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12-13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高级中学12-13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下图表示某物质发生的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4O和C2H6O一定互为同系物 B.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C.32S与33S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是同一种核素
D.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N2和C2H4的分子数相等
3.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4.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加热稀醋酸溶液其pH 稍有减小
C.配置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HCl,以防止溶液浑浊 D.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净化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C.向含有Hg2+的废水中加入Na2S,使Hg2+转化成HgS沉淀除去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目的
A
取4 g NaOH加入96 mL水中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配制4 % NaOH溶液
B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避免造成误差使滴定结果偏低
C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
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3COONa水解
D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
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 = 2H2O(g) ΔH=-483.6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B.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充分振荡:Ag+ + I- = AgI↓
C.某反应⊿H<0,ΔS>0,则该反应在任意条件下均可自发进行。
D.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8.已知:CO2(g) + 3H2(g) CH3OH(g) + H2O(g) ΔH=-49.0 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使 增大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
C.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
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
υ(H2)=0.075 mol?L-1?min-1
9.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向SO2水溶液中加盐酸有利于SO32-离子浓度的减少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
C.室温下比高温更有利于合成氨中氨的生成 D.用排饱和食盐水来除Cl2中HCl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
A.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HNO3跟pH=11的KOH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NH3·H2O是弱碱,所以不能用氨水与FeCl3溶液反应制取Fe(OH)3
B.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为紫色
C.向一定体积的热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生成的气体能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
D.将SO2气体通入溴水,欲检验是否有SO42-生成,可向溶液中滴加Ba(NO3) 2溶液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5的NH4Cl溶液或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9 mol/L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的别为a和a+1,则c1=10c2C.在c(H+)∶c(OH-)=1∶1012的溶液中,Na+、I-、NO3-、SO42-能大量共存
D.0.1 mol/L Na2CO3溶液和0.1 mol/L 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c(Na+)+c(H+)=c(CO32-)+c(SO42-)+c(HCO3-)+c(OH-)
13.在10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的体系;当在某一温度时,A、B、C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一,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T1向T2变化时,V正> V逆C.增大压强,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0~4分钟时,A的速率为0.01mol/(L?min)
1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把a L 0.1 mol/L 的CH3COOH溶液与b L 0.1 mol/L的 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K+)+ c (H+) = c (CH3COO-) + c (OH-)
B.把0.1 mol/L 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 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OH-) >c (Ba+)>c (Na+)> c (H+)
C.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向1 mol/L 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15. 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
pH
11
11
3
3
A.在①、②中分别加入氯化铵晶体,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1()>c(NH4+)>c(OH()>c(H+)
C.②、③两溶液混合,若所得溶液的pH=7,则c(CH3COO()>c(Na+)
D.分别将等体积的③和④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③<④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l0-7mol/L,据此无法求出水中C(OH-)
B.常温,Mg (OH)2能溶于氯化铵浓溶液主要原因是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C.已知:
共价键
C—C
C=C
C—H
H—H
键能/kJ·mol-1
348
610
413
436
上表数据可以计算出 (g)+3H2(g)→ (g)的焓变
D.已知MgCO3的KSP=6.82×l0-6,则在含有固体MgCO3的MgCl2、Na2CO3溶液中,都有c(Mg2+) =c(CO32-),且c(Mg2+)·c(CO32-) = 6.82×10-6 mol2/L2
17. 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 + 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W不变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1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C.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一定无影响
1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a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b表示0.100 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 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c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d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20.常温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C.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D.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 c(H+)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推断题(共15分)
21. (6分) 短周期元素X、Y、Z、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
Y
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价
Z
其单质及化合物的焰色为黄色
M
与X同主族,其单质为半导体材料
N
其单质在Y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XY2的电子式是 ;Z2Y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 ;
XY2与Z2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9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D、E、X是周期表给出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







Fe
I.已知A、B、C、D、E、X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E为氧化物,则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当X是碱性盐溶液,C分子中有22个电子时,表示X呈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X为金属单质时,则X与B的稀溶液反应生成C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若E为单质气体,D为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可能是
四、填空题(共19分)
23(12分)下列物质 ①Cu ②液态SO2 ③纯醋酸 ④NaHCO3 ⑤Ba(OH)2溶液
I、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Ⅱ、⑴NaHCO3是一种 (填“强”或“弱”)电解质;
⑵写出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
⑶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Na+、HCO3―、H2CO3、CO32―、OH― 五种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⑷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 。(已知:10-5.60=2.5×10-6)
Ⅲ 、Ba(OH)2是一种强电解质,现有25℃、pH=13的Ba(OH)2溶液。
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OH―)=______________;
⑵与某浓度盐酸溶液按体积比(碱与酸之比)1: 9混合后,所得溶液pH=1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和),该盐酸溶液的pH=____________。
24、(7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元素的
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根据右侧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 △H < 0 ,
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298
398
498
平衡常数K
4.1×106
K1
K2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试判断K1 K2(填写“>”,“=”或“<”)
③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 = 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对反应N2O4(g)2NO2(g) △H > 0 ,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A>C
c.A、C两点N2O4的转化率:A>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五.实验题(共16分)
25㈠(2分)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7分)某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⑴盛装0.2000 mol/L盐酸标准液应该用 式滴定管。
⑵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
⑶ 滴定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
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 ⑥滴定操作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⑷有关数据记录如下: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mol/L。
实验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50
20.55
2
20.00
8.00
26.00
3
20.00
1.40
21.35
⑸滴定前平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会使所测碱的浓度值 。
(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26.(7分)过氧化氢对环境友好,性质多样,有很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实验室利用反应2H2O2 2H2O+O2↑可制备氧气。①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H2O2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研究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序号
条件
现象
结论
温度/℃
催化剂
1
40
FeCl3溶液
2
20
FeCl3溶液
3
20
MnO2
4
20

实验1、2研究的是 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2、3的目的是
实验中可以表明该反应速率差异的现象是
② 实验室用MnO2做该反应的催化剂,使用如右图所示装置的
A部分制备O2,避免反应过于剧烈的操作是
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⑷ 4.17×10-7(mol·L-1) Ⅲ ⑴ 10-13mol·L-1 ⑵ 2 (除注明外每空2分)
24.(7分)(1)NO2(g)+CO(g)=NO(g)+CO2(g) ΔH=-234 kJ?mol-1
(2) ①C2(NH3)/C(N2).C3(H2) (1分) ②> (1分) ③c (1分)(3)c d
(除注明外每空2分)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方文明)试图借训诫与榜样,造出些具有人为的高度伦理义务感的人;他们认为,靠这种培育,这些人便一定能够依据明智的判断治理同胞,而尽可能不援引固定的法律条文。这种思想模式,迥异于正常的西方习惯——后者乃是强调政治的核心是法理而非伦理。”可见
A.西方自古就是法治社会   B.西方政治文明比中国先进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本质是人治   D.中国古代没有成文法律存在
2.“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缺乏公正性
C.形式主义浓厚 D.体现人人平等
3.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布兰代斯大法官拥有哪一项权力?
