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蝉 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蝉 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课例:法布尔《蝉》
师:观察标本,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生1:头,眼睛往外突
生2:翅膀,很薄
生3:躯干,深褐色
生4:翅膀,像风衣一样
这种对昆虫的标本进行观察师19世纪科学家最最常用的科学观察方法,但是有一位科学家不一样,他观察昆虫的活体,他在一个荒原上坚守了35年,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昆虫画面,这位科学家叫做法布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昆虫世界之《蝉》。
翻开课本,朗读阅读提示一,确立哪些学习目标?
生:感受趣味,关注。。。
PPT:学习活动一:默读课文,绘制思维导图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挑选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
投影:照片
小组1:照片1
小组2:照片2
小组3:照片3
师:推选出最优秀的,你觉得哪一副是最优秀的?
生:小组2,循环,生命的轮回。
师:如果现在让你
师:老师发现,大家的生长轨迹图来说,大家都是先从卵开始的,这符合我们的日常行为思考。但是作者好像不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而是从幼虫开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猜测一下?
PPT:为什么文章这样安排介绍的顺序?
生1:年轻到年老到年轻繁衍到下一代。
师:最后一个阶段给我们启示
生2:幼年到成年时4年,产卵时5周,时间不同
生3:幼虫方便法布尔的观察,卵不容易观察。
师小结:感受到法布尔科学、严谨。这样的观察老师在百度百科中也查到了,就这些。而作者却用了3000多字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对比百度百科和文章中具体的例子来谈一谈。
介入材料:
PPT:学习材料二:品析语言,体会独特之处(1)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它在用它那根尖尖的产卵管,插进树中产卵,直到第二年幼虫才会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拿破土而出。
——百度百科
先学生自己找,2分钟后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分享板书:科学、文学
PPT:学习活动二:品析语言,体会独特之处(2)
课文中到处都有“我”,作者经常用第一人称来跟读者进行交流,大家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
生1:近距离与读者交流,有自己观点,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
阅读第9和第10自然段,除了真实,还读到了什么?
生1:体现法布尔对蝉的同情
师:加上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想法、情感,让我们产生共鸣。
如果师这样,这篇文章仅仅只是一篇普通的文艺性说明文,但是这本书被称为“昆虫的史诗”列举屎壳郎之类的昆虫,作者的情感师不一样的。
PPT:学习活动三:联结称谓,体会哲学内涵
法布尔对蝉有哪些拟人化的称呼?
这样的称呼背后折射出他对生命(生存状态、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怎样的思考?
板书:虫性、人性
PPT: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
美术家一般地看,
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哲学家一般地想。
——戏剧家罗斯丹
PPT:
学习活动四:课外延伸,感受作品魅力
阅读《昆虫记》的其他篇目,策略如下:了解该昆虫的生活习性(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体会作品的独特说明方式;感受“从虫性反观人性”这一哲学思维。
写一则昆虫日记,要求:模仿法布尔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固有知识,撰写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