗。2、大战刚结束,人心思和平。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和平砥柱》丘吉尔演说中的铁幕是指什么?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在东欧、南欧等国家,显示了共产主义的挑衅序幕: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3.冷战的表现什切青里雅斯特1946年,英国首相邱吉尔用“铁幕”一词来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互不信任的情形。右图是英国的一幅政治漫画。鐵幕的來臨漫画解读(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公开反共、反苏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材料研读播放视频:莫斯科保卫战内容:1.要求美国援助土耳其和希腊;2.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杜鲁门“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带来了什么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1947年(1)冷战表现——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美国干涉他国内政以什么作为幌子?维护世界和平;维护美国的安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杜鲁门,美国民主党政治家,第32任副总统(1945年),随后接替因病逝世的罗斯福总统,成为了第33任美国总统(1945年至1953年)。1945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镇压当地人民革命运动。1948年批准以控制欧洲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人物扫描人物扫描1945年伦敦街头1945年德国纽伦堡废墟1947年时,法国居民每日口粮只有6盎司,德国的美英占领区的工厂3/4都关闭了,物价飞涨。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法国、英国等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和左派力量很强大,特别是法国共产党拥有1/4的选票。 ——《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西欧各国问题突出图说历史经济:推行马歇尔计划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史料阅读: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结合上面材料,思考“美国真的这么慷慨吗?他的真正目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我们每接受一笔援助,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法国总理皮拉尔迪评价: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2)冷战表现——经济:1948年6月到1949年5月间,英、美空军对被封锁的西柏林保持着平均每45秒一次的超高频率空运,运输了食品、燃料、药品和衣服达2343315吨,平均每个柏林公民约有1吨。28名美国飞行员为此丧生。对西欧经济援助图说历史小组合作有人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区别:(手段不一,目的一致)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二者的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时下有一些西方政客,在抨击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时,把“一带一路”看作是当代的“马歇尔计划”的翻版,你如何看待这一看法?课堂探究拓展延伸我国的“一带一路”是习近平在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的,其目的是在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确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是合作共羸。而“马歇尔计划”是带有霸凌主义色彩,其目的是为对抗苏联而发起的援助计划,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拓展延伸成立性质总部目的规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建立北约组织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军事政治集团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对抗苏联,称霸世界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3)冷战表现——军事:图说历史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1949年4月,美国等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标志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图说历史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阶段小结(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7年,马歇尔计划知识归纳政治上:经济上:冷 战 的 表 现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组织贰柏林危机艰难化解,西德东德冷战焦点。——德国的分裂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英国占领区苏联占领区美国占领区法国占领区苏、美、英、法柏林危机知识点二:德国的分裂新知讲解1、背景:①. 纳粹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德国领土及首都柏林被哪几个国家分区占领?②.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杜鲁门主义出台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空运到西柏林柏林危机爆发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占区于柏林之间的水路交通,停止向西柏林提供生活物资。美、苏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2、导火线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图说历史播放视频:空投柏林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11个月后(1949年5月12日)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危机的解除3.柏林危机的结果德国的分裂:(1)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2)1949年10月,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影响:图说历史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双方冷战的主要地点,“柏林危机”爆发。随着两国矛盾的加深,冷战局面的发展,美国与苏联分别支持建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在此得到集中体现。所以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柏林墙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难点突破院子的墙,防的是毛贼;长城防的是强敌;柏林墙呢,防的是交流。1961年,这厚厚的,长长的墙建立在东西柏林之间,隔断了柏林,隔断了德国,隔断了东西方,冷战在欧洲的气氛也凝聚成墙┉┉直到1989年,作为东西方对抗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柏林墙知识拓展补充:1989年柏林墙拆除,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叁美苏争霸再次升级,北约华约军事对峙!——北约与华约对峙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苏联人对美国人说 “你最好别惹我!”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对策?知识点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1.华约的建立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新知讲解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地点:国家:内容:1955年波兰华沙7个社会主义国家华约标志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苏联的针锋相对经济上:1949年,建立“经互会”军事上: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北约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华约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1955年两极格局形成图说历史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马歇尔计划(1947)北约组织(194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杜鲁门主义(1947)经济军事政治华约组织(1955)阶段小结美苏冷战起止标志: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1991年 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起止标志:形成: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结束:苏联解体易错易混知识点知识拓展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冷战什么时候结束?知识拓展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冷战的反思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下图思考交流:美苏对峙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越南战争(1961—1975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星球大战--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燃烧弹袭击越南儿童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同时也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合作探究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北约第二十九个成员国。北约东扩知识拓展素养提升军事包围;媒体抹黑;支持台独、港独、疆独、藏独;干涉中国内政;贸易战;科技战等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周围,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谋大同。中国的对策:美国遏制中国的具体表现:一定要牢记历史二战后,美苏长期争霸,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和平,而且对本国经济社会也产生不利影响。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主题,我们应反对霸权,维护和平。思考与讨论读史明智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序幕开始标志最终形成结束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9年、1955年北约、华约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课堂总结二战初期,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推行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思维,即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因此各国要摒弃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分歧,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课堂总结课堂板书1.(2021年云南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冷战”,影响了二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A课后巩固2.(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实质是霸权主义战略。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A.冷战政策 B.门户开放政策 C.绥靖政策 D.马歇尔计划A3.(2021年苏州中考真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C.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D课后巩固4.(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苏联和美国以及它们各自同盟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敌对关系持续了五十多年,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叙述了冷战的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影响D5.(2021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B课后巩固6.(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冷战格局的演变.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欧洲联盟的建立B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6课 冷战 知识背记手册【背记关键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华约一、冷战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1、美苏在国家利益的对立(根本原因)、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势均力敌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妄图称霸世界;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的称霸计划受阻。3、战后人心思定。三、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四、冷战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2、经济上: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习计划”)(目的: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评价:是杜鲁门主义的又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步骤;实质: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3、军事上:1949年北约成立。苏联对策:1955年成立华约。(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4.冷战高潮:柏林危机5、两个德国的形成: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五.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1、美苏争霸,带来了世界的动荡不安,威胁了世界和平。2、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3、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图片解读】解读;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解读:(1)北约: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2)华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mp4 空投柏林.mp4 第16课 冷战(课堂达标检测)学生版.doc 第16课 冷战(课堂达标检测)教师版.doc 第16课 冷战( 知识背记手册.doc 第16课 冷战(精品课件与视频)--备课无忧.pptx 美国冷战政策.mp4 血战长津湖(1) - 搜狐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