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试题

资源简介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Zn:65
I卷(选择题部分,51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共计51分。)
1.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2.当一小块金属钠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产生:①生成白色粉未;②表面变暗;③生成白色块状固体;④发生潮解,表面产生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3.能说明一定是金属元素的事实是(  )
A.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能失去电子的原子
C.在化合物中只有正价没有负价的元素 D.能跟非金属反应的物质
4.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2O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Na2O2与CO2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Na2O2中阴离子化合价为-1价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都是碱性氧化物
5.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下列物质必须隔绝空气保存的是(  )
①Na ②Na2O ③Na2O2 ④NaOH ⑤NaCl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并振荡,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始终呈现无色 ②溶液由无色变红又变无色 ③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④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8.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 .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C.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产气量和反应快慢不同
D .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能相互转化
9. 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
10.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  B.硫酸氢钠   C.氢氧化钡   D.过氧化钠
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温度或者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A.Na和O2 B.Fe和O2 C.Na2O2和CO2 D.AlCl3和NaOH
12.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13. 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
A.1:1 B.2:3 C.3:2 D.1:6
14.过氧化钠跟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O2、Na2CO3   B.NaOH、Na2CO3 C.Na2CO3 D.Na2O2、NaOH、Na2CO3
15.由三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投入足量的稀H2SO4中完全反应后产生H211.2L(标准状况),此混合物可能是(  )
A、Fe、Mg B、Fe、Al C、Fe 、Zn D、Fe、Cu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B、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2Al +2H2O + 2OH-=2AlO2-+3H2↑
C、硫酸铝溶液与足量氨水:Al3++3OH-=Al(OH)3↓
D、硫酸铝溶液与足量烧碱:Al3++4OH-=AlO2-+2H2O
17.将15 mL 2 mol/L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
A.4   B.3 C.2 D.1
II卷(非选择题部分,49分)
二.非选择题(49分,请将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位置。)
18.(8分)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空白处内容。
(1)取23g钠、24g镁、27g铝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 。
(2)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选填下列字母)。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3)一定量的苏打和小苏打固体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况下均为33.6L,则二者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需要二者的固体质量之比为 。
19.(11分) 为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当打开活塞C,使液体A与隔板H上的固体B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并发现D中蜡烛熄灭;关闭C 打开E时,则看到G中蜡烛燃得更亮。
(1)请判断各仪器中盛放的物质的化学式 :
A ; B ;F 。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上述有关反应(不包括蜡烛的燃烧):

,

,

.
20.(16分)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等)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的同学对铝表面的氧化膜进行了探究,其过程如下,请完成下列填空。
(1)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这是因为铝表面氧化膜的熔点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内层铝的熔点,并将其裹住,所以不易发生滴落现象。
(2)取纯净的铝箔,包裹住一小块金属钠后放入水中无现象;将该铝箔用针刺些小孔后再包裹住一小块金属钠后放入水中,迅速就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变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2~3 min后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在其表面。试写出产生红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 。
(4)把两块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都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片刻后其表面产生无色气体。试写出铝的氧化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一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可以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变瘪了;过一会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试解释为什么,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21. (6分) 某无色透明溶液,投入金属铝可放出H2。现有下列离子:Mg2+、Cu2+、H+、Cl-、K+、OH-、CO32-,试判断下列两种情况下,各离子存在于此溶液中的情况:
(1)第一种情况: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呈红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离子,一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2)第一种情况: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呈蓝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离子,一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22.(8分)加热19.6克Na2CO3与NaHCO3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发现比原来少了3.1 g。试求该19.6克Na2CO3与NaHCO3混合物中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请写出必要计算过程)
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化学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49分,请将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位置。)
18.(8分)
(1) 。(2) 。(3) , 。
19.(11分)
(1)请判断各仪器中盛放的物质的化学式 :
A ; B ;F
(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上述有关反应(不包括蜡烛的燃烧):
; ;

20.(16分) (1) 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2) 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子方程式: 。
(5)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21. (6分)(1)第一种情况:该溶液中一定有 离子,一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2)第一种情况:该溶液中一定有 离子,一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子。
22.(8分)
解:
高一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
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妾一(侧室)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二哥(22岁)
妻(正室)
三哥(20岁)、四哥(17岁)
A.大哥   B.二哥   C.三哥   D.四哥
3、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一方刻石,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
4.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①宗法制②家天下制度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①②③④
5、 刺察是皇帝通过自己控制的监察系统来监督和审察百官的工作,了解社会的政治情况,以加强对社会和百官的控制。汉武帝对地方实施的比较有效的刺察措施是
A.刺史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通判制度 D.密奏制度
6、唐太宗时期,国家要落实由唐太宗指示起草的一份关于出兵防御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的诏令,这份诏令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当时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7、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郡县制②行省制③州郡县制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8、如果参观故宫你会看到右图的建筑,下列有关右图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约束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9、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某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2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一位法国领事领回在中国闹事的法国人,准备自行解决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氛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12、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3、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14、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但有些电视剧常常出现违背历史真实的镜头。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宰相刘罗锅》中称刘罗锅为宰相?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每周评论》载:“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的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其后,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行动是
A.发起新文化运动 B.爆发五四运动 C.成立中国共产党 D.开展国民革命
1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是指哪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狠。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诗词是历史信息的反映。如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宜将余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③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④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其中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如果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爱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B.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
C.山东曲阜孔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
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邓世昌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20、 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的“中共二中全会”指的是中共哪次会议?并决定工作重心如何转移?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新政协一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B.新政府一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农村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农村转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农村
21、下列哪一事件为我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下列关于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最确切的表述是
A.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C.组织并监督中央人民政府 D.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3、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辉煌
C.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4、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25、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手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举措有①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②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6、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五大
27、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一国两制”构想 B.八项主张 C.“九条方针” D.“九二共识”
28、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海峡两岸经济互利互补
29、右图这张历史照片拍摄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照片反映了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周恩来在会上的发言,休息时他们纷纷找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周恩来在这次发言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不结盟
30.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31、据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2、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因此上海成为新世纪世人瞩目的城市。请问这座城市在上个世纪曾经
A.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见证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33、古代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C.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D.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34、陶片放逐法(如图)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35、 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D.西塞罗生活时期
36、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37、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清晰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过程是
A.习惯-习惯法-法 B.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法
38、《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主要维护了
A.法律的权威 B.私有财产权 C.平民的利益 D.债务人权益
39、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你判为合法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0、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五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雅典】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说出材料一所涉及的重要机构及其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三说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制度。(6分)
(3)根据前三则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2分)
(4)古希腊的民主与我国今天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不同?(4分)
2、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图①与哪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4分)
(2)请说出图③出现的时间及“乔”开怀大笑的原因。图④出现在哪一年及主要原因。(4分)
(3)上述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
(4)通过学习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3、“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10分)
事件
历史地位
理 由
①辛亥革命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一个里程碑 (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②开国大典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④梭伦改革
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⑤《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2.图1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A B.B C.C D.D
3.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读“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4-6题。
4.甲处是( )
A.高压中心 B.低压中心 C.冷锋 D.暖锋
5.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6.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②处锋面过境时,将( )
A.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B.出现连续性降水
C.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D.气温降低,天气晴朗气压升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7~8题。?
