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海豚与声呐》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海豚与声呐》课件(1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海豚与声呐》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海豚与声呐》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仿生》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仿生的概念,能够理解仿生与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在第一课《生物的启示》中学生了解到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的,激发了学生对仿生学的兴趣。在第二课《蛋壳与拱形建筑》中学生了解到人类通过学习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制造仿生物品。在此基础上,本课是基于仿造自然界中生物原理的一个案例:海豚与声呐,人们从海豚在水中的游行和捕食的行为得到启发,发明了声呐系统。通过此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仿生,建立仿生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人们所做的海豚在水中游行和捕食的实验,知道海豚的游行和捕食不需要眼睛。
第二部分,做模拟海豚游行和捕食的游戏,感受海豚利用前额(鼻孔)发声和耳朵接收声音捕食的情况,了解海豚游行和捕食过程。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了解海豚探路方式以及潜艇、B超、雷达的工作原理。说明海豚、潜艇的声纳、B超的探测利用的是回声定位,而雷达利用的是无线电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跟踪目标,它们的原理相似。
第四部分,在活动手册上完成B超、雷达和海豚探路之间的异同之处。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仿生的概念,能够理解仿生与仿生物品之间的联系。但对于我们进行生物原理的仿生虽有了解,但仍需要进行实例的具体分析加深印象。此外,学生对海豚回声定位依靠的是什么,如何进行定位等并不清楚。大部分学生认为海豚是依靠“叫声”进行游行和捕食,并不知道海豚利用一种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来进行交流和捕食。
3、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和无线电波反射定位的原理。
2.通过阅读和对比,发现海豚、潜艇的声纳、B超、雷达相似的工作原理。
3.在“海豚捉鱼”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模拟活动的特点。
3.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海豚探路与声呐的关系及原理。
教学难点: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
5、教学准备
水,实验盘,方形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子、滴管,记录单
6、教学时间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出示海豚图片。
2.播放海豚在水中游行和捕食的视频。
3.为什么海豚能在水中这么灵活的游行捕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二、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1.接下来,我们通过几则资料的阅读了解一下海豚如何定位。
2.学生阅读资料。
资料一: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根金属棒,每排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刻游过去进行捕捉。
资料二: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诺里斯发现,用橡皮蒙住海豚的双眼,它的活动丝毫不受影响,可把海豚的前额蒙住,它在水下就像瞎子一样,到处乱撞。显然,海豚是用前额发出声波来测定方向的。
资料三:
海豚不同于须鲸,它只有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是封闭的,埋于皮下。声波就是靠这个封闭的鼻孔发生震动产生的。发声时,声波通过头部额隆,这个额隆就像凸透镜一样可以聚焦放大声波。海豚接收声波是通过下颌的骨骼组织,将分散的声波集中传送至位于下颌后部的内部耳朵,从而感知声波。
3.学生交流:海豚的音域比较宽广,可以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一种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科学家研究发现,海豚是利用超声波获知水中的鱼饵或物体的存在。
4.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声波,是人耳不能听到的声音。
5.海豚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游动,超声波遇到物体返回,耳朵接收,以此在水中进行游行和捕食。
6.画出海豚能自如游行的工作原理图。
7.交流学生的原理示意图,学生讲解——聚焦到超声波以什么形式传播。
8.超声波到底以什么样形式传播呢?因为超声波看不见,所以我们用水波来模拟超声波。
模拟超声波活动
①用水波模拟超声波。
②将实验盘装水,保持水面平静。
③将水滴到实验盘中,观察水波的变化的情况。
④在水中放入不同的物体再滴水,观察水波遇到物体时的情况。
9.水波遇到物体会返回来。物体离波源的距离不一样,水波返回来的时间也不一样。遇到不同的物体后水波返回来的波形不一样。
10.小结:海豚的前额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物体返回,进入到海豚的耳朵,海豚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前方有无物体,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就能灵活的游行和捕食了。这样的探路方式称为回声定位。
三、搭建海豚探路与仿生物品工作原理上的关系
1.通过对海豚回声定位的学习,进行海豚运动的模拟活动,利用声音玩击鼓传花游戏,一个学生在前面蒙住眼睛,用耳朵来判断传花的位置。
2.学生切身感受到声音的定位效果,人类利用这一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系统,它被应用在哪些地方?它的原理是什么?
3.学生画声呐系统的原理图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利用超声波探测、定位的具体应用呢?
5.学生交流。
6.介绍B超诊断仪和雷达,学生交流原理。
B超诊断仪: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将超声波射入人体,通过分析体内组织产生的回声,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雷达:发出电磁波遇到目标时会返回,从而测定目标位置、速度等进行导航。
四、拓展——我是小小设计师
我们知道海豚的回声定位本领已经运用到许多领域,人们也还在做各种尝试。今天,让我们也做个小小设计师,运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设计一个物品,解决我们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
8、板书设计
7. 海豚与声呐
声波
→→→→→→→→→→→→→→→→
海豚 定位 物体
←←←←←←←←←←←←←←←←
声波
9、教学反思(共18张PPT)
苏教版 五年级下
第二单元 仿生
2.7 海豚与声呐
0
海豚
导入
导入
01
海豚的回声定位
资料一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根金属棒,每排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刻游过去进行捕捉。
海豚的回声定位
资料二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诺里斯发现,用橡皮蒙住海豚的双眼,它的活动丝毫不受影响,可把海豚的前额蒙住,它在水下就像瞎子一样,到处乱撞。显然,海豚是用前额发出声波来测定方向的。
海豚的回声定位
资料三
海豚不同于须鲸,它只有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是封闭的,埋于皮下。声波就是靠这个封闭的鼻孔发生震动产生的。发声时,声波通过头部额隆,这个额隆就像凸透镜一样可以聚焦放大声波。海豚接收声波是通过下颌的骨骼组织,将分散的声波集中传送至位于下颌后部的内部耳朵,从而感知声波。
海豚的回声定位
模拟超声波活动
方形木块
滴管
杯子
实验步骤:
1.用水波模拟超声波。
2.将实验盘装水,保持水面平静。
3.将水滴到实验盘中,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
4.在水中分别放入物体( , ),再滴水,观察水波遇到物体时的情况。
5.画出示意图,交流发现。
海豚的回声定位
海豚的回声定位
水波遇到物体会返回来。物体离波源的距离不一样,水波返回来的时间也不一样。遇到不同的物体后水波返回来的波形不一样。
观察到的现象
海豚的回声定位
击鼓传花
一名学生蒙住眼睛站在讲台上听,根据铃声判断传到了哪一桌。
继续击鼓传花,让蒙住眼睛的的学生发声询问:传到哪里了?持花同学回应,蒙眼学生根据声音确定花的位置。
海豚的回声定位
海豚在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被海豚的耳朵接收,海豚能够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海豚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现在声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舰艇、水下作业及渔业勘测等。
海豚探路对人类的启示
海豚利用超声波确定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等。
海豚探路对人类的启示
B超诊断仪
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将超声波射入人体,通过分析体内组织产生的回声,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海豚探路对人类的启示
发出电磁波遇到目标时会返回,从而测定目标位置、速度等,为飞机导航。
雷达
拓展活动
我是小小设计师
我们知道海豚的回声定位本领已经运用到许多领域,人们也还在做各种尝试。今天,让我们也做个小小设计师,运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设计一个物品,解决我们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
04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系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