A.言论自由权 B.司法解释权 C.弹劾总统权 D.司法审查权
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下各项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B.马克思认为个人自由是绝对的,不应受到约束
C.马克思肯定自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
D.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
5.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6.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B.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C.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D.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7、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B.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C.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D.恐怖主义是传统安全威胁需铲除
8、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及其《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将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举行,各国政要将进一步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大力推行“绿色经济”。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B.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C.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手段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10、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图甲、乙)
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B.轻工业发展呈下降趋势
C.一战期间重工业比轻工业发展快 D.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
11、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12、“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 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 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1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14. 下列引文可以作为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的是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
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D.“讲候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15.《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的作者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钱乘旦认为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16.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术语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17.《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完善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18.《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B.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史实
C.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D.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19. 古希腊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在论及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圣病”羊痫风时断定:“这种被称为‘圣病’的疾病并不比其他疾病更神圣。人们之所以认为它神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它。”对希波克拉底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希波克拉底已经找到了治疗羊痫风的方法
B. 古希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
C. 古希腊当时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D. 希波克拉底是个唯物主义者
20.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21.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天赋人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22. 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23.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构建民主法治社会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2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怪现状”的是:
A.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 B.清政府成为“洋人之朝廷”
C.孔子穿西装 D.大清子民“剃发、蓄辫”
2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启蒙运动的旗帜 D.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26.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7.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G.Byron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B.充满了理性主义的革命激情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28.“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29.18世纪法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摩莱里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
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律”。而自然的属性才是事物存在的意义支撑,同样,自然所
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也不应该受到干涉,我们必须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下列作品与上述
观点吻合的有
①《独立宣言》 ②《日出·印象》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九十五条论纲》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0.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说:“在欧洲艺术的影响下,日本学者开始对解剖学和植物学感兴趣,因其能够精确地表现事物。学者们将荷兰的医学和科学著作翻译成日语,并且学习按照直线透视法原理作画,这使得他们可以准备出比原先使用的中文教材更加精确的教科书。到18世纪中期,德川幕府将军自己也成为荷兰学派的积极倡导人,而讲授欧洲医学和学习荷兰语的学校在好几个日本城市中兴起。”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艺术推动了日本近代科学的发展 B.西方文化通过荷兰商人传入日本
C.西方写实的绘画风格在日本兴起 D.西学传播使日本突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31. 有学者认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这里“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应指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文化的现代化 D.制度的现代化
32.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2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9分,第34题21分,第35题12分,共52分,)
33. (19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6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7分)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4、(21分)历史上,中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9分)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6分)
3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共计60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回答4~5题。
4. 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①土地沙漠化 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 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 连续多年气候大旱 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增大 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我国某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如下:油松、樟子松、白桦、白榆、杨、柳、油松、柠条、胡杨、云杉、侧柏、旱柳、小叶杨、梭梭、白刺、柽柳、枸杞、沙柳、沙棘、沙拐枣、等。回答6~7题。
6. 该地区可能为( )
A.长江中上游 B.南部沿海 C. 西北干旱荒漠区 D. 横断山区
7. 该地区造林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抵御台风 B. 抵抗寒潮 C. 防治水土流失 D. 防治荒漠化
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8~9题
8.我国N区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9.深秋时节,我国某旅游者在国内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
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 F→C B F→B C H→A D G→B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由上游到下游,干流河水补给量
的变化趋势是
A 不断减少 B 不断增多
C 先减少后增多 D 先增多后减少
11.与长江相比,图中河流
A 落差更大 B 流量季节变化大
C 结冰期长 D 流量年际变化小
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麦秸、稻草、芦苇等材料,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建成了一条宽500米—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下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 ( )
A.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 B.京包铁路、腾格里沙漠
C.包兰铁路、毛乌素沙漠 D.兰新铁路、毛乌素沙漠
13.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截留水分
B.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
C.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属于生物固沙
读2010年有关我国冬小麦麦收时间及状况的信息图,回14~15题。
14.影响山东省麦收时间东西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温度 D.土壤
15.为制作以上麦收时间及状况分布图,应先后使用的地理信息 技术是
①GPS ②R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右图甲乙表示是两个不同的地域空间,回答16~17题。
16.若甲是我国东部经济带,乙是中西部地区,
箭头表示的产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金密集型产业 ④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若箭头表示的是世界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运量最小的是由波斯湾到
A.美洲 B.欧洲 C.非洲 D.东亚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如图所示,从A地向B地发生了( )
A.产业升级 B.资源调配 C.信息传递 D.产业转移
19.假如A、B两地均位于我国,则( )
A.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西部内陆 B.A地位于东部沿海,B地位于中部地区
C.A地位于西部内陆,B地位于东部内陆 D.A地位于中部地区,B地位于西部內陆
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看台遍布“中国制造”的“瓦瓦祖拉”。“瓦瓦祖拉”出厂价一般在0.6元到2.5元(人民币),在南非最高可以卖到60兰特(约合53.1元人民币),而中国企业每个只获得0.2元的利润。读“瓦瓦祖拉”图和企业利润“微笑曲线”图,回答20~21题。
20. 我国生产“瓦瓦祖拉”的优势条件是( )
A. 劳动成本低 B. 原料成本低 C. 市场广阔 D. 内部交易成本低
21.“瓦瓦祖拉”给了我们启示,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应是( )
①加强市场营销 ② 加强研发设计,培育品牌 ③ 实施产业转移 ④ 实现技术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目前全球共有30余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为400余座,下列关于核电站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
C.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D.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3.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缺乏 ②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③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④技术发达,核电技术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4~25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2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5.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010年10月26日9点,在三峡大坝蓄水175m见证仪式上,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宣布了三峡库区的水位成功蓄到了175m,这意味着我国治水伟业被推上新的台阶。读图回答26~27题。
26.对该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
A.上游地区加大植树造林
B.开展沿河地区采沙、挖泥
C.中游干流开发水电,以保证流域内经济发展要求
D.适当发展造纸工业,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27.关于三峡此时抬高水位的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蓄清排浑,减少库区泥沙淤积
B.有利于枯水期发电稳定
C.有利于中下游枯水期也能正常航运
D.有利于下游的防洪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28~30题。
28.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
A.研究 B.设计 C.零部件生产 D.组装
29.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
A.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30.下列属于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第二次调整阶段重点部门的是       ( )
A.纺织 B.钢铁 C.新能源 D.食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 ,共计40分)
31.读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回答:(12分)
(1)荒漠化地区的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写出体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呈现东西差异的地理事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8分)
(2)汉代以来,A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中游向下游迁移
C 游牧式的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3)图中A—D四地中位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的是__________。(2分)
32.(14分)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上游区域自然
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
材料二: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
(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5分)
(2)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的理由。(4分)
(3)针对图中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5分)
33.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世界原木消耗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原木消费量、自给率及中国原木进口主要来源图。
材料二 五个国家的人口、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木材蓄积量(2009年)。

材料三 1993—2009年中国原木生产量、消费量变化曲线图。
(1)原木自给率最高的国家是   ;中国原木进口最大来源国的森林类型
主要是    林 (4分)    
(2)自 年以后,我国原木进口量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在东北、
西南林区加强了对 的保护工作。(4分)
(3)森林的过度砍伐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和 。(4分)
(4)芬兰、瑞典两国森林覆盖率高,人均木材蓄积量很大,但两国仍需大量进口木材,简述其原因。(5分)

(5)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4分)
参考答案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 2012年7月1日,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居民阶梯电价正式实施。阶梯式电价方案将居民用电实行分档定价,用电越少价格越低,用电越多价格越高。居民用电价格应由__ __决定。
A.供电成本 B.居民的收入水平 C.供求关系 D.居民的用电量
2.2012年1月,澳门两家发钞银行为龙年发行第1款农历新年10元纸币。关于澳门两家发钞银行为龙年发行10元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银行发行的10元纸币可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②两家发钞银行决定这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③10元纸币的面额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定④银行发行的10元纸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 2012年7月20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发微博称,根据网友爆料,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有假。7月25日,厦门大学确认傅瑾学历造假,将其辞退。方舟子的行为
①是积极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②行使了法律授予的监督权
③表现了公民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四部委即将出台一个“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这可以说是几亿进城务工人员的福音。许多民众认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前应召开听证会,充分征求民众意见。这样做有利于
①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④公民监督听证会,增强决策透明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5.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大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的意志通过全国人大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二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二者共同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 ①④
6.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PM2.5”(可吸入肺颗粒物)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A.关注民生,重视发展 B.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参政议政,依法行政 D.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7.在《政治生活》模块的学习中,我们遇到很多有关"基础"的知识。比如:民主是专政的基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等等。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得正确的是
①多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③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基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12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向国会递交了《201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报告妄称,2011年,在政府尊重和保护宗教自由方面,中国的情况“显著恶化”,并被列入所谓“特别关注”名单。美国的这一做法
①旨在督促中国自觉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③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相违背
④是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表现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2012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6周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掌握手控交会对接技术;“神舟十号”将于2012年下半年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对接。某校政治兴趣小组就“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必要性”问题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讨论主题的是
A.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1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政府无视历史事实,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钓鱼岛。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2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它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南端的城市。设立三沙市体现的主权国家基本权利是
①独立权 ②平等权 ③自卫权 ④管辖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得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在国际交往中,“理”是指:
①国家性质和综合国力 ②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③我国宪法和四项基本原则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国家间共同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2012年9月以来,随着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与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上映,多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发流血冲突。15日,多国的反美示威仍在继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一部电影引发了数场政治冲突,这表明
A.文化对政治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一致的 D.霸权主义影响渗透到了国际政治领域
15.2012年8月15日,中国保钓人士冲破日本军警的重重阻拦,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了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布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此举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保钓人士的壮举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时刻保持团结统一
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7.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
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
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18.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2.“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是毛泽东所写的《十六字令》。从中可以看出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23.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下图既可以看成各种植物的叶子,也可以看成一个时尚轿车。这表明

A.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遵循客观规律的 B.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人们的认识结果往往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26.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水滴石穿——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7. 2011年12月9日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消息:10日晚10时06分至10时57分,一次壮观的“月全食”天象即将上演,市民将看到一轮美丽的红月亮高悬夜空,而最精彩的时间达51分钟。这是继2001年之后,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这主要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
C.实践决定认识 D.真理具有客观性
28.在发展西藏乡村远程教育方面,习近平曾说,远程教育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西藏地区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9.2012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这要求我们
①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消费观,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按自然规律办事,自觉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加速对自然利用的进程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统筹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0.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问答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因为房子,我们放弃事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网上流传的这段“80后”青年自嘲的帖子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和思考,这段帖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不规范,房价偏高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为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我国政府先后采取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实行“异地购房限购”与“异地购房监控”、依法制裁不法商人的哄抬物价行为等综合措施,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重重压力下,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终于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房价过快上涨对居民的负面影响.(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房价过快上涨问题的必要性。(8分)
32.近期,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陆续报道了各地“小人物”讲诚信、守公德的先进事迹,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诚信文化到处如花绽放,诚信之树日益根深叶茂。“他们做的看起来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儿,人人都这样做,就能汇聚成诚信文化之河。”中国市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均跃说,“当诚信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对青年学生有何道德启示。(8分)
33.填出下列哲学观点所属的哲学派别(5分)
哲学观点
所属派别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⑤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34.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
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
二个“五年计划”,以下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所蕴涵的哲理。(7分)
35.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某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6分)
政治参考答案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每个小点2分)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若集合=( )
A. B.(—2,3) C.[1,3) D.R
2.数列{}中,,则为( )
A.-3 B.-11 C.-5 D.19
3. 已知向量,则等于( ) ( )
A. B. C.25 D.5
4. 函数(其中)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的图象,只需把的图象上所有点 ( )
A.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5.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6. 已知函数:,其中:,记函数满足条件:为事件为,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