7.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9. 下面少数民族的对话,正确的是 ( )
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读下右图,完成10--12题。?
10.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1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③为西风带 B.乙处为赤道低压带?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
12.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③气流所示情况是( )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13.若此环流为太平洋洋流环流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北赤道暖流 B.②秘鲁寒流? C.③是西风漂流 D.④是日本暖流
14.读下左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四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15.上右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16.下图为锋面示意图,a、b、c、d四地大致位于北半球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 )
17.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伦敦成功举办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据此结合下图,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起伏? C.大气环流 D.洋流性质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8),回答18-19题。
18.图8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19.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读“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下左图),完成20~22题。?
20.此季节从上海去往欧洲的轮船是 (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21.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22.此季节地中海沿岸气候特征是 (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温和多雨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图10),回答23~24题。
23.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渭河平原的形成与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哪一个原理是一样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是8844.43米。据此完成25~26题。
25.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26.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 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浆活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侵蚀作用
27.下列选项与右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29.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 )
A.宽大的裂谷 B.高大的山脉和谷地
C.断块山地 D.火山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据此完成30~31题。
30.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种地质构造( )
A.甲 B.乙
C.丙 D.丁
31.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5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完成32~33题。
32.图中①表示(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33.图中箭头M表示(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读下图,完成34~35题。

34.此时,C、D、E、F四地中,天气为阴雨的是( )
A.C B.D C.E D.F
35.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冷锋 B.甲为暖锋 C.乙为气旋 D.乙为低压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C、D之间的气压带名称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 ______。
(3)A气流来自 气压带;B气流来自 气压带。
(4)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_ _____;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 ______。一年中,受气流A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形成 气候。(5)图示季节,北半球被亚欧大陆上形成的____ _______(气压中心)所切断的气压带是 带。
37.读洋流模式示意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以中低纬大洋环流为例,其分布规律按时针运动方向可表述为北半球 ,南半球 ;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以大洋为中心,东侧多为
流,西侧多为 流。
(2)图①②中可以形成渔场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 具有重要作用;对局部地区来说,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
(4)某油轮如在②处发生原油泄漏事故,洋流对该污染能够起到 作用。
38.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字母),具有化石的岩石是 (字母),大理石属于其中的 (字母)岩石。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地内循环 B.海洋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3)地质构造看,乙处则属于 。而甲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 。
(4)如果该地区的甲、乙、丙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择 地。
(5)该图中涵盖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
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答题纸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C、D之间的气压带名称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 ______。
(3)A气流来自 气压带;B气流来自 气压带。
(4)常年受C气流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_ _____;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 ______。一年中,受气流A和30°N附近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形成 气候。(5)图示季节,北半球被亚欧大陆上形成的____ _______(气压中心)所切断的气压带是 带。
37.读洋流模式示意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以中低纬大洋环流为例,其分布规律按时针运动方向可表述为北半球 ,南半球 ;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以大洋为中心,东侧多为
流,西侧多为 流。
(2)图①②中可以形成渔场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 具有重要作用;对局部地区来说,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 作用。
(4)某油轮如在②处发生原油泄漏事故,洋流对该污染能够起到 作用。
38.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字母),具有化石的岩石是 (字母),大理石属于其中的 (字母)岩石。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的( )
A.陆地内循环 B.海洋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地壳循环
(3)地质构造看,乙处则属于 。而甲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 。
(4)如果该地区的甲、乙、丙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选择 地。
(5)该图中涵盖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

地理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政治试题
第I卷
单项选择题(2分×30=60分)
1. 面对消费者对电器“节能”的需求,美的集团推出节能鲜冰系列冰箱,该冰箱日标准耗电量仅为0.29度,三天耗电约一度。这表明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 D.消费形成新的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2.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GDP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扩大内需方针政策的实施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 ③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④居民收入增加,社会收入差距的缩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早在2002年2月,农业部等三部委就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并列入年度例行监测计划。然而,2011年3月15日,双汇集团济源厂收购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被央视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给企业经营的启示是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C.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竞争优势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该法则告诉企业的经营者,不应该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人、关键的环节、关键的岗位、关键的项目,即关键的20%,再以20%带动80%,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马特莱法则”强调
A.重视科技投入,形成竞争优势 B.加强科学管理,以管理促效益
C.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D.遵守职业道德,开展正当竞争
5.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兼并的基本动机之一。某行业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企业正在对四个兼并方案进行讨论。从最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看,根据下图,该企业应该
A.兼并一家年产量为200万吨的同行
B.兼并一家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同行
C.兼并一家年产量为300万吨的同行
D.兼并一家年产量为400万吨的同行
6.华为集团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说:“华为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创新。”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
①通过产品创新,适应市场需求 ②通过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③通过管理创新,节约生产成本 ④通过文化创新,丰富企业内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外电消息报道,富士康子公司一名员工从其居住的集体宿舍跳楼身亡。1~7月,富士康已经发生了十余起员工跳楼事件,跳楼员工大多身亡。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劳动者权益保护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
①尽快出台《劳动法》,使劳动者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②提高劳动者的法律维权意识 
③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④劳动者要提高竞争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取舍。从下图中可以看出
A.不投资股票,风险和收益均为零
B.投资股票越少,风险越小,收益越大
C.投资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D.恰当的资产组合,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9.国庆节期间,海南省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太平洋保险公司面对不断增多的受灾报案,抓紧调配人力物力资源,派出20多个查勘理赔小组,及时对客户损失进行查勘定损。截至10月8日上午,太平洋产险海南分公司已全部完成海口、三亚等地车险报案的查勘定损业务。其他财产损失的定损、理赔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之中。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①商业保险能减少损失、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 ②商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③保险公司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机构④参加保险后,如果发生意外损失,保险公司需按保险合同约定赔偿投保人的损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中国改革成功靠的是“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形成有效
的市场竞争格局,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另一条腿就是非国有经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公平竞争
B.股份制改革是所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经之路
C.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1、针对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即将出台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明确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权益累计、接续的政策,并规定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含15年)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一规定将
①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②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④会明显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2011年7月5日召开的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指出,我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
