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发现“割圆术”是求圈周率的一种算法。即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其面积可无限逼近圆面积,它的边长之和逐渐過近圆周。根据“圆周率即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率”,即“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当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大时,圓周率的近似值也更加精确。刘徽用这种方式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國,算到正192边形时,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又算到正3072边形时,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6。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5926<π<3.1415927。据此完成小题。1.“192边形”、“3.14”、“3072边形”、“3.1415926”、“3.1415927”是(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2.“192”在计算机中以“11000000”的形式存储、加工,这体现了数据的( )A.多样性与感知性特征 B.语义性特征C.分散性特征 D.二进制特征3.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这体现出信息具有( )A.传递性 B.依附性 C.二义性 D.真伪性4.“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是关于圆周率的(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5.“割圆术”的发现,体现了知识发现的路径是①做实验②获取观察数据③推理建立数学模型④实验验证模型⑤形成知识⑥分析处理数据。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④③⑤⑥6.刘徽和祖冲之分别运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这是运用知识原理与法则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实现了( )A.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 B.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C.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 D.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7.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数据是原始事物现象的符号记录B.信息等同于知识C.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D.知识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8.通过百度、知乎等获得圆周率的相关信息。下列信息来源中可信度最低的是( )A.新闻联播 B.光明日报 C.百度文库 D.朋友圈9.“割圆术”是求圆周率的一种算法。以下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算法就是约定在算术运算中各运算符的优先顺序B.算法必须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描述C.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或方法的描述D.算法的步骤不需要确切的定义,合适就行【答案】1.A2.D3.A4.C5.B6.D7.B8.D9.C【考点】信息及其特征;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解析】1.2.3.4.5.6.7.8.9.(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割圆术”计算验证圆周率。如图所示,设圆的半径为1,正n边形的边长AB=x,弦心距为h,面积为S,正2n边形的边长AC=x;由勾股定理即可推导出,,其中x6=1。观察发现,正2n边形的面积等于正n边形的面积加上n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利用这个推导公式,编写如下Python程序,求解π的近似值。据此完成小题。from math import * #从math模块调用常用的数学函数 n = int(input("请输人多边形的边数:")) i=6 x=1 s=6*sqrt(3)/4 #sqrt( ) :math中的函数,用于求算术平方根 while i <=n/2: #当i> n/2时,结束循环,执行print( ) h = sqrt(1-(x/2)**2) s= s+i*x*( 1-h)/2 x = sqrt(((x/2)**2+(1-h)**2) i=2*i print(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n, "时, π的近似值为:", s)10.按照数字化工具的功能分类,Python语言编程软件属于( )A.信息传输工具 B.信息加工工具C.信息检索工具 D.信息存储工具11.Python文件的后缀名为( )A..c B..jar C..xls D..Py12.s=6* sqrt(3)/4是一条( )A.输入语句 B.赋值语句 C.输出语句 D.注释语句13.“(x/2)**2+( 1-h)**2”表达的代数式是( )A.2()+1-2h B. ×2+(1-h) ×2C.2()+2(1- h) D.()2+(1-h)14.“i<=n/2”中包含①算术表达式②逻辑表达式③关系表达式④赋值表达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5.程序中“#当i> n/2时,结束循环,执行print()"的功能为( )A.数据输入 B.数据输出 C.注释或解释 D.赋值16.“print("当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n,"时,π的近似值为:" ,s)”的作用是( )A.数据输入 B.数据输出 C.运算 D.赋值17.在h = sqrt( 1-(x/2)**2)语句中, **是( )运算符 。( )A.乘 B.除 C.求余 D.幂18.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输入通过input函数来实现,input函数的返回值是( )A.数值 B.字符串 C.字典 D.列表19.利用计算机模拟“割圆术”,计算验证圆周率,体现了数字化学习的( )特点。A.多样性 B.局限性 C.创造性 D.单一性20.