A.   B.   C.   D.
7. 若函数是R是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 锐角△ABC中,若A=2B,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1,2) B.(1, ) C.( ) D.( )
9.下列命题:①若,为两个命题,则“且为真”是“或为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若为:,则为:。
③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则命题,都是真命题。
④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若,则”. 则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 2 C.3 D.4
10.已知,等差中项是,且, ,则最小值( )
A.3 B.4 C.5 D.6
11.设函数定义在实数集R上,,且当时=,则有( )
A. B.
C. D.
12.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均与相切,则该双曲线离心率等于 ( )
A. B. C. D.
第Ⅱ卷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曲线在点(1,2)处的切线斜率为________.
14.在△ABC中,,则角C=________.
15. 若α是锐角,且的值是 。
16. 程序框图如图,将输出的的值依次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 (本题满分12分)数列的前n项和记为,已知
证明:(1)数列是等比数列;(2)
19. 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
分别为棱的中点
(1)求证: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0. (本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1)求角B的大小;
(2)若b=,a+c=4,求△ABC的面积.
21.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且离心率满足成等比数列.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试问是否存在直线,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线段MN恰被点平分.
22.(本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若关于的方程在区间内恰有两个相异的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 解: (1)……………2分
…………..4分
(2)依题意得
则等腰三角形中边上的高…………6分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有…………………8分
所以S△ABC=acsin B=.……………………12分.
21. 解:(1).........2分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若集合=( )
A. B.(—2,3) C.[1,3) D.R
2.数列{}中,,则为( )
A.-3 B.-11 C.-5 D.19
3. 已知向量,则等于( ) ( )
A. B. C.25 D.5
4. 函数(其中)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的图象,只需把的图象上所有点 ( )
A.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5.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6. 已知函数:,其中:,记函数满足条件:为事件为,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
A.   B.   C.   D.
7. 若函数是R是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 锐角△ABC中,若A=2B,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1,2) B.(1, ) C.( ) D.( )
9.下列命题:①若,为两个命题,则“且为真”是“或为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若为:,则为:。
③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则命题,都是真命题。
④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若,则”. 则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 2 C.3 D.4
10.已知,等差中项是,且, ,则最小值( )
A.3 B.4 C.5 D.6
11. 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A是其右顶点,过F2作x轴的垂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P,G是的重心,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2 B. C.3 D.
12.若R上的奇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当时,,则方程在区间内的所有实数根之和为( )
A. 4020 B.4022 C.4024 D.4026
第Ⅱ卷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在△ABC中,,则角C=________.
14. 若以连续掷两次骰子分别得到的点数m,n作为点P的横、纵坐标,则点P在直线x+y=5下方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15. 程序框图如图,将输出的的值依次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16.若点在直线上,过点的直线与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设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当的取值范围;
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使得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且最大值为1,若存在,求出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 (本题满分12分)在中,角所对的边为已知.
(1)求值;(2)若面积为,且,求值.
20.(本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M、N分别是CD、SC的中点,SA⊥底面ABCD,SA=AD=1,AB=.
(1)求证:MN⊥平面ABN;(2)求二面角A—BN—C的余弦值.
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数列的前n项和为,在曲线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数列{}首项b1=1,前n项和Tn,且,求数列{}通项公式bn.
22.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点,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y+=0相切。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设P(4,0),A,B是椭圆C上关于x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接PB交随圆C于另一点E,证明直线AE与x轴相交于定点Q.

内,所以这样的不存在……………12分
19. 解:(Ⅰ)……………………………4分
(Ⅱ)∵,由正弦定理可得:
由(Ⅰ)可知.
………………………………………10分
………………………………………12分
法二:(1)由题意知连则可求,则
…………………………6分
(2)因为,在平面内作且,
22. 解:(Ⅰ)由题意知e==,所以e2===.即a2=b2.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将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2Q 和+5Q 的相同金属小球 A 、 B 分别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均可视为点电荷),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F .现将第三个与 A 、 B 两小球完全相同的不带电小球 C先后与A、 B 相互接触后拿走, A 、 B 间距离保持不变,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 ) F ( B )F
( C) ( D )
2.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3. 如图所示,在a、b两点上放置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1、q2,MN是连接两点的直线,P是直线上的一点,下列哪种情况下P点的场强可能为零( )
A. 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
B. 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
C. 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
D. 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
4.如图所示,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A.极板X应带正电 B.极板X′应带正电
C.极板Y应带正电 D.极板Y′应带正电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荷处在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受到的电场力一定为零.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地方,受到的磁场力一定为零.
C.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作用,则该处电场强度为零.
D.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磁感强度一定为零.
6.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R3的滑动头P向b端移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12 V,灯泡L上标有“6 V 12 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0 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10 W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 W
C.电动机的热功率为2.0 W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2 W
8.如图所示,一块长度为a、宽度为b、厚度为d的金属导体,当加有与侧面垂直的匀强磁场B,且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I时,用电压表测得导体上、下表面MN间电压为U。已知自由电子的电量为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板比N板电势高
B.导体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越多,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C.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为v=U/Bd
D.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BI/eUb
9.下图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
D.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荷质比越小
10.如图所示,老师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一轻质横杆两侧各固定一铝环,右边环闭合,左边环不闭合,横杆可绕中心点自由转动,老师拿一条形磁铁插向其中一个小环,后又取出插向另一个小环,同学们看到的现象是(  )
A.磁铁插向左环,横杆发生转动
B.磁铁插向右环,横杆发生转动
C.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不发生转动
D.无论磁铁插向左环还是右环,横杆都发生转动
11.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联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所示,则 ( )
A.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B.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C.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D.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物体,在磁感强度为B、方向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沿动摩檫因数为的水平面向左运动,则
A.物体的速度由v减小到零所用的时间等于mv/(mg+qvB)
B.物体的速度v由减小到零所用的时间小于mv/(mg+qvB)
C.若另加一个电场强度为(mg+qvB)/q、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物体做匀速运动 。
D.若另加一个电场强度为 (mg+qvB)/q、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物体做匀速运动
二.实验题( 本题14分)
13.(4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出下图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厚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mm.
