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 东京奥运(冠军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作文热点素材-- 东京奥运(冠军榜)

资源简介

2020东京奥运会“冠军榜”
这个夏天,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健儿们尽情对抗,你争我夺,拼尽全力打好每一场比赛。而我们通过一场场比赛不仅看到了00后小将的年轻肆意、个性洒脱,更看到了奥运老将的稳重担当、奋力拼搏……收获无数欢笑和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健儿们的事迹,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2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杨倩: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上,中国00后小将、来自清华大学的杨倩不负众望一举夺冠,拿下东京奥运会首金。
2000年出生的杨倩,16岁,成功考上了清华附中;18岁,考入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今年21岁的杨倩,用一个冠军宣告自己正式登上世界的赛场上。21岁,对于一名射击运动员来说,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龄。由于射击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要求,很多射击运动员都是在30岁之后才进入竞技生涯的黄金期,杨倩的未来可以说是不可限量。
2021年7月24日,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俄罗斯运动员加拉希娜接连打出高环数,21岁中国小将杨倩紧随其后、咬住不放。面对领先自己0.2的对手,杨倩心如止水,沉稳冷静地扣动扳机,打出最后一枪,击中靶心,9.8环!成功实现逆转夺冠。锁定金牌,她的表情依旧波澜不惊。颁奖仪式上,金牌挂在杨倩脖子上,戴着口罩的她满眼笑意,用拿着花束的手面对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心”,有爱的画面萌翻网友。曾经在庙会上弹无虚发的小女孩,终究成为了站在奥运会赛场上领奖的冠军。
然而,从来就没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在杨倩身上,你很难用单一的因素去解释她的成功。从小就有射击的天赋,然后被培养了120多名全国冠军的伯乐相中,招入体校。在体校里,她每天艰苦训练,学习上也同样刻苦。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她心态平和沉稳发挥。这一切才有了她的成功。在杨倩的故事里,天赋、运气、努力、心态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才造就了她的成功。
杨倩表示,“自信真的很重要,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不要去想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因为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人生的目标,不是只有获得成功这一件事。享受过程、不纠结结果,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终点,只是一个记号,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提醒大家:过分渴求结果,不如放下执念,全身心投入到奋斗之中。
苏炳添:极限是用来打破的
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留下了“一战封神”的经典时刻,让他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选手。大屏幕显示:9秒83、成绩小组第一,苏炳添握紧双拳,拍地怒吼。这一战,让苏炳添以半决赛第一晋级决赛,同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当晚决赛,苏炳添再次跑进10秒,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那一夜,中国速度令世人惊艳;那一夜,中国田径有了新的历史。
“无冕之王”苏炳添, 虽然没有得到金牌,但依然荣耀加身、万众瞩目、屡上热搜,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站在奥运百米"飞人大战"决赛赛道的中国选手,被国人乃至亚洲人民封为"无冕之王""中国飞人,亚洲之光"。看到成绩,苏炳添曾倒地振臂怒吼庆祝,因为他实现了逆天改命的梦想。
2016年里约奥运会,苏炳添在运动员最好的年纪25、26岁,突破了10秒大关,被大家称作"亚洲飞人",但之后他却陷入了瓶颈期,就连父亲也劝他退役,说做人要懂得"急流勇退"。但苏炳添却不肯放弃,他更换了起跑脚、调整了跑步节奏,用一周训练6天的坚持,严格饮食、滴酒不沾的自律,来挑战极限。
最终,这位黄皮肤,黑眼睛,1米72的小个子,在32岁,创造了9秒83的亚洲记录,他告诉我们:人生不被定义,极限就是用来打破的!
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挑战极限,不断寻求突破,苏炳添用实力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极限,性别、年龄不足以抵挡梦想,拼尽全力的人永远值得尊重。
巩立姣:中国"姣"傲
作为奥运的"四届老将",今年32岁的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的铅球赛场投出了20.58米的超好成绩,拿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女子铅球冠军,而这也是中国田径史上的首枚田赛奥运金牌。
女子铅球决赛,奥运会“四朝元老”巩立姣出战。决赛中,她第一投就投出了19米95,仅凭这一成绩,已足以夺金。随后巩立姣在第五投,投出20米53,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最后一投,球再次越过20米线,20米58,巩立姣刷新刚创造的个人最好成绩和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这也是中国奥运史上首枚田赛项目金牌。
巩立姣的奥运历程可谓波浪曲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于亚军、季军先后被查出服用禁药,巩立姣递补获得一枚铜牌,这是巩立姣第一次参加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巩立姣第二次出征,因冠军涉药金牌被收回、银牌得主药检呈阳性,巩立姣再次递补收获一枚银牌。参加两届奥运会,虽然巩立姣都获得了奖牌,但看不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让巩立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赛前被认为是夺冠最大热门的巩立姣在决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第四名。但是,巩立姣没有倒下,依旧对梦想不抛弃、不放弃,她曾对自己说:“你已经是一名遍体鳞伤的老将,你将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最后一届奥运会!”于是才有了奥运会“四朝元老”的巩立姣。
为了这一天,巩立姣走了21年,她说:“这不是她的终点,我巩立姣的时代,刚刚开始。” “我们女子铅球现在比较困难,在我下面的师妹们成绩不稳定,投个18米都很困难。只要祖国需要我,我就会上。”
巩立姣积极乐观、充满霸气,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终于换来等待已久的奥运金牌,这也让她一偿夙愿、弥补遗憾。可是她却说出了这样的话语:“不是她的终点,我巩立姣的时代,刚刚开始。”永不停下追梦的脚步,为我国体育增光添彩的精神值得每个人仰慕,向巩立姣致敬,祝愿巩立姣在自己多拿金牌的同时,带出一班像巩立姣一样“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小师妹,为我国田径多拿奖牌和金牌,为国争光!