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①设计算法②编写程序③调试运行程序④分析问题,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答案】10.B11.D12.B13.D14.B15.C16.B17.D18.B19.C20.B【考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常量、变量及变量的赋值;程序设计工具及编程环境;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基本语句;语句注释及缩进【解析】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对声音进行数据编码,必须经历数据的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答案】(1)正【考点】数字化概念与作用【解析】22.(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在计算机中,英文字母和汉字的编码方式相同,且都占用两个字节。【答案】(1)错误【考点】字符编码【解析】23.(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阿兰·图灵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建立了指令程序及通用机器执行程序的理论模型,奠定了计算理论的基础。【答案】(1)正【考点】计算机的发展【解析】24.(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被各行各业的人们用来做笔记、制定计划或者是辅助记忆,制作思维导图既可以手绘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完成。下图是小欣同学在复习化学的“物质及其变化”时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完成小题。(1)可以选用XMind,FreeMind,Mindmanager,MindMaster和Movie Maker等软件绘制思维导图。(2)合理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3)数字化学习工具与传统学习工具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交互性。(4)数字化工具所呈现的内容形式单一,只有文本和图形图像。(5)思维导图软件还提供了免费和付费的模板供用户使用,因此,该软件既是数字化学习工具,也是数字化学习资源。(6)经过压缩保存思维导图文件大小为512KB,已知压缩比为20:1,则原文件大小约为5MB。(7)数字化学习是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答案】(1)错误(2)正(3)正(4)错误(5)正(6)错误(7)正【考点】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数据存储单位及计算【解析】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5.(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阅读材料,挑选合适的词语,并将其对应的字母序号填入空白处。(可重复选)小欣同学想了解他编写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运行的,于是小欣查询了有关于计算机程序的资料。他使用Word软件制作了下图所示的计算机的工作过程。选填:A .二进制\B .输入\C .输出\D .指令\E .运算器\F .控制器\G .存储器\H .编译\I .控制\J .机器语言\K .汇编语言\L .高级语言常用的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 、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五大部件。其中我们常用的鼠标、键盘、麦克风属于 设备,主要负责计算机中的数据输入;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属于 设备,主要负责计算机中的数据输出。这两个部件均是与计算机中的 部件进行数据交流,所以图中实线表示的是数据流。而控制器不断从该部件中获取指令,在解析指令后,向其他部件发送指令,例如:当控制器向运算器发送运算指令后,运算器需要从 获取数据,在运算完成后,将计算结果存储到存储器中,并向控制器部件反馈,所以图中虚线表示的是 流。计算机程序是指计算机可以识别运行的指令集合,用0,1这样的二进制代码编写的程序,被称为 ,这种语言难学难记难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相继开发出了贴近人们阅读理解习惯的 ,如Python语言。用Python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 ,计算机才能执行。【答案】E;F;B;C;G;G;I;J;L;H【考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及其功能【解析】四、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20+24+16,共60分)26.(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项目学习:探究高速公路区间测速原理【项目情境】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大对超速违法行为的管控力度,保证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打击违章超速等行为,高速公路上设置了多种测速方式,区间测速是常见的测速方式之一(如下图),某高速路段测速区间距离为4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80公里,车辆通过此路段的时间超过3分钟,则其平均时速就符合限速要求:车辆通过此路段的时间不足3分钟,就说明该车辆已经超速。【项目规划】为完成项目,需要经历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项目方案设计等过程。项目预期成果为设计Python程序模拟区间测速。【项目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㈠上网收集并整理资料,明确区间测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现状资料一:区间测速的工作原理是选择恒定限速值路段,在起始点和结束点布设摄像机建立监控抓拍系统,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当车辆进入测速区时,区间测速设备会测试3个速度:进出点位的瞬时车速和通过路段的平均时速,如果3个速度中,多次出现超速,则取最高值进行处罚。此外,该系统具有数据(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车辆的牌照号码、颜色、物理大概尺寸以及驾驶员特征)采集、号牌识别、时钟同步、平均速度计算、车型限速值判定、违法行为自动甄别、图像取证等诸多功能。资料二:2013年2月5日,江苏正式启用了高速公路机动车全程区间测速系统。江苏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称,在沪宁高速南京至常州、宁杭高速南京至溧阳两个试点路段内,共抓拍到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3.3万余起,超速行驶同比下降30%。