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二轮专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WORD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高考二轮专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WORD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二轮专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单选题(共15题)
1.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社会是非常落后的社会
B.资本非常肮脏,应该予以抛弃
C.资本原始积累充满杀戮和掠夺
D.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3.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C.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4.小明要在网上查阅原始社会的资料,结果在输入“原始社会”字条后,发现有很多穿越到“原始社会”题材的小说,如:《原始社会新纪元》《原始社会生存记录》等,以下在作品描述的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①人们使用瓷锅做大米饭 ②使用“尖状器”剥割兽皮
③穿着绸布衣服采集食物 ④用火烧烤食物、防御野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大汶口墓葬群”距今约5000年。其中一座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有象牙器、绿松石、鳄鱼鳞板等。相比之下,许多小墓穴十分简陋、窄小,仅有死者生前使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这一状况反映了( )
①原始社会末期的贫富不均 ②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 ④原始社会末期氏族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9世纪末,西藏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逐渐过渡。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运动时,封建农奴制被彻底废除。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B.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同
C.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
7.金融专家指出,继各种各样经济泡沫一个一个破裂,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恐慌形成。更为令人预感不祥样的是,这一次的大恐慌较前几次无论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更为广大和沉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的绝对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调和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改变
8.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 )
①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根源 ②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导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铁制工具广泛使用 B.城市出现
C.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10.国家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 )
①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
②是奴隶主与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
③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利益的调和者
④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方式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
③农民在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农民可以自由劳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记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自此,秦国废除了井田制。秦国“废井田,开阡陌”( )
①废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 ②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③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④奖励了土地的自由买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下列事物按照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法律、私有制、阶级、国家 B.国家、阶级、私有制、法律
C.私有制、阶级、国家、法律 D.阶级、法律、私有制、国家
14.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等级依据占有领地的多少而定。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他们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这说明( )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没有停止过
④奴隶制被封建制特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他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他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据此判断,此时代的特点是( )
A.生产力低下,不得不共同劳动 B.最早阶级出现,推动私有制的建立
C.国家成为了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D.铁制农具推广,推动农业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共8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江苏省川沙县农民马红宝租种地主黄国兴5亩茅草田。租田时黄国兴要他每年交250斤粮食作为地租。马红宝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逐渐使茅草田变成了良田。黄国兴看到昔日的茅草地竟变成了良田,便马上把地租增加了1倍,要马红宝每年交500斤粮食的地租。为了活命,马红宝只好接受地主苛刻的条件,然而,当年不幸遇上水灾,5亩田总共才收了150斤粮食,而黄国兴仍然逼他交500斤粮食的地租。马红宝交不出粮食,黄国兴要他把500斤粮食作为借粮,来年加息还1000斤。这样没过几年,本息翻滚,原来的500斤粮食已变成了8000斤。马红宝交不出这8000斤粮食,黄国兴就串通衙门,把他抓紧监牢活活折磨死了。这一家老小,也一个个被逼死。
材料二: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企业实行股份制,使工人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如美国,持有股票的人如今已超过五千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4%的人却占有公司股票的80%。按规定,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大政方针和经营管理,应由股东大会决定,但公司股票持有人多达三百万,90%以上不可能参加大会,况且,股东的表决数也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股一票。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为什么能够残酷剥削农民?马红宝一家的悲惨命运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能否表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已掌握了一部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哗哗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 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以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1)结合材料,说说奴隶和农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
(2)结合材料,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对当时的生产力有什么促进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把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需要比较复杂技术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厂主要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如何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材料二: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诗人李绅对哪个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是马克思对哪个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0.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几个前后相继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公有制母系氏族社会出发,经过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父系氏族社会而发展到私有制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后经过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现代社会而发展到未来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一次初三思想政治课讨论会上,甲同学认为:“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乙同学认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杀害奴隶。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倒退。”丙同学指出:“你们都没有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丙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甲、乙两同学的说法。
22.奴隶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家无偿占有大量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并分析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分析材料,说明奴隶制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说明资本主义建立所需的大量原始资本都是通过野蛮的杀戮和掠夺而来的,故C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性,故A错误;对资本要具体分析,故B错误;题干引言没有强调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故D不符合题意。 ]
