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梳理(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梳理(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酷问酷答之《伟大的悲剧》
【课文整体把握】
1.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历经艰险,在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天气,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地死去。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
明确:是以斯科特一行的行踪,按照去南极——到南极——离南极的线索记叙的。从行文顺序看,是以时间变化为经、地点转移为纬进行记叙的。
3.请按照时间顺序,把本文所叙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情节及发生地点概括一下。
明确: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大致有:
1912年1月16日,白色雪原,斯科特等发现自己晚到了一个月。
1912年1月18日,南极点,斯科特等到达极点,虽然伤心但还是要为他人作证。
1912年2月17日,屠宰场地,埃文斯死去。
1912年3月2日,贮藏点,只剩下四人,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
1912年3月21日,帐篷里,无法离开帐篷。
1912年3月29日,帐篷里,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912年10月29日,营地,一支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912年11月12日,帐篷,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4.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那么,所谓“伟大”体现在什么地方 所谓“悲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斯科特等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①失败之悲:他们没有赶在挪威人前面到达南极点;②死亡之悲:因为恶劣的环境,他们全都遇难了;③作证之悲:作为科学家的诚信求实精神促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作证。
但斯科特等人又是伟大的,其“伟大”体现在:斯科特一行是敢于挑战自然、挑战自我而实现生命价值的勇士,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最为伟大的精神——勇于探索自然,为科学事业而献身;保持着作为人的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为了他人、集体而甘愿牺牲个人的生命;热爱祖国,为祖国荣誉而献身;热爱生命,热爱他人,即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也不放弃人的尊严等等。
5.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了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明确: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坚毅、执著、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其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是何其悲壮,何其豪气冲天!
其次,体现了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生命,如奥茨独自走向茫茫风雪去迎接死神只为减轻队员负担即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第三,他们身上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
第四,斯科特还具有令人敬佩的诚信风度。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其人格的高尚,令人敬佩。
6.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明确: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悲壮之旅所折射出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跨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即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7.请找出文中对南极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南极自然环境的语句有:
第1段:“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
第3段:“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
第4段:“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第6段:“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寒季比平常来得更早。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第7段:“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第8段:“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第9段:“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来是狂风怒号的暴风雪”;
第11段:“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第12段:“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由此可见,作者对南极寒冷、暴风雪的描写贯穿着斯科特行踪的始末,一方面是揭示导致斯科特等人死亡的原因,推动事件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用南极恶劣的气候反村斯科特等人顽强抗争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8.作者在文中主要使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斯科特等人的形象 试举例说明。
明确:作者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也间或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第2段“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第9段“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第11段“(他们)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心理描写:如第1段“焦急的心情把他们……”,“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第2段“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第3段“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第5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第9段“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第10段“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第13段“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
语言描写: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神态描写:如第1段“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第2段“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9.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经常引用斯科特日记中的话,请问有什么作用
明确:日记是一个人的心理独白,能够最真实地反映这个人的心理世界。斯科特坚持记日记到最后一息,将自己探险的经历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可见他是非常重视日记的。日记自始至终陪伴着斯科特,它记录着斯科特真实的心路历程,无论兴奋、坚强还是绝望、痛苦,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斯科特。作者引用日记原文贯穿全文始终,是刻画、表现斯科特形象、性格的需要,也是行文的需要——随时插人日记原文,可使行文丰富活泼。
10.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
明确: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只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类更长久的思考。
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里失败了,但是他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等,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人们以此为荣。虽然他在探险事业中牺牲了,但他的探索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1.文章除了记述斯科特一行的遇难经过外,还寄寓着什么样的意义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课文结尾处的这段议论是点题的主旨句。作为伟大作家的茨威格在审视斯科特南极探险悲剧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更多地思考事件所折射出的人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课文细节探究】
1.文章开始写道:“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这“无比美丽的秘密”指什么
明确:指南极的极点。
2.“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品味一下,说说句中的“拽”字有何妙用。
明确:作者不说“他们早早地从睡袋中爬出来”,而将“焦急的心情”放在主语位置,好像斯科特等人是被一种外力“拽”出来的,这就形象、生动地强化了他们着急赶到南极点的心理。
3.课文第2段中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古语说“成者王侯败者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的接受心理以及社会现实氛围的揭示。但这并不是作者茨威格的观点,因为作者为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是对“什么也不是”的否定。实际上,作者是以作传的形式,在给失败者以应有的历史位置,在启迪人们去深入长久地思考事件的意义。
4.第2段中说:“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明确:句中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挪威国旗的猎猎作响传达出斯科特和伙伴们此刻的心情。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就是胜利者阿蒙森的得意的表白,而这更加反衬了斯科特内心的极度痛苦。
5.第2段中说:“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 他不接受不行吗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在诚实、守信的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这样,他的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6.第3段说:“……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为什么加引号 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斯科特等人的“雄心壮志”是成为第一批踏上南极点的人,然而挪威人却先他们一步来到了这里,这使他们所有的希望与梦想都落空了,所有的辛苦都白费了,所以说南极点成了“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只是期科特自己的想法,而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点,所以要加上引号。
7.第5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为什么他们更害怕回家呢
明确:因为他们在这场南极角逐中是失败者。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遭受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忍受着一路的风餐露宿,但这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劳,等待他们的只有世人的嘲笑。
8.第7段:“对他怎么办 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 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如何理解句中省略号所蕴含的内容
明确: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埃文斯的是生存。的确,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9.第10段:“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
明确:和埃文斯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朋友离散的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既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又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然是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了沉重的回响。
10.第12段说:“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句中“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有什么言外之意 既然外面是“凶猛的暴风雪”,又怎能说是“极度寂静”呢
明确:这是暗示陪伴斯科特的最后两个人也已经死了,现在只剩下斯科特一个人,而且连他自己也已经没有力气发出声音,甚至连哼哼一声都不能。作者在这里所说的“极度寂静”,是指同伴死去、无人交流的极度寂寞、孤单的处境。此时,虽然外面狂风呼啸,但那是自然界的声音,斯科特的内心是极端寂寞、孤独的,因而说“极度安静”。
11.第12段中说:“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履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明确:“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人世前心中回忆的美好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严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12.第13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作者为什么用“最后一息”而不是“最后一天”
明确:用“生命的最后一息”更能表现出斯科特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对朋友、同伴、妻子、祖国和人民的无私的爱。
13.“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为什么斯科特要将“我的妻子”“悲伤地”“坚决地”划去,而改为“我的遗孀”
明确:“悲伤”意味着他对生的眷恋,对没有获得“第一”的沮丧,“坚决”意味着他对死的义无反顾,对自己在南极探险的历史意义充满信心。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
当他“悲伤地”“坚决地”划去“我的妻子”的时候,他的心情就是一种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的镇定。
14.第14段:“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唯一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路途中不会寂寞。
15.第15段说:“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国王为什么要下跪
明确:国王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全体国民的代表。国王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和整个国家、全体国民对英雄的尊重和悼念,以此颂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勇于探索、勇于牺牲、诚实守信、集体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16.课文在结尾说:“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虽然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比那些毫无价值的失败伟大得多。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17.文章“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中,“所有这些”指的是什么 此句强调“在一切时代”有何用意
明确:“所有这些”指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其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用意在于强调斯科特等人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将成为人类永久的精神财富。
【人物形象分析】
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斯科特是一个具有无畏的探索精神,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直面现实、接受失败的理性精神,诚实的人格的伟大探险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