阅读资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小组成员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下载相关资料,并运用WPS软件整理形成资料一和资料二。搜索引擎属于 ,WPS软件属于 选填(信息检索工具/三维设计工具/信息加工工具)(2)根据资料一表明,区间测速是通过监控抓拍系统实现的。系统通过摄像头抓拍到的数据有 (至少写出三种),其记录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这些数据可以是表示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的数值性符号,也可以是图形图像等 性符号,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号牌识别、平均速度计算、车型限速值判定等,然后再转换成视、听、触等我们可感知的交通违法车辆信息。(3)小组成员通过对区间测速原理的分析得知:一是区间测速通过公式 (s表示测速路段长度,t表示两个摄像头抓拍到同一车辆的时间差)准确测得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平均车速。二是从运动学意义角度获悉:曲线运动在任意一个运动过程中至少存在一个位置(或一个时刻)的瞬时速率等于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由此,请分析知识获得的途径。(4)由资料二获知,对车辆予以抓拍、取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和交通控制分中心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存储查询、比对等处理,最终形成的信息成为交管部门用于对违法、违规车辆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分析资料二,谈谈在大数据时代,你对数据的理解与认识。【答案】(1)信息检索工具;信息加工工具(2)略;非数值(3)既可以通过以实验、观察和总结为特征的方法获取,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4)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提取信息、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重要资源。【考点】网络资源的检索;大数据的典型应用;数据的形式【解析】27.(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㈡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用算法描述区间测速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算法描述区间测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分析明确区间测速需要采集的关键数据,理解并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采集的数据:测速路段长度,用s表示,单位为千米抓拍同一车辆时间间隔,用t表示,单位为分钟测速路段限速limit,单位为千米/时■区间测试问题的初始表征:用 表征车辆通过区间测速路段平均时速(选填:/ ),假如测速路段限速limit为每小时80公里,如果v≤limit,则判定为 ,否则判定为 (选填:“符合限速要求”/“已超速”)。(2)小组成员采用不同的方法描述区间测速的算法。如图a,该同学是用 描述算法;如图b,该同学是用 描述算法,如图c,该同学是用 描述算法。(选填: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3)关于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算法描述方法的比较,正确的是 (多选)。A.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更容易掌握,但对分支和循环结构的描述能力较弱B.流程图描述算法清晰、简洁C.伪代码描述算法书写方便,格式紧凑,易于理解,便于向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过渡D.伪代码是最适合描述算法抽象结构的一种方式(4)当将图c中表达式“时速小于等于limit”改为“时速大于limit”,算法中的流向将发生改变。请模仿图c,补全图d中部分算法描述。【答案】(1);“符合限速要求”;“已超速”(2)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3)A;B;C(4)略【考点】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流程图识读;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解析】28.(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㈢选用Python语言,编写、调试运行模拟区间测速程序,验证、完善、优化算法代码编写完成并在程序调试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错误是用户输人造成的,①关键字、函数名、变量名等拼写错误;②中英文输入、缩进格式、表达式书写以及缺少冒号等不符合Python 的语法规范;还有一类错误是程序设计本身存在的逻辑错误,这类错误只有在运行时才能判断其算法是否正确和完整。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观察图a,分析同学A程序的错误并改正。(2)观察图b,分析同学B程序的错误并改正。(3)通过小组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在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算法是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需要将算法按照- -定的规则编写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运行的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组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语法规则,统称编程语言。正确地使用编程语言,能让计算机准确地执行命令、解决问题。关于问题求解, 。(多选)A.求解问题的算法往往不止一个B.求解问题的算法描述中,可同时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C.同一个算法可以编写不同的程序D.程序是算法的具体实现E.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核心F.面对数据量很大时,人工处理效率较低,可以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更高效、更便捷【答案】(1)用户输入错误造成的,将引号的中文输入改为英文输入(2)不正确,程序设计本身存在的逻辑错误。