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入新课第5课 三大改造阅读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注意在课本上圈点勾画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哪些方式?3.三大改造使我国的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应如何评价三大改造?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时,中国差不多有3亿农民,要分的一共是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的耕地有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7÷3≈2.3亩297万÷3亿≈0.0099头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如果发生旱灾等自然灾害,农民能应付以下问题吗?农业工具、资金缺乏问题;水利问题;自然灾害;耕地利用的合理化问题;先进的机械化使用问题。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718公顷土地被出卖;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农民出租出卖土地个体分散经营,难以解决上述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根据课文和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改造的背景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国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由于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12月,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这是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农民结队报名入社未组织户人均收入 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 人均 比未组织户高995 1126 17.6% 1295 6% 1401 46.7%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个体、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形式比较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形式相互比较,其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材料研读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生产合作社兴修水利工程农民享受丰收喜悦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毛主席亲自主持编写了如何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农业合作化在1955年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右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展状况:农业产值不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原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农业生产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1. 原因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原则: 自愿互利4.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一 据1954年调查,中国有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约800万人,农村兼营商品性手工业生产的约1200万人,手工业产值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个体手工业劳动者每人平均年产值890元,只及同时期大工业工人平均年产值的1/10。——百度百科“中国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 1952年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13%左右,在农民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手工业品占80%左右。但是,个体手工业是分散落后、规模狭小的个体经济,同时也是小商品经济,很不稳固。这种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散落后的个体手工业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⑴背景⑵方式⑶结果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天津和平区手工业者庆祝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1. 原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形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课本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地位如何?有哪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发展?如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2、改造方式建国后,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公私资本家共同经营企业合营国家领导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逐步发展企业为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为5%。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知识拓展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收了资本家的企业。那么资本家的财产剩下多少?依据国家政策,比如一位资本家在企业公私合营时的核定资产为25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那么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2500×5%=125(万元)125×10=1250(万元)没收=0思考:赎买政策的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招牌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送喜报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基本完成。1.时间:1954年2.形式:赎买(创举)——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公私合营基本完成。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四、对三大改造的评价(1)表格所示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经济成分国营经济个体经济19.1%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56年1.5%6.9%71.8%7.099%0.001%7.3%53.4%32.2%0.7%变化:(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比例大大增加,私有制经济比例大大减少。原因:我国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上述材料反映了三大改造有何意义?材料:1954年全国的农业合作社只有1.4万多个,1955年春天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0万个,并且在中央批准建议1955年秋收前农业合作社要发展到60万个,改变了当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中规定的发展30~35万个合作社的计划。这段文字说明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结果与意义 :(1)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3)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缺点与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四、对三大改造的评价过渡时期时间社会性质变化结束标志1949——1956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知识拓展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质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pptx 公私合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