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港澳喜归来,风浪渐微平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欢迎来到历史课堂墨玉县第二中学杨新德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只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新课导入:港之殇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壹风雨飘摇,波谲云诡——历史由来风雨飘摇,波谲云诡——历史由来澳之痛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葡“永驻管理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台之苦1949年底,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分离至今风雨飘摇,波谲云诡——历史由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明确宣布,废除过去所有外国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对于ー些历史遗留下来悬而未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之前维持现状,例如香港、澳门问题,以及一切未经双方正式划定的边界问题。港澳台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必须收回港澳台解决途径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结果?1.有伤于两地的血脉亲情2.不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3.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战争和平PK战则两伤和则两利风起浪涌,波澜壮阔——一国两制贰1.这一方针是谁完整提出来的?2.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创造性体现在哪?3.这个构想的提出有什么意义?197919831984风起浪涌,波澜壮阔——一国两制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建议两岸实行“三通”。1983年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了具体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构想,并正式通过。邓小平风起浪涌,波澜壮阔——一国两制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大陆港澳台(祖国统一)前提核心风起浪涌,波澜壮阔——一国两制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意义: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叁钢铁公司铁娘子邓小平撒切尔夫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根据国际公例,1997年中国收回的是新界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不仅要收回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这样,将会导致香港的崩溃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我们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可以考虑你们提出的主权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主权和治权不能分离,这是不能动摇的!1982年,中英会谈19821984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叁中英会谈《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叁①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②法律基本不变。③生活方式不变。④香港自由港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⑤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特区派干部。高度自治权何为“特别”外交权国防事务权终审权司法权立法权行政管理权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叁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五颗星紫荆花红旗红白两色祖国对祖国的热爱香港一国两制198219841997.7.1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叁中英会谈《中英联合声明》胜利回归思原因,明方向材料一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邓小平材料二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录材料三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我们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香港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呢?一国两制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思原因,明方向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综合国力的提高时机已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港澳同胞的支持领导人的坚持风平浪静,波澜不兴——澳门回归肆1979.2.819861999.12.201987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葡双方进行会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澳门回归风平浪静,波澜不兴——澳门回归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文“澳门”字样。五星澳门半岛绿色大桥和海水祖国统一澳门自然环境莲花和平风平浪静,波澜不兴——澳门回归肆回归后的澳门回归意义之谈港澳:祖国:台湾: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港澳回归祖国,中国人民雪洗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风清月明,波平可待——台湾可期伍期待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课课清,更熟练4.(湖北黄石模拟)“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了中国的 ( )A.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C.民族区域自治区 D.直辖市B课课清,更熟练4.(2020 新疆)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课下预习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梳理出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历史线索。2、比较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不同感谢您的聆听港澳喜归来,风浪渐微平第十三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承前启后的一课,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条件。学习本课,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学情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段史实发生在学生出生之前,尽管他们大多从影视、网络、现实生活等渠道有所了解,但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比较陌生。鉴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等性格特点,一方面,教师要运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图片等资料,且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香港、澳门被割占的历史,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港澳回归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港澳回归,学生能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正确的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和意义,科学的认识“一国两制”2.通过展示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归纳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呈现港澳回归的历史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实践,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教学重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难点: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听歌,并从中找出重要信息,澳门被帝国主义侵占至今,歌曲表达了澳门想要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时至今日,澳门成为一个让历史见证未来的过程。那么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呢?与它距离相近的香港又是如何回归的?回归风浪是如何平息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新课讲授风雨飘摇,波谲云诡——历史由来(1)港之殇教师: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当时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呢?学生:香港、澳门、台湾出示图片教师:在风雨飘摇的近代社会,波谲云诡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呢?出示《香港区域图》教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香港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呢?老师引导学生回答:①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②1860年10月24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③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澳之痛出示图片:《澳门问题由来示意图》教师: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又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①澳门历来是中国领土,葡萄牙最早找借口占据澳门是在我国明代。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定居权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多年的蚕食,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③1887年葡萄牙人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台之苦出示图片:《台湾省地图》教师:台湾问题由来已久,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同肩负振兴中华大业,但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地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往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教师: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照顾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实现祖国统一呢?学生:和平统一或者采取战争的方式教师:那么分别有何结果呢?