或者修改变量x,或者修改变量t(3)A;B;C;D;E;F【考点】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解析】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发现“割圆术”是求圈周率的一种算法。即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其面积可无限逼近圆面积,它的边长之和逐渐過近圆周。根据“圆周率即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率”,即“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当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大时,圓周率的近似值也更加精确。刘徽用这种方式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國,算到正192边形时,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又算到正3072边形时,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6。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5926<π<3.1415927。据此完成小题。1.“192边形”、“3.14”、“3072边形”、“3.1415926”、“3.1415927”是(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2.“192”在计算机中以“11000000”的形式存储、加工,这体现了数据的( )A.多样性与感知性特征 B.语义性特征C.分散性特征 D.二进制特征3.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刘徽的“割圆术”,这体现出信息具有( )A.传递性 B.依附性 C.二义性 D.真伪性4.“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是关于圆周率的(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5.“割圆术”的发现,体现了知识发现的路径是①做实验②获取观察数据③推理建立数学模型④实验验证模型⑤形成知识⑥分析处理数据。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④③⑤⑥6.刘徽和祖冲之分别运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这是运用知识原理与法则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实现了( )A.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 B.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C.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 D.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7.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数据是原始事物现象的符号记录B.信息等同于知识C.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D.知识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8.通过百度、知乎等获得圆周率的相关信息。下列信息来源中可信度最低的是( )A.新闻联播 B.光明日报 C.百度文库 D.朋友圈9.“割圆术”是求圆周率的一种算法。以下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算法就是约定在算术运算中各运算符的优先顺序B.算法必须使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描述C.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或方法的描述D.算法的步骤不需要确切的定义,合适就行(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割圆术”计算验证圆周率。如图所示,设圆的半径为1,正n边形的边长AB=x,弦心距为h,面积为S,正2n边形的边长AC=x;由勾股定理即可推导出,,其中x6=1。观察发现,正2n边形的面积等于正n边形的面积加上n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利用这个推导公式,编写如下Python程序,求解π的近似值。据此完成小题。from math import * #从math模块调用常用的数学函数 n = int(input("请输人多边形的边数:")) i=6 x=1 s=6*sqrt(3)/4 #sqrt( ) :math中的函数,用于求算术平方根 while i <=n/2: #当i> n/2时,结束循环,执行print( ) h = sqrt(1-(x/2)**2) s= s+i*x*( 1-h)/2 x = sqrt(((x/2)**2+(1-h)**2) i=2*i print(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n, "时, π的近似值为:", s)10.按照数字化工具的功能分类,Python语言编程软件属于( )A.信息传输工具 B.信息加工工具C.信息检索工具 D.信息存储工具11.Python文件的后缀名为( )A..c B..jar C..xls D..Py12.s=6* sqrt(3)/4是一条( )A.输入语句 B.赋值语句 C.输出语句 D.注释语句13.“(x/2)**2+( 1-h)**2”表达的代数式是( )A.2()+1-2h B. ×2+(1-h) ×2C.2()+2(1- h) D.()2+(1-h)14.“i<=n/2”中包含①算术表达式②逻辑表达式③关系表达式④赋值表达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5.程序中“#当i> n/2时,结束循环,执行print()"的功能为( )A.数据输入 B.数据输出 C.注释或解释 D.赋值16.“print("当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n,"时,π的近似值为:" ,s)”的作用是( )A.数据输入 B.数据输出 C.运算 D.赋值17.在h = sqrt( 1-(x/2)**2)语句中, **是( )运算符 。( )A.乘 B.除 C.求余 D.幂18.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输入通过input函数来实现,input函数的返回值是( )A.数值 B.字符串 C.字典 D.列表19.利用计算机模拟“割圆术”,计算验证圆周率,体现了数字化学习的( )特点。A.多样性 B.局限性 C.创造性 D.单一性20.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①设计算法②编写程序③调试运行程序④分析问题,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对声音进行数据编码,必须经历数据的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22.