GDP的50%以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意味着
①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②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力量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④我国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成效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
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确定,将提高小型企业的公司税起征点,将小型微
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
不良率的容忍度。这是因为
A.财税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B.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C.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D.发展小型和微型企业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个性店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流行于日本,意为风格独特、更具专业化、创意鲜明
的店铺。在现有国内市场上,个性化概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个性化,主要是抓住时下消费者求变求新、标榜另类和时尚的特性,提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商品;另一种是店铺个性化,从文化理念入手以博得消费者的认同感
14、个性店的个性化概念对创业的经济学启示是
A.只要抓住消费者的求新求异心理,创业者就能成功
B.创业者在商海中搏击中必须要有高深的文化修养
C.创办个性店是创业的唯一选择
D.创业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15.某家庭共有闲置资金10万元,其投资理财方案如图1所示。该家庭理财方案的特点是
①采用了多种理财方式,资产组合理
②偏重于风险资产投资
③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④储蓄和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偏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吴某是一家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购买债券,年收入6000元。去年吴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 36000元 11000元 ?? D.44000元??? 11000元
17.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我国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①国有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 ②个体户的收入 ③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 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有人说:“缺乏公平的分配机制也是没有效率的。”其合理性在于
A.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的 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19.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②分配不合理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方式有时对生产起决定作用 ④收入分配要注重公平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009年我国财政安排了9500亿元赤字,其中包括2000亿元的地方债,该地方债为期三年,个人购买可免利息税。回答下列选项中,对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A.出现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B.赤字是指中央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C.适度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 D.赤字大小以国债的多少衡量
21.“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这一比喻说明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22.中央财政于2011年1月底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合计1277.8亿元,主要拨付河北、山东等6个受旱较重省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属于财政支出中的 支出
A.社会保障 B.经济建设 C.社会救济 D.行政管理
2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是
A.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B.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D.公有制经济中,等量劳动必获得等量报酬
24.假定债券市场上一年期的债券的利率有2.25%、2.50%和3.0%三档。一般来讲,与此三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 A.政府??? 金融机构??? 工商企业 B.金融机构??? 政府??? 工商企业
C.政府??? 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D.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 政府
25.居民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
A.银行的贷款业务 B.银行的存款业务
C.银行的结算业务 D.居民自身的投资
26.我国之所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适应了我国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状况 B.代表了我同经济发展的方向
C.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D.是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27.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及分析报告在安徽合肥公布,500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总数的66.2%,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这主要表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
B.国有经济应在各个经济领域占支配地位
C.国有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推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企业产权实现多元化,相当一部分国有经济已变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①会逐步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④加快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有化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四大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 556.2亿元。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于
①银行的存款业务 ②银行的贷款业务 ③银行的结算业务 ④银行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保险等业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 王先生同另外两人分别以资金 (60万元)、土地(50万元)、设备(30万元)共同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他们各自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这家服装公司属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独资公司 C.合伙企业 D.有限责任公司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31.某校组织高三(1)班的同学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注: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性工作岗位。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存在什么问题?(4分)
(2)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8分)
32.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0.21~0.27
0.4
0.463
0.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3分)
材料二:2010年6月3日,据人民日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谈到导致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时说,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环节不合理造成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成为收入差距不合理的主要根源。二是经济社会体制存在弊端的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体制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恶化了收入分配的突出问题,扩大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差距,成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深层次根源。三是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问题的制约和影响。收入分配体系涉及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领域,时至今日,该系统还存在不少缺陷。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直接原因。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2分)
33.2011年上半年,陕西省私营企业达到19.83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9.36万户。“十一五”期间,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15.2%,占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2010年的49.5%,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生力军。
你认为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7分)
34.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已拨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7亿元,其中安排受旱6省38.55亿元,为支持做好春耕备耕等工作,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财政部及时拨付资金,全力支持各地特别是华北、黄淮地区做好抗旱救灾保春耕工作。中央财政于近日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合计1 277.8亿元。上述四项资金,共拨付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6个受 旱较重省份(以下简称受旱6省)合计447.7亿元,占资金总额的35%。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中有关财政等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6分)
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政治试题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
31.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存在什么问题?(4分)
(2)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8分)
32.(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3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提出几点建议。(12分)
33. 你认为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7分)
34.运用所学《经济生活》中有关财政等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6分)
高一政治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数学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依次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则甲、乙、丙对应的标号正确的是
①长方体 ②圆锥 ③三棱锥 ④圆柱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④ D.④③②
2.如图所示是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直观图,A′B′∥y轴,则原图中△ABC是________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 任意三角形
3.下列函数在(0,+)单调递增是
A. B . C. D .
4.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则与必定
A.平行 B.异面 C.相交 D.无公共点
5.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 已知, 则在下列区间中, 有实数解的是
A.(-3, -2) B.(-1, 0) C.(2, 3) D. (4, 5)
7.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8.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
A 、 相交 B、 异面 C、 平行 D、异面或相交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幂函数中过点(0,0),(1,1)的偶函数是
A. B. C. D.
11.三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B. C. D.
12. 为得到函数的图象,可以把函数的图象
A.向上平移一个单位
B.向下平移一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一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一个单位
13.函数 的图像为
14.若函数是函数的反函数,且,则
A.2 B.3 C. D.
15.如图,三棱柱中,侧棱
底面,底面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是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是异面直线
B.平面
C.,为异面直线,且
D.平面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6.已知A={ (x,y)︱4x+y=6},B={(x,y) ︱3x+2y=7},则=_________
17.函数恒过定点 。
1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则它的对角线长为___________.
19.求值: =
20.若函数是偶函数,则的增区间是
21.已知平面α∥平面β,P是α、β外一点,过P点的两条直线PAC、PBD分别交α于
A、B,交β于C、D,且PA=6,AC=9,AB=8,则CD的长为___________.