14.(10分)某同学在探究规格为“2.5V,0.6W”的小电珠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
(1)在小电珠接入电路前,使用多用电表直接测量小电珠的电阻,则应将选择开关旋至_______档____倍率(选填“×1”、“×10”、或“×100”)进行测量。正确操作后,多用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结果为 ___Ω。
(2)该同学采用如右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现备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量程是0~0.3A,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
B.量程是0~3A,内阻是0.1Ω的电流表
C.量程是0~3V,内阻是6kΩ的电压表
D.量程是0~15V,内阻是30kΩ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G.蓄电池(6V内阻不计)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为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只填字母代号)
②.在实验过程中,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__________端。(填“左”或“右”)
③.在实验过程中,已知各元器件均无故障,但闭合开关S后,无论如何调节滑片P,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总是调不到零,其原因是_______点到_______点的导线没接好,(图乙中的黑色小圆点表示接线点,并用数字标记,空格中请填写图乙中的数字,如“2”点到“3”点的导线)
④.该同学描绘出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则小电珠的电阻随工作电压的增大而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解答应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Ω时,电压表读数为U1=4V;当电阻箱读数为R2 = 5Ω时,电压表读数为U2=5V.求:
⑴ 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 阻r.
⑵ 当电阻箱R读数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Pm为多少?
16.(10分)如图所示,导体杆ab的质量为m,电阻为R,放置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倾斜金属导轨上,导轨间距为d,电阻不计,系统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电池内阻不计.
求:(1)若导轨光滑,电源电动势E多大时能使导体杆静止在导轨上?
(2)若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不通电时导体不能静止在导轨上,则要使杆静止在导轨上,电源的电动势应多大?
17.(10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原来两板不带电,上极板接地,它的极板长L= 0.1m,两板间距离d = 0.4 cm,有一束相同微粒组成的带电粒子流以相同的初速度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极板射入,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上,已知微粒质量m=2.0×10-6kg,电量q=+1.0×10-8C,电容器电容C=1.0×10-6F,取g=10m/s2.试求:
⑴若第一个粒子刚好落到下板中点O处,则带电粒子入射初速度的大小;
⑵两板间电场强度为多大时,带电粒子能刚好落到下板右边缘B点;
⑶落到下极板上带电粒子总的个数.
18.(10分)如图所示,在空间有一坐标系xoy,直线OP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第一象限内有两个方向都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I和II,直线OP是他们的边界,OP上方区域I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质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从O点沿与OP成角的方向垂直磁场进入区域I,质子先后通过磁场区域I和II后,恰好垂直打在x轴上的Q点(图中未画出),试求:
(1)区域II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Q点的坐标。
高二期中物理参考答案
17.(10分)⑴对第1个落到O点的粒子
由: (1分) (1分)
故 x 2分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属于多糖
B.脂质中的固醇是细胞内的良好储能物质
C.蛋白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五碳糖和磷酸的差异是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2.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C、H、O、N、P元素
B.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上
D.原核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能表达
B.线粒体只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只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C.线粒体依靠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叶绿体依靠类囊体堆叠增大膜面积
D.线粒体能够完成有氧呼吸的全部反应,叶绿体能够完成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 4.下列是物质运输的四种曲线关系。某科学家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该过程最可能是
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 B. 酒精进入人体肝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 D. 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
5.右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ATP、[H]和O2都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B.过程②中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
径是14CO2→14C3→(14CH2O)
C.过程③发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中
D.过程④为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散失的过程
6.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采用活体染色法和持续的显微观察法
7.右图①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
C.图①细胞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D.图②中C→D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8.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分别是
A.杂交和自交;测交 B.自交;杂交和测交
C.测交;自交和杂交 D.杂交和测交;自交
9.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女性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
A.大于M、大于N B.大于M、小于N
C.小于M、小于N D.小于M、大于N
10. 有关图示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病毒增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只能用图中的虚线表示
D.DNA复制、转录及翻译的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11.下列可能会使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基因突变
④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部分片段
⑤染色体结构变异 ⑥ 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1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套信息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13. 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常常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1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15.下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16.下列物质或反应中,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A.②④⑥⑦⑧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
17.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
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
1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到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失活,有利于保持突触后膜的灵敏性
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19.下列是对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叙述
①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更迅速、更持久 ②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③激素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④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随血液循环选择性地运到特定的组织器官起调节作用
上述叙述有几项是错误的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2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的调节离不开兴奋的传导
B.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
C.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D.人的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通常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1.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
22.在人体中,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神经递质和呼吸酶
B.胰高血糖素和胰蛋白酶
C.淋巴因子和抗体
D.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23.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
B.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产生痛觉
D.如刺激4处,小腿会突然抬起,完成了一次膝跳反射
24.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
C.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D.甲不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
25.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及其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 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和释放 C. 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类对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了新的认识 D. 促胰液素通过消化液运输到靶器官
26.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神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2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B细胞
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杀死病毒
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过敏反应
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28. 2011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白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勒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夫·斯腾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下列有关免疫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可以清除自身的细胞 ②艾滋病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③通过预防接种获得的免疫力,具有较强针对性,不能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
④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不足
⑤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可以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30.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B.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31. 1914年,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32. 下列关于植物向光生长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胚芽鞘的任何部位接受单侧光照射后即弯向光源生长
B.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IAA的分布有关
C.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引起了IAA在植物体内的重新分布
D.植物在没有接受单侧光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弯曲生长
33. 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34.下列关于顶端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的作用特点
B.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C.植物只有芽顶部才会表现出顶端优势
D.顶端优势是重力使顶芽生长素大量向侧芽运输所致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35.(10分)桃子中,毛状表皮(F)对光滑表皮(f)显性,卵形脐基因(G)和无脐基因(g)的杂合体表现为圆形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毛状表皮、无脐桃与光滑表皮、卵形脐桃杂交,得F1,F1自交得F2。据此分析回答:
(1)F1的基因型是 。
(2)F2的表现型有 种,其中光滑表皮、卵形脐的比例是 。
(3)有人选取F2中的两个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F3植株所结的果实性状及数量如下表:
性状
毛状表皮卵形脐
毛状表皮圆形脐
毛状表皮无脐
光滑表皮卵形脐
光滑表皮圆形脐
光滑表皮无脐
数量
209
401
196
200
393
197
他所选取的F2植株的基因型是 、 。
36.(9分)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
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填字母),图1中的
②表示 过程。
(2)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1中的 细胞(填字母)。
(3)当人体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图1
中 (填字母)能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 。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是 (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37.(10分)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神经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有时会延续一段时间;但也有时兴奋后会及时停止。这些都与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下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 ,它与其它神经元的 、 等相接触,共同形成了突触。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
(2)假设①、②、③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该处的电位变化是 ,这是由于 引起的,此时兴奋将沿着 条途径传到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 (用图中编号和字母表示)。由于兴奋的这种传递方式,使B处接受兴奋的时间会 。
38.(10分)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F表示相关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人感到口渴时,激素A释放量将 ,该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 。
(2)正常人饥饿时,血液中 (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
过 (途径)使血糖浓度发生改变。
(3)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 ,F的增多对B、E分泌量的影响是 。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的激素D的含量,预期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激素D含量 。
39.(10分)生产实践中总结出
“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
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的好,
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
请回答:
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
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
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
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
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
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
有__________现象。
(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_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的遮荫且__________,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
(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右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较为关键的。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6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3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5分)
1. Roads in this mountain area used to be_______; people found it hard to travel here.
A. in poor conditions B. in the poor condition
C. in poor condition D. in a poor condition
2. ------Tom is never late for work. Why is he absent today?
------ Something _______ to him.
A. must have happened B. can have happened
C. must happen D. can happen
3. It is required that students______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so seldom_______ them using one.
A. don’t use; will you see B. should not use; you will see
C. not use; will you see D. can’t use; will you see
4. I remember everything ______it had happened yesterday.
A. in case B. even if C. as long as D. as if
5. People in the west make_______ a rule to buy Christmas presents for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A. it B. that C. this D. as
6. ------Why do you turn back?
------ Oh, the bridge ahead_______.
