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粤教版B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课题 第三节 智能运动助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懂得表示判断条件 (2)掌握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3)掌握在程序中实现分支语句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编写程序掌握分支结构算法的过程。 (2)通过完成任务学会使用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的热情。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项目的创想。重点 分支语句的实现、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难点 分支语句的实现、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李鸣一直很重视锻炼身体,可是运动量为多少才能达到锻炼效果呢 医生告诉他一种简单实用的判断方法,李鸣想这样算多麻烦,不如编个程序自动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一起来试试设计开发你的“智能运动助手”吧。(1)判断条件如何表示?(2)条件判断与分支执行在程序中如何实现 (3)分支条件判断在程序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回答 从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问题思考。任务探究 用Python开发“智能运动助手”程序,能根据被断者年龄和运动后15秒的脉搏数据,自动计算运动心事和适宜运动心事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 学生思考 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讲授新课 分析问题分析清楚判断的条件怎么表达才准确,判断中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如何获得,是键盘输入还是计算获得。最后需要有怎样的输出形式。输入被诊断者的年龄(n)和15秒内的脉搏数据(m),推算出实际运动心率(p)为15秒脉搏数m*4,运动量适宜的最低运动心事(p1)的计算公式为( 220-n) *60%,运动量适宜的最高运动心率(p2)的计算公式为(220-n)*85%,当p大于等于p1且p小于等于p2时,可以得出运动量合适的提示,否则输出运动量不合适,需要调整的提示。分支结构描述算法 上述分析中,出现了需要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有不同的分支处理的流程结构,这样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自然语言(1)向计算机输入:您的年龄n(2)向计算机输入:您运动结束后15秒的脉搏数m(3)计算运动后的心率:p =m*4 :(4)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小值: p1= (220-n)*60%(5)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大值: p2= (220-n)*85%(6)如果p>=p1且p<=p2,输出提示“运动量合适”;否则,输出提示“运动量需调整"流程图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在程序设计中,主要使用if条件语句来实现分支结构的条件判断。包括单分支语句、 双分支语句和多分支语句。1.单分支语句2.条件表达式和关系运算符3.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4.双分支语句四、多分支语句 if…elif…else格式if<条件表达式1>:<语句块1>elif<条件表达式2>:<语句块2>elif<条件表达式3>:<语句块3> else:<语句块n> 学生听讲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自主学习 编写程序,实现功能:当输入年龄和15秒脉搏时,自动计算运动后的心率,并通过判断实际运动心率是否在运动心率操作范围内,从而以此为依据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 学生讨论完成任务 学生体验到了编程的快乐,更加喜欢编程。课堂小结 第三节 智能运动助手一、分析问题二、分支结构描述算法 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四、多分支语句板书 第三节 智能运动助手一、分析问题二、分支结构描述算法 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四、多分支语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单分支程序1print("算算你的运动量是否达标")n=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220-n)*0.6if p>=p1: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强度达标啦")单分支程序2print("算算你的运动量是否合适")n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 = 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220-n)*0.6p2=(220-n)*0.85if p >= p1 and p <= p2: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量合适")双分支程序print("算算你的运动强度是否合适")n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 = (220-n)*0.6p2=(220-n)*0.85if p >= p1 and p <= p2: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强度适合")else: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强度需要调整")多分支程序print("算算你的运动量是否合适")n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 = (220-n)*0.6p2 = (220-n)*0.85if p < p1: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建议增加运动量")elif p>p2: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建议降低运动量")else: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量合适")(共21张PPT)第二章第三节 智能运动助手粤教B版 八年级下信技息术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李鸣一直很重视锻炼身体,可是运动量为多少才能达到锻炼效果呢 医生告诉他一种简单实用的判断方法,李鸣想这样算多麻烦,不如编个程序自动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一起来试试设计开发你的“智能运动助手”吧。(1)判断条件如何表示?(2)条件判断与分支执行在程序中如何实现 (3)分支条件判断在程序中有哪些应用?思考看看一新知导入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判断。当我们烧开水时,如果水温还没有达到100 ℃,说明水还没烧开,否则,说明水烧开了。这里水温达到100℃就是判断条件,判断的结果有两种:水开和水没开。程序也有条件判断,我们同样要掌握判断的依据和相应的判断处理分支。生活中的判断用Python开发“智能运动助手”程序,能根据被断者年龄和运动后15秒的脉搏数据,自动计算运动心事和适宜运动心事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任务任务探究探究新知讲解一、分析问题输入被诊断者的年龄(n)和15秒内的脉搏数据(m),推算出实际运动心率(p)为15秒脉搏数m*4,运动量适宜的最低运动心事(p1)的计算公式为( 220-n) *60%,运动量适宜的最高运动心率(p2)的计算公式为(220-n)*85%,当p大于等于p1且p小于等于p2时,可以得出运动量合适的提示,否则输出运动量不合适,需要调整的提示。