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评文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评文章)

资源简介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唱响全面建成小康“赞歌”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全面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时评文章,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2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庄严的宣告,响彻寰宇、掷地有声、振奋人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汗水,摆脱了绝对贫困,走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回望百年奋斗征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下,这个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8年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1.“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
2.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里书写。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3.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迈向新的伟大征程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现实。回望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劳,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铸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也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举全省之力、尽锐出战,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万众一心、苦干实干,终于撕下“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在党的减贫事业中留下鲜亮的甘肃印迹。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砥砺奋进的甘肃,成功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等因素限制,甘肃跟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存在更多困难,任务更为艰巨。同时,甘肃也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势头也不断向好。全省上下要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既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要保持强烈的紧迫感,拿出“拼”的魄力、提振“闯”的劲头,不断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要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做优传统产业、做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构建开放格局、壮大县域经济、改善营商环境、深化重点改革,做到增强实力同提高效益协调推进,逐步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让我们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成就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1.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
2.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3.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让我们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成就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让绿水青山更美 金山银山更大
近日,石榴云客户端报道了一则令人提气的新闻:随着阿勒泰市一家火力发电厂停运,阿勒泰电网实现连续72小时清洁能源供电,其间烟尘排放减少156千克、氮氧化物排放减少851.7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120千克,意味着阿勒泰地区1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用户使用的是水电、光电、风电。
零排放供电也被称为“绿电”。阿勒泰地区实现“绿电”,体现出我区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孜孜以求。
全面小康,不仅要有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与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如果离开了绿水青山,没有了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今天,全面小康虽已圆梦,但各族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未有穷期。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期盼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我们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让天山南北处处绿意盎然,全面小康成色才更足、根基才更稳,乡村振兴才更有希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和经济财富。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近年来,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乌鲁木齐南山雪豹出没、伊犁河谷湿地天鹅成群、生命禁区罗布泊长出一片绿……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新疆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林果业,让绿水青山变成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的金山银山。阿勒泰地区就是一个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通过旅游业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事实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现在,天山南北呈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成就今日的是昨日,创造明天的是今天。要确保全面小康更有含金量,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仅把眼前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守护好,还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1.全面小康,不仅要有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不可或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与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意味着生产力和经济财富。
3.成就今日的是昨日,创造明天的是今天。要确保全面小康更有含金量, 必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仅把眼前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守护好,还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千年夙愿 百年奋斗 今朝梦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在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日盼夜想的美好社会。然而,中华民族5000年,真正把实现小康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贯之为实现小康而奋斗,只有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终于变成现实。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光荣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丰功伟绩也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全面小康,难就难在“全面”上,荣也荣在“全面”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就是说,小康不能让任何一个领域滞后,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不能让任何一个区域落下,不能让任何一个民族缺席。难度之大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然而,中国共产党就攻克了这个难关。这是证明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种宣告是庄重和严肃的,是党中央进行了全面评估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真实可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全面小康社会体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上,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百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全面小康社会体现在脱贫攻坚战大获全胜上,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使小康的人口“全面”得以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体现在社会保障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小康社会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衣食住行用”飞跃式提升,是最鲜活的事实。
