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脱贫攻坚(时评文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脱贫攻坚(时评文章)

资源简介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唱响脱贫攻坚之“赞歌”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深情回顾脱贫攻坚英模感人事迹,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全面脱贫攻坚路上的时评文章,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2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深情回顾脱贫攻坚英模感人事迹,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贫困这个人类社会的顽疾,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且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全国上下以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完成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精辟概括,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脱贫攻坚精神筑起一座新的精神丰碑,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不来、也送不来,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我们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书写中国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1.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2.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全国上下以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完成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3.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我们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书写中国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乘势而上 再接再厉 接续奋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另一方面,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必须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今年,我们要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新的更大奇迹需要我们奋力创造,新的更大胜利我们一定能够赢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1.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2.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新的更大奇迹需要我们奋力创造,新的更大胜利我们一定能够赢得。
用奋斗告慰英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日,云南大理扶贫干部杨继周在脱贫攻坚入户走访时突发疾病去世,年仅35岁。在脱贫攻坚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又一位英雄离我们而去。
有一种担当,是在贫困堡垒的攻坚之地,做贫穷的掘墓者、百姓的知心人;有一种责任,是痴心无悔,向死而生,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截至2019年底,95%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不奋斗,何来奇迹?
面对生命逝去,总难免哀伤。但悼念逝者,不是为了流泪,而是为了对标榜样、鼓舞斗志,从英雄身上汲取前行的无穷动力。告慰英灵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过他们肩头的重担,奋斗不息,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英国《经济学人》赞叹:中国是世界减贫事业的英雄。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全国广大扶贫干部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甘为马前卒、争当急先锋,为扶贫减贫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们用热血和实干诠释了对人民的忠诚,每一位都是新时代的英雄。
俗话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甘于奉献的扶贫英雄们,竖起了一面面正能量旗帜,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标杆。引领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人们见贤思齐,奋发进取,朝着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方向不断前进。
扶贫英雄更是一面面镜子,督促我们检查不足,提升自我。他们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将吃苦在前、公而忘私等优秀品质具体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成为百姓看得见、够得着的鲜活样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在于他们不仅能感染人、鼓舞人,更会凝聚一种力量,带动更多人,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去担当“功成必定有我”的作为。“日均2万步,两个月走烂两双运动鞋”,王秋婷的扶贫日记让人泪目;长年奔波在危险的山路上,李迎坡、徐梅的鲜血染红了扶贫路;海南省脱贫攻坚战第一督查组组长李龙生突发疾病,牺牲在临高县扶贫工作岗位上……截至2019年6月底, 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但一个扶贫干部倒下去,千百个扶贫干部站起来,困难和牺牲,更加激发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坚定斗志,鼓舞他们前赴后继,为脱贫攻坚战斗到底。
2017年“七一”前夕,重庆城口县4名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途中发生交通事故。26岁的王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苏醒后第一句话是:“我不后悔,等我伤好了还要去做扶贫工作……”“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是脱贫攻坚战士们共同的心灵密码,也是他们留给世人最大的精神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嘹亮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召唤我们继承扶贫英雄们未竟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息。
1. 有一种担当,是在贫困堡垒的攻坚之地,做贫穷的掘墓者、百姓的知心人;有一种责任,是痴心无悔,向死而生,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
2.悼念逝者,不是为了流泪,而是为了对标榜样、鼓舞斗志,从英雄身上汲取前行的无穷动力。告慰英灵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过他们肩头的重担,奋斗不息,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在于他们不仅能感染人、鼓舞人,更会凝聚一种力量,带动更多人,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去担当“功成必定有我”的作为。
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嘹亮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召唤我们继承扶贫英雄们未竟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息。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处处山河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赢得了最广大人民广泛支持和拥护,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战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督战,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核心作用。
