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的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名词点击”等内容,介绍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分析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阐明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目“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各种政治力量为解决中国问题而探索的道路、寻求的三种方案,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材通过“探究与分享”等内容,概述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背景及成立前后的对比,阐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
1.知道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了解各种政治力量为了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所提出的三种方案;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2.能够结合历史阐述中国各阶层在解决中国问题方面所做的各种探索,对比各种方案,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才能救中国。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3.公共参与:增强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难点】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那年那兔那些事片断》,
问题:视频中那兔代表谁?
学生答:中国共产党
师总结:近代中国,为反抗压迫反抵御侵略,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但终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建立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验证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幕: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议题一:
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那兔》
探究问题:那免想要干什么?结合视频内容和史实分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分析结果:1、那免想要干什么
中国共产党要执政
2、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国情:
(1)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名词点击: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那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人民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
分议题一:人民的苦难
结合史实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怎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原因)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意味着什么?(地位和作用)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哪些国内、国际的矛盾和历史任务(矛盾和任务)
1、基本国情:
(2)形成:
①内忧严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近代化机器大生产。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攻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②外患猖獗: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故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强边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从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中
(3)地位和作用: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主国矛盾
(1)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2)封建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3.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第二幕: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分议题二:人民的抗争
讨论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苦难,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与抗争?
2、讲述“近代中国悲壮的抗争故事”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人民的抗争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分议题三:人民的选择
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哪些建国方案?
2、这些建国方案的结果分别怎样?由此我们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二:图文分析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中国人民该如何做出选择?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正确方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人民斗争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第三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议题二:
分议题一:中国共产党具备执政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具备哪些内部和外部条件?
探究活动三:阅读材料《6100多年前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风采出》
中国人对詹天佑可谓耳熟能详,大多数人会自然把他和京张铁路联系在一起。然而,詹天佑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为中国培养造就了第一代“有文化、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恪守纪律与职责的世界一流铁路工人和管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月的建成,标志着“可以和世界先进工业强国比肩的中国大产业工人群体的诞生”。优秀产业工人队伍的诞生与存在,为1921年“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探究问题:产业工人的不断壮大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存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1)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内部条件)
工人阶级的特性(优势):
①团结性: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②革命性: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③先进性: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探究活动四:阅读材料《新文化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录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有了新的内容,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究问题: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外部条件)
归纳小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具备的条件
分议题二:中国共产党具有其它各阶级、阶层所不具备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自身有哪些优势,使其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获取革命的胜利?
探究活动五:观看视频《辛亥革命后,护法运动为何失败 》
探究问题:根据视频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的近代中国,各种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2、其他阶级、阶层斗争中的弱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弱点:
(1)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3、中国共产党的优势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分议题三:中国共产党有担当,付出的努力有成就
你能找出代表中国共产党哪些标志性事件吗?中国共产党付出的努力有何成就?
建党到建国28年中的重大事件: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2、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
3、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4、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8年4月28日);
6、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8、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9、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10、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937年9月23日);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5、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