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北京冬奥会(英雄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北京冬奥会(英雄榜)

资源简介

“北京冬奥会”举办路上“英雄榜”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仅有五十余天,各相关单位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喜迎冬奥”的相关工作,随着冬奥会火种顺利抵达首钢园,冬奥的热度持续升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北京冬奥会”举办路上的英雄事迹,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2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鄂尔多斯市消防救援支队:助力北京冬奥会,北疆蓝焰在行动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进入倒计时”,眼下,冬奥会各个场馆训练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各类保障全面开启。这不,来自内蒙古的蓝哥哥们也驻场了。在这银色的世界里,救援服成为最耀眼的颜色。助力冬奥,平安有我,鄂尔多斯消防派人增援北京冬奥会消防安保工作,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全力保障冬奥的备战决心。运动健儿们,你们冲吧,后方有我们!
奋斗拼搏、爱国敬业
陈利军:石墨烯“加盟”北京冬奥会
“随着冬奥会越来越临近,我们每天晚上6点钟参加冬奥筹备相关的会议,回来安排工作,一直工作到半夜12点多钟,第二天8点开始,两小时一汇报,一直到晚6点,持续不断。”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石墨烯智能科技发热产品及保障项目负责人陈利军向长江日报记者透露自己目前的工作节奏。
他主持的高科技企业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技术产业化,致力于从天然气里面制备石墨烯,并做成可穿戴的环保纤维,目前已经拥有50多项专利。“第一代柔性热管理材料的典型应用是家用电热毯,成本低,缺点是电缆线很粗,不舒服,还要防止漏电等;第二代是薄膜状,缺乏透气性,不能贴身穿戴;石墨烯具备超强导电性,制成的‘布料’属于第三代柔性热管理材料,透气好、能水洗,用36伏以下直流电来供暖,穿着游泳都可以,十分安全。”
陈利军说:“去年3月21日,张家口还在下雪,我和冬奥会工作人员在雪场一脚踩下去20厘米深,雪化成水渗进衣服和鞋子里,两小时以后,穿着羽绒服都非常冷。穿戴石墨烯保暖装备之后,摁袖珍开关3秒,灯一亮,衣服就热了,能够迅速帮人体把雪水烘干,恢复保暖性能。”
石墨烯围巾、手套、袜子等被应用到“相约北京”测试赛中,在崇礼雪场经受了白天-20℃、晚上-30℃甚至-40℃的低温考验。雪场工作人员穿戴上它们,可实现38℃—52℃温度调节。
有一些特殊的环境不能穿得太厚,比如颁奖时礼仪小姐的服装使用石墨烯材料,轻盈灵动且不畏严寒。此外,户外工作人员的手机、对讲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很多工作设备在冬奥户外赛场都不能正常工作,它们也穿上了石墨烯“外套”。
“石墨烯材料还应用到观众座椅中,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室外场馆,发热座椅套能有效提高座椅舒适感。”陈利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些石墨烯加热装备已经在2021年冬奥测试赛期间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实现应用,即使置身‘料峭寒风’,仍能在融融暖意中比赛、观赛。”
科技创新、家国情怀
火遍全网的《冬奥来了》,原来是他们制作的!