2.B[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其内在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B正确。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私有制又导致了阶级产生和国家的出现,ACD错误。]
3.C[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中包含机会,这里的机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趁此调整供求矛盾,缓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项符合题意;A、B、D不是“机会”。]
4.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使用“尖状器”剥割兽皮,用火烧烤食物、防御野兽,②④正确;原始社会不存在瓷器,也没有绸衣,①③不符合题意。]
5.B[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相关知识。①④:“大汶口墓葬群”中的墓穴陪葬品的不同,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贫富不均和氏族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国家的产生,②③排除。]
6.D [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D正确。 试题限定生产关系上的区别,而“生产工具不同”反映的是生产力的不同,A不符合题意。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同,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中人们的地位及关系,不居决定地位,因而也就不属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最本质的区别,B错误。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不同,这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C错误。]
7.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故A正确,B错误;经济危机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调和,也没有发生变化,故CD错误。]
8.A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因此也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根源,①②说法正确。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③说法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说法错误。]
9. A[铁质工具广泛应用于封建社会,不属于奴隶社会的特点,A符合设问要求;BCD属于奴隶社会的特点,但不符合设问要求。]
10.B[①④正确,奴隶制国家则是伴随着奴隶的反抗,以及奴隶主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建立的,这表明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奴隶主维护其阶级利益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错误,国家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③错误,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不是协调机关。]
11.C[材料的民谣反映了农民阶级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三把刀”指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多样,①符合题意。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材料没有体现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②不合题意。农民的三条路都不是生路,指的是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③符合题意。农民比较自主地劳动,而不是可以自由劳动,④错误。]
12.C[秦国“废井田,开阡陌”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②③正确; 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应是废除了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废止“田里不鬻”应是允许土地买卖,①④错误。]
13.C [根据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剩余产品出现,个体劳动盛行,进而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私有制应排第一位;私有制使贫富差距拉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出现,阶级应排第二位;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必然会引起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监狱和法庭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出现。国家应排第三位;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先有国家,再有法律。法律排最后。C正确,ABC错误。]
14. A[本题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等级依据占有领地的多少而定。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他们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 ,可以得出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没有停止过 ,③排除;材料并未说明奴隶制被封建制取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④排除。]
15. C[A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生产力低下”和“共同劳动”; B错误,私有制先于阶级产生;C正确,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他们的堑壕成了氏族的墓穴,而他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据此判断,此时代的特点是国家成为了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D错误,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
二、材料分析题
16.(1)①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遭受地主的剥削。②马红宝一家的悲惨命运说明了封建制度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农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也说明了封建国家是地主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压迫农民的工具。
(2)①上述资料并不能表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已掌握了一部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因为,工人虽然在股份制企业中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但是80%以上的股票却集中在少数大股东的手里。而公司的大政方针不是由全体持股者来决定,而是由少数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决定的,90%以上的持股者被排斥在决策机构之外,对企业的决策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仍然处于受雇佣、被剥削的地位。②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即资本家掌握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受资本家的剥削。
17. (1)①在奴隶社会,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在封建社会,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②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在封建社会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有一定改善,但没有真正的自由。
(2)农民有自己的少量土地,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8.①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用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9. (1)①社会现象:封建社会 ②生产关系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2)①社会现象:资本主义社会 ②生产关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0. ①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②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氏族成员共同所有,属于公有制;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③原始社会属于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后三种社会则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原始社会与后三种社会在生产关系上的根本区别。
21.①丙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②甲同学看到了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的社会,这是正确的。但他没有看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因此,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它最终必然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真正的理想社会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甲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
③乙同学看到了奴隶社会存在着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是正确的。但他没有看到,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其判断标准就在于该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社会虽然存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应并大大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乙同学没有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看法也是片面的。
22.①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都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现象。 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特点不同。奴隶社会是赤裸裸的,封建社会是显而易见的,资本主义社会是隐蔽的。这些都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23. 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时,就被封建制生产关系所替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