分析清楚判断的条件怎么表达才准确,判断中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如何获得,是键盘输入还是计算获得。最后需要有怎样的输出形式。新知讲解二、分支结构描述算法上述分析中,出现了需要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有不同的分支处理的流程结构,这样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算法新知讲解(1)向计算机输入:您的年龄n(2)向计算机输入:您运动结束后15秒的脉搏数m(3)计算运动后的心率:p =m*4 :(4)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小值: p1= (220-n)*60%(5)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大值: p2= (220-n)*85%(6)如果p>=p1且p<=p2,输出提示“运动量合适”;否则,输出提示“运动量需调整"智能运动手环算法自然语言流程图开始计算运动后的心率:p =m*4输入年龄n结束输入15秒的脉搏数m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小值: p1= (220-n)*60%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大值: p2= (220-n)*85%p>=p1且p<=p2运动量合适是运动量需调整否新知讲解格式:if<条件表达式>:<语句块>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流程图在程序设计中,主要使用if条件语句来实现分支结构的条件判断。包括单分支语句、 双分支语句和多分支语句。条件表达式真语句块1.单分支语句新知讲解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关系运算符 作用 相当于数学符号 实例 条件表达式 判断结果< 小于 < 3<5 True> 大于 > 3>5 False<= 小于等于 ≤ (已知a=5,b=8)a+1<=b True>= 大于等于 ≥ (已知a=5,b=8)a+3>=b True== 等于 = (已知a=5,b=8)a==b False!= 不等于 ≠ (已知a=5,b=8)a!=b True2.条件表达式和关系运算符<表达式1><关系运算符><表达式2>课堂实践编写程序,实现功能:当输入年龄和15秒脉搏时,自动计算运动后的心率,并通过判断实际运动心率是否达到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低值,从而以此为依据判断运动量是否达标。做做一print("算算你的运动量是否达标")n=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220-n)*0.6if p>=p1: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强度达标啦")新知讲解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逻辑运算符 中文表示 逻辑表达式 实例 逻辑表达式 判断结果and 与 a and b 3>5 and 5>4 Falseor 或 a or b 3>5 or 5>4 Truenot 非 not a not 3>5 True3.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and or not课堂实践编写程序,实现功能:当输入年龄和15秒脉搏时,自动计算运动后的心率,并通过判断实际运动心事是否在适宜运动心事范围内,从而以此为依据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做做一print("算算你的运动量是否合适")n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 = 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220-n)*0.6p2=(220-n)*0.85if p >= p1 and p <= p2: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量合适")新知讲解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4.双分支语句我们可以完善程序的功能:当用户输入年龄时实际运动心率大于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小值,并且小于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最大值时出现“运动量合适”指示,否则出现“运动量需要调整”提示,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双分支语句。格式:if<条件表达式>:<语句块1>else:<语句块2>流程图条件表达式真语句块1语句块2课堂实践编写程序,实现功能:当输入年龄和运动后15秒脉搏时,自动计算并判断,并给出提示“运动量合适”,或者“运动量需要调整”。做做一print("算算你的运动强度是否合适")n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 = (220-n)*0.6p2=(220-n)*0.85if p >= p1 and p <= p2: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强度适合")else: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强度需要调整")新知讲解四、多分支语句if…elif…else多分支:格式if<条件表达式1>:<语句块1>elif<条件表达式2>:<语句块2>elif<条件表达式3>:<语句块3>else:<语句块n>课堂实践编写程序,实现功能:当输入年龄和15秒脉搏时,自动计算运动后的心率,并通过判断实际运动心率是否在运动心率操作范围内,从而以此为依据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做做一print("算算你的运动量是否合适")n = int(input("请输入您的现在年龄:"))m=int(input("请输入您运动后的15秒脉搏数:"))p=4*mp1 = (220-n)*0.6p2 = (220-n)*0.85if p < p1: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建议增加运动量")elif p>p2: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建议降低运动量")else:print("你的运动心率提示你:运动量合适")课堂实践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体重一个常用指标,计算公式为: BMI= 。请编写以下功能的“智能运动助手”程序:在用户输入体重和身高后,能根据BMI计算公式判断用户的胖瘦程度,并给出提示。考考你BMI数值范围 胖瘦程度<= 18.4 偏瘦18.5~23.9 正常24.0~ 27.9 过重>= 28.0 肥胖课堂总结总结第三节 智能运动助手一、分析问题二、分支结构描述算法三、单分支和双分支语句四、多分支语句作业布置1.下面运行结果为“True”的是() A.4>3 and 4>9 B.4>3 or 4>9 C.not 4>3 D.4!=4 or 1>32.为了提倡居民节约用电,某省电力公司执行“阶梯电价”,李鸣本月用电量为60千瓦时,按照如下程序的计算方法,他需要交的电费是( )。n=float(input("请输入用电量(千瓦时): ")if n<0:print("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elif n<50:print("你的电费是: ",n*0.5)else:print("你的电费是: ",n*0.6)A.10 B.20 C.36 D. 30√√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代码.docx 粤教版B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2.3智能运动助手.doc 粤教版B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2.3智能运动助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