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东西”
B.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C.他只张开嘴说:“羊……老绵羊,尾巴下……鸡毛信……”话还没说完,就晕过去了。
D.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暖炕 士卒 鬼脸 发愣
B.胳膊 搏学 尸首 荒忙
C.戒指 丝绸 勤勉 敌人
D.防备 相逢 趁机 夜以继日
3.“逢老妪方磨铁杵”中的“方”的意思是( )
A.刚才 B.方形 C.正在 D.方法
4.对句子“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缩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来像鸭子抖着水。 B.雨来像小鸭子一样。
C.雨来抖着水。 D.雨来抖着头上的水。
二、填空题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笤帚 ( )课本 ( )鬼脸
( )步枪 ( )东西 ( )车厢
6.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空闲( )天空( )
露脸( )露珠( )
三、现代文阅读
我心中的祖国
朋友们,什么叫祖国?你们曾为我们的祖国下过定义吗?在我小小的心灵中,祖国的定义一直在变化着,丰富着,完善着。
四五岁的时候,祖国是我口中的摇篮曲。我经常跟着妈妈奶声奶气地背诵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时,我好奇地问妈妈:“母亲是谁?大陆又是谁?”妈妈简单地回答说:“诗中的母亲和大陆指的都是我们的祖国,那是游子对祖国的眷恋啊!”那时,我虽然听得懵懵懂懂,莫名其妙,但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却已经写下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祖国!
六七岁的时候,祖国是我手中的纸拼图。爸爸买回的那一盒中国地图的纸拼图,带我走进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厌其烦地把一片片零碎的小纸块组合成一只“大公鸡”,爸爸说:“这就是祖国!”我从这只“大公鸡”身上,认识了杏花春雨、鱼米之乡的江南,了解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知道了圆明园的屈辱与悲愤……虽然,我知道的仅仅这么多,但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却已经种下了一个厚重的名字:祖国!
八九岁的时候,祖国是我眼中的“神舟七号”,是北京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终于把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无垠的太空。当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的那一刻,全中国人民为之欢呼。这是中国人民在世界科技高峰上完成的又一个伟大壮举,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耸立的又一座里程碑。
亲爱的祖国,在每年的10月1日到来的时刻,我们都会在心底庆祝您的生日,庆祝一个国度的新生与崛起,庆祝一个民族力量的苏醒和凝聚!
7.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
(2)不嫌烦琐。指很有耐心。( )
8.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节选自著名诗人____(余光中 何其芳)写的《乡愁》。
9.“我从这只‘大公鸡’身上,认识……”一句中的“大公鸡”是指______。除了“我”在文中所提及的“认识”之外,你从这只“大公鸡”身上认识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10.祖国在“我”的心中随着年龄增长在不停地变化:四五岁时是_____;六七岁时是______;八九岁时是______。祖国在你心中是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带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时间一长,孟子和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一个市场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孟子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孟”指的 ,名叫 。( )
A.孟子 亚圣 B.孟子 孟轲
C.孔子 孟轲 D.孔子 亚圣
12.用下列哪个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最恰当?( )
A.事不过三 B.知错就改
C.择邻而居 D.知子莫若母
13.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
A.城外公墓旁 学堂旁 市场旁
B.学堂旁 市场旁 城外公墓旁
C.市场旁 学堂旁 城外公墓旁
D.城外公墓旁 市场旁 学堂旁
14.孟母两次带孟子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6.习作与表达。
题目:我帮妈妈________
同学们,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还是那个父母眼中的小不点吗?你都帮过妈妈做过什么呢?是帮妈妈洗碗,还是收拾屋子,或者是买菜?仔细回想一下你帮妈妈做过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克服过哪些闲难,你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叙事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拿 读 做 扛 扔 跨
6.kòng kōng lòu lù
7.莫名其妙 不厌其烦
8.余光中
9.中国地图 认识到祖国五千年文化的灿烂。
10.我”口中的摇篮曲 “我”手中的纸拼图 祖国的荣誉与成就(或:“我”眼中的神舟七号,北京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伟大的母亲
11.B
12.C
13.D
14.第一次搬家是怕儿子沉迷送葬的游戏;第二次搬家,是担心儿子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将来会变坏。
15.我体会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以及母爱的伟大与奉献。
16.范文:
我帮妈妈捶背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回想起这么多年来,妈妈为我付出了许多许多,皱纹也悄悄地爬到了她的脸上,趁今天是妇女节,我想为妈妈捶背,也算是回报一下妈妈吧!
妈妈下班回来了,我想:妈妈这时肯定是累极了,此时为她捶背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我便叫妈妈坐在椅子上。妈妈说:“宝贝,妈妈还要做饭,一会儿再说吧。”我说:“妈妈,你坐下好不好?哪怕是一会儿也行。”妈妈见我苦苦哀求的样子,就答应了。待妈妈坐下后,我便认真地帮妈妈捶起背来。我握起拳头认真地捶,捶了左肩捶右肩,捶了右肩又转到其他部位。妈妈闭起双眼,好像在正在享受按摩师的手艺一样,脸上露着甜甜的微笑,嘴里还不停地说:“我的女儿真乖!帮妈妈捶背的手法真妙,把妈妈的疲劳全都赶跑了!”我紧接着说:“妈妈,以后我每天都帮你捶背,为你驱赶所有的疲劳和烦恼!”妈妈听了笑得更开心了!
今天,虽然我只帮妈妈捶了一会儿背,但看到妈妈那开心的样子,我满足极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