A. is being repaired B. is repairing C. is repaired D. is being repairing
7. I have bought two ball pens , _______ writes well.
A. none of them B. neither of them C. neither of which D. none of which
8. This book is well worth _______. Would you like to buy one?
A. to read B. being read C. reading D. to be read
9. Her ________ look suggested that she was very _______ with the answer.
A.satisfying;satisfied B.satisfied;satisfying
C.satisfied; satisfied D.satisfying;satisfying
10. The little boy is dirty from head to foot because he ___ in the mud all morning.
A. has played B. is playing C. has been playing D. was playing
11. ______________ with the sun, the earth is not big at all.
A. Comparing B. Compared C. To compare D. Compare
12. With the boy______ the way, we had no diffaculty ______the village.
A. to lead; to find B. leading; to find C. leading; finding D. to lead; finding
13. ------Sleep well last night?
------Far from that! My next-door neighbor music pretty loud.
A. plays B. had played C. would play D. was playing
14.Only __________ one loses freedom __________know its value.
A.when, he does B.when, does he C.what, he did D.that, did he
15.------The two pairs of shoes are __________ the same colour.
------But they are different __________ colour.
A.of; from B.of; in C.in; from D.in; in
16.The reason__________ their failure you know is__________ they didn't get fully prepared for the experiment.
A.why, that B.that, why C.for, that D.why, because
17.------I didn't know this was a one-way street in Dalian, officer.------_______
A.That's all right. B.I don't believe you.
C.How dare you say that? D.Sorry, but that's no excuse.
18. ------How do you find James Cameron's 3D version of Titanic?
------Fantastic! It can't be _______ and has brought u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A. more impressive B. as impressive C. most impressive D. so impressive
19. ------ May I smoke here?
------ If you____, that's the smoking section over there.
A. should B. could C. may D. must
20.------Did you go to the show last night?
------ Yeah. Every boy and every girl in the area ____ invited.
A. were B.was C. has been D.have been
21.Sarah looked at finished painting with satisfaction.
A.不填;a B. a; the C. the; 不填 D. the; a
22.The new law states that people _______drive after drinking alcohol.
A. wouldn't B. needn't C. won't D. mustn't
23. At school, some students are active ______ some are shy, yet they can be good friends with one another.
A. while B. although C. so D. as
24. ------Will you do me a favor and pick me up tonight?
------_________
A. My pleasure. B. With pleasure .C. Go ahead. D. Don't bother.
25.------Have you got used to the Chinese food, Robert?
------Yes, but I don't like ________ when a Chinese host keeps serving me the food I don't like.
A.this B.that C.those D.it
26. Lucy works hard as usual and it has_________. She got the first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A. showed off B. paid off C. picked up D. turned up
27. It’s too late. Go to bed right away. Forget you need to get up as early as you can ______ the early train?
A. catch B. catching C. caught D. to catch
28. The news has spread all over the country ________ an earthquake happened last night.
A. that B. which C. whether D. what
29. The professor wants the studen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estivals ______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 celebrating B. having celebrated C. celebrated D. to celebrate
30. Was it in 2002 __________ he was still at middle school __________ the boy became expert at computer?
A. that; where B. when; where C. that; when D. when; that
31. As far as I know, the new highway is about______ the former one.
A. as wide as three times B. three times the width of
C. longer than twice D. the width of three times
32. Busy as the working mother is, she still_____ a lot of time to her children.
A. devotes??? B. spends???? C. offers???? D. provides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_ this kind of tasty moon cake.
A. enjoy B. have enjoyed C. has enjoyed D. am enjoying
34. That Japan made an attempt to ______ the Diaoyu Islands has aroused the anger of all Chinese people because they have been China’s since ancient times.
A. occupy B. impress C. expand D. contact
35.______, she isn’t ready to buy it.
A. Much as she likes the gold ring B. The gold ring much as she likes
C. Likes much as she the gold ring D. As much she likes the gold ring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f you are human, you can’t help but experience times when everything seems to be going wrong. You must also _36__as if your life is completely out of control at times. It is during those “down times” that words of encouragement from family, friends, co-workers or __37_strangers can boost(增强)your spirits. It is also during those __38_that negative words can be devastating (毁灭性的) and sink you deeper and deeper into depression.
For example, consider this story about a group of _39__who were traveling through the woods when __40__of them fell into a deep pit(坑). All of the other frogs gathered around the __41__.When they saw how _42__the pit was, they told the two _43__frogs they would never get out.
The two frogs didn’t obey what other frogs said and tried to __44__ out of the pit. The other frogs kept telling them not to jump, _45__it was in vain. Finally, one of the frogs followed what the other frogs were saying and simply _46. He fell down and _47_. The other frog continued to jump as __48_as he could. Once again the crowd of frogs shouted at him to _49__ the pain. The more they _50__, the harder he jumped and finally he __51__to safety.
When he __52_, the other frogs asked him why he continued to jump when they were all __53__him to simply quit. The frog __54_to them that he was a little bit deaf. He thought they were _55__him all the time.
36. A. think B. experience C. seem D. feel
37. A. so B. just C. even D. ever
38. A. processes B. times C. courses D. practices
39. A. frogs B. mice C. dogs D. cats
40. A. two B. three C.many D. few
41. A. hole B. pit C. water D. well
42. A. muddy B. wide C. deep D. long
43.A. uncomfortable B. unpleasant C. unhappy D. unfortunate
44. A. run B. walk C. climb D. jump
45. A. so B. as long as C. because D. although
46. A. gave out B. gave up C. gave away D. gave off
47. A. died B. wounded C. destroyed D. damaged
48. A. fast B. hard C. easily D. swiftly
49. A. help B. ban C. forbid D. stop
50. A. cried B. spoke C. shouted D. read
51. A. get it B. forget it C. use it D. made it
52. A. turned out B. kept out C. got out D. held out
53. A. taking to B. shouting at C. throwing at D. speaking to
54. A. explained B. announced C. introduced D. told
55. A. encouraging B. helping C. pulling D dragging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 50分)
第一节(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For many years, I was convinced that my suffering was due to my size. I believed that when the weight disappeared, it would take old wounds, hurts and rejections with it.
Many weight-conscious people also mistakenly believe that changing our bodies will fix everything. Perhaps our worst mistake is believing that being thin equals being loved, being special, and being cherished. We fantasize about what it will be like when we reach the long-awaited goal. We work very hard to realize this dream. Then, at last, we find ourselves there.
But we often gain back what we have lost. Even so, we continue to believe that next time it will be different. Next time, we will keep it off. Next time, being thin will finally fulfill its promise of everlasting happiness, self-worth, and, of course, love.
It took me a long while to realize that there was something more for me to learn about beauty. Beauty standards vary with culture. In Samoa a woman is not considered attractive unless she weighs more than 200 pounds. More importantly, if it’s happiness that we want, why not put our energy there rather than on the size of our body? Why not look inside? Many of us strive hard to change our body, but in vain. We have to find a way to live comfortably inside our body and make friends with and cherish ourselves. When we change our attitudes toward ourselves, the whole world changes.
5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everything” in Paragraph 2 mean?
A. All the problems. B. All the properties.
C. The whole world. D. The absolute truth.
57.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he author?
A. The author is a Samoan.
B. The author succeeded losing weight.
C. The author has been troubled by her weight.
D. The author probably got wounded in an accident.
58.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ose who have lost weight first and gained it back later feel _______.
A. angry about the regained weight
B. indifferent to the regained weight
C. optimistic about future plans on weight control
D. they should give up their future plans on weight control
59. The text tries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____________.
A. body size B. attitudes toward life
C. culture difference D. different beauty standards
B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Those of the first kind are born idlers (游手好闲者), taking interest in nothing. It seems what they live for is to pass time idly. They simply don’t know why they have to do so, nor will they bother to ask. The other kind are those who take things seriously and never wish to idle away their life. But only a part of the second group are eager enough to make success. All the others fail to make enough effort to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Why do things so happen to them? What are the reasons?
I later find out that some people are determined. They are “igniters” that catch fire of their own, giving light and heat. But that’s not the case with others. They may be fuels but not igniters. As pieces of wood or coal, they need a match or a lighter to make them burn so that their energy can be released to give off light and he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need some igniter to light them. Thus igniter becomes a must for those people to succeed. Unless a suitable igniter comes their way, they will always remain idle like cold unused firewood or coal.