“食”:由吃不饱飞跃到吃得健康,昔日珍贵的粮票变成收藏品;“衣”:由穿不暖飞跃到穿得漂亮、时尚,昔日珍贵的布票也变成收藏品;“住”由狭窄的东西厢房飞跃到宽敞的“北京平”或楼房,东西厢房和大杂院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行”:由原始的步行飞跃到轿车代步,步行已变成讲给下一代的历史故事;“用”:由一无所有飞跃到最新的“三大件”:电脑、智能手机、私家车,生活变得多彩、舒适、智能,一无所有也成为历史。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建设小康社会也是如此。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我们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还要“加油、努力、再长征”,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我们的小康生活必定会水涨船高。
1.。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2.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光荣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丰功伟绩也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3.“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建设小康社会也是如此。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我们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还要“加油、努力、再长征”,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我们的小康生活必定会水涨船高。
为全面小康加装“精神芯片”
在电子书、手机等数字化阅读日渐普及,网络购书非常便捷的当下,新疆首家三联韬奋书店却于近日落户乌鲁木齐。这让很多读者感到惊喜,因为这不仅体现了实体书店、纸质书籍在沉浸式阅读、深度阅读上具有的突出优势,也展现了乌鲁木齐打造书香社会,为全面小康加装“精神芯片”的信心和巨大潜力。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都出现大量地标式网红书店,而新疆也同样不乏阅读的网红打卡地,乌鲁木齐班的书店、左边右边书店等潮流书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如今三联韬奋书店的落户,又为乌鲁木齐增添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在数字化浅阅读和网络购书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为何能逆势而上?相比较买书与卖书的“1.0时代”,如今“2.0时代”的实体书店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卖书,“书店+”模式成为主流,实体书店已逐渐变成一个集书籍销售、文创展卖、茶歇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虽然实体书店运营模式在改变,但读者对传统纸质书籍、沉浸式阅读、深度阅读的热情并未改变,这是阅读的精髓。从这些方面来看,读者内心强大的精神需求以及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场蓬勃发展,都是让实体书店逆势而上的重要原因。同时,让环境优美、阅读感受更好的实体书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生活增添幸福砝码,这是实体书店存在的深远价值,也是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实现精神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全民阅读,离不开实体书店的建设和有效服务,实体书店提供的高质量阅读服务,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体书店体现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价值远超商业价值。
高质量的阅读,将会赋予我们豁达睿智、自信从容的奋斗姿态,为我们注入更加笃定刚毅、雄浑强健的前行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构成。而镶嵌在城市角落的大小实体书店,犹如一枚枚闪亮的“精神芯片”,为文化润疆和全面小康释放着不容低估的能量。
阅读是实现精神小康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不仅要发家致富,还要诗书传家,只有通过精神修炼,我们才能在未来点燃更多梦想之光,并在精神小康中获得更强大、更澎湃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乌鲁木齐各大网红书店持续火热,一些小型的书吧、书咖也在升温,这些加装在全面小康里的“精神芯片”,将为我们生活的城市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带动更多人在阅读中滋养灵魂、觉醒思想、提升自我,为凝聚社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1.推进全民阅读,离不开实体书店的建设和有效服务,实体书店提供的高质量阅读服务,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
2.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构成。而镶嵌在城市角落的大小实体书店,犹如一枚枚闪亮的“精神芯片”,为文化润疆和全面小康释放着不容低估的能量。
3.各大网红书店持续火热,一些小型的书吧、书咖也在升温,这些加装在全面小康里的“精神芯片”,将为我们生活的城市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带动更多人在阅读中滋养灵魂、觉醒思想、提升自我,为凝聚社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我们的小康是“人民的小康”
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5集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小康》2日开播以来获得社会关注。该片分为《一诺千钧》《脱贫攻坚》《民生福祉》《美好生活》《关键一步》等五个篇章,以具体事例为主体,以普通人物为主角,全方位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立体化反映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和昂扬精神风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连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系着百姓美好生活向往。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环境优美……《人民的小康》展现全面小康的壮美图景。我们的小康是“人民的小康”,映照百姓的幸福笑脸,辉映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面小康兑现庄严承诺。《人民的小康》清晰详尽地梳理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向人民兑现了庄严承诺,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人民领袖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想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亿万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全面小康带来民生获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人民的小康》讲述了许多关于民生保障的大凡小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对确实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山区,通过易地搬迁扶出一片新天地;通过修路、建房、布产业,推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从“整体贫困”到“整族脱贫”;对革命老区,把红色村庄发展成小康样板……全面小康覆盖领域全面、覆盖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真正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共享发展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全面小康生动诠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民心所向,是人民幸福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们党勇挑历史重担,践行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人民的小康》每一集中都能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全面小康接续奋斗的感人事迹,这是薪火相传的精神史诗。集中精锐力量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从2013年到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在哪里,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人民的小康,是丰收里被硕果映红的脸庞,是载满梦的心已向前飞翔;人民的小康,是亿万人从此挺起的脊梁,向下一个奇迹再一次启航。”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连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系着百姓美好生活向往。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环境优美……
2.我们的小康是“人民的小康”,映照百姓的幸福笑脸,辉映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4.人民的小康,是丰收里被硕果映红的脸庞,是载满梦的心已向前飞翔;人民的小康,是亿万人从此挺起的脊梁,向下一个奇迹再一次启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