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考热点中国农民丰收节-2022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word,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直击中考热点中国农民丰收节-2022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word,解析版)

资源简介

直击中考热点中国农民丰收节-2022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
2021年9月时政热点专题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1年9月22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考点主要有:二分二至日、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二分二至日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纬线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季节(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2.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东西差异
西部——以 畜牧 业为主。我国的四大牧区 新疆 牧区、 内蒙古 牧区、 青海 牧区、 西藏 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平原 、 河谷 和 绿洲 。其中,西北地区属于 绿洲 农业,青藏地区属于
河谷 农业。
东部——以 种植 业、 林 业和 渔业为主。其中, 湿润 、 半湿润 (干湿地区)的 平原 (地形)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三大林区: 东北 和 西南 的天然林区,以及 东南 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 海洋 渔业基地,南方地区 淡水 渔业发达。
我国畜牧业区与种植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年降水量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南北差异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大豆 甜菜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 9月23日,农民丰收节,中华大地共庆丰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民丰收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农民丰收节当天湖南省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C.农民们欢欢喜喜收割水稻 D.正午时分,旗杆影子在阳光下消失
【答案】1.C;2.A
【解析】1.由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可知,甲处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处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农民丰收节是9月23日,所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丙处附近,ABD错,C对。故选C。
2.农民丰收节是9月23日,此时为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A对;此时为秋季,B错;湖南地区一般为一年两熟,为夏季6-7月收割,或秋季11月左右收割,C错;正午时分,旗杆影子朝北,没有消失,D错。故选A。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 )
A. B. C. D.
【答案】3.B;4.B
【解析】3.读图可知:当太阳第一次直射赤道时,即图中的①处时,是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图中的②处时,是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第二次直射赤道时是9月23日前后,即图中的③处,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是12月22日前后,即图中的④处,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由题目可知,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是6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是接近②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选B。
4.由题目可知,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是秋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与图中B的昼夜状况相符,故选B。
《初踏黄金路》(下图)是一幅生动记录新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新社会藏民丰收后喜悦精神状态的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版画作品。请从地理视角欣赏这幅版画,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人物的民族服装特点( )
A.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B.符合东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C.与高寒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相关 D.与千沟万壑地形区特征相关
6.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A.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B.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C.内蒙古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答案】5.C;6.B
【解析】5.图中人物是藏族居民,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其服饰是藏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服饰与高寒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相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该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所以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湖南零陵·九年级)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二十四节气可以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如“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秋分时节地球公转至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下列对我国某地区流传的民间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解释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种春小麦 B.华北平原——种冬小麦
C.东北平原——种冬小麦 D.华北平原——种春小麦
【答案】7.C;8.B
【解析】7.秋分时节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季,是当地球位于图中丙处时,故选C。
8.读题干可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是指我国华北平原在秋分时节种植的冬小麦,第二年夏季收割,东北平原的春小麦是春季播种,故选B。
9.(2021·河北玉田·八年级期末)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图6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在①地拍摄的图片是____,图中确定Ⅰ界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2)甲图景观可能拍摄于图中____地(填数字序号),该地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3)吐鲁番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图景观可能拍摄于图中____地(填数字序号),该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______________。
(5)“丰收节”的设立,能______________
A.体现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 B.为农民增加一个法定假期
C.增加各地农作物种植的品种 D.改变农作物空间分布差异
【答案】(1)丁 降水(或夏季风) (2) ③ 干旱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④ 青藏 牦牛 (5) A
【解析】(1)台田是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为了防治土地盐碱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因此,丁图是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景观图,图中Ⅰ界限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确定其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分布。
(2)甲图是吐鲁番的瓜果,吐鲁番位于我国的新疆,位于西北地区,图中的代码为③。该区域深居陆,降水稀少,干旱是该区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3)吐鲁番出产的瓜果特别甜,主要是因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4)丙图景观是纳木错,是位于青藏高原的湖泊,位于图中的④地,位于我国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是牦牛。
(5)“丰收节”的设立,体现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A正确,不是为农民提供一个节日,B错误;不能增加农作物种植的品种 ,C错误;不能改变农作物空间分布差异,D错误。故选A。
10.(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国亿万农民在秋分时节都会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不光有五谷丰登,还有瓜果飘香,鱼儿满仓。图一为中国行政区划图,图二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1)将甲、乙、丙三省份与展板对号入座:我国疆域的最东端____________恰在A展板介绍省内;有北回归线穿过的是_______省;C展板介绍的省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为___________。
(2)读图二回答,非季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图中的空白处是________等土地类型;水田与旱地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我国非季风区北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无棣县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
(3)读了图二后,结合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小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南方地区没有草地分布,所以也没有畜牧业;二是北方地区是旱地,所以不能种植水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选择其中一点,说出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________。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长江中下游平原全部发展林业生产
【答案】(1)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 丙(或B展板) 拉萨 (2)草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秦岭淮河线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或雨热同期) (3)不同意,南方地区有以畜禽饲养为主的畜牧业(或东北地区也有水稻种植) (4) A
【解析】(1)根据大米可知,A展板介绍的是黑龙江省,该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我国疆域的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在A展板介绍省内。展板B所代表省区为广东省,其简称为粤,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是丙省,即广东省。根据“青稞的主要产地”可知,C展板介绍的省区是西藏,全称是西藏自治区,这里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为藏族,由于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主要种植青稞,西藏的交通枢纽为拉萨。