解答题
(10分)
若二次函数满足, 。
(1)求的解析式。(2)若求该函数的值域。
23.(10分)
如图,在四面体中,,点分别是的中点.求证:
(Ⅰ)直线平面;
(Ⅱ)平面平面.
24.(12分)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SABC中, 平面ABC, , 于N, 于M。
求证: ① AN(BC;
② SC(平面ANM
25 .(13分) 某市有甲、乙两家乒乓球俱乐部,两家设备和服务都很好,但收费方式不同.甲家每张球台每小时5元;乙家按月计费,一个月中30小时以内(含30小时)每张球台90元,超过30小时的部分每张球台每小时2元.小张准备下个月从这两家中的一家租一张球台开展活动,其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也不超过40小时.
(1) 设在甲家租一张球台开展活动小时的收费为元,在乙家租一张球台开展活动小时的收费为元.试求和;
(2)问:小张选择哪家比较合算?为什么?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个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某黄色小车倒车时撞上停在车位内的红色小车,结果黄色小车严重变形,红色小车只是轻微损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两车受到的撞击力一样大
B.黄色小车是运动的,受到的撞击力大
C.红色小车是静止的,受到的撞击力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车受到撞击力的大小。
2.一铁块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铁块和桌面受力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铁块和桌面之间有弹力作用,其原因是桌面发生了形变,铁块并未发生形变 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D.铁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铁块发生了形变
3.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则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同一物体从地球上的赤道移到北极,重力发生了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向下
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越重,越难使它滑动,所以摩擦力跟物重成正比
B.滑动摩擦力可以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D.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
5.一个轻质弹簧,受到40N拉力时长12cm,受到50N拉力时长14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250N/m B.333 N/m C.353 N/m D.500N/m
6.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正向着弹簧运动,且使弹簧压缩,则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 )
A.物体A受重力、动力、摩擦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
B.物体A受重力、弹簧的弹力、摩擦力和支持力
C.弹簧的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D.弹簧的弹力与摩擦力的方向是一致,都是水平向左的
7.如图所示有相同的物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所有接触面都不光滑。今在B物块上施加一个大小2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使两个物块以共同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过程中( )
A.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右
B.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C.B受到地面摩擦力大小为2N
D.B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8.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分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比这两个力都大 B.合力至少比这两个力中较小的力较大
C.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力都小 D.合力可能比这两个力都大
9.两个共点力一个大小为50N, 另一个的大小为30N,它们合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80N B.50N C.30N D. 10N
10.下列哪组力的合力可以为零( ) A.3N 4N 8N B.3N 5N 5N C.2N 4N 6N D.6N 7N 9N.
11.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8N,反向时合力为6N,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的大小是( ) A. 10N B.5√2N C.10√2N D. 5N
12. 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弹力N和静摩擦力f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图画得正确的是:( )

13.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有( )
A. 质量 B.时间 C. 速度 D. 力
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14. 如图所示,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15.由实验测得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长度l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弹簧的原长为 cm (2)劲度系数为 N/m
16.研究小组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湿度是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了一块各面粗糙程度相同并带有挂钩的长方体物块为研究对象. (1)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必须让物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3)表为实验记录表格,通过分析表中序号为 1、2、3的实验记录,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 ;表中序号为3、4、5的实验记录,则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干湿程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序号
接触面积S
接触面干湿程度
摩擦力f/N
1


0.5
2


0.5
3


0.5
4

较湿
0.6
5

湿
0.8
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9分,满分27分。每题均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物理规律,答题时应写出完整的数值和单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得分,过程不完整的不能得满分)
17. 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是120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N和15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18. 力F1大小为4N,方向向东,与F2的合力方向向北,大小仍为4N,求F2的大小和方向。
19.如图所示,A、B的重力分别是10N和20N,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素均为0.2,则(1)要从A的下方拉出B所需的最小水平拉力为多少?(2)这时系A的水平绳的拉力为多少?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 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2.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 )
A.选择透过性 B.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C.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3.与植物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相关的原因是 ( ?)
A.外界环境中离子的浓度 B.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
C.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大小 D.植物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
4.细胞膜的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
5. 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6.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③静止的 ④流动的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主动运输不同于被动运输,因为前者的特点是 ( )
①必须有载体蛋白的协助 ②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③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8.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以上三项都正确
9.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系,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10..下列物质中容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 )
A.淀粉 B.脂肪酸 C.蛋白质 D.蔗糖
11..呈溶解态的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排出细胞的方式为 ( )
A.协助扩散 B.主动运输 C.胞吞 D.胞吐
12.下列关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都不需要能量 ②都不需要载体 ③自由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而协助扩散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④都是被动运输 ⑤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13. 下列物质中,通过人体红细胞膜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
A.甘油 B.葡萄糖 C.钠离子 D.氧气
14.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 (  )
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B.红细胞吸收K+,排出Na+
C.小肠对Ca2+的吸收 D.浆细胞分泌蛋白质
15. 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 )
A.脂肪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氨基酸或核苷酸
16.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17.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浓度远高于海水中的碘离子浓度,但海带细胞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其吸收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内吞作用
18.在ATP中,直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的大量化学能贮存在 ( )
A.腺苷内部 B.腺苷与磷酸之间 C.磷酸之间 D.磷酸基内部
19.萤火虫发光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 )
A.血糖 B.乳酸 C.糖原 D.三磷酸腺苷
20..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
A.H2O B.[H] C.P D.Pi
21.下列关于酶的概念,最准确的叙述是 (  )
A.酶是一种蛋白质 B.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种有机物
22. 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23 .活细胞中,与胃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
A.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溶酶体
24. 下列物质不属于脂质的是 ( )
A.胰脂肪酶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雄性激素
25. 下列生理功能中,不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 ( )
A.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钾离子
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 D.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26.能水解淀粉酶的酶是 (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肽酶
27.下列哪些条件处理过后,酶的活性依然能够恢复的是 ( )
A.用浓盐酸处理 B.高温处理 C.0℃左右的低温处理 D.用氢氧化钠处理
28.“高能磷酸键”中的“高能”是指该键的
A、键能高 B、活化能高 C、水解时释放的自由能高 D、A、B、C都是
2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酶大都是在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酶只能分泌到细胞外,才能起作用
