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册6.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文地理下册6.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文地理下册6.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更为世界树立标杆。中国的这一承诺(  )
A.有利于解决世界妇女平权问题
B.有利于发展互联网事业
C.有利于解决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
D.有利于树立中国全球领导地位
【答案】C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强调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做出的承诺,人民摆脱了贫困,这有利于解决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其它三项都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紧贴题干信息回答。回答时,紧扣题干信息,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2.舟山濒临的东海每年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A.保障渔民的休息 B.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 D.加强文化教育
【答案】B
【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舟山濒临的东海每年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他说法不合适。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国家规定“休渔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水产资源的正常繁殖、生产与发育,形成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缓解东部能源短缺
②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改善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该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促进了东部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东部的环境、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故答案为:D。
【点评】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4.(2019·普陀模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这体现了(  )
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B.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C.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既关系到市民居住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只要合理分类投放,可以再次被人类开发利用。材料中全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现了对垃圾的认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可以再次开发利用。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物质和能量,如森林资源、阳光、土地等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5.(2019·定海模拟)舟山是一座岛城,海洋对于舟山来说十分重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年舟山濒临的 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
A.东海保障舟山渔民的休息 B.黄海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
C.东海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D.黄海加强海洋渔业的保护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通过看地图可知,舟山濒临东海。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每年都会实行“禁渔期”,禁止一切捕捞活动。其目的是让鱼类资源得以可再生,保护渔业资源。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国家规定“休渔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水产资源的正常繁殖、生产与发育,形成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近些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煤荒”、“电荒”、“油荒”,许多企业因电力不足而被迫停产。这说明(  )
A.我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B.我国资源不足
C.资源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我国的资源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7.下列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②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小
③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④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8.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新年祝福”应倡导的方式有(  )
①短信拜年 ②送纸质贺卡 ③微信拜年 ④QQ拜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短信、微信和QQ都符合条件,而纸制贺卡会浪费森林资源。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9.(2018九下·金华月考)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从梦想变成现实。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
A.开源 B.节流 C.保护 D.调配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我国首次开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这是积极开发新能源的表现,属于开源,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开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目前已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该工程的任务之一是评估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它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  )
A.改变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资源完全替代地球资源 D.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嫦娥工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嫦娥工程”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D符合题意;AB与“嫦娥工程”无关;C表述错误,月球资源并不能完全替代地球资源。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嫦娥工程”的理解。
11.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按新标准测算,第一阶梯92.57%基本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户均月增支约8.33元;第二阶梯4.92%改善型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216立方米以上部分,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2元;对第三阶梯2.51%用水需求较大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300立方米后,每 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4.85元。据此回答小题。
(1)杭州市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控制人口 D.降低污染
(2)对于这一措施的意义表述恰当的是(  )
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②有益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问题
④有益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1)A
(2)B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节水措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节水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有利于保护环境,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问题,所以③表述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节水措施的理解。
12.阅读下列表格,回答小题
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能源综合利用率
耕地 水 矿产资源 中国 世界
1/3 1/4 1/2 30% 70~90%
(1)表格中的数字反映的我国资源问题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形势严峻
③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科学 ④资源的储量少,是资源小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  )
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④停止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均资源占有量少,形势严峻;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科学,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我国的资源问题,我们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树立科学发展观,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问题的理解。
13.杭州虽地处水乡,但去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96立方米,低于2013年全省人均的1693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1%,同时还面临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口数量过多 B.水资源总量太少
C.人们对水资源利用不当 D.水污染与破坏严重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水资源总量太少,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理解。
14.(2017·浙江模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嘉兴创建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海绵城市的理解。
15.(2017·永嘉模拟)蕴藏我国三分之二以上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西部能源基地与我国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距离在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强能源立法 B.开源与节流
C.跨区域调配 D.加大宣传力度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解决资源问题的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6.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速增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周边区域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煤炭储量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均名列前茅。
材料二:下图所示
材料三:稀土行业是内蒙古的重要行业,但长期以来,稀土产品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此相随的是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内蒙古矿产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包头市被誉为“草原钢城”,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发展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该如何推进稀土产业的发展。
