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二) 丢丢铜仔 课件(共17张PPT,内嵌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 二) 丢丢铜仔 课件(共17张PPT,内嵌音频)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泥土的歌 (二)
1
了解并学唱歌曲《丢丢铜仔》
2
运用声势创编《丢丢铜仔》
目录
3
欣赏《丢丢铜仔》合唱改编版
,
01
《丢丢铜仔》
《丢丢铜仔》
《丢丢铜仔》,又名丢丢铜儿,丢丢铜或丢丢咚。是一首流行于福建和台湾宜兰县的童谣(民歌)。风格属于台湾汉族童谣,又称“宜兰调”。
儿童民歌描写的是老式火车穿过隧道、道顶落水的情景。
《丢丢铜》 流传于台北、宜兰,故又称《宜兰调》,后演变成描写老式火车穿过隧道,道顶落水情景的儿歌。
《< < 《丢丢铜仔》是一首轻快﹑热闹的歌曲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意味。
歌曲的结构形式为小二段式,唱词仅上、下两句,每句中间插入“阿莫呀、衣都丢、哎呦”的虚字衬句,增加了歌唱的趣味。
歌曲赏析
歌曲演唱形式:第一段的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
整首民歌行腔简洁单纯,每字一腔,正是童谣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民歌?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
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
台湾宜兰县
下滑音记号
二声部轮唱
02
声势创编《丢丢铜仔》
1.运用声势模仿火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2.运用声势模仿火车的鸣笛声。
(可分组进行)
模仿火车的声音
03
欣赏《丢丢铜仔》合唱改编版
卓依婷版演唱注重歌曲的曲调,采用了比较
传统的发声方式, 让这首歌曲听上去泥土
气息十足。
而龚琳娜版演唱改变了原版的旋律与速度,
加上了快板变奏,改变了原本模仿老火车头
那种反复行进的意趣。
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