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素养评估卷(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一、单项选择题1.(2020·桂林中考)深海潜水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其中一个危险因素是下潜越深受到的( )A.浮力越小 B.浮力越大 C.压强越小 D.压强越大2.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瓶子浸入水中,口朝下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从水中提出,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则( )A.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B.瓶中的水不流出,瓶中仍充满水C.露出水面的那段瓶子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D.无法确定瓶内是否有水3.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图片或示例图片,能够用来说明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图片是( )4.如图所示为小华过生日时,妈妈为她定制的蛋糕(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假设蛋糕的质量分布均匀,当小华竖直切去蛋糕的后,剩余蛋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A.变为原来的 B.变为原来的C.变为原来的 D.不变5.(2021·成都中考)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下列实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施加相同压力,图钉尖面积越小,越容易压入墙面B.用菜刀将肉切成肉片时,刀口越钝,所用压力越小C.列车很重,在铁路的钢轨下铺放轨枕,可以防止压坏路基D.奋进号潜入深海,承受的压强很大,需用特殊材料建造6.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的影响因素时,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甲、乙,改变长方体金属块部分浸入水中深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乙,并多次实验;方案二:如图甲、丙,将同一长方体金属块分别横放和竖放,部分浸入水中,使浸入部分体积相同,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丙,改变浸入部分的体积做多次实验,通过探究能够得到浮力与浸入部分体积关系的方案是( )A.两个方案均可以 B.只有方案一C.只有方案二 D.两个方案均不可以7.下列涉及压强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8.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A.F1>F2 B.F1=F2C.F1<F2 D.无法确定9.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 )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10.(2021·河池一模)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竖直悬浮在水中和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密度比乙物体的密度小B.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力大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力C.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强小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强D.甲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小于乙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11.A、B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 )A.h甲<h乙 B.h甲>h乙C.h甲=h乙 D.无法判断12.(2021·永州中考)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的水面相平。现将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的密度ρa=ρbB.a、b两物体的质量ma<mbC.a、b两物体所受的浮力Fa>FbD.放入a、b两物体后,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甲>p乙二、填空题13. (2021·贵港模拟)如图所示是河水中的漩涡。漩涡边沿水的流速相对中心处的流速较__ __,压强较__ __,从而形成压力差,导致周边物体易被“吸入”漩涡。(严禁学生下河游泳)14.(2021·黔东南州中考)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截止6月6日,全州累计完成第1剂次接种超110万剂。保障接种人群按期完成免疫程序,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如图所示,接种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 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__ __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15.如图1所示,钢制的圆柱展示台,底面积S=1 dm2,另一个为钢制的圆台零件,上底面积S1=3 dm2,下底面积S2=12 dm2。把零件分别按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静置在展示台上,两物体的轴在同一直线上。图2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图3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F1__ __F2,p1__ __p2(选填“>”“=”或“<”)。16. (2019·桂林中考)如图所示,A、B为两实心圆柱体,A圆柱体的密度为ρ1,且ρ1∶ρ水=2∶1;图甲中A对地压强为pA,B对地压强为pB,且pA∶pB=3∶5;图乙中A对地压强为p1,B对地压强为p2,且p1∶p2=2∶3;则GA∶GB=__ __。现将两圆柱体分别挂在两弹簧测力计上,缓慢地浸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则当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时,A、B两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__ __h。三、作图题17.请画出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 18.“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完任务后返回到长江某基地,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加速上浮过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与探究题19.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已知ρ水<ρ盐水。小明用U形管压强计来辨别哪个杯中装的是浓盐水。(1)组装好压强计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低情况如图(a),此时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气压__ __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将探头分别浸入到两杯液体中相同的深度,如图(b)所示,发现Δh1<Δh2。由此可以判断__ __杯中装的是浓盐水,理由是:乙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大,说明乙中探头所处位置受到的液体压强较__ __,甲、乙两图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乙中液体的__ __较大,乙杯中装的是浓盐水。(3)如果Δh1和Δh2对比不明显,可以尝试采取的措施是__ __。20.(2021·南宁三模改编)晓雯学习了浮力知识后进一步思考: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应该对液体有向下的压力,那么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晓雯利用烧杯、水、天平、金属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如下:①在烧杯中盛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③如图所示,将圆柱体在水中极慢下降,使其数次静止在某一深度,并记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重测量出对应的天平读数m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圆柱体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 天平的读数m2/g1 2.8 2.5 150 1802 2.8 2.3 150 2003 2.8 2.1 150 2204 2.8 2.1 150 220(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中F、m2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缓慢下降没入水的过程中,F__ __,m2__ 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表中实验序号__ __的两组数据表明,圆柱体在相应的位置已全部没在水中。