Fortunately, such an igniter is not difficult to meet. One may find it in an instructive book, a film story, a few words of a close friend, some advice of a good teacher, a pleasant journey, or an unexpected love.
Any of these, coming at the right time, can serve as an igniter to start one’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or for a better career, to turn him from a passive state of waiting to an active state of pursuing, to lend him strength to go ahead bravely. In that case, what he has prepared for years will be quickly turned into fruitful reality.
Such an igniter may turn up of itself, but most likely we have to find it ourselves. Never let a chance slide away, for it is the key to your success.
60. According to the text, “________” are the persons that can light many people so that their energy can be released to give off light and heat.
A. idlers B. igniters C. fuels D. serious people
61.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what do most people definitely need to succeed?
A. Storing a lot of energy. B. Great interest in everything.
C. An igniter coming at the right time. D. Wonderful dreams about a bright future.
62. The writer writes the article to _________.
A. describe two kinds of people B. encourage people to find chances to succeed
C. praise those who work hard D. make fun of idlers
C
During the school year many parents take on the role of driver as they drive their children from one lesson to another .Understandably so. Many of us want our children to have a little taste of everything, from organized sports to music, dance and more. But we can overdo it, leaving our children feeling a little burnt out, and according to parent educator Diane Loisie ,it’s their school work which suffers the most. “After school, if they’re busy in a number of sporting events, besides they need to do their homework, then the time they’ll feel sleepy is in the classroom. Your child needs free time. So if you’re filling up that after school time, then it’s during the day that they’re going to be taking a break.”
Professor Claire McDermott agrees that there’s a lot to be gained from sometimes putting those scheduled lessons and activities away. “Relaxing time is important for children. It’s time just to do the things they want to do. A child can go up to their room, or they can play around. It doesn’t look like productive time; parents certainly wouldn’t be saying ‘Wow, are they ever learning things now?’ But this relaxing time gives both the body and the brain just a wonderful chance to relax after a day. It helps a child prepare for sleep, but it also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that’s gone on that day.”
It’s hard to prevent signing our kids up for some activities and lessons. After all, many of us want our children to have a head start in life and the chance to join in great activities in the arts or sports is a part of that. However, Loisie feels that in the long run most children feel better with just a few key activities because it gives them an opportunity to master them. “When we get our children in too many activities because we want our children to experience everything, then what we’re doing is setting them up not to be good at one thing or gaining a skill.” So choose your children’s activities wisely. It may be one of the best things you’ve ever done for your kids… and for the family drivers!
63.What is the biggest disadvantage for children to attend too many lessons after school?
A.They can get bored easily about everything.
B.They might have no time to do the homework.
C.They might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learning.
D.They cannot easily focus on learning during the day.
64.What should we think of children’s playing around aimlessly?
A.It is productive. B.It is helpful. C.It is a bad habit. D.It is a waste of time.
65.Why should parents limit the activities our children attend?
A.Because children have no time.
B.Because children cannot learn many things.
C.Because children do not have enough sleep.
D.Because children cannot focus on too many activities.
66.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Don’t be children’s drivers after school.
B.Choose activities for your children wisely.
C.Make your children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D.Let children learn something from various subjects.
D
It was Molly’s job to hand her father his brown paper lunch bag each morning before he headed off to work.
One morning, in addition to his usual lunch bag, Molly handed him a second paper bag. This one was worn and held together with staples (订书钉) 。
“Why two bags?” her father asked. “The other is something else,” Molly answered. “What’s in it?” “Just some stuff. Take it with you.”
Not wanting to discuss the matter, he put both bags into his briefcase, kissed Molly and rushed off. At midday he opened Molly’s bag and took out the contents: two hair ribbons(丝带), three small stones, a plastic dinosaur, a tiny sea shell, a small doll, and 13 pennies… The busy father smiled, finished eating, and swept the desk clean into the wastebasket, Molly’s stuff included.
That evening, Molly ran up behind him as he read the paper. “Where’s my bag?” “What bag?” “The one I gave you this morning.” “I left it at the office. Why?” “I forgot to put this note in it,” she said. “And, besides, Daddy, the things in the sack are the things I really like — I thought you might like to play with them. You didn’t lose the bag, did you, Daddy?” “Oh, no,” he said, lying. “I just forgot to bring it home. I’ll bring it tomorrow.” While Molly hugged her father’s neck, he unfolded the note that read: “I love you, Daddy.” Molly had given him her treasures — all that a 7-year-old held dear.
Love in a paper bag, and he missed it — not only missed it, but had thrown it in the wastebasket. So back he went to the office. Just ahead of the night janitor(看门人), he picked up the wastebasket. He put the treasures inside and carried it home carefully. The bag didn’t look so good, but the stuff was all there and that’s what counted.
After dinner, he asked Molly to tell him about the stuff in the sack. It took a long time to tell. Everything had a story or a memory.
“Sometimes I think of all the great times in this sweet life,” he thought.
We should all remember that it’s not the destination that counts in life, but the journey. That journey with the people we love is all that really matters. It is such a simple truth but it is so easily forgotten.
67. Why did Molly give her father a second bag?
A. She didn’t want to keep the things in the bag.
B. She hoped those things would bring happiness to her father.
C. She wanted to remind her father of the stories behind the things.
D. She enjoyed playing with her father.
68. How did father deal with the bag after he opened it?
A. He kept it in the drawer.
He took it back home.
He threw it into the wastebasket.
He put it on his table.
69. After father heard what his daughter said, he felt_____.
A. regretful B. surprised C. sad D. satisfied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suitable title of the passage?
A. An important journey B. Two bags
C. Father and daughter D. Love in a paper bag
E
Spring is a wonderful season to celebrate rebirth and new life. The long, cold winter is over. The weather is warmer and sunnier. The trees again have leaves and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The season represents hope, joy and beauty. At this time, many people think of this classical music piece — Spring, which shows happiness. Italian composer Antonio Vivaldi wrote it in the seventeen hundred.
However, not all songs about spring are happy. This song written and sung by K.D. Lang is about dreaming of spring in cold dark places. She recorded I Dream of Spring in 2008.
Richard Rodgers and Oscar Hammerstein wrote 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 for the movie State Fair in 1945. Frank Sinatra sings it. It is a feeling of restlessness or excitement brought on by the coming of spring. Richard Rodgers also wrote Spring Is Here, this time with Lorenz Hart. Ella Fitzgerald sings this song about feeling lonely during this season.
Frank Loesser wrote the sad song, Spring Will be a Little Late This Year. Why has the season been delayed? Because the singer’s lover has left her. Sarah Vaughn released(发行) her version of the song in 1953.
By now you may be thinking, “Enough with the sad songs, already!” Ok, then how about a cowboy song? Gene Autry was one of America’s most famous singing cowboys. He recorded When It’s Springtime in the Rockies in 1937.
And finally, we’ll leave you with a sunny song called Up Jumped Spring. Freddie Hubbard wrote this jazz song in 1977 and Billy Taylor Trio performs it.
71. If you are in a bad mood, you’d better listen to _____.
A. Up Jumped Spring B. I Dream of Spring
C. Spring Is Here D. Spring Will be a Little Late This Year
72. 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 is a song that ______.
A. is also called State Fair B. is sung by Ella Fitzgerald
C. has a lonely feeling D. was written by two people
7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Most songs about spring are written by Italian composers.
B. K.D. Lang was good at writing happy songs.
C. Sarah Vaughn sang the song Up Jumped Spring first.
D. Gene Autry was a famous cowboy singer before K.D. Lang.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ongs was first written or recorded?
A. Spring.
B. I Dream of Spring.
C. When It’s Springtime in the Rockies.
D. Spring Will be a Little Late This Year.
75.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to write the passage?
A. Introduce some songs about spring.
B. Introduce some wonderful music.
C. Introduce some famous singers.
D. Express his/ her love to spring.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放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A great life doesn’t happen by accident. It is the result of allocating (分配) your time, energy ,thoughts ,and hard work towards what you want your life to be . Stop setting yourself up for stress and failure, and start setting up your life to support success and ease. It is the result of using what you get in a creative and thoughtful way, instead of just what comes next .___76___.
