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复习巩固原因过程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土地改革制度上农 民政权上农业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中国一汽新知导入新知讲解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010203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土地改革的作用。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感悟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第三课 土地革命工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部分,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何谓工业?何谓工业化?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了什么?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水平低,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新知讲解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总体比较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均衡(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1、背景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材料1: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银行为8家,16个分支机构。到1926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华银行数增加至65家,226个分支机构(英国汇丰、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德国德华等银行)。这些银行是各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中心。抗战时 抗战后上海 4050 890沈阳 3000 1000青岛 700 0黄金 277万两白银 1520万元美钞 1537万元抗战前后上海、沈阳、青岛的工厂数量国民党败逃时掠走的部分财产材料2:背景阅读材料,说说新中国建国之初面对着怎样的经济状况?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粮 1.639亿吨 49% 9.3%棉 130.4万吨 193% 53%钢 135万吨 754% 46.2%煤 6649万吨 105% 7.4%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原油 44万吨 272%阅读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比较内容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工业落后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齐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目的:3、基本任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什么是重工业?重工业钢铁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各部门投资比例国民经济产业分类工业(第二产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第三产业)重工业轻工业通常指钢铁业、石化业、造船、汽车制造这种需要大型生产设备和大量人力的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 。是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例如纺织业、加工业等。基本任务材料一 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不到30%,则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为什么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不发达限制了轻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的发展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材料二 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毛泽东4、主要成就之工业领域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重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便是由7号高炉、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1953年10月27日下午2点半, 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1956年7月13日,被毛泽东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1949年沈阳第一机器厂建立。1953年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床厂,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1955年自行研制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车床C620-1。我国第一台C620-1车床沈阳飞机制造厂创建于1951年。1956年7月19日,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试制成功。由此,沈飞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喷气式歼击机-5飞机喷气式歼击机-5飞机一、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重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北地区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东北地区紧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主要成就之交通运输建设4三条进藏公路作用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但在历史上却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由于没有桥梁,所有南来北往的物资和行人只能靠轮渡来运送,非常不方便。所以,修建一座跨江大桥是势在必行的。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700米的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结果:6、意义: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今日中国其钢铁、汽车、工程机械、电解铝、家用电器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还占据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此外,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 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 2亿,均居世界第一。中国目前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1、时间:2、地点:3、内容:4、意义:1954年9月北京(1)通过宪法(2)选举、任命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变革?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毛泽东在审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和表决票样2.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作用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主要内容②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2.主要内容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 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2021年3月5日召开2021年3月4日召开课堂小结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五计划一次全国人大背景:时间:目的:基本任务:意义:时间:内容:意义:1953-1957年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制定1954年《宪法》;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新中国工业水平低;推动保障1.史料表明,1953~1957年间,上海共有21万人支援内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术工8万多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设、安装队伍参加内地工程建设。这些支援(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有助于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有利于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B课堂练习2.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宪法的制定( )时间 概况1954年3月 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1954年6月 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1954年9月 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 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A3.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农业合作化成效有限C.“一五”计划的成就突出D.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C4.“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由此可见,该布局( )A.突出了东北工业中心地位B.兼顾了资源分布与国防要求C.照搬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强调了国防建设的核心作用B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B.通过缩减对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来发展工业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践行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一汽集团 六十周年宣传片 剪辑版~1.mp4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