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发展的选择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 发展的选择 课时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6.4 发展的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实现脱贫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②中国已如期完成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③实现脱贫攻坚是解决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一招
④中国“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东北地区周围山地环绕,著名的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因地制宜考虑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可相应发展( )
A.耕作农业 B.畜牧业 C.林业和特产区 D.种植茶树、竹子等经济作物
3.“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这句话最能反映出( )
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国来很高兴 B.宁波外商云集,十分繁荣
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门 D.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心存恐惧和担忧
4.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这一做法表明长江流域正在落实的发展战略是(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可持续发展 D.创新驱动发展
5.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
A.青铜技术罗马法 B.皇帝制度民主制度
C.甲骨文金字塔 D.百家争鸣民主制度
6.2021年春节期间,铁路金华货运中心中欧班列双平台共开行27列2706个标箱,打破了春节中欧班列停运不开行的惯例,为保障国际抗击疫情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做法
①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③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根本举措④体现了中国主导世界发展
A.①② B.②⑧ C.①③ D.②④
7.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在绝望中自缢,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8.下图(含备注)信息表明,我国现阶段( )
备注: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每消耗1吨标准煤的能源仅能创造14000元左右的GDP,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25000元。
①GDP增速趋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②综合国力增强,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③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④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我国重点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符合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是( )
A.因地制宜 B.优势互补 C.公平性 D.共同富裕
10.2015年11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巴黎举行,各国领导人汇聚一堂,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大会取得积极成果。材料表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 )
A.推动和规范世界贸易的作用 B.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作用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D.领导和监督各国政府的作用
11.2013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再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湿度大、能见度差,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说明( )
A.我国资源的开发难度过大 B.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 D.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
12.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是在( )
A.《21世纪工程》 B.《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
C.《京都议定书》 D.《我们共同的未来》
13.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毛乌素”在蒙语中意为“寸草不生之地”。但唐朝之前,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之后逐渐毁于人类过度开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人在这里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到2020年,该地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毛乌素沙漠的命运体现了
①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②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③践行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④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同学们学了PRED问题后,对四者的关系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小红:四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 ②小华: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质都是人口问题
③小丽:优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经济 ④小龙:要实现PRED相互协调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5.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见图)。环境保护税对税法列明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工业噪声四大类污染物征税。这一税法的施行( )
①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②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③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举措④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如下图所示,对图中内涵解读正确的是…( )
A.消除城乡差异,维护社会正义 B.加快区域发展,实现同步富裕
C.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D.全面建成小康,主导世界事务
17.下边的漫画《流水作业》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要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④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武义萤石工艺品热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现了
①立足自身的自然特点和优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是一条可行的出路②资源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③当今世界具有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④发展经济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0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用,将继续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始终不渝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这表明我国( )
①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为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
③努力为全球和地区发展贡献力量
④主动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选项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A.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B.统一了黄河流域
C.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D.与辽国互通使节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一 漫画三则。
材料二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对叙利亚局势表示严重关切,敦促冲 突相关方立即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停止军事行动。
材料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联合宣布,17个国家的9 个科学项目成为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口这样的大手笔生动诠释了合作共赢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写照。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世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哪些问题和挑战?
(2)面对世界和平问题,材料二启示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和做法?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怎样应对。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和人民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面爆发。湖北是首先发现疑似病例的省份,这与他们喜欢吃野生动物是分不开的,同时,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人们对于传染病防御意识淡薄,使得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科学家及医护人员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受害者,书写出了壮丽的人生赞歌。
(1)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原因上看,你能认识到什么呢?
(2)从维护生命角度谈谈广大医护人员的行为?
(3)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营造了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传递生命温暖,需要你我共同参与。日常生活中,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三点)
(4)习近平同志这样称赞奋斗者:“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D
6.A
7.C
8.C
9.B
10.B
11.C
12.B
13.A
14.C
15.A
16.C
17.C
18.C
19.B
20.A
21.(1)领土争端、贫富差距、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
(2)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3)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4)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22.(1)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破坏生态要受到自然处罚;防范意识淡薄,说明部分公民生态环保意识差。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无私奉献,延伸生命的价值;教育我们要善待生命,爱护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3)①帮助有困难的人;②捐钱捐物;③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4)①远离贫乏,充盈自己的生命;②拒绝冷漠,关切他人的生命;③不甘平庸,创造社会价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