【答案】(1)种类多;储量大。
(2)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黄河)。
(3)大力发展科技;培养或引进人才;制定相关法规,禁止乱采滥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结合。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
从材料中信息不难看出,该地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等特点。
(2)包头市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因此该市发展钢铁生产的主导区位条件是煤、铁矿产资源丰富。此外,交通便利,靠近黄河等也是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中内蒙古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如“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稍有难度。
17.(2017九下·杭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材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吨,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21个贫水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1)由材料1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由材料2可知,我国水资源有什么特点?除此外,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还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分析,写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答案】(1)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部少,或者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原因是: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
利用上的特点: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
(3)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开源节流或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源,避免污染破坏。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部少,或者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是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开源节流或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源,避免污染破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的识记。
18.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从汉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海河流域的北京、天津等地,年均调水量可达95亿立方米。
材料一:
材料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海河流域大量修建山区水库,导致流域内水域面积大幅缩减。地下水开发率高达125%,导致东部平原大面积沉降。流域内污染河长比例高达75%,2/3站井的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1)读图完成:
由图7可知,海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受此影响,河流 ① 。
由图8可知,海河流域 ② ,受此影响,河流 ③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海河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海河流域作为南水调入区,需要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结合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
【答案】(1)①大致自西向东流。
气候特征与影响结果正确且对应即可。
如:②1月均温低于0℃,③冬季有冰期。
或②降水集中在夏季,③夏季水量大。
(2)有利条件:东部平原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缺水严重。
(3)针对海河流域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改善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知识点】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累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 水这一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第(1)问为三格 填空,要仔细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河流流向可知,河流是自西向东流。图8是该地气候的柱状曲线图,读图可知该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只要从 气温、降水、河流水文特征等角度对应回答均可。第(2)问要从图和材料中分析有利、不利 条件.抓住关键词,如“平原、水污染、缺水、雨热同期”,就可获知哪些对农业发展有利,哪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第(3)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不要偏离 该主题。
【点评】知道我国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文地理下册6.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也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更为世界树立标杆。中国的这一承诺(  )
A.有利于解决世界妇女平权问题
B.有利于发展互联网事业
C.有利于解决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
D.有利于树立中国全球领导地位
2.舟山濒临的东海每年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A.保障渔民的休息 B.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 D.加强文化教育
3.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缓解东部能源短缺
②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改善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9·普陀模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全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这体现了(  )
A.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B.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C.让自然资源能合理利用 D.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5.(2019·定海模拟)舟山是一座岛城,海洋对于舟山来说十分重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年舟山濒临的 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
A.东海保障舟山渔民的休息 B.黄海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
C.东海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D.黄海加强海洋渔业的保护
6.近些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煤荒”、“电荒”、“油荒”,许多企业因电力不足而被迫停产。这说明(  )
A.我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B.我国资源不足
C.资源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我国的资源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7.下列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②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小
③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④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新年祝福”应倡导的方式有(  )
①短信拜年 ②送纸质贺卡 ③微信拜年 ④QQ拜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18九下·金华月考)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从梦想变成现实。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
A.开源 B.节流 C.保护 D.调配
10.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目前已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该工程的任务之一是评估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它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  )
A.改变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资源完全替代地球资源 D.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
11.2015年1月1日起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按新标准测算,第一阶梯92.57%基本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户均月增支约8.33元;第二阶梯4.92%改善型用水需求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216立方米以上部分,每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2元;对第三阶梯2.51%用水需求较大的居民用户,年用水量超过300立方米后,每 多用1立方米水,多支出4.85元。据此回答小题。
(1)杭州市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控制人口 D.降低污染
(2)对于这一措施的意义表述恰当的是(  )
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②有益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有利于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问题
④有益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阅读下列表格,回答小题
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能源综合利用率
耕地 水 矿产资源 中国 世界
1/3 1/4 1/2 30% 70~90%
(1)表格中的数字反映的我国资源问题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形势严峻
③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科学 ④资源的储量少,是资源小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  )
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②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④停止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杭州虽地处水乡,但去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596立方米,低于2013年全省人均的1693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1%,同时还面临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口数量过多 B.水资源总量太少
C.人们对水资源利用不当 D.水污染与破坏严重
14.(2017·浙江模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嘉兴创建海绵城市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发展
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15.(2017·永嘉模拟)蕴藏我国三分之二以上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西部能源基地与我国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距离在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加强能源立法 B.开源与节流
C.跨区域调配 D.加大宣传力度
二、材料分析题