(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在计算机中,英文字母和汉字的编码方式相同,且都占用两个字节。23.(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阿兰·图灵提出了图灵机模型,建立了指令程序及通用机器执行程序的理论模型,奠定了计算理论的基础。24.(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被各行各业的人们用来做笔记、制定计划或者是辅助记忆,制作思维导图既可以手绘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完成。下图是小欣同学在复习化学的“物质及其变化”时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完成小题。(1)可以选用XMind,FreeMind,Mindmanager,MindMaster和Movie Maker等软件绘制思维导图。(2)合理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3)数字化学习工具与传统学习工具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交互性。(4)数字化工具所呈现的内容形式单一,只有文本和图形图像。(5)思维导图软件还提供了免费和付费的模板供用户使用,因此,该软件既是数字化学习工具,也是数字化学习资源。(6)经过压缩保存思维导图文件大小为512KB,已知压缩比为20:1,则原文件大小约为5MB。(7)数字化学习是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5.(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阅读材料,挑选合适的词语,并将其对应的字母序号填入空白处。(可重复选)小欣同学想了解他编写好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运行的,于是小欣查询了有关于计算机程序的资料。他使用Word软件制作了下图所示的计算机的工作过程。选填:A .二进制\B .输入\C .输出\D .指令\E .运算器\F .控制器\G .存储器\H .编译\I .控制\J .机器语言\K .汇编语言\L .高级语言常用的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 、 、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五大部件。其中我们常用的鼠标、键盘、麦克风属于 设备,主要负责计算机中的数据输入;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属于 设备,主要负责计算机中的数据输出。这两个部件均是与计算机中的 部件进行数据交流,所以图中实线表示的是数据流。而控制器不断从该部件中获取指令,在解析指令后,向其他部件发送指令,例如:当控制器向运算器发送运算指令后,运算器需要从 获取数据,在运算完成后,将计算结果存储到存储器中,并向控制器部件反馈,所以图中虚线表示的是 流。计算机程序是指计算机可以识别运行的指令集合,用0,1这样的二进制代码编写的程序,被称为 ,这种语言难学难记难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相继开发出了贴近人们阅读理解习惯的 ,如Python语言。用Python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 ,计算机才能执行。四、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20+24+16,共60分)26.(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项目学习:探究高速公路区间测速原理【项目情境】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大对超速违法行为的管控力度,保证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打击违章超速等行为,高速公路上设置了多种测速方式,区间测速是常见的测速方式之一(如下图),某高速路段测速区间距离为4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80公里,车辆通过此路段的时间超过3分钟,则其平均时速就符合限速要求:车辆通过此路段的时间不足3分钟,就说明该车辆已经超速。【项目规划】为完成项目,需要经历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项目方案设计等过程。项目预期成果为设计Python程序模拟区间测速。【项目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㈠上网收集并整理资料,明确区间测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现状资料一:区间测速的工作原理是选择恒定限速值路段,在起始点和结束点布设摄像机建立监控抓拍系统,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当车辆进入测速区时,区间测速设备会测试3个速度:进出点位的瞬时车速和通过路段的平均时速,如果3个速度中,多次出现超速,则取最高值进行处罚。此外,该系统具有数据(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车辆的牌照号码、颜色、物理大概尺寸以及驾驶员特征)采集、号牌识别、时钟同步、平均速度计算、车型限速值判定、违法行为自动甄别、图像取证等诸多功能。资料二:2013年2月5日,江苏正式启用了高速公路机动车全程区间测速系统。江苏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称,在沪宁高速南京至常州、宁杭高速南京至溧阳两个试点路段内,共抓拍到机动车超速违法行为3.3万余起,超速行驶同比下降30%。阅读资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小组成员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下载相关资料,并运用WPS软件整理形成资料一和资料二。搜索引擎属于 ,WPS软件属于 选填(信息检索工具/三维设计工具/信息加工工具)(2)根据资料一表明,区间测速是通过监控抓拍系统实现的。系统通过摄像头抓拍到的数据有 (至少写出三种),其记录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这些数据可以是表示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的数值性符号,也可以是图形图像等 性符号,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号牌识别、平均速度计算、车型限速值判定等,然后再转换成视、听、触等我们可感知的交通违法车辆信息。(3)小组成员通过对区间测速原理的分析得知:一是区间测速通过公式 (s表示测速路段长度,t表示两个摄像头抓拍到同一车辆的时间差)准确测得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平均车速。二是从运动学意义角度获悉:曲线运动在任意一个运动过程中至少存在一个位置(或一个时刻)的瞬时速率等于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由此,请分析知识获得的途径。