S---Simplify. A great life is the result of simplifying your life. People often misinterpret what simplify means. It’s not a way to remove work from your life .__77__ . In order to create a great life , you will have to make room for it in yours first.
E---Effort. A great life is the result of your best effort. Creating it requires that you make some adjustments. It may mean re-evaluating how you spend your time ,or choosing to spend your money in a different way. Life will reward your best effort.
C---Create priorities.(首要事情).A great life is the result of creating priorities .It’s easy to spend your days just responding to the next thing that gets your attention, instead of intentionally using the time ,energy and money you have in a way that’s important to you .__78__.
R---Remove distractions. A great life is the result of removing distractions. __79__. Removing distractions can be a difficult concept to many people ,since they haven’t really considered that there is another way to live. Find ways to free up your mental energy for things that are more important to you.
T---Thoughts. __80___.Your belief in the outcome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how successful you are. Motivated people have specific goals and look for ways to achieve them. Believing there is a solution to the same old problems you encounter year after year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creating a life that you love.
A. When you focus on simplifying your life ,you free up energy and time for the work that you enjoy and the purpose for which you are here.
B. A great life is the result of having reserves ---reserves of things ,time, space ,energy and money.
C. Today ,right now , is the right day to start to take a step in the direction of your heart’s desires.
D. Up to 75% of your mental energy can be tied up in things that stop your concentrating.
E. Now please use “secrets” to fit your own needs and style ,and start creating your own great life today.
F. A great life is the result of controlling your thoughts so that you accept and allow for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actually can happen to you !
G. Focus on removing the obstacles that get in the way of you making sure you are honoring your priorities.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基础题)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couldn’t believe my ears when I heard my name calling. I was chosen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play,that was my dream. As a shy and thin girl,I used to be quite afraid of speaking in the public. But my parents and teachers always encourage me to do so. Now I have changed great. In class,I am often the first one to stand up and answer questions even if I may take some mistakes. No pains,no gains. Now I am always brave enough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in my heart and have changed in a lively girl. So my experience shows that w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losing face but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es.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中学生李华。在一位名叫TigerMom的学生家长的博客上,你看到如下内容。请你根据博客内容、写作要点和要求,给这位家长回复。
I’m the mother of a sixteen-year-old. I have a rule for my daughter:be among the top 5 students or get punished in one way or another. She has been doing very well in school,but some friends of mine keep telling me that I put too much pressure on her. Am I wrong?
写作要点:
1.表明自己的看法;
2.陈述自己的理由(可举例说明);
3.提出至少两条建议。
4.短文词数不少于100(不含已写好的部分)。
Hi,TigerMom,
What puzzles you is actually a puzzle for many parents in Chi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唐代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等篇都是极具影响的作品。唐代剑侠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
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谈侠》。
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诛佞锄奸,造福人类。小说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汇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如此修练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
(摘自《文学遗产》,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源自于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剑侠小说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体现。
B.苏东坡的《渔樵闲话录》和洪迈的《夷坚志补》都出现了“剑侠”一词,这表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
C.唐以前,还没有成熟的剑侠小说出现,明代以前,“剑侠小说”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D.《搜神记·三王墓》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剑侠小说的雏形,对后世剑侠小说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元明清的剑侠小说,在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叙事手法上,几乎都可以在唐代的剑侠小说中找到依据,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
B.晚清时期社会多变,剑侠小说遍布民间,在情节上都出现了善与恶、忠与奸的斗争。
C.宋元时期道教广为流行,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因此这个时期的剑侠小说多写到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
D.清代剑侠小说的剑术描写十分神奇,剑侠最后修炼出来的剑术,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佛教道教的救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剑侠小说的那些剑侠,炼剑的过程和运剑的方法融合了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观念。
B.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情节、文笔、人物形象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C.唐代剑侠小说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佛道二教十分流行相关。
D.清代剑侠小说十分繁荣,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涌现出许多的文言短篇,出现了白话长篇,很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剑侠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课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畜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2)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

9.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逍遥游》)
(2)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橘子树
〔美〕斯坦利·布比恩
“它可从来没为祖母开过花。”妻子用鼻子闻着那株渐已成熟的橘子树,不禁叹
息道。
这株橘子树虽然只有四尺高,可枝头上已经果实累累。
“因为我们把它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我答道。因为有约在先,我没有告诉她
真实的原因。
“那花盆只有一尺多,我觉得有点不合适。”她抱怨道。
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就在她祖母去世的前一年,妻子把这株橘子树连同那花盆一起送给了老太太。
当初,我就觉得这个想法有点荒唐。在橘树栽培方面,我算是行家里手,可我还从来没见过一株长在花盆里的!
“祖母,快来看呀!”走进院子,凯伊远远便喊道。“我知道,你的走廊上需要放
点东西给点缀一下,增添一点生机。”
“噢……嚯……”巴布西娅双手合拢,发出一连串惊叹。“简直太好了!”
凯伊笑了。“祖母,你准备把它放在哪?”凯伊建议道,“这儿怎么样?”
“我不知道。好像这里光照太多了。”巴布西娅答道,“放在那里也许更好一点。”
“放在那里会挡住你的窗子的。祖母,我知道你非常喜欢看窗外的世界。”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们不止一次遇见巴布西娅步履蹒跚地给橘子树浇水。
“怎么还是没有结出橘子呢?”妻子每次看到橘子树总是这么说,一边还用手满
怀期盼地抚摸着橘树的叶子。
一天傍晚,我们来到祖母家。尽管已是夜色朦胧,我还是看见在橘树中有一个
圆乎乎的东西,便弯下身子看个究竟。
“凯伊。”她正准备敲门,我喊道,“快来看!”
她走到我的旁边,睁大眼睛。“哇!”她激动得喘着粗气,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进
树叶中,小心地摸索着,果真摸到了一只快要成熟的橘子。然而,那橘子一碰便掉了下来。
“不!”凯伊尖声叫道,用手捂着她的脸。
我赶紧捡起那个橘子。“它本该自己落下的。它才这么小。”
妻子呆呆地盯着那只橘子,好像它会因流血而死去。
“走吧,我们把它交给巴布西娅。”带着一份惶恐,我走过去敲门,领她进了屋
子。
“祖母,给你。”说着,我递过橘子,“我们在外面发现的。”
“噢。”巴布西娅说着挪动着脚步。
“是我碰落的!”凯伊脱口说道,随后鼻子一酸便哭了起来。“祖母,实在很抱歉!
是我将它碰落的。我不是故意的。”
“呵,哎呀!”巴布西娅伸出双臂抱住孙女。“我早就看见了。”她解释道,一边
用手抚弄着凯伊胸前的头发。“只是它还小,很脆弱,所以我没有叫你们去看。我知道它不会长久挂在上面的。傻孙女,不要难过了,日子还长着嘞!”
她们又一次紧紧拥抱在一起,凯伊擤着鼻子,擦着脸上的泪水。“你这话只是说
来安慰我的。”她的眼里闪现出晶莹的泪花。
她们松开手。凯伊摘下眼镜。“我去清洗一下睫毛油,马上就回来。”刚要迈步,
她又停了下来,转身朝她的祖母挤出一丝笑容,“巴布西娅,谢谢你!”说完,她走向浴室。
我发现她的眼里又闪现出晶莹的泪花。
“我可怜的小孙女!”巴布西娅叹道。
“是啊。她是多么希望那株橘树为你开出几朵鲜艳的花来!”
巴布西娅沉默片刻。“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吗?”
“当然。”
巴布西娅转过身来,把手放进围裙的衣兜里。“你必须答应我绝不告诉凯伊。”
我眨眨眼,疑惑不解,但随后又点点头。
我最初的反应是朝那个尚未成熟的橘子皱起了眉头。此时,它就放在桌子上。
落下之后,它变得有点奇形怪状,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然而,神奇的巴布西娅跟我低声言语了几句,竟然使它焕发出异样的光来。真是意想不到!我不禁大笑起来。巴布西娅的嘴角上挂着一丝笑容,随后也跟着朗朗地笑了,笑得我们俩直拍大腿。
“什么事?”凯伊走了回来,好奇地问道。
“嗯,内部笑话。”我答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这已经是一年以前的事了。这也是巴布西娅从这株橘树上所看到的唯一的橘
子。
“它怎么没有像现在这样为祖母开满鲜花呢?”凯伊问道。“她可比我们照顾得
还要周到呀。”
“这得需要时间。”我答道。可当我看见凯伊的脸上挂着泪水,话语就变得有气
无力了。
我替她擦去了眼泪。可是,当我劝她离去时,她却执意不肯。我闭上眼睛,默默
念道:“巴布西娅,请原谅我。”
“凯伊,听我说。”她好像无动于衷。我又重复了一句,这一次,我的语气更加坚
定“听我说。我知道它为什么没有为巴布西娅开花?”