(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 __N,此时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__ __N。(5)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__ 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21.小华利用量筒、水,测量小瓷杯的密度,如图所示。下面是部分实验步骤,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水的密度为ρ水。(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2)将小瓷杯__ 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3)将小瓷杯沉入水底,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4)请你利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小瓷杯陶瓷密度的表达式ρ杯=__ __。五、综合应用题22. (5分)如图所示为一辆某型号6轮“渣土车”,“渣土车”满载渣土后总质量为10 t。交通部门规定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得超过7×105 Pa,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 m2。(1)求该车满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g取10 N/kg)(2)求“渣土车”满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并判断是否超载。23. (8分)(2019·玉林中考)如图甲所示,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0.01 m2,高为0.2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上层的横截面积为0.015 m2,高为0.1 m,下层的底面积为0.02 m2,高为0.2 m,物体未浸入时液体的深度为0.15 m。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g取10 N/kg)求:(1)物体的质量;(2)液体的密度;(3)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4)若物体继续浸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到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压强的1.2倍,求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PAGE阶段素养评估卷(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一、单项选择题1.(2020·桂林中考)深海潜水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其中一个危险因素是下潜越深受到的(D)A.浮力越小 B.浮力越大 C.压强越小 D.压强越大2.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瓶子浸入水中,口朝下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从水中提出,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则(B)A.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B.瓶中的水不流出,瓶中仍充满水C.露出水面的那段瓶子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D.无法确定瓶内是否有水3.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图片或示例图片,能够用来说明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图片是(A)4.如图所示为小华过生日时,妈妈为她定制的蛋糕(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假设蛋糕的质量分布均匀,当小华竖直切去蛋糕的后,剩余蛋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D)A.变为原来的 B.变为原来的C.变为原来的 D.不变5.(2021·成都中考)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下列实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B)A.施加相同压力,图钉尖面积越小,越容易压入墙面B.用菜刀将肉切成肉片时,刀口越钝,所用压力越小C.列车很重,在铁路的钢轨下铺放轨枕,可以防止压坏路基D.奋进号潜入深海,承受的压强很大,需用特殊材料建造6.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的影响因素时,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甲、乙,改变长方体金属块部分浸入水中深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乙,并多次实验;方案二:如图甲、丙,将同一长方体金属块分别横放和竖放,部分浸入水中,使浸入部分体积相同,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F丙,改变浸入部分的体积做多次实验,通过探究能够得到浮力与浸入部分体积关系的方案是(A)A.两个方案均可以 B.只有方案一C.只有方案二 D.两个方案均不可以7.下列涉及压强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B)A.F1>F2 B.F1=F2C.F1<F2 D.无法确定9.如图,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底面积已知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从而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利用该装置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或读出)的是(A)A.液体的密度 B.底面所处深度C.圆柱体重力 D.测力计的示数10.(2021·河池一模)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竖直悬浮在水中和漂浮在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甲物体的密度比乙物体的密度小B.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力大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力C.水对甲下表面的压强小于水对乙下表面的压强D.甲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小于乙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11.A、B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C)A.h甲<h乙 B.h甲>h乙C.h甲=h乙 D.无法判断12.(2021·永州中考)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的水面相平。现将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a、b两物体的密度ρa=ρbB.a、b两物体的质量ma<mbC.a、b两物体所受的浮力Fa>FbD.放入a、b两物体后,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甲>p乙二、填空题13. (2021·贵港模拟)如图所示是河水中的漩涡。漩涡边沿水的流速相对中心处的流速较__小__,压强较__大__,从而形成压力差,导致周边物体易被“吸入”漩涡。(严禁学生下河游泳)14.(2021·黔东南州中考)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截止6月6日,全州累计完成第1剂次接种超110万剂。保障接种人群按期完成免疫程序,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如图所示,接种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__大气压__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15.如图1所示,钢制的圆柱展示台,底面积S=1 dm2,另一个为钢制的圆台零件,上底面积S1=3 dm2,下底面积S2=12 dm2。把零件分别按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静置在展示台上,两物体的轴在同一直线上。