8年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8年来,许多乡亲告别溜索桥、天堑变成了通途,告别苦咸水、喝上了清洁水,告别四面漏风的泥草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学,实现了住学校、吃食堂。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千年梦想,圆在今朝。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1.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
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3.8年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4.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以职业教育赋能脱贫攻坚
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打破职业教育上升“天花板”,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定居成都,成为一名医院正式职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姑娘扎西祝玛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时一度面临辍学,四川实行的“9 3”免费教育计划,让她有机会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由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数据显示,近年来已有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受益于这一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敞开大门,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助力他们战胜贫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户之所以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是重要原因。让贫困人口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拥有安身立命本领的“造血式”扶贫,更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从根本上拔除“穷根”。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作为教育扶贫的“排头兵”,职业教育扶贫是见效快、成效显著的扶贫方式之一。比如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当地大力开展兰州拉面培训,3个月的培训就能让学员的收入显著提高,并且就业有保障。以前在牛肉面馆打工干杂活的马进龙,一个月只能挣2000多元,经过拉面技能培训,他在北京做拉面师傅,一个月底薪就有6000多元,去年还被聘为职校的中式面点师。如今在东乡,技能扶贫让更多人有机会就业、有条件创业。
在海南,不少贫困户都追过一档电视节目——《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啥追着看?“送志气、送信心!”不少人这样说。安身立命的技艺,就是脱贫的底气、致富的信心。近年来,从扩大奖学金、助学金、免费教育等覆盖范围,到高职扩招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加强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到灵活采用多种方式送教下乡、送教入户,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低成本的教育机会、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靠技能吃饭”,许多贫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是名厨师”“曾经是打工仔,现在是培训师”,职教扶贫的切实成效,提振着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更激活了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来说,尤其如此。让职业教育更好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更大力量,还需要在质量提升、能力提升上作出更多努力。面向未来,进一步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打破职业教育上升“天花板”,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我们必将为劳动者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分秒之间展技艺,毫厘之间显匠心。瓷砖铺贴、机器人调试、珠宝加工、烹饪、茶艺……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25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高手互相切磋技艺、展示精湛技能,传递着用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的动人力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千千万万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我们将见证更多人生蜕变的精彩故事,书写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1.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
2.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不断敞开大门,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助力他们战胜贫困。
3.分秒之间展技艺,毫厘之间显匠心。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各行各业的高手互相切磋技艺、展示精湛技能,传递着用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的动人力量。
4.努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千千万万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我们将见证更多人生蜕变的精彩故事,书写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只有干,才会变
“乡亲不富誓不休”,是裴春亮当选裴寨村村委会主任后,面对裴寨村的落后现状和乡亲们的期盼,许下的誓言。为了兑现这一誓言,裴春亮出资、出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商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说,脱贫致富不只是让乡亲们住上新房子,还要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赚,“这样,长久的好日子才有保障”。
成就的取得源于坚守,而坚守离不开信念的支撑。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过程中,裴春亮树立了“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还不算富,把周边村都带富才算真正富”的坚定信念,不仅带领全村人摆脱贫困,还让周围村庄的乡亲们逐渐步入小康。他明白,自己的工作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自己必须承担起扶贫责任。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裴春亮帮助家乡数万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只有干,才会变!”这是裴春亮的心声,也是我们时代的强音。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能出彩的伟大时代,有奋斗就能成就人生精彩。对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裴春亮来说,改变自己命运、回报父老乡亲,是出彩的;让荒山秃岭变社区、村民实现安居梦,是出彩的;实现农工商业齐发展、人人“乐业”有钱赚,也是出彩的。心中有梦、脚下有根,把想法付诸行动,就能梦想成真。如今,村子美了,老乡富了,而裴春亮没有停止奋进脚步,一直为共同富裕拼搏。
裴寨社区创业园的路旁,立有一块大石头,其中一面写着“创先争优,持之以恒,科学发展,无愧时代”。的确,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致富发展,都是对行动决心的锤炼、对精神意志的考量,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千千万万名扶贫工作者、致富带头人,一刻不停地苦干实干着,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同创业、共致富,我们需要更多像裴春亮这样的带头人、好党员,以崇高信念、踏实作为践行铿锵誓言,在新征程上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拓宽美好生活路。
1.脱贫致富不只是让乡亲们住上新房子,还要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赚,“这样,长久的好日子才有保障”。
2.成就的取得源于坚守,而坚守离不开信念的支撑。
3.“只有干,才会变!”这是裴春亮的心声,也是我们时代的强音。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能出彩的伟大时代,有奋斗就能成就人生精彩。
4.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