她擤着鼻子,迟疑了一下,身体侧向一边,看着我。我说,“巴布西娅对橘子有
过敏反应。”
“什么?”凯伊摘下眼镜,后退了一步,显出一副惊愕的样子,“不会的。”
“确实如此,我可以发誓。她要我答应保守这个秘密。”
“可……可为什么?”她看着橘子树。“那又不会伤害我的感情。
“不。”我用指节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会的。但这并不是她不告诉你的
主要原因。她确实喜欢这株橘子树!这是你送给她的一份特殊礼物。正因如此,她从没有忘记按时给它浇水。”
(选自《中外经典微型小说大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借一盆微不足道的橘子树展现人间至真至美的感情,在淡淡的叙述之
中自然融入浓浓的情愫,语浅情深,令人动容。
B.看到那株渐已成熟的橘子树上开满鲜花,妻子叹息“它可从来没为祖母开
过花”,表明她仍在为此感到遗憾,仍在思念祖母。
C.小说中多次写到祖母为橘子树浇水的情节,说明祖母十分喜爱孙女送来的
特殊礼物,她希望这棵橘子树能够长满果实。
D.祖母之所以没有说出自己对橘子有过敏反应的秘密,是因为不想伤害孙女
真诚的感情。但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E.“我”明知道那个快要成熟的橘子不是花盆里的橘树上所结,但是没有说
破,这体现出“我”淳朴善良、孝顺祖母的性格。
(2)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6分)
(3)“我”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请任选两个角度加以探究。(8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
罗银胜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他们的精神支柱。
1949年,黄裳曾去北京采访,专程到清华园钱氏夫妇的寓所,亲眼目睹了这对教授夫妇静夜攻读的情形:“住在清华园里的名教授,算来算去我只有一位熟人,就是钱钟书。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找到他的住处,他和杨绛两位住着一所教授住宅,他俩也坐在客厅里,好像没有生火,也许是火炉不旺,只觉得冷得很,整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越发显得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张挺讲究的西餐长台,另外就是两把椅子。此外,没有了。长台上,堆着两叠外文书和用蓝布硬套装着的线装书,都是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他们夫妇就静静地对坐在长台两端读书,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个典型的夜读的环境。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在这时来访,高兴极了,接下去,就是快谈。”
当时,杨绛、钱钟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可谓是深居简出,晚上的空余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辛勤耕读的好时光,他俩不愧是一对“读书种子”,用人类文化精华不断充实着自己。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杨绛非常珍视如此读书的自由,她还感叹道:“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还是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以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杨绛读书时的惬意,无疑也是众多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精神世界。
杨绛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她摆脱了世俗的陋见。如今她所住的房间, 水泥地、白灰墙,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可谓简陋至极,但所有房间都干净、整洁、雅致,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杨绛的服饰朴素无华,毫无珠光宝气。她心系科教兴国,毅然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赠给“好读书”的学子。这一慷慨之举,值得世人敬仰和效仿。
2007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这是杨绛以丰涵人生历练的经验,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因而全书充浸着人性的美感。
《走到人生边上》可以看做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摆脱了羁绊和束缚的杨绛先生,在书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感悟。唯其如此,尤为可亲。老人家九十多岁,快到生命的尽头,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还极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
(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10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9年,正在静夜攻读的钱钟书夫妇面对不速之客黄裳,虽然非常高兴,但也想尽快结束谈话,以便继续夜读。
B.杨绛把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形象地表达出她独特的读书感受:读书,不受时间限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C.在杨绛看来,书中别有天地,书中也有人物,书的世界没有阻隔,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读书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
D.杨绛不仅自己读书,而且鼓励他人读书;不仅读别人写的书,而且写书给别人读,如2007年夏推出《走到人生边上》。
E.本文通过记述杨绛先生爱读书、苦读书的事迹,具体展现其书香世界,刻画出一个酷爱读书、淡泊名利的学者形象。
(2)文中说,对于杨绛先生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为什么读书是杨绛先生的精神支柱?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大量地进行引用,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中,你获得哪些有关读书或人生的启示?请结合全文,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分析师通常都是这样的,判断错了就当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果判断对了就
拿着正确的观点逢人说项。其实,大家知道分析师是人不是神,技术分析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B.刘翔认为一个人若把自己所不能支配的东西当作奋斗的主要目标,就会产生压力,犹如戴盆望天,永远生活在重压之下,心浮气躁,怨天尤人。
C.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D.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欲滴,还有一种身为中华儿女对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被免职的官员悄然复出的新闻屡见不鲜。有关人士认为免职官员并不
是不能复出,而是要在他们认识并吸取教训后,才能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B. 如果政府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还抱持“沉默是金”、墨守“我
说你听“的观念,就可能在与民众期望的赛跑中落后,在需要及时公开信息的关口失语。
C.“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传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D.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时代”一词的发明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美术界的艺术家们,   ?,   ?,????  ,
, ????。这种新生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受到了种种非议,  ?? ??,是一种腐朽堕落的艺术,被人们贬称为“巴洛克”。
①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既包含了宗教的人文特色,又满含享乐主义的情怀
②在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的表现手法的基础上
③追求一种繁复夸张、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④美术理论界认为它背离了文艺复兴时期树立的古典主义
⑤逐渐抛弃了文艺复兴时期崇尚的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格
⑥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A.⑤②⑥④③①   B.②⑤⑥③①④
C.②⑤③①⑥④   D.⑤②③⑥④①
16.把下面的四个短句组合成一个以“社会保险”开头的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社会保险是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
②它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③其目的是使劳动者能够从社会获得补偿和必要的物质帮助
④而获得的前提是在劳动者由于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本人和家庭失去收入的时候
社会保险?
17.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 ;
,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位教授在实验室为即将毕业离开他的学生演示了水的三种状态:冰、液态和水蒸气。然后对学生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选B项给3分,选A项给2分,选E项给1分,选C、D两项不得分。
(E项对“我”的性格概括不全面,也有体贴妻子的一面。C项“她希望这棵橘子树能够长满
果实”不正确,从文中“我没有告诉她真实的原因”,“巴布西娅对橘子有过敏反应”等描述
可知。D项“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不准确。)
(2)(6分)①看到橘子树果实累累,妻子想起祖母;②一年前,妻子把橘子树连同花盆送给祖母,期盼结出橘子;③妻子把“唯一”的橘子碰落,十分难受;④看到妻子难受,祖母告诉“我”一个秘密;⑤现在,“我”把这个秘密告诉妻子。(每点1分,脉络清晰准确且语言简洁给满分6分)
(3)(6分)①“我”贯穿全文始终,是小说线索性人物;②“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人,小说就是借“我”之口来讲述故事,展开情节;③“我”是祖孙深厚感情的见证人,通过叙写“我”的经历和心理来表现祖孙之情,更加真挚动人,有助于增强小说感染力。(每点2分)
(4)(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C(A项中,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B项“戴盆望天”,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动和目的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C项: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D项“垂涎欲滴”,馋的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及其贪婪的样子。此处用其本义,使用恰当)
14. (3分)D (A搭配不当,“认识”和“教训”不搭配,可以说“认识错误”;B语序不当,将“如果”移到“还抱持”前;C句式杂糅,删除“只属于”或“才会有”)
15. (3分) C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②⑤③解释了西方美术界艺术家们的艺术追求的变化表现,①⑥强调了这种变化的结果,④说美术理论界对这种艺术风格的)
16. (5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由于生、老、病、死、伤、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和失业,本人和家庭失去收入时,能够从社会获得补偿和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注意格式和语序)
17.(6分)示例: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时尚,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个性;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拒绝烦恼,是为了追求恬适的人生。…… (每句2分,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六.写作(60分)
18.(60分) 参考立意:①心灵的温度高低决定你拥有世界的大小。②心态决定人生高度。③热爱生活,才能拥抱世界。④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