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折时代隋唐时期: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 盛唐气象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宫夜宴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与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治国策略与革新措施(重点+难点)2知道武则天当政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对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3知道唐玄宗登基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点)目录壹贰叁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755年618年907年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农民起义建立618年发展贞观之治衰弱安史之乱灭亡907年鼎盛开元盛世疆域:东至安东(高句丽),西迄安西(吐蕃),北起单于府,南至日南(越南)。共21位皇帝755年(安史之乱)为唐前后期划分一、“贞观之治”唐高祖 李渊取代隋炀帝的是一个同样出自关陇集团,融合了胡汉血统的人——李渊。关陇集团:籍贯主要为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六盘山)的门阀势力,关系紧密的胡汉/文武混合集团(特点: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北周—隋—唐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 李世民626年,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627年,改年号贞观。庙号:在太庙中的称谓,位置。如唐太宗,宋太祖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可不断递增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贞观,开元,永乐1、李唐建国2、贞观之治 (1)概况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材料1:“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材料2: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贞观政要》材料3:“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以史为诫,以民为本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用人不拘,重视人才。一、“贞观之治”3、治国理念魏征(580-643)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579-648)杜如晦(585-630)房谋杜断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其运筹帷幄,处事果断,是为良相。房玄龄,李世民得力谋士。善谋,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典范,合称“房杜”。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完成表格,自行总结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措施:政治经济制度考核法律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考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最重要科目。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一、“贞观之治”4、治国措施—政治、经济一、“贞观之治”材料1:国家由精力充沛又聪明谨慎的皇帝治理,谦虚耐心地听取精英意见。这样一种施政作风之所以被推崇,不仅由于它的实际成就,还由于它接近儒家的治国理想,体现了君臣融洽互补的理想关系。——《剑桥隋唐史》材料2: 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唐太宗看到许多新考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 ——《唐摭(zhí)言》读材料,总结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二、武周续政奠荣光武则天(则天为其尊号)是唐高宗的皇后,曾与高宗共掌朝政(二圣临朝)。高宗去世后,她废掉两个儿子取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素多智计 兼涉文史。从立为皇后参掌实权(655)到大周皇帝退位(705),预政当政50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狄仁杰)政治经济文教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关陇集团统治的结束)重用人才,名相狄仁杰,张柬之。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贞观遗风”——承上启下三、“开元盛世”铸大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这首诗描绘了开元时期怎样的情景?1、从神龙到先天(课外)神龙元年(705),中宗复辟。神龙三年(707),太子李重俊政变景云元年(710)六月二日,韦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殇帝重茂,韦后临朝称制。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太平公主、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韦后、安乐公主。睿宗登基,李隆基为太子。景云三年(712)八月,李隆基即位,先天二年(713)七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败死。李隆基坐稳了皇位。(8年时间五次政变)2、开元之治国力鼎盛 人口增长经济繁荣 国库充赢决策: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宋璟(jǐng)姚崇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官。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太宗的用人唐太宗在选拔和任用人才上,能够用人唯贤不拘一格。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他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干,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用其所长。唐太宗的用人唯贤,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识拓展总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政治:①统治者励精图治,虚心纳谏,重用人才②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重视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②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③坚持农业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四、总结分析剥削相对减轻,未改阶级压迫剥削的本质。注意:封建治世的本质当堂训练AB1.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发展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当堂训练3.某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DB4. 一方面是因为前有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打下深厚的基础,另外就是在唐玄宗年轻的时候也是想要做出来一番事业的。以上内容可以归结的主题是( )A.贞观之治的影响 B.“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C.唐玄宗的用人之术 D.“开元盛世”的经济表现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唐宫夜宴》再现大唐之美.mp4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