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期初独立作业道德与法治 历史与社会卷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我国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 )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 )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分析以下图中内容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B.刺杀事件点燃了这次战争的“火药桶”C.残酷的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D.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彻底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资料卡是学习历史方法之一。右图是小林同学整理“巴黎和会”资料卡,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列强开始扩张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实行对外开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景剧《红旗飘扬》。下列场景中有一处场景与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A.中共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B.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重要论断C.井冈山会师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遵义会议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危机又是契机。以下转“危”为“生”的举措对应无误的是( )A.蒋介石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红军长征 B.工人运动在军阀镇压下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成立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受挫→新文化运动 D.秋收起义起义军损失较大→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曾指出:“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这一战”指的是( )A.不列颠之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柏林战役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一·二八事变 ④七七事变 ⑤南京大屠杀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⑤④②①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相对和平稳定环境在右图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导致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年份区间对应历史事件是( )A.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经济大危机C.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国南北战争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粉碎敌人进攻(转战陕北) → 转入战略进攻(挺进中原)→进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推翻反动统治(渡江战役)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进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 )主题:内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美苏合作 B.冷战政策 C.苏联解体 D.绥靖政策2021年10月9日,纪念 11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十月革命 B.辛亥革命 C.武昌起义 D.广州起义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 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B.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D.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这一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③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之所以坚持深化改革,是因为改革是( )A.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C.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D.是解决国家发展中所有问题的关键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②意味着中国由此步人中等发达国家行列③说明我国人民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请给下列信息概括一个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信息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信息二:我国在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设立自治区信息三:某中学校长作为民主党派代表,参加兴化市政协会议信息四:戴南镇董北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居民踊跃参加投票A.我国政治制度 B.国家法律制度 C.基本经济制度 D.国家权力机关“法律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但难以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这句话表明要( )①法律没有道德的约束力强 ②法律无法调节婚姻家庭关系③法治和德治是相得益彰的 ④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以下能体现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是( )①作为警察,依法维护社会治安 ②作为职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③作为政协委员,参与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工作 ④作为学生,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非法网吧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和某校学生以“全民守法,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了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下列选项,中学生应该做的是( )①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②调解民间纠纷,维护公平正义③升国旗时,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以养生,读以明道”是古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新时代需要开展耕读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劳作、走进探索与挑战。这样做有利于( )A.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 B.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所需的劳动技能C.培育学生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意识 D.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日前,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21年10月“中国好人榜”。牵头成立残疾人手工编织工作站,帮助社区精神残疾人员点燃生活希望的重庆70岁老党员田桂兰,在遭遇洪水时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救下近70名师生的河南“铲车英雄”刘松峰等100位(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他们的“好”体现在( )①承担了社会责任 ②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③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④注重了对个人荣誉的追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做自信中国人。下列行为不属于自信中国人要求的是( )A.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勇于迎接挑战B.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C.志存高远、胸怀理想、实干兴邦、唯我独尊D.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祖国共成长2021 年 6 月 24 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某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台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坚决反对美方借台湾问题搞“以台制华”, 坚决反对台湾方面“挟美自重”搞“以武拒统”。 这是因为(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②“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③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人民同根同源 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其中第31--32小题每小题8分,第33小题10分,第34小题12分,第35小题8分,共46分)(8分)某班级筹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3周年图片展”,请你一起参与。材料一: 材料二:①《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②《慕尼黑协定》签订③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④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运用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六张图片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序。(3分)(2)从材料二的四点中选两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紧密联系的事件,并说明其中一例怎样引发战争。(3分)(3)撰写图片展的结束语,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格局的影响。(2分)(8分)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政治纲领。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禁止贩卖“猪仔”,改变“贱民“身份,男女平等。……严禁鸦片,革除前清官厅称呼,限期剪辫,禁止赌博,禁止缠足,废止跪拜,官员实行低薪制等。——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材料三: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1)为“拯斯民于水火”孙中山提出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并写出他成立的革命团体。(2分)(2)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2分)(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摘自1943年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图1、图2、图3分别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它们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联系?(6分)(2)试分析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的原因。(4分)34.(12分)材料一: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材料二:有这样一个事例:二十多年前,老杨的女儿被单位无理由辞退。老杨自学法律,将该单位告上法庭,最终打赢了官司。此后,老杨坚持学习法律,搜集了五十多万字的案例和法律知识材料,为求职者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为群众解答各种法律问题,为许多当事人讨回了公道。(1)从法治的价值角度,谈谈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原因。(4分)(2)上述两则材料对厉行法治有何启示?(8分)35.(8分)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西藏建制村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4%、76%。高速及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约700公里。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到19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234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744元,人均预期寿命由20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72.19岁,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蒸蒸日上。(1)西藏如此巨大的变化跟我国实行的哪些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4分)(2)西藏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可以佐证我国已实现哪个百年奋斗目标(2分)(3)为使西藏发展踏上新台阶,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哪些国策和战略?(2分)202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期初独立作业道德与法治 历史与社会卷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F T F T T F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C D D B C C B C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B B D C A B A D D B题号 27 28 29 30答案 D A C 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其中第31--32小题每小题8分,第33小题10分,第34小题12分,第35小题8分,共46分)31.(1)⑤①⑥③②④(3分)(2)《慕尼黑协定》与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或②与③,2分)《慕尼黑协定》签订助长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英、法等国未能及时阻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或1929- 1933年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和日本,德、日实行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写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大量人口死亡,犹太人遭到迫害。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2分)32.(1)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或三民主义);兴中会(2分)。(2)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分)(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4分)33.(1)图1:新文化运动。图2:中共早期组织建立(或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图3:中共一大。(3分)图1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图2反映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陈独秀、李大钊指导下,多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图3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分)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分)34.(1)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分)(2)①现代社会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③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8分)35.(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4分)(2)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3)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写出两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