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连翘(qiào) 悬殊(shū) 衰草连天(shuāi) 草木荣枯(róng)B.侵害(qīn) 延迟(yán) 周而复始(ér) 风雪载途(zhài)C.孕育(yùn) 农谚(yàn) 冰雪融化(róng) 翩然自来(piān)D.了解(jiě) 纬度(wěi) 销声匿迹(nì) 簌簌落下(shù)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B.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C.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B.对于我们来说,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C.我们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D.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朵桃花次第开放,给小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B.春天,小燕子从南方翩然归来,忙着寻找它们的旧居。C.没有春天的播种,没有夏天的孕育,哪里会有秋天的收获。D.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要在这个山村办一所学校,让所有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愿望——这将是他一生的追求。6.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二、语言表达7.“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请同学们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收集两条农谚。8.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大自然的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9.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1)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3)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_________。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材料二】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0.材料一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11.阅读材料二,结合材料一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反常的自然现象?1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13.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在本文的好处是什么?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与烦人的充电线说再见①随着智能技术的日趋普及,智能设备越来越强大的功能与蓄电池技术发展的迟滞,形成了鲜明对照。人们几乎每天都要与各种充电器、充电线和电源连接线打交道。现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彻底告别各种烦人的充电线了。②无线充电技术就是利用了我们中学物理课上学过的电生磁、磁生电的基本原理。以手机为例,充电板中的电路将电能转换为电磁场,电磁场在空间传播,并在手机中相应的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经过专用的电路进行整流、稳压后就可以直接充进手机电池中。③其实,科学家早在19世纪就发现了电磁转换现象。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半个多世纪之后,科学家们进行了最早的“无线充电”演示,即通过感应线圈的静电感应,无线输送能量。事实上,这一技术的应用此后就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比如说现在人们广泛使用的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等,采用都是线圈充电的原理。④从理论上说,电力可转化为电磁波,从而实现电力的无线输送。但由于电磁波在空间传输的损耗极大,而当年电子元件的体积和成本都很大,因此“无线输电”没有像“有线输电”那样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真正的无线充电设备要复杂得多,需要解决线圈对齐、手机与充电板之间的交互、充电管理与控制等问题。⑤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尚存若干技术难题,如提高充电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有效充电距离(Qi标准的设备与充电板的最大距离为4厘米)等。无线充电的电磁波传输过程中损耗较大(电磁辐射与距离的4次方成反比地衰减),这就限定了各种标准的有效充电距离。因此,在提高能效转换上,这一技术有相当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⑥除了技术问题,眼下最棘手的是不同生产商的标准不一致,这就必须统一规范标准。否则,各厂商的设备无法兼容,会造成无线充电设备的浪费。目前有多种标准在竞争,比较主流的是Qi标准。专家估计,至少要到2014年才会有最终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⑦无线充电技术一直是智能终端行业的热点话题,消费者潜在需求巨大。美国市场研究机构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无线充电市场未来5年内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7.6%。2011年,无线充电市场的产值仅为4.57亿美元,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线充电技术必将大大普及,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快捷方便的体验。我们所使用的许多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都有望彻底告别充电线。14.文中第①段画线语句有什么作用?15.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6.文章第④段中加点短语“从理论上说”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17.无线电充电器技术的成功运用需要解决哪两个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眠的奥秘张劲硕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9.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0.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21.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22.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 满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大减弱。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23.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24.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5.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6.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作简要分析。(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27.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Ⅰ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惜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我想用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 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28.克隆动物能为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9.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的?30.克隆人有喜有忧,通过媒体或其它途径,你一定对克隆有更多的了解,谈谈你自己对克隆人的看法。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A.翘qiào—qiáo;B.载zhài—zài;D.簌shù—sù;故选C。2.B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能力。“物候学”不需要加引号。故B项不正确。3.C4.BB“后者”是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是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5.AA项中“次第”是“依次”的意思,一朵桃花不能用“次第”。翩然: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孕育:妊娠时胚胎在子宫中发育;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雨后杂草萌发;比喻事物发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比喻事物的开端或使某事物产生开端的人。6.D7.示例:(1)瑞雪兆丰年。(2)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3)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8.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9.(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主持这次班会。有人说,地球上人类是主宰,我们可以随时随刻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征服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责任;有人说,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得以生存。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正下面就请大家尽情的讨论吧! (2)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 (3)②①④③ (4)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10.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11.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12.“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这里是说: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要素。14.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5.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无线充电技术一直是智能终端行业的热点话题,消费者潜在需要巨大。”16.不能删去。“从理论上说”,界定了“电力可转化为电磁波,从而实现电力的无线运输的实现方式”。而真正变为现实还存在很多的难题,如果删去,“电力转化为电磁波,实现电力的无线输送”就变得很容易了,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7.若干技术难题;统一不同生产商的无线充电标准。18.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9.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20.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2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22.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23.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饮食的注意事项。24.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25.逻辑顺序。26.(1)准确地说明了今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2)“渐次”是“逐渐”的意思,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7.示例: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可以有效地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可以扩大具有优势的杂种动物的繁殖;可以挽救珍惜动物;(以上是详写)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略写)29.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是克隆人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喜”;而克隆人将引发的人类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则是克隆人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忧”和“悲”。30.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可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最好。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不能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因为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作答合乎题意即可。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