谌利军:“绝地逢生”夺冠
2021年7 月25日, 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谌利军在抓举中发挥失常,除了第一次试举成功举起145公斤,后面两次全部失败。而他的最大对手、哥伦比亚的莫斯奎拉越比越兴奋,以151公斤结束抓举。谌利军落后6公斤。
在挺举第二次试举,谌利军开出187公斤,比第一次试举多出12公斤,这在小级别比赛中简直不可能完成,但他必须拿下才可能翻盘。所有人都心跳加快,包括对手。举铃、翻站、挺住,行云流水的动作,杠铃稳稳停留在他头顶,现场沸腾了!谌利军获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7公斤级金牌,为中国队摘得第六金。
谌利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地感慨到:“我太不容易了”。在里约奥运会时,谌利军因为身体原因遗憾错失金牌,在东京奥运会抓举他只成功了一把,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在落后的情况下逆风翻盘,举出自己的最好成绩,最后逆转夺冠。
从五年前的里约,到抓举不尽人意,再到与莫斯奎拉形成12公斤差距,最终,谌利军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神奇逆转,展现了完美的中国力量。启示大家:没有什么不可能,爱拼才会赢,努力坚持就会创造奇迹!
丘索维金娜与全红婵:有一种夺冠动力是为了我爱的人
在这次的东京奥运会上,有两个冠军的身影让人泪目,她们夺冠的动力更令人吃惊与敬佩,她们是:坚强妈妈——丘索维金娜、14岁的冠军——全红婵。
1.46岁的丘索维金娜是体操运动场上“奶奶”辈的人,她参加了八届奥运会,退役之后再重回运动场屡次征战,支撑她的动力,其实是为了赚钱给生病的儿子治病。
1992年,巴萨罗那奥运会,17岁的丘索维金娜初露头角获得了世界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1岁的她原打算完美谢幕,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3岁儿子患了白血病。高额的医药费让丘索维金娜不得不在27岁时重回赛场,并在此后为儿子征战二十年。
08年北京、12年伦敦、16年里约、21年东京,丘索维金娜是赛场上的“常客”,也是儿子眼里的超人母亲。
当丘索维金娜站在跳马赛台上,全场目光聚焦在这位46岁老将身上。她腾空起跳,落地时出现失误,最终以两跳平均分14.166排名第14,止步资格赛。完成最后一跃,丘索维金娜紧紧抱住场边教练,没能抑制住泪水。
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纷纷起立鼓掌,向这位伟大的运动员致敬。丘索维金娜随后宣布退役,永远告别了自己曾经无比热爱的体操赛场,一代体操传奇就此落幕。
连续征战八届奥运,33年体操生涯,无论是为治愈儿子的白血病拼命比赛,赚取奖金,还是儿子康复后继续为自己、为荣誉而战,丘索维金娜留下的,是她对体操运动的热爱与执着,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生命不息、拼搏不止。
2.8月5日下午,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上,全红婵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作为我国第33块金牌的获得者,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年仅14岁,对此,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凡尔赛评价:“ 你说你才14岁,就已经三个动作获得了满分,你哪还有进一步的发展前途啊,可以改行了。”是的,她不是因为小才来到这样一个站台上,而是因为强,12岁就能获得全国冠军!
全红婵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背后的努力付出,她的教练在赛后的采访中说道:全红婵对待训练的态度,是同年龄运动员中最投入的,平均每天陆上跳练习在200-300个之间,水上跳在120个左右。比赛间隙,她都不忘记练习动作,小时候训练环境比较艰苦,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天赋,更是一天一天的刻苦训练,才能让她以一匹黑马姿态杀出重围。
小小的她近乎偏执地想要获得更好成绩的原因,是比赛挣钱给出过交通事故,落下顽疾的妈妈看病。从没去过游乐园,最喜欢吃的东西是辣条,希望能开个小卖部,全红婵懂事得让人心疼,她说:“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说这些的时候很平静,却懂事到让人心疼。
爱真的可以创造奇迹,丘索维金娜在母爱的驱使下,不仅救回了自己的孩子,还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心怀感恩的全红婵,小小年纪就敢于挑起重担,爱让她有对抗未来的勇气,成为想要的自己。
安娜·基森霍夫:“孤独”的冠军
奥地利女将安娜·基森霍夫没有教练、队友、队医,独自一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赛,战胜了荷兰名将、前世界冠军弗洛腾,为奥地利赢得首枚公路自行车比赛金牌。
这是一场艰难的比赛。酷热天气和“奥运最难赛道”让比赛遭遇未完赛潮,男、女共60名车手没能骑到终点。女子137公里赛道,安娜骑了3小时52分45秒。当落后75秒的荷兰名将弗洛腾冲过终点时,一度以为自己是冠军,而安娜早已把冠军收入囊中。
但运动员其实只是安娜的业余爱好,她没有教练,没有专业团队,饮食营养、装备、训练计划都是自己制定,
而她的本职工作其实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而且,她还拥有维也纳技术大学的数学本科学位,剑桥大学数学硕士学位,以及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人生何妨多“斜杠”!"斜杠"这个词近些年来特别火,在本职工作之外,发展业余爱好和特长,让它们并驾齐驱,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