(4)由资料二获知,对车辆予以抓拍、取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和交通控制分中心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存储查询、比对等处理,最终形成的信息成为交管部门用于对违法、违规车辆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分析资料二,谈谈在大数据时代,你对数据的理解与认识。27.(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㈡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用算法描述区间测速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算法描述区间测速。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分析明确区间测速需要采集的关键数据,理解并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采集的数据:测速路段长度,用s表示,单位为千米抓拍同一车辆时间间隔,用t表示,单位为分钟测速路段限速limit,单位为千米/时■区间测试问题的初始表征:用 表征车辆通过区间测速路段平均时速(选填:/ ),假如测速路段限速limit为每小时80公里,如果v≤limit,则判定为 ,否则判定为 (选填:“符合限速要求”/“已超速”)。(2)小组成员采用不同的方法描述区间测速的算法。如图a,该同学是用 描述算法;如图b,该同学是用 描述算法,如图c,该同学是用 描述算法。(选填: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3)关于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算法描述方法的比较,正确的是 (多选)。A.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更容易掌握,但对分支和循环结构的描述能力较弱B.流程图描述算法清晰、简洁C.伪代码描述算法书写方便,格式紧凑,易于理解,便于向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过渡D.伪代码是最适合描述算法抽象结构的一种方式(4)当将图c中表达式“时速小于等于limit”改为“时速大于limit”,算法中的流向将发生改变。请模仿图c,补全图d中部分算法描述。28.(2021高一上·太原期末)㈢选用Python语言,编写、调试运行模拟区间测速程序,验证、完善、优化算法代码编写完成并在程序调试运行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错误是用户输人造成的,①关键字、函数名、变量名等拼写错误;②中英文输入、缩进格式、表达式书写以及缺少冒号等不符合Python 的语法规范;还有一类错误是程序设计本身存在的逻辑错误,这类错误只有在运行时才能判断其算法是否正确和完整。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观察图a,分析同学A程序的错误并改正。(2)观察图b,分析同学B程序的错误并改正。(3)通过小组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在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算法是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需要将算法按照- -定的规则编写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运行的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组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语法规则,统称编程语言。正确地使用编程语言,能让计算机准确地执行命令、解决问题。关于问题求解, 。(多选)A.求解问题的算法往往不止一个B.求解问题的算法描述中,可同时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C.同一个算法可以编写不同的程序D.程序是算法的具体实现E.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核心F.面对数据量很大时,人工处理效率较低,可以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更高效、更便捷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D3.A4.C5.B6.D7.B8.D9.C【考点】信息及其特征;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解析】1.2.3.4.5.6.7.8.9.【答案】10.B11.D12.B13.D14.B15.C16.B17.D18.B19.C20.B【考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算符、基本运算与表达式;常量、变量及变量的赋值;程序设计工具及编程环境;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基本语句;语句注释及缩进【解析】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1)正【考点】数字化概念与作用【解析】22.【答案】(1)错误【考点】字符编码【解析】23.【答案】(1)正【考点】计算机的发展【解析】24.【答案】(1)错误(2)正(3)正(4)错误(5)正(6)错误(7)正【考点】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数据存储单位及计算【解析】25.【答案】E;F;B;C;G;G;I;J;L;H【考点】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及其功能【解析】26.【答案】(1)信息检索工具;信息加工工具(2)略;非数值(3)既可以通过以实验、观察和总结为特征的方法获取,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4)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提取信息、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重要资源。【考点】网络资源的检索;大数据的典型应用;数据的形式【解析】27.【答案】(1);“符合限速要求”;“已超速”(2)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3)A;B;C(4)略【考点】算法的常用表示方法;流程图识读;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解析】28.【答案】(1)用户输入错误造成的,将引号的中文输入改为英文输入(2)不正确,程序设计本身存在的逻辑错误。或者修改变量x,或者修改变量t(3)A;B;C;D;E;F【考点】算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支结构语句及程序实现【解析】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