(2)读图可知,非季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图中的空白处主要是荒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大致为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气候差异显著。我国非季风区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山东滨州无棣县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但不是南方地区没有畜牧业,北方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南方地区有以畜禽饲养为主的畜牧业,东北地区也有水稻种植。
(4)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应退耕还林还草,适宜发展畜牧业,A正确。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放牧牲畜的数量要合理,B错误。山东丘陵地区因积温不足不适合种植柑橘,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密集,适宜发展淡水养殖和种植业,全部发展林业生产不现实,D错误。故选A。
11.(2021·福建龙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9月22日(秋分日),是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下图为二分二至图,下表为昆明、哈尔滨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日落时刻表资料。
昆明 哈尔滨
经纬度位置 102°43′E,25°02′N 126°33′E,45°45′N
时间 6月21日 12月21日 6月21日 12月21日
日出时间 6:20:00 7:49:07 3:43:52 7:12:02
日落时间 20:01:06 18:24:42 19:27:34 15:52:05
昼长 13:41:06 10:35:35 15:43:42 8:40:03
(1)“农民丰收节”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特殊纬线),该日龙岩(117°E,25°N)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至图④位置时,地球上________(特殊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丰收节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龙岩的白昼时间将变________。
(4)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昆明和哈尔滨两城市的夏至日昼长都比冬至日更________。这是由地球的________(公转或自转)运动造成的。无论是夏至日还是冬至日,哈尔滨的日出都比昆明早,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③ 赤道 昼夜等长 (2)北极圈 (3)南 短 (4)长 公转 地球自转导致地方时差异
【解析】(1)农民丰收节当天是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
(2)当地球公转到图④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地球上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3)丰收节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这时,北温带的龙岩白昼时间越来越短。
(4)由表格资料可知,昆明和哈尔滨两城市的夏至白昼时间都比冬至日更长,是由地球公转导致的昼夜长短变化;不论是夏至还是冬至哈尔滨的日出都比昆明更早,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导致的地方时差异。直击中考热点中国农民丰收节-2022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
2021年9月时政热点专题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1年9月22日,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关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考点主要有:二分二至日、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二分二至日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纬线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季节(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
2.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东西差异
西部——以 业为主。我国的四大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 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 和 。其中,西北地区属于 农业,青藏地区属于 农业。
东部——以 业、 业和 业为主。其中, 、 (干湿地区)的 (地形)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三大林区: 和 的天然林区,以及 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 渔业基地,南方地区 渔业发达。
我国畜牧业区与种植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南北差异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熟制
北方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大豆 甜菜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 9月23日,农民丰收节,中华大地共庆丰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民丰收节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农民丰收节当天湖南省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昼夜长短几乎相同 B.正值夏季,气温最高
C.农民们欢欢喜喜收割水稻 D.正午时分,旗杆影子在阳光下消失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 )
A. B. C. D.
《初踏黄金路》(下图)是一幅生动记录新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新社会藏民丰收后喜悦精神状态的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版画作品。请从地理视角欣赏这幅版画,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人物的民族服装特点( )
A.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B.符合东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C.与高寒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相关 D.与千沟万壑地形区特征相关
6.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A.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B.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C.内蒙古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2021·湖南零陵·九年级)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二十四节气可以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如“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秋分时节地球公转至图中(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8.下列对我国某地区流传的民间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解释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种春小麦 B.华北平原——种冬小麦
C.东北平原——种冬小麦 D.华北平原——种春小麦
9.(2021·河北玉田·八年级期末)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图6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可能在①地拍摄的图片是____,图中确定Ⅰ界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2)甲图景观可能拍摄于图中____地(填数字序号),该地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3)吐鲁番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图景观可能拍摄于图中____地(填数字序号),该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______________。
(5)“丰收节”的设立,能______________
A.体现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 B.为农民增加一个法定假期
C.增加各地农作物种植的品种 D.改变农作物空间分布差异
10.(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国亿万农民在秋分时节都会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不光有五谷丰登,还有瓜果飘香,鱼儿满仓。图一为中国行政区划图,图二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1)将甲、乙、丙三省份与展板对号入座:我国疆域的最东端____________恰在A展板介绍省内;有北回归线穿过的是_______省;C展板介绍的省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为___________。
(2)读图二回答,非季风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图中的空白处是________等土地类型;水田与旱地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我国非季风区北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无棣县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
(3)读了图二后,结合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小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南方地区没有草地分布,所以也没有畜牧业;二是北方地区是旱地,所以不能种植水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选择其中一点,说出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________。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长江中下游平原全部发展林业生产
11.(2021·福建龙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9月22日(秋分日),是中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下图为二分二至图,下表为昆明、哈尔滨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日落时刻表资料。
昆明 哈尔滨
经纬度位置 102°43′E,25°02′N 126°33′E,45°45′N
时间 6月21日 12月21日 6月21日 12月21日
日出时间 6:20:00 7:49:07 3:43:52 7:12:02
日落时间 20:01:06 18:24:42 19:27:34 15:52:05
昼长 13:41:06 10:35:35 15:43:42 8:40:03
(1)“农民丰收节”当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特殊纬线),该日龙岩(117°E,25°N)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当地球公转至图④位置时,地球上________(特殊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丰收节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龙岩的白昼时间将变________。
(4)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昆明和哈尔滨两城市的夏至日昼长都比冬至日更________。这是由地球的________(公转或自转)运动造成的。无论是夏至日还是冬至日,哈尔滨的日出都比昆明早,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