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课件(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课件(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3课时。与第2课时属于并列关系,它们与第1课时形成总分关系。在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学会描述昼夜交替对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本课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调查常见动物的作息时间,建立“夜行性动物”和“昼夜行性动物”这两个科学概念。第二个活动是了解周围小动物的夜间活动,夜行性动物有适合于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如超级敏感的感受器等,通过制作制作夜间本领卡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第三个内容是阅读生物钟的奥秘,了解身体与一天中的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第四个活动是查资料,了解改变昼夜,对生物生理习性的变化的影响。
2、学情分析
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并利用这一现象,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通过中年级的学习已经知道地球的运动方法,知道它们与一些自然现象有规律。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变化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在第二课的学习中也已初步了解到昼夜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为本课学习建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四年半的科学探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观察和调查能力,可在课前设置相应的观察、调查任务。但以五年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来看,还需更为细致的调查指导,提升学生资料识别、筛选、整理能力。
3、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会对动物活动产生影响;
2.了解动物适应于白天或暗夜生活的生理特征。
3.了解改变昼夜长短,生物生理习性会随之变化;
4. 了解生物钟。
科学探究:
1. 采用不同方法调查几种动物的昼夜行为,交流并分析其中原因。
2. 学会借助工具观察。
科学态度:
1.乐于观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敢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3. 建立良好生物钟,珍爱生命。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科技发展对调查动物昼夜行为带来的便利。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调查动物的作息时间,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教学难点:探究身边小动物的夜间活动。
5、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阅读资料。
学生材料:调查2-3种动物的昼夜行为资料。
6、教学时间
1课时
7、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昼夜交替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昼夜对动物有影响吗?那你知道下面这些动物的“作息时间”吗?(出示课本图片)
2.学生交流回答
3.小结:看来昼夜对动物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动物通常在白天活动,夜里睡觉,我们称为“昼行性动物”,有的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睡觉,我们称为“夜行性动物”。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昼行性动物”或“夜行性动物”。
5.学生回答并巩固概念
6.为什么昼夜对不同的动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7.揭示课题: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设计意图:由前课导入,顺应学生思维;根据动物昼夜行为直接分类,引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的概念。]
(二)了解夜行性动物的生理特征
1.仔细观看视频,在资料卡中记录猫头鹰在夜间活动的生理特征及特殊本领。
2.学生记录并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资料卡
3.为何猫头鹰不适应在白天生活呢?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白天强光伤害眼睛、声音嘈杂干扰多)
5.看来昼夜对猫头鹰的影响很大,对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吗?请阅读资料,模仿猫头鹰的知识卡片,制作昼夜对猫、蝙蝠、萤火虫、蜜蜂等动物影响的资料卡并分享。
6.交流并讨论人类在白天或暗夜的不同表现,了解人类适应于白天的生理特征。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视频与阅读相结合,提升学生资料识别、筛选、整理能力;本环节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从中获得猫头鹰夜间活动的生理特征及特殊本领,进而讨论为何猫头鹰不适应在白天生活,层层深入,全面了解昼夜对猫头鹰的影响,完善资料卡,为后续其他动物资料卡提供样本。]
(三)生物钟的奥秘
1.生物体内有些基因通过指挥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其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产生了内在的节律性,称为生物钟。
2.昼夜对动植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包括人类!良好的生物种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反之则有害。请同学们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形成良好的“生物钟”,珍爱生命。
[设计意图:了解生物钟的概念,引导学生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提高白天学习效率,保证夜晚充分休息,形成良性生物钟,珍爱生命。]
(四)改变昼夜长短,生物生理习性的变化,强化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延长光照时间可否增加母鸡的产蛋量?
2.学生讨论,并分析利弊。
3.请阅读下面的资料
4.小结: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可真大!时长改变,影响也随之不同。有利有弊!
[设计意图:通过昼夜长短改变对动植物包括人类的影响中强化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事物。]
(五)拓展任务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很大,包括人类。人类不适应夜间生活,但聪明的科学家们发明了很多工具、想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我们在夜间开展各种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摄像机、撒石灰等进行夜间动物生活特征的观察,请同学们课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观察一只夜行性动物,完成资料卡。
[设计意图:进行夜间观察指导,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动物,提升学生观察的能力。体会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8、板书设计
9、教学反思(共11张PPT)
苏教版 五年级下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不同动物的昼夜行为
分析昼行性动物的特殊本领
生物钟的奥秘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改变昼夜长短,生物习性的变化
PART 04
拓展任务
PART 05
0
01不同动物的昼夜行为
昼行性动物
夜行性动物
昼夜对动物有影响吗?那你知道下面这些动物的“作息时间”吗?
0
02分析昼行性动物的特殊本领
仔细观看视频,制作猫头鹰的知识卡片。
阅读资料卡,模仿猫头鹰的知识卡片,制作昼夜对蝙蝠、蚊子、黄鼠狼、萤火虫等动物影响的资料卡。
0
03生物钟的奥秘
小组讨论:
1.人类在白天或暗夜的不同表现?
2.有哪些适应于白天的生理特征?
0
03生物钟的奥秘
生物体内有些基因通过指挥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调节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其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产生了内在的节律性,称为生物钟。
请同学们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形成良好的“生物钟”,珍爱生命。
0
04改变昼夜长短,生物习性的变化
资料阅读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人为改变昼夜长短之后,过一段时间后生物会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形成新的节律行为。延长光照可以增加产蛋量。光线刺激鸡的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与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通过脑体门脉系统传至脑下垂体前叶和后叶,引起促卵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促使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本来在秋季来临,白昼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就该开花了,如果人为增加白昼时间并且维持一段时期,菊花就不会开花了,如果白昼缩短,菊花又会在孕育花蕾。鸟类更换羽毛、动物脱毛都与日光照射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试验,将生活在雪地中的雪兔一整年都放在由人工控制短时间日光照射下,尽管温度保持夏季的2l℃,结果毛色仍保持冬季的白色,而不呈现夏季的棕黄色。
0
05拓展任务
请同学们选择1种夜行性动物观察,制作资料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系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