C.适宜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D.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30.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未稀释的唾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说明酶具有 (  )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特异性
31.右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
A.在B'之前,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之后,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B.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C.当温度到达B'时,酶的活性最高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32.ATP之所以称为通用的“能量通货”,主要是因为ATP是 ( )
A.主要的能源物质 B.高能化合物
C.直接的能源物质 D.能量储备物质
33.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 ( )
A.糖类和脂肪 B.糖类和ATP C.脂肪和ATP D.ATP和糖类
34一分子AT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个数依次是( )
A.1、2、3 B.3、2、1 C.l、3、2 D.l、3、3
35.根据反应式:ATP ADP+ Pi(磷酸)十能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B.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C.物质是不可逆的,能量是可逆的 D.两者均不可逆
36.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四个选择项中,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 )
A.选择性 B.主动运输 C.保护作用 D.胞吞和胞吐
37.嫩肉粉是以蛋自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
A.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B.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C.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D.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38.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运输的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39..ADP转化为ATP,主要是在细胞中哪种细胞器内进行 ( )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40.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的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 )
A.0℃ B.15℃ C.35℃ D. 25℃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为:甲 乙 丙
(2)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O2 ,苯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图中的 ;葡萄糖吸收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图中的 :氨基酸,K+进入小肠的方式为图中的 。
42.下图是小麦淀粉酶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催化效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l)看图得知,在35℃时,小麦淀粉酶的催化效率___。在___℃和___℃时,该酶的催化效率为0。
(2)图中表明,酶催化效率逐渐升高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
(3)酶经过0℃低温后,催化能力能否能恢复?___。
(4)从图中可看出酶经过100℃温度后,催化能力能否恢复?____。原因是_ __。
(5)在研究小麦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效率时,从实验变量分析,不同温度属于 变量,
各组PH应保持 (选相同或不相同),属于 变量。
43.根据反应式 +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l)据反应式得知,在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是指_______,低能磷酸键是指_________。
(2)上述反应式中A代表 ,Pi代表 。
(3)当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进行(选”向左”或”向右”),________能量;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时,该反应向________进行(选”向左”或”向右”),___________能量。
(4)酶I和酶II不同体现酶的 性。向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对大豆根细胞来说主要来自 。
44.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含有酶)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取6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富含蛋白质)和马铃薯块(富含淀粉),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编 号
加 入 物
条 件
现 象
1
2mL水+1cm3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室温
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4
2mL水+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5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6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1)以上实验说明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
(2)试管1和试管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5号试管马铃薯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
是 。
(3)试管3不同于试管2的处理之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 的影响。
(4)试管2和试管5对照,说明酶具有 。
(5)据瘦肉块和马铃薯块所含主要化合物分析,猪笼草捕食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_______元素的一种适应。
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生物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
41.(1)甲 乙 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2. (l)催化效率 。在 ℃和 ℃时,该酶的催化效率为0。
(2) 。 (3) 。
(4) 。原因是 。
(5)属于 变量, (选相同或不相同),属于 变量。
43. (l)_______, _________。 (2)A代表 ,Pi代表 。
(3)向_______进行,________能量;向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能量。
(4) 性。来自 。
44.(1)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
(2)作用是______。原因是 。
(3)受 的影响。 (4)说明酶具有 。
(5)缺少____ ___元素的一种适应。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英语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9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四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stop A. lose B. woman C. shock D. rose
2. played A. wanted B. finished C. watched D. destroyed
3. knock A. know B. think C. Bike D. monkey
4. mean A. ready B. weather C. leave D. bread
5. foolish A. soon B. good C. book D. foot
第二节 情景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每一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选项中有两个为多余选项( E涂AB, F涂AC,G涂AD)
--Hello,Cathy. How are you today? I heard you were ill last week.
--I’m fine now. Thank you, Peter.
--What was the matter? 6
--Oh, no. I had a bad cold and had to stay in bed for two days.
-- 7 Anyway, what about your friend , Ann? I heard she was ill, too.
--She was ill, but she’s all right now.
-- 8 One day is hot and the next day is cold.
--And very windy, too. That’s why I’m wearing a sweater today.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Pretty, isn’t it?
--It certainly is. 9 Where did you buy it?
--Oh, my6 mother bought it for me. It was on sale. It was very cheap.
-- 10
--Really? Thank you.
A. Not so serious.
B. I like it very much.
C. I’m glad you’re better.
D. It must have cost a lot.
E. Nothing serious I hope.
F. Everybody seems to have a cold now.
G. Well, I must say, it suits you very well.
第三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选项涂黑。
11. I’d like a room _____ window looks out over the sea.
A. that B. in which C. whose D. which
12. The special clothes are _____ for the children who are disabled.
A. designed B. planned C. changed D. expected
13. It is known to us that lions and tigers _____ the cat family.
A. are belonging to B. belonged to C. belong to D. are belonged to
14. He is always helping people without expecting anything _____.
A. in common B. in turn C. in danger D. in return
15. The school is _____ a Chinese teacher for the new term who masters the English language perfectly.
A. searching B. in the search of C. in search D. in search of
16. —Did you visit the museum today?
—No. We _____ it, but we spent too much time shopping.
A. could have visited B. must have visited C. could visit D. must visit
17. The 29th Olympic Games ____ in Beijing in 2008.
A. will be held B. was held C. has been held D. is being held
18. The reason ____he was late was ____he had taken a wrong bus.
A. why; because B. for; because of C. why; that D. for; that
19 There is no doubt ____ John will come by bus.
A. if B. why C. that D. how
20. It is no use ____ with that mean storekeeper, for he won’t cut down the price.
A. debating B. talking C. discussing D. bargaining
21. The two top students in Mr. Green’s class competed _____ each other for the highest marks.
A. to B. for C. in D. against
22. —Jessica is very bright and studies very hard _____.
—No wonder she always gets the first place in the examination.
A. as well B. as well as C. either D. also
23. I was walking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_____ I met with our football coach.
A. before B. when C. until D. since
24. Our neighbor offered to look after our baby while we were away, ____ was very kind of her.
A. it B. that C. which D. such
25. However busy he is, the young man will go to the country to see his granny _____.
A. every few days B. every a few days C. each few days D. each a few day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My husband hasn’t stopped laughing about the 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It’s 26 now but it wasn’t that time.
