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了解唐末农民起义及其对唐政权的瓦解作用。2.了解“五代十国”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大体统治地区。学习目标1.背景: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日趋腐败。一.安史之乱高力士杨国忠杨贵妃李林甫②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节度使:唐朝时,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成边。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唐玄宗时,边境设有10 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经大权。安禄山2.经过:①755年冬,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陷洛阳,直逼长安。玄宗奔蜀,肃宗继位。《明皇幸蜀图》唐肃宗②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史集团分裂。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759年,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称大燕皇帝,再陷洛阳。③761年,史思明大败李光弼,西犯长安,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掉,叛军大衰。763年,李适、仆国怀恩等收复失地,史朝义自杀。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不第后赋菊》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作者以菊喻志,借物抒怀。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1.黄巢起义的原因:①藩镇割据,连年战争;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③连年的灾荒,人民无以为生。2.特点:转战南北,流动作战。3.高潮: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大齐)。4.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藩镇割据的特点:(1)自行委派官吏。(2)不向中央交纳赋税。(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5.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后,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呢?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南方907年——960年唐朝灭亡——北宋建立2.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代十国.mp4 安史之乱.mp4 李隆基.mp4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x 长恨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