16.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速增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周边区域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煤炭储量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均名列前茅。
材料二:下图所示
材料三:稀土行业是内蒙古的重要行业,但长期以来,稀土产品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此相随的是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内蒙古矿产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包头市被誉为“草原钢城”,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发展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该如何推进稀土产业的发展。
17.(2017九下·杭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材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104亿吨,占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21个贫水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1)由材料1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由材料2可知,我国水资源有什么特点?除此外,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还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分析,写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18.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从汉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海河流域的北京、天津等地,年均调水量可达95亿立方米。
材料一:
材料二: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海河流域大量修建山区水库,导致流域内水域面积大幅缩减。地下水开发率高达125%,导致东部平原大面积沉降。流域内污染河长比例高达75%,2/3站井的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1)读图完成:
由图7可知,海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受此影响,河流 ① 。
由图8可知,海河流域 ② ,受此影响,河流 ③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海河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海河流域作为南水调入区,需要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结合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人口基本特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强调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做出的承诺,人民摆脱了贫困,这有利于解决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其它三项都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紧贴题干信息回答。回答时,紧扣题干信息,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舟山濒临的东海每年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他说法不合适。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国家规定“休渔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水产资源的正常繁殖、生产与发育,形成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该工程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促进了东部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东部的环境、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故答案为:D。
【点评】西气东输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其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送往豫皖江浙沪地区,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市区。“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 生活垃圾分类,既关系到市民居住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只要合理分类投放,可以再次被人类开发利用。材料中全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现了对垃圾的认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可以再次开发利用。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未经人类加工的物质和能量,如森林资源、阳光、土地等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5.【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通过看地图可知,舟山濒临东海。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每年都会实行“禁渔期”,禁止一切捕捞活动。其目的是让鱼类资源得以可再生,保护渔业资源。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国家规定“休渔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水产资源的正常繁殖、生产与发育,形成海洋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7.【答案】D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8.【答案】B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短信、微信和QQ都符合条件,而纸制贺卡会浪费森林资源。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9.【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我国首次开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这是积极开发新能源的表现,属于开源,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开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嫦娥工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嫦娥工程”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D符合题意;AB与“嫦娥工程”无关;C表述错误,月球资源并不能完全替代地球资源。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嫦娥工程”的理解。
11.【答案】(1)A
(2)B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节水措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这一措施直接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节水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市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有利于保护环境,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问题,所以③表述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节水措施的理解。
12.【答案】(1)C
(2)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均资源占有量少,形势严峻;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科学,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
(2)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我国的资源问题,我们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树立科学发展观,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问题的理解。
13.【答案】B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水资源总量太少,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理解。
14.【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绵城市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海绵城市的理解。
15.【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解决资源问题的理解。
16.【答案】(1)种类多;储量大。
(2)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黄河)。
(3)大力发展科技;培养或引进人才;制定相关法规,禁止乱采滥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结合。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
从材料中信息不难看出,该地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等特点。
(2)包头市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因此该市发展钢铁生产的主导区位条件是煤、铁矿产资源丰富。此外,交通便利,靠近黄河等也是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中内蒙古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如“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稍有难度。
17.【答案】(1)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部少,或者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原因是: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
利用上的特点: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
(3)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开源节流或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源,避免污染破坏。
【知识点】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部少,或者答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是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特点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开源节流或者节约水资源;保护水源,避免污染破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的识记。
18.【答案】(1)①大致自西向东流。
气候特征与影响结果正确且对应即可。
如:②1月均温低于0℃,③冬季有冰期。
或②降水集中在夏季,③夏季水量大。
(2)有利条件:东部平原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缺水严重。
(3)针对海河流域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改善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知识点】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累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资源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 水这一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第(1)问为三格 填空,要仔细读图,提取有效信息。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河流流向可知,河流是自西向东流。图8是该地气候的柱状曲线图,读图可知该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只要从 气温、降水、河流水文特征等角度对应回答均可。第(2)问要从图和材料中分析有利、不利 条件.抓住关键词,如“平原、水污染、缺水、雨热同期”,就可获知哪些对农业发展有利,哪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第(3)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不要偏离 该主题。
【点评】知道我国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