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第1课时)信息技术 五年级下册自动避障语音识别寻找光源控制温度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这个特殊的“眼睛”对于机器人来说就是——轨迹传感器光电发射管光电接收管可调电阻发射白光和红外光发射白光和红外光降低环境干扰检测到黑色轨迹,返回值为1,反之为0。编写机器人循迹程序绘制轨迹地图1.单击工具栏上的“添加色带”按钮2.选择圆环3.单击“确定” 按钮4.绘制出圆环轨迹地图让机器人沿圆环形轨迹行走的办法有很多,我们先去学习其中一种简单的办法——让机器人沿轨迹外边缘逆时针行走。“看到”轨迹向右转“看不到”轨迹向右转 编写让机器人沿圆环形轨迹外边缘逆时针行走的程序1.添加轨迹传感器2.条件判断语句中,讲条件表达式设置为“轨迹变量1==1”3.条件成立时机器人向右转具体转速设置:左电机为100右电机为504.条件不成立时机器人向左转具体转速设置:左电机为50右电机为100 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条件判断 左右电机设置 机器人行走轨迹轨迹变量1==1 左:100 右:50 外边缘 逆时针轨迹变量1==0 左:? 右:? ?边缘 ?时针多种方法实现机器人循迹条件判断 左右电机设置 机器人行走轨迹轨迹变量1==1 左:100 右:50 外边缘 逆时针轨迹变量1==0 左:50 右:100 内边缘 顺时针轨迹变量1==1 左:50 右:100 外边缘 顺时针轨迹变量1==0 左:100 右:50 内边缘 逆时针仿照机器人除了“扭来扭去”沿圆环行走外,是否可以尝试在其他形状的轨迹上行走?我们来试一下吧!机器人除了能沿圆环形轨迹边缘行走以外,还能在轨迹上行走。同学们想一想,要实现这个效果,需要怎样设计呢?课堂小结1.轨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编写机器人循迹程序;3.改变机器人循迹程序,实现不同轨迹的行走方式。下节预告:搭建与调试循迹机器人感谢您的观看与学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通过上一课自动控制温度的机器人,比较熟练传感器的基础上,对传感器模块的运用,实现学生的想法,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沿轨迹多种方法循迹的程序。【教学目标】 1.学习素养提升:通过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2.创新素养提升: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3.信息素养提升:推广IT课堂运用、推进网络学习、践行网络文明。【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沿轨迹走的流程图编写以及程序的设计。 难 点:沿轨迹走的流程图编写以及程序的设计。 【教学策略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法 。【教学资源及环境】计算机教室、程序的设计、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师:看一段机器人视频导入轨迹传感器就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介绍轨迹传感器,通过结合图形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2分钟) 观看视频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轨迹传感器的作用以及功能,通过结合图形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深入掌握 利用导入视频,提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学生掌握轨迹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图形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讲授新知 师:编写机器人沿圆环轨迹外边缘逆时针循迹程序师:程序的关键设置讲解师:轨迹分析 学生学习设计程序对图形方向的了解,学生更能清楚左右电机转速的设置学生认真学习每一个模块的设置,以及相关数据的设置(5分钟)学生学习轨迹分析的具体数据,巩固重难点、知识点。 学生动手设计程序,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图形清楚的展示,学生才会有一个清楚的程序设计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核心数据使用 学生通过学习分析,掌握分析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师:让学生试着编辑程序。师:展示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例子,进行分析。 教师巡堂,观察学生练习情况,找出疑难点,随堂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认真看程序并设计圆环形轨迹外边缘逆时针循迹程序。 锻炼学生思考设计程序多种方法实现循迹 师:看到了同学们都编辑好自己的程序了,现在请四人小组相互交换一下来测试一下队友的程序,看看有没有问题,或者有哪位同学的程序设计得特别精彩。(教师巡堂,发现问题)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将生活融入学习。(2分钟) 交换思想,相互检验对方的程序。学生进一步掌握多种方法实现循迹的方法。 互相学习各个小组的成果,激发多种思维的思考,形成学生爱动脑,爱学习的习惯学生既要学会思考也要学会小结,提高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扩展知识搭建调试 出示正方形行走,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将尝试各种图形轨迹。动手搭建与调试循迹机器人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动手搭建机器人学生总结 学生自主创作、合作展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学生要及时总结问题,才能升华综合能力教学反思 视频导入有利于扩展学生对机器人了解更加全面,更多想法,促进学生对机器人程序设计的热情。多种轨迹循迹行走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知道程序的设计是可以有多个角度去实现,以后设计程序的时候,也可以多个方位去思考解决问题。小结有利于及时提升学生设计程序时的整体思维设计。学生合作搭建机器人,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第九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实践报告单姓名: 班级:行走轨迹分析1、机器人沿圆环外侧逆时针行走时:轨迹变量1==0 左电机转速: 轨迹变量1==1 左电机转速:右电机转速: 右电机转速:此时,如果将机器人放入到轨道内侧时,它的行走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2、机器人沿圆环外侧顺时针行走时:轨迹变量1==0 左电机转速: 轨迹变量1==1 左电机转速:右电机转速: 右电机转速:此时,如果将机器人放入到轨道内侧时,它的行走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知识总结1、“轨迹变量1==1”代表的情况是机器人________(看到/没看到)轨迹。“轨迹变量1==0”代表的情况是机器人________(看到/没看到)轨迹。2、填写下图方框中各部分的名称。第九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实践报告单姓名: 班级:行走轨迹分析1、机器人沿圆环外侧逆时针行走时:轨迹变量1==0 左电机转速:50 轨迹变量1==1 左电机转速:100右电机转速:100 右电机转速:50此时,如果将机器人放入到轨道内侧时,它的行走方向为 顺时针 。2、机器人沿圆环外侧顺时针行走时:轨迹变量1==0 左电机转速:100 轨迹变量1==1 左电机转速:50右电机转速:50 右电机转速:100此时,如果将机器人放入到轨道内侧时,它的行走方向为 逆时针 。知识总结1、“轨迹变量1==1”代表的情况是机器人 看到 (看到/没看到)轨迹。“轨迹变量1==0”代表的情况是机器人 没看到 (看到/没看到)轨迹。2、填写下图方框中各部分的名称。光电接收管可调电阻光电发射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第一课时.pptx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第一课时.doc 轨迹机器人实践报告单.docx 轨迹机器人实践报告单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