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少年有梦》教学设计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少年有梦》教学设计课标依据:本框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 。“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课《中学时代》的第二框题,本节课的内容《少年有梦》在第一框题《中学序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一起探讨少年的梦想,以“筑梦—逐梦—圆梦”为主线,鼓励学生学会编织梦想、努力追求梦想,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树立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培养其努力向上的生活态度。学情分析: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处于适应期,对于新的生活充满期待。梦想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但是学生对新阶段的期待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所以往往只有心动,没有行动。同时,由于很多学生缺乏甚至没有对人生规划的思考与实践,导致努力的方向不明,前进的动力不足,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设计思想: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逻辑,立足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政热点背景和典型人物事迹为素材,通过“筑梦—逐梦—圆梦”三个环节,带领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感受梦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及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树立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增强学生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目标:1. 通过观看视频《觉醒年代》和阅读先驱领袖少年梦想的材料,能说出少年梦想的特点和梦想的重要性。2. 通过对钟南山成长历程的分析,小组讨论,能概括总结出努力的含义和努力的具体做法。3. 通过填写梦想卡片的活动,能制定出努力实现梦想的计划,增强勇担时代重任和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评价任务:1. 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并说一说梦想的重要性。(对应目标1)2. 在先驱领袖少年梦想材料分析中,总结归纳少年梦想的特点(对应目标1)3. 在钟南山个人事迹案例分析中,小组内探讨努力实现梦想的具体做法。(对应目标2)4. 在填写梦想卡片的活动中,树立梦想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对应目标3)过程设计:一、聚焦目标,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党旗图片和建党一百年的宣传图片。设问 :同学们,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学生的梦想,既而提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民族梦想,埋下少年梦想与民族梦想之间关系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出课题,导入新课】。二、关注过程,形成认知环节一:筑梦之旅——从先驱领袖少年梦想中感悟梦想的力量1. 观看视频:观看建党一百年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仔细观看,感受梦想的作用。设问 1:视频中哪些话语和情景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设问 2:结合视频谈谈梦想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梦想的重要性,视频中革命先驱为了梦想一往无前、不畏生死,体会梦想对个人而言激发热情和勇气,给人以希望;从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等体会梦想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等重要作用,从而引领学生完成目标 1 的学习。】2. 案例分析:陈独秀:我是一个年轻时候就立志救国的革命者,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毛泽东:16岁离家求学,向父亲表明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问1:三位伟人少年时的梦想有什么共同特点?少年梦应与什么相关?设问2:中国梦是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设问3:为什么少年梦要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三位伟人少年梦想中总结归纳出少年的梦想应与个人的人生目标、时代发展和中国梦紧密相连的特点,从而明确其树立梦想的方向,增强其对时代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环节二:逐梦之旅——跟随当代先进党员探索实现梦想的奥秘人物事迹分析:事迹1:钟南山出生在南京,从小立下了为祖国兴盛,为人民幸福而发奋努力的志向。最终决定同父母一样,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事迹2:钟南山43岁选择出国留学,很多人觉得43岁对一个人来说已经改变不了什么,或者也不想去改变什么。钟南山院士回忆称:“虽然已经43岁,但那时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是强烈地希望能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技术。”他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学习英语,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达到可以与英国人进行无障碍交流的水平。事迹3:85岁的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锻炼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从未停歇。也正是因为坚持锻炼练就的强健体魄,才使其85岁仍能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事迹4:钟南山团队被称为“一支敢啃硬骨头的队伍”。他鼓励每个团队成员和他的学生要有合理的规划,有独立的思考,有做事的愿望,最后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和特色。设问1:认真阅读钟南山院士的成长经历,分析他是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梦想的?对我们有何启示?小组讨论要求:① 前后 6 人为一小组,组内分享 5 分钟,必须人人参与。② 选出一位同学为代表,与大家分享。设问2:为了实现你的少年梦和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设计意图:展示的人物事迹都有其指向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努力的意义,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分享,从人物事迹中总结出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需要具体的方法。同时通过探讨少年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从而带领学生完成目标2的学习】环节三:圆梦之旅——精神遗志永相传,少年圆梦勇承担1. 图片展示和事迹简要介绍:百年前先驱浴血奋战图片和当今时代楷模、战役英雄、运动健儿、党员干部等优秀青年的照片,以及袁隆平和吴孟超两位院士的照片。设问:他们的言行给你怎样的启发,他们未实现的梦想应该由谁去实现?【设计意图:从百年前革命先驱的浴血奋战,到当代人为了梦想奋斗牺牲的事迹中让学生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作为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青少年传承先辈遗志,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是责无旁贷的。】2. 填写梦想计划卡片:请你在梦想计划卡片上郑重写下你的少年梦想及为之努力的方向。并找同学与大家分享。【设计意图:在情感升华的基础上,让学生亲手写下自己的梦想,并使其明确努力方向,增加树立梦想的仪式感,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完成目标3的学习。】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设计意图:用《我和我的祖国》的歌曲作为背景,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并将知识、能力运用到树立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实践中。】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给20年后的自己写封信:20年后的你梦想实现了吗?那时的你在祖国的哪里?从事着怎样的工作?又在为中国梦的实现做着怎样的努力?【设计意图:通过“给20年后的自己写信”的形式,带领学生展望未来,让学生在描绘自己未来人生蓝图的过程中,更深刻的感受到梦想的作用,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去书写的道理,从而激发其树立梦想,实现梦想的奋斗动力和热情。】优秀范例展示(作业答案):给20年后自己的一封信二十年后的自己:你好!你一定是个健康而善良的成年人了吧?一定是名优秀而亲切的老师了吧?一定身边围着许多天真而可爱的孩子了吧?猜猜这信是谁给你写的?就是二十年前的你——十二岁的天天! 今天政治课上我们学习了少年有梦,感受到了梦想的重要性,老师说,少年的梦想应该与时代脉搏和中国梦紧密相连,少年应该有理想、有本领,应该勇担时代重任。我也想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那就选择当一名教师吧,不仅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还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我想此时的你一定在课堂上,你用优美的声音滔滔不绝地讲着课,同学们都沉浸在你的课堂里了。你一边细心地讲解着,一边亲切地望着同学们可爱的小脸蛋。当发现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你又耐心地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同学们全部弄懂为止。当然,这些成就也离不开我平时的努力。为了让你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现在的我在课堂上,从来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有不懂的地方也会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直到学会才罢休。为了以后写的板书能让同学们看得清清楚楚、舒舒服服的,现在的每一次作业,我都写得工工整整。我坚信,自己一定能练出一手好字来。总而言之,为了让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我努力地学习着,奋斗着!相信,二十年后的你,一定可以感受到现在的我的这份努力,也一定会为此时努力的我感到庆幸和骄傲。不说了,我要继续奋斗了,要知道努力不是三分钟热度,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行,这样未来才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最后,祝你梦想成真,工作顺利,与同学们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此致 敬礼! 20年前的你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