“云顶之上蓝蓝的天,长城峻岭翠云山......”最近,在你的朋友圈中一定看过这部音乐电视《冬奥来了》,为积极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点亮冰雪梦想,弘扬冬奥精神,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省内百余名师生共同录制完成了此部作品。《冬奥来了》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官方视频号中点赞量超4.7万,并刊发于“学习强国”和辽宁电视台“北斗融媒”等权威媒体与融媒体平台,火遍全网。而这部音乐电视的幕后制作团队就是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的师生。
迎难而上,科学规划。要在15天内完成《冬奥来了》音乐电视的制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汤双雁带领团队科学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创作工作。为了在影片中突显辽宁“冬奥”健儿的优异成绩,团队成员与沈阳体育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多次沟通,根据沈阳体育学院提供的相关素材,将历届参加“冬奥会”的辽宁籍运动员的成绩及相关获奖信息进行资料整理和确认。随后,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和拍摄脚本的设计,同步进行的还有歌曲前期进棚录制的工作。为了抓拍省内百余名优秀演员的创作镜头,团队派出摄像老师阴韬带领两名同学在录音棚跟进拍摄,为节目创作留下了完整的素材资料。
创意制作,增光添彩。既要让这部音乐电视脱颖而出,又要展现“冬奥”主题、吸引人们观看,团队在制作中不断创新突破。在歌曲名字“冬奥来了”的片头设计中,汤双雁把雪花飞舞做成特技镜头,从而体现冬奥会的冰雪符号,把“冬奥来了”四个字,写在雪花里,字体的颜色同奥运会五环旗的色彩相同,用贴近主题的创意,弘扬奥运精神。
师生同心,聚力功成。影片能够成功,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与付出。为了让片头设计达到最佳效果、让夺冠运动员精彩特技镜头能够完美呈现,李野老师带领他的两名学生多次设计、反复修改。为了不影响片子的整体制作进度,李野老师每天都在学校加班到很晚,但他的孩子还很小,晚上孩子总会打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能回家,他都只是回答“马上就回去了”,放下电话他又潜心于制作中。
迎难而上、团结合作、创新拼搏
陈亮:我骄傲,我是冬奥的记录者
我叫陈亮,是张家口日报社一名摄影记者,我很幸运,成为冬奥的记录者。
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当天,我在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承办地张家口市崇礼县拍摄了群众庆祝申奥成功的新闻图片,心情无比激动,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家乡张家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紧握手中的相机,感觉有责任用影像记录冬奥城市发展,用镜头留住冬奥城市记忆,用光影表达冬奥城市精彩。
2016年2月,雪后的崇礼分外妖娆,我用无人机和相机拍摄了太子城村和崇礼五大雪场的VR全景影像、图片和视频,作品《崇礼太子城及5大雪场空中全景漫游》发布后,点击量达14万。随后,我制作的《冬奥会配套交通工程稳步推进VR》《崇礼太子城遗址空中全景VR》《从太子城到奥运村的变迁VR》《揭开崇礼“太子城金代城址”面纱VR》等融媒体作品,在微信公号、朋友圈广泛转发,引发了网友关注点赞。
6年来,我拍摄了崇礼城区及核心区所有建设项目的图片、视频和VR全景素材,仅2018年就往返崇礼30余次,拍摄各类素材347G,2021年圆满完成“相约北京”测试活动的新闻摄影报道工作,参与拍摄云顶场馆群13场正式比赛,防疫、气象、应急救援、消防巡护等24组专题摄影报道,共留存比赛、训练、场馆、保障等图片5000余幅、视频100多个G。参与运营张家口市冬奥办官方抖音号“冰雪张家口”,发布短视频作品1200余条,获赞77.3万。今年3月,人民日报体育部采用我拍摄的冬奥素材,制作推出《崇礼赴一场冬奥之约》视频作品,在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全媒体发布。
随着冬奥会临近,我将继续投身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工作。虽然我不是战士,但我也有用心坚守的阵地,我要感谢这方舞台,感谢记者这个职业,我骄傲,我是冬奥的记录者!
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坚守拼搏
《破冰少年》助冬奥 破“冰”前行赴远方
据了解,以“献礼冬奥,致敬少年”为主旨的少年励志影片《破冰少年》已完成制作,计划于2022年春节期间上映。该影片以冬奥冠军武大靖的成长历程为写照,讲述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孩为了实现自己的冰雪运动梦而努力拼搏,突破重重困难和磨难,逐步成长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少年追梦故事。
儿童电影导演魏大森介绍说:“在少儿体育电影当中冰雪运动比较少见,洁白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冰场高手是孩子们心里的Idol,成为冠军那更是“大神”。导演用梦想和现实交替的表达方式,刻画一个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追求梦想的坚毅少年形象,唐正对冰的渴望,对速滑的热情,让他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到底。一代“冰王” 推塔打野,过关斩将,是荣耀王者的炼成之术。”
据电影策划人乔长浩介绍,《破冰少年》是由北京破冰影业出品的“少年”励志系列电影的首部影片,后期还将陆续推出十部,第二部《咏春少年》也已进步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于明年底与观众见面。出品人李宏说:“北京破冰影业之所以有此计划和安排,打造’少年’励志系列电影,意在通过影片可以对现在的孩子有着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意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只有他们成长的积极进取、阳光快乐,有梦想、有追求,祖国的明天才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强大。之所以将《破冰少年》作为系列电影的首部影片推出,也是我们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奉献的一份贺礼,本届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祝中国运动健儿们“破冰”前行为国争光,预祝冬奥会圆满成功。”
吃苦耐劳、勇于拼搏,进取心、责任心和孝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