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班级: 姓名: 小组:主备人: 审核: 授课时间:一、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及其功绩;了解禅让制和大禹治水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讲故事,通过讨论了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传说时代文明曙光呈现的景况,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学习重点与难点:①重点: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②难点:禅让制的理解。(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收集资料准备给同学讲一个传说故事:预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P16-18和历史与社会图册,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题Ⅰ填空题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历史依靠 的方式流传下来。古史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 。2、流传于古代西亚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诗是 。记载特洛伊战争的作品是 ,书中主人公 军队,使用 攻下特洛伊。3、传说号称 的 帝,“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我国的原始农业。其主要功绩有: ;传说号称 的 帝,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其主要功绩有: 。4、黄帝与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联盟首领的方法叫做 ,禅让制产生的最后一个首领是 ,他受舜之命令治水,采用 的方法治服了洪水。Ⅱ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一)预习交流展示:(二)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农具,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地区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纺织、养蚕。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证明当时已经用船作为交通工具。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证实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①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②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2、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还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礼记.礼运》①材料反映了哪种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②就上述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课本P18图1-31,大禹治水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情况?给我们什么启示?(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三、课后巩固:完成图册P4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