Last Friday, after doing all the family shopping in town, I 27 a rest before catching the train, so I bought a 28 and some chocolate and went to the station coffee shop that was a cheap, self-service place with long 29 to sit at. I put my heavy bag down on the floor, put the newspaper and chocolate on the table to 30 a place and went to get a cup of coffee.
When I came back with the coffee, there was someone in the 31 seat. It was one of those 32 young man, with dark glasses and torn clothes, and hair colored bright 33 at the front, not so unusual these days. What did 34 me was he’d started to eat my chocolate! Naturally, I was annoyed. However, to avoid trouble—then really I was rather uneasy about him—I just 35 down at the front page of the newspaper, tasted my coffee, and took a bit of chocolate. The boy looked at me 36 . then he took another piece of my chocolate. I could hardly 37 it. Still I didn’t want to start an argument. When he took a 38 piece , I felt more 39 than annoyed. I thought, “ Well, I shall have the last piece.” And I 40 it.
The boy gave me a 41 look, and then stood up. As he left, he shouted out, “This woman is mad!” Everyone 42 . That really made me feel silly, but it was 43 when I finished my coffee and got ready to leave. My face went red—as red as his hair when I 44 I’d made a mistake. It wasn’t my chocolate he’d been taking. There was mine, unopened, just under my 45 .
26. A. serious B. wonderful C. funny D. exciting
27. A. enjoyed B. took C. had D. wanted
28. A. cake B. newspaper C. magazine D. bag
29. A. chairs B. tables C. benches D. beds
30. A. order B. find C. keep D. visit
31. A. very B. same C. free D. next
32. A. wild-looked B. wild-looking C. good-looking D. good-looked
33. A. red B. black C. brown D. white
34. A. interest B. surprise C. frighten D. hurt
35. A. looked B. lay C. sat D. put
36. A. eagerly B. friendly C. closely D. shyly
37. A. believe B. hear C. notice D. stop
38. A. last B. big C. single D. third
39. A. angry B. lucky C. happy D. curious
40. A. covered B. threw C. got D. wrapped
41. A. strange B. exhausting C. nervous D. pleasant
42. A. agreed B. promised C. stared D. followed
43. A. better B. worse C. later D. easier
44. A. wondered B. realized C. decided D. recognized
45. A. bags B. clothes C. book D. newspaper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共30分)。
A
Shane Thomas is a 10-year-old pianist from England. He’s being called the next Mozart because of his amazing abilities.
He has only been having piano lessons for four months, and practices four hours a week, but he has already played difficult classical pieces. He was just seven when he sat down at the piano, and could play at once. He also says he never gets nervous.
When Shane was three years old, he said that he could play the piano, but nobody took him seriously. At school, he c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do his work while composing (作曲) in his head. Shame remembers all the melodies(旋律),and when he gets home he plays them on the piano, while his father records them. Shane loves playing the piano, and when he grows up he wants to be a composer.
His tutor, Richard Goffin-Lecar, says he is like Amadeus Mozart, who lived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in Salzburg, Austria, and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mposers ever. Mr. Goffin-lecar says, “I don’t teach Shane very much. I just give him directions, then sit back and watch.”
His father, a single parent with two other children, says that although he has little money, he wants to send Shane to a good music school. “I’m a single father, but I have this gifted child. I don’t have much money, but I want to give him the best teachers, and also take him into a studio to record.”
46. When did Shane tell others that he could play the piano?
A. At age three. B. At age ten. C. At age seven. D. At age four.
4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Shane?
A. He feels nervous while playing the piano
B. He can compose in his head while doing his work.
C. He wants to be a piano tutor when he grows up.
D. He doesn’t like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 at school.
48. What do we learn about Shane’s father?
A. He also plays the piano well.
B. He’s a single father with two children.
C. He believes in Shane’s talent for music and will support him.
D. Not having enough money, he will ask the teachers for help
B
It has always been said that women are not good drivers, because they simply don't have very good driving 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most car accidents happen to men; very few happen to women.
From this, we can see that women are much more careful while driving. Another very interesting fact that we should point out is that in the past, women preferred to let their husbands be the only driver in the family rather than have a driving license. Somehow they were prevented from making this step in their lives, but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women that want to pass their driving tests from an early age.
However, we have to admit that men are more skillful drivers than women,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 woman cannot become a good driver by accumulating (积累) experience. So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and women around the age of thirty now want to pass their driving tests. While taking their driving lessons, they also have a number of special lessons with their parents or somebody in the family that has a driving license, this is just to improve their driving abilities and help them to pass the tests more easily.
To conclude, we can say that women are not such bad drivers. They just need more experience than me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drive well.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 number of women that show better driving skills than the men around them.
49. Compared with the past, nowadays many women___.
A. prefer to have a driving license B. have more accidents while driving
C. are somehow prevented from driving D. are the only driver in the family
50.What advantage do women have over men in driving?
A. They have more skills. B. They are much more careful
C. They know more traffic rules D. They have more driving experience
51.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Teenage girls cannot take driving tests.
B. Men didn't allow women to drive in the past.
C. With enough experience, women can become good drivers.
D. Women can easily pass their tests by taking driving lessons.
52.The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
A. women and their driving ability.
B. men and their driving ability.
C. why men are better drivers than women.
D. why more women like to have a driving license
C
The Winter Olympics is also called the White Olympics. At this time, many colorful stamps are published to mark the great Games. The first stamps marking the opening came out on January 25,1932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3rd White Olympics. From then on, publishing stamps during the White Olympics became a rule. During the 4th Winter Olympics Games a group of stamps were published in Germany in November 1936. The five rings of Olympics were drawn on the front of sportswear.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rings appeared on the stamps of the White Olympics.
In the 1950’s, the stamps of this kind became more colorful. When the White Olympics came, the host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non-host countries published stamps to mark those Games. China also published four stamps in February 1980, when the Chinese sportsmen began to take part in the White Olympics.
Japan is the only Asian country that has ever held the White Olympics. Altogether 14 500 million stamps were sold to raise money for this sports meeting.
Different kinds of sports were drawn on these small stamps. People can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wonderful movements of some sportsmen.
53. The White Olympics and the Winter Olympics__________.
A are the same thing B are different games
C are not held in winter D are held in summer
54. The world made it a rule to publish stamps to mark the great world games _______.
A after the year 1936 B during the 3rd White Olympics
C during the 2nd White D before the year 1932
5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Only the host countries can publish stamps to mark those Games.