图2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图3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F1__=__F2,p1__=__p2(选填“>”“=”或“<”)。16. (2019·桂林中考)如图所示,A、B为两实心圆柱体,A圆柱体的密度为ρ1,且ρ1∶ρ水=2∶1;图甲中A对地压强为pA,B对地压强为pB,且pA∶pB=3∶5;图乙中A对地压强为p1,B对地压强为p2,且p1∶p2=2∶3;则GA∶GB=__10∶9__。现将两圆柱体分别挂在两弹簧测力计上,缓慢地浸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则当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时,A、B两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__0.5__h。三、作图题17.请画出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 答:18.“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完任务后返回到长江某基地,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加速上浮过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答:四、实验与探究题19.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已知ρ水<ρ盐水。小明用U形管压强计来辨别哪个杯中装的是浓盐水。(1)组装好压强计后,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低情况如图(a),此时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气压__大于__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将探头分别浸入到两杯液体中相同的深度,如图(b)所示,发现Δh1<Δh2。由此可以判断__乙__杯中装的是浓盐水,理由是:乙中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大,说明乙中探头所处位置受到的液体压强较__大__,甲、乙两图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乙中液体的__密度__较大,乙杯中装的是浓盐水。(3)如果Δh1和Δh2对比不明显,可以尝试采取的措施是__U形管中的液体换为密度更小的酒精等液体(合理即可)__。20.(2021·南宁三模改编)晓雯学习了浮力知识后进一步思考: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应该对液体有向下的压力,那么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晓雯利用烧杯、水、天平、金属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如下:①在烧杯中盛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③如图所示,将圆柱体在水中极慢下降,使其数次静止在某一深度,并记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重测量出对应的天平读数m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圆柱体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 天平的读数m2/g1 2.8 2.5 150 1802 2.8 2.3 150 2003 2.8 2.1 150 2204 2.8 2.1 150 220(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中F、m2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缓慢下降没入水的过程中,F__变小__,m2__变大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表中实验序号__3、4__的两组数据表明,圆柱体在相应的位置已全部没在水中。(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0.7__N,此时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__0.7__N。(5)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__等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21.小华利用量筒、水,测量小瓷杯的密度,如图所示。下面是部分实验步骤,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水的密度为ρ水。(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2)将小瓷杯__漂浮在水面上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3)将小瓷杯沉入水底,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4)请你利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小瓷杯陶瓷密度的表达式ρ杯=__ρ水__。五、综合应用题22. (5分)如图所示为一辆某型号6轮“渣土车”,“渣土车”满载渣土后总质量为10 t。交通部门规定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得超过7×105 Pa,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 m2。(1)求该车满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g取10 N/kg)(2)求“渣土车”满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并判断是否超载。解:(1)“渣土车”满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mg=1×104 kg×10 N/kg=1×105 N。(2分)(2)“渣土车”满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8.3×105 Pa>7×105 Pa,所以“渣土车”超载。(3分)23. (8分)(2019·玉林中考)如图甲所示,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0.01 m2,高为0.2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上层的横截面积为0.015 m2,高为0.1 m,下层的底面积为0.02 m2,高为0.2 m,物体未浸入时液体的深度为0.15 m。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g取10 N/kg)求:(1)物体的质量;(2)液体的密度;(3)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4)若物体继续浸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到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压强的1.2倍,求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解:(1)物体的质量:m===2 kg。(1分)(2)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所受浮力:F浮=G-F=20 N-10 N=10 N,物体的体积:V=0.01 m2×0.2 m=2×10-3 m3,由F浮=ρ水V排g可知液体的密度:ρ液====1.0×103 kg/m3。(2分)(3)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容器下层液面上升的高度:Δh===0.05 m,下层水的深度:h下=0.15 m+0.05 m=0.2 m,可知此时液面刚好上升至下层顶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液gh下=1.0×103 kg/m3×10 N/kg×0.2 m=2×103 Pa。(2分)(4)压强增大后液体的深度:h===0.24 m,即液面在容器上层再上升0.24 m-0.2 m=0.04 m,物体继续浸入后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下+ΔV上=V下+S上Δh上=1×10-3 m3+0.015 m2×0.04 m=1.6×10-3 m3,此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ρ水V排′g=1.0×103 kg/m3×1.6×10-3 m3×10 N/kg=16 N,(2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浮′=20 N-16 N=4 N。(1分)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 沪粤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阶段素养评估卷((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试卷 (学生版).doc 2022 沪粤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阶段素养评估卷((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试卷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