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大将,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吕蒙不学习,领导很着急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江南地区,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备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其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备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一读 读准字音二读 读懂句意自读课文,了解以下内容:1.解释重点词语。2.翻译重点语句。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 为博士邪! 但当 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道,当权推脱事务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只,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第二课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见 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到,等到如今,现在经过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另,另外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到他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三读 读准语气“卿今当途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表达了果决的语气,朗读时应神态严肃,言语铿锵。这既是对吕蒙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孙权对其寄予厚望。三读 读准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面对吕蒙的不听劝谏,孙权语气坚决,感叹号既表现出他不悦的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又体现了孙权的恳切之意。三读 读准语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感叹照应“大惊”,尽显鲁肃惊奇之状,侧面烘托出吕蒙的惊人长进。三读 读准语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号体现了吕蒙的自得之态,“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如在眼前,同时,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兄弟情谊呼之欲出。“‘拜蒙母’是鲁肃‘与蒙论译’的余韵,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故而‘结友’。古人强调孝道,为显诚意,‘拜蒙母’更能表明鲁肃的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也更凸显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本课小结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吕蒙鲁肃劝学赞学善劝关爱部下好学(就学)听劝学有所进爱才敬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