B. Only the non-host countries can publish stamps to mark those Games.
C. All countries can publish stamps to mark those Games
D. Japan can’t publish stamps to mark those Games.
56. What may appear on the stamps of the White Olympics?
A. Basketball B Table tennis C Football D Skating
D
Before Alaska became part of the U.S., it had been owned by Russia. Trading posts and small settlements were scattered along the coast. The rest of land was left unexplored. The Russians were mainly interested in the wealth of furs from the vast herds of seals they found there.
By the mid-1800’s, most of the seal herds had been wiped out, and Russia no longer wanted to keep Alaska. William Seward,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resident Johnson, believed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buy Alaska from Russia. President Johnson wasn’t so sure it was a wise way to spend U.S. money, but he agreed to let Seward discuss it with the Russians. Acting quickly, Seward made a deal. On March 30, 1867, he signed an agreement for the U.S. to pay seven million dollars for the land.
Many people thought it was a foolish waste of America’s money. They called the deal “Seward’s folly”. Then gold was discovered in Alaska and public opinion changed quickly.
Seward did not live to see the true value of Alaska. He died in 1872, five years after making the purchase (购买). Each year, Alaska’s natural resources(资源) have brought in many times the $7,000,000 paid for it. Natural gas, coal, oil, lumber, seafood and other minerals, besides the gold first found, have made it a valuable addi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9, Alaska be-came the 49th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57. The Russians wanted to sell Alaska because ______.
A. they thought it wasn’t a good place
B. they thought it didn’t belong to Russia
C. they couldn’t find enough seals there
D. they wanted to earn more money from the U.S.
58. When Seward signed the agreement, many people thought ______.
A. it was a successful deal B. it had its true value
C. he wasted U.S. money D. he was clever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hings was found first in Alaska?
A. Gas. B. Coal. C. Oil. D. Gold.
6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would probably be ______.
A. Alaska, a beautiful place B. Alaska with natural resources
C. Alaska, the 49th state of the U.S. D. Alaska, home to seals
第二节(共5小题;每题2分, 满分10分)第二节 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的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项。(涂卡时,E涂AB,F涂AC)
Know your introduction and your conclusion.
Channel your nervous energy.
Know your audience.
Use deep-breathing techniques.
Be prepared
Select an appropriate topic.
How you calm yourself before giving a speech? Both modern research and centuries of experience from experienced public speakers suggest some practical advice.
61. _____
Know to whom you’ll be speaking, and learn as much about your audience as you can. The more you can anticipate the kind of reaction your listeners will have to your speech, the more comfortable you’ll be in delivering your message. Be audience-centered rather than speaker-centered.
62._____
You will feel less nervous if you talk about something you are familiar with or have som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Your comfort with the subject of the speech will be reflected in your delivery.
63. _____
The better prepared you are, the less anxiety you will experience. Being prepared means that you have researched your topic and practiced your speech several times before you deliver it.
64. _____
You are likely to feel the most anxious during the opening moments of your speech. Therefore, it is a good idea to have a clear plan for how you will start your speech. Being familiar with your introduction will help you feel more comfortable about the entire speech. If you know how you will end your speech, you will have a safe harbour in case you lose your place. If you need to end your speech ahead of time, a well-delivered conclusion can permit you to make a graceful exit.
65._____
One of the symptoms(症状) of nervousness is a change in your breathing and heart rates. Nervous speakers tend to take short, shallow breaths. To help break the anxiety—reduce breathing pattern, consider taking a few slow deep breaths before you rise to speak.
第二卷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及所给汉语注释,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的横线上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I have some _________(怀疑) whether they will come here on time.
67.“Would you please__________(搬开)the chair in the way and let me pass?”
68. The suggestion you put forword is very _________(有价值的).
69. The old man _________ (幸免于)two earthquakes.
70.This girl won one gold ________(奖牌)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71. We want several ___________(志愿者 )to help paint the house .
72. Do come please, I’ll wait for you at the _________(入口处).
73. Diamonds were once thought to have ________(有魔力的) powers.
74. The thief ________(承认) his crime when he was questioned by the police.
75 _________(无论如何),the second _hand car is worth buying.
第二节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 在此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 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 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I have learned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Beijing Opera, so I have come to give you two ticket for tomorrow evening’s Beijing Opera at Mei Langfang Theater. But it is real a pity that you happened to be out. So I have to left the tickets with this note. The Opera will be performed by some famous actors or actresses. He is well worth watching. By the way, I have read the two books you lent me, that are very interesting. This week, I am busy review my lessons in order pass the final exams. I am afraid of that I can’t go to the Opera together with you .
I hope you will have good time .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最近你班同学就许多家长在学校附近租(rent)房陪读的现象进行了讨论,请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赞成(35%)
反对(65%)
你的观点
环境好、条件好,
利于学习
浪费钱、消耗父母精力;
增加学生精神负担
……
参考词汇: 陪伴 company 租 rent
Recently, our clas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for parents to rent a house to company their children near the school.
————————————————————————————————————————————————————————————————————————————————————————————————————————————————————————————————————————————————————————————
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英语试题答题纸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66. ______________ 67. __________________ 68. __________________
69. ______________ 70. _________________ 71. __________________
72. ______________ 73. _________________ 74. __________________
75. 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短文改错 (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词下边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I have learned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Beijing Opera, so I have come to give you two ticket for tomorrow evening’s Beijing Opera at Mei Langfang Theater. But it is real a pity that you happened to be out. So I have to left the tickets with this note. The Opera will be performed by some famous actors or actresses. He is well worth watching. By the way, I have read the two books you lent me, that are very interesting. This week, I am busy review my lessons in order pass the final exams. I am afraid of that I can’t go to the Opera together with you .
I hope you will have good time .