学生:采取战争的方式,有伤于两地的血脉亲情,不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采取和平统一,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教师:因此,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在这种境况之下,社会风起云涌,形势波澜壮阔,一个伟大的构想应运而生,那这是什么构想呢?2、风起浪涌,波澜壮阔——一国两制出示问题:①这一方针是谁完整提出来的?②你知道它的含义吗?创造性体现在哪?③这个构想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①邓小平,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建议两岸实行“三通”;1983年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了具体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构想,并正式通过。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即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其创造性体现在既照顾了港澳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又能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过渡:有了如此大的构想,香港和澳门能否顺利回归呢?3、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教师:“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重要战略方针,为香港的回归开辟了途径,随后,中英两国进行了多次艰辛谈判,香港回归的历史可谓是“风高浪急,波涛暗涌”。两国谈判的是被称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和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在谈判中,寸土必争,斗智斗力,其中的复杂曲折不亚于真刀真枪的较量。出示小对话: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较量教师:从谈判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态度非常坚决、坚硬,寸步不让,因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是关乎一个国家的尊严问题。在这次会谈之后,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份声明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6页学生:这份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师: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区旗、区徽。那么它们各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学生阅读教材68-69页,进行连线回答(回答略)教师:最终,在1997.7.1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回了香港的主权,那么,香港为什么能这么顺利地回归呢,请大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邓小平材料二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录材料三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我们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综合国力的提高 3.时机已到4.领导人的坚持 5. 港澳同胞的支持最后得出启示:发展才是硬道理4、风平浪静,波澜不兴——澳门回归教师:香港的顺利回归,为澳门回归做出了成功的范例,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澳门回归的基本情况。(播放视频,全体同学起立唱国歌,体验澳门回归仪式上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分析后回答: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教师:其中,1993年3月的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那么它们又有什么深层含义呢?让我们来一起做个连线题。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回答教师:同学们回答的特别好,那么,在“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之下,港澳顺利回归祖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呢?学生:港澳: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台湾: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过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我们中华民族统一的大道上,还缺少一个至关重要的“人”,是哪里呢?5、风清月明,波平可待——台湾可期学生:台湾出示图片:回来吧,孩子教师:有人曾经把台湾比作一个尚未归来的孩子,大陆母亲和港澳张开双臂亲迎台湾的回归,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祖国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史实,他们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向世界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和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决心,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坚信,随着中国国力的壮大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在不久的将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同样可以解决台湾问题,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课下预习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梳理出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历史线索。2、比较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区的不同板书设计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和 平 统 一 、 一 国 两 制祖国统一香 港 和 澳 门 的 回 归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学案【学习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学习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和政府决定实现港澳台、海外侨胞和大陆全体同胞的共同心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二、新课导学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1.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伟大构想。此构想就是在 实行社会主义制, 、 和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 年7月1日,中国收回被 占领的香港,设立 。 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被 占领的澳门,设立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合作探究1.风雨飘摇,波谲云诡——历史由来探究:港之殇。资料一:香港政区图。问题1:香港由哪几部分组成?问题2:香港三部分分离的过程,回顾近代史所学内容回答相关内容。①1840年,中英发生 战争,1842年签订《 条约》,割 给英国。②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略中国的 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③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 ,租期为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探究:澳之痛资料二:澳门政区图。澳门问题的由来。①澳门历来是中国领土,葡萄牙最早找借口占据澳门是在我国 。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人以暴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多年的蚕食,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 和 ;③1887年葡萄牙人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 ”的条款。探究:台之苦资料三:台湾政区图。台湾问题的由来。 年底,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分离至今。自由发表见解: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探究:问题1: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回归前是什么情况?问题2:怎样才能照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呢?2.风起浪涌,波澜壮阔—— 一国两制根据教材自主解读“一国两制”。问题1.这一方针是谁完整提出来的?是如何一步步被确认的?问题2.你知道它的含义吗?问题3.这个构想的提出有什么意义?重点探究:问题4:分析“一国两制”成功实施的意义。3.风高浪急,波涛暗涌——香港回归 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 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1997年,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资料:行政长官梁振英发言时,开宗明义讲到大陆对香港经济的重要性,香港过去和未来的发展,一直依靠着中国大陆庞大的腹地,大陆为香港提供资金和人才的出路,也为香港的经济转型提供契机。梁振英在发言中还指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自治’是根据《基本法》实质规定的高度自治,不是其他形式和内涵的自治。”强调他与本届特区政府会继续坚持《基本法》赋予香港的高度自治权。问题1:香港是如何一步步回归的?问题2:结合教材和你对香港的了解,说说“《基本法》赋予香港的高度自治权”表现在哪些方面?风平浪静,波澜不兴——澳门回归( 1999澳门回归全纪实-国语流畅.qsv )1986年,中葡双方进行会谈 1987年,中葡双方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澳门回归问题1:澳门是如何一步步回归的?澳门的区旗和区徽各有什么深层含义?问题2:港澳为什么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归有何意义?5、风清月明,波平可待——台湾可期作业:梳理出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后反思1、本节历史课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有关历史情节,因此可以把学习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后反映达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的。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了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本节课中,我在讲课过程中,出现了好几次口误,其根本原因是我还处在紧张的情绪中,没有完全融入课堂中去。并且,我讲课是经常会问到“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问题,这也是我讲课的一大弊病,以后讲课中,应该多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而不是习惯性的问这些无效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子之歌 澳门》澳门回归歌曲_标清 (1).mp4 澳门回归仪式,.mp4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学案】.doc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docx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pptx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后反思.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