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赤壁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经历及治国的思想。2.梳理文言知识,抓住语言、神态描写,理解四位弟子的性格和人生志向。二、知识链接《论语》“论” , 编纂的意思;“语” , 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一部语录体的散集 ,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重点字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且知方也山川相缪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鼓瑟希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吾与点也曾皙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四.翻译句子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名词活用:4.动词活用:5.形容词活用:6.宾语前置句:7.状语后置句:六.名句默写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 ”以消除弟子顾虑。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赤在回答中表明自己政治志向的句子是“ ”。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晳所描绘的盛世图景是:“ ”。【答案与解析】三、重点字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乎尔,比你们年长毋吾以也:毋,不要;“以”同“已”,止居则曰:平日,平时则何以哉: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摄乎大国之间:夹处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因之以饥馑:接续;饥馑:饥荒由也为之:治理这个国家比及三年:等到且知方也: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如五六十:或者可使足民:使……富足如其礼乐:至于以俟君子:等待非曰能之:胜任,能做到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如会同:如,或者,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端章甫: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瑟希:鼓,弹奏,“希”同“稀”,稀疏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异乎三子者之撰:为政的才能何伤乎:妨害,关系莫春者:同“暮”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冠者五六人:成年人童子六七人:少年,未成年的人风乎舞雩:吹风吾与点也:赞成曾皙后:走在后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的司仪官;大:大的司仪官翻译句子1.(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3.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主持赞礼的司仪官。"4.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5.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司仪官,那么谁能做大的司仪官呢 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鼓瑟希,通“稀”,稀疏莫春者,通“暮”,暮春毋吾以也,通“已”,止2.古今异义词:加之以师旅 古义:军队童子六七人 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宗庙之事,如会同 古义: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名词活用:端章甫(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鼓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动词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为政的才能)形容词活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6.宾语前置句:不吾知也;则何以哉7.状语后置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为国以礼六.名句默写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消除弟子顾虑。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赤在回答中表明自己政治志向的句子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晳所描绘的盛世图景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