第三节 写作(满分为30分)
最近你班同学就许多家长在学校附近租(rent)房陪读的现象进行了讨论,请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100词左右的短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赞成(35%)
反对(65%)
你的观点
环境好、条件好,
利于学习
浪费钱、消耗父母精力;
增加学生精神负担
……
参考词汇: 陪伴 company 租 rent
Recently, our class hav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for parents to rent a house to company their children near the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三原北郊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环保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固时俗之工巧兮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④宁溘死以流亡兮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 ⑥佩缤纷其繁饰兮 ⑦芳与泽其杂糅兮
A.①③⑤⑥ B.①②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⑦
5.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契阔谈讌  还部白府君  幸可广问讯
B.咥其笑矣  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C.士之耽兮  謇朝谇而夕替  忳郁邑余侘傺
D.于嗟鸠兮  进不入以离尤兮  终老不复取
二、(9分,每小题3分)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6.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7.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三、(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属文      属:撰写,写作
B.汝倩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有才”
C.植既以才见异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D.幸冀试用 幸:希望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  )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第Ⅱ卷
四、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①。
阳春布德泽②,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①晞:晒,照耀。②德泽:恩泽,恩惠。③焜黄:火红色,秋天经霜后树叶的颜色。
13.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诗人从眼前的景象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从而感悟出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 。 ,长余佩之陆离。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4)同心而离居, 。
(5)明明如月, 。
(6)暧暧远人村,                  。
(7)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16.文章第1自然段画线处说的“那条河流”指的是哪一条“河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自然段中哪一个词句与“指纹”相呼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原稿”和“贫血”在文中各是什么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末画线的“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1分)
20.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手法相同或相近。(6分)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
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汉魏的风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明清的小说,有皇宫凤阙,阆苑奇葩,竹篱茅舍,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雅豪放。
21.下面是新课程教学中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成果”,请你仿照样式展示你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提示:材料列举可以结合教材或引进课外资料,研究的问题可以是文章结构方面的,可以是艺术手法方面的,也可以是某个词语意义方面的,等等。(5分)
示例:
(一)研究的课题名称:悲剧故事的喜剧性结尾
(二)材料列举:
①《孔雀东南飞》,双双殉情后化为鸳鸯。
②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
③《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两家合葬殉情青年,两家族消除宿怨。
(三)研究归纳:反映读者的期待心理,反映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展示:
(一)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材料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究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几位淘气的学生为了看一看动物的内脏,把校长的宠物狗给杀了。校长非常气愤,处理方式却让人意想不到:罚学生画一幅狗的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 闯了大祸的学生只得认真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校长见学生认错态度较好,图形画得仔细,便免去了对他们的处分。没有料到的是,校长的惩罚竟然激发了学生对解剖学的极大兴趣。那位带头杀狗的“坏学生”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解剖学家麦克劳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北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答题纸
第Ⅱ卷
四、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
13.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诗人从眼前的景象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从而感悟出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 。 ,长余佩之陆离。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4)同心而离居, 。
(5)明明如月, 。
(6)暧暧远人村,                  。
(7)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6.文章第1自然段画线处说的“那条河流”指的是哪一条“河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自然段中哪一个词句与“指纹”相呼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原稿”和“贫血”在文中各是什么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末画线的“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1分)
20.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带点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手法相同或相近。(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新课程教学中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成果”,请你仿照样式展示你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提示:材料列举可以结合教材或引进课外资料,研究的问题可以是文章结构方面的,可以是艺术手法方面的,也可以是某个词语意义方面的,等等。(5分)
展示:
(一)研究的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材料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究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月考答案
2、【答案】C
【答案】 A
(2)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雕励”“御之以术”“矫情”“嗣”各1分,文意1分。)
【译文】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曹植在十几岁的少小年纪便能流畅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十万字的辞赋,并且擅长写文章。太祖曹操曾经读过曹植的文章,问他:“你是不是请人代笔写的?”曹植跪下说:“我出口就是自己的想法,提笔就能写成文章,父亲尽可当面一试,我怎么会请人代笔呢?”当时邺都铜雀台新近造成,曹操率领所有的儿子们登台游玩,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登台赋。曹植落笔片刻就已完成,文辞华美可观,曹操甚为惊异。曹植性情随和,平易近人,完全没有架子,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都不刻意追求华丽。每次拜见父亲曹操的时候,曹操用各种刁钻的问题诘难他,他总能从容对答,因为这个缘故,特别受到父亲宠爱。曹操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过去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尽力(努力)呢!”曹植一方面因为出众的才华被曹操看重,另一方面又与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友善,得到他们的辅助。曹操犹疑不决,好几次想立他为魏太子。曹植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自己不修身自励,饮酒也不加节制。曹丕则暗用权术对付他,掩饰真情美化自己。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继承人。曹植曾经私自驱车行驶于古代专供天子行车所用的道路上,违法开启魏王宫司马门而出。曹操大怒,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因之而被处死。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曹操一方面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一方面又顾忌杨修颇有才华,再加上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网罗罪名处死了杨修,曹植心里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救曹仁,并当面告诫他应该注意的事宜。曹植喝得大醉,以致不能接受命令,于是曹操打消了立曹植为嗣的念头。 曹丕即位,诛杀丁仪、丁廙兄弟及所有男丁。 曹植与其他王侯同时被遣往藩国。黄初二年(公元221),监国使者灌均迎合尊长意旨,上奏诬告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请旨治曹植罪,文帝因为卞太后的缘故,贬封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改封他为鄄城侯。黄初三年(公元222),立曹植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曹植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明帝以陈地四县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想要单独求见与明帝倾谈,讨论时政,希望能获得试用,却最终都没有如愿。当时的宗族法制,对待藩国十分严苛峻迫,藩王的幕僚和下属都是下等庸才,士兵都是些老弱残兵,人数最多不过两百人。又因为曹植以前犯下的过错,待遇样样都减少半数,十一年之中封地迁了三次,失意的曾植常常郁郁寡欢,于是发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一)研究的课题名称:诗词中的愁
(二)材料列举(三项即可):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诗《秋浦歌》)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武陵春》)
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词《横塘路》)
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词《丑奴儿》)
让惩罚变得有意义
郑蕴绮
麦克劳德“画狗体解剖图”案例耐人寻味,品读此案例,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则是人格心灵的唤醒。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2岁时,有一天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说,我家的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来的,你须照价赔偿。可是,在1920年,12.5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买125只鸡。他没有办法,回家找他父亲。里根的父亲在确定事情的原由之后,就对里根说,那你就赔吧!不过这12.5美元是我借给你的,一年之后,你要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就开始做擦皮鞋、送报纸之类的活打工赚钱,最后终于赚得12.5美元还给他父亲。里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件事,并深情地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使他懂得什么是责任,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父亲的惩罚让他终生受用!
北师大教授、博导安文铸指出:“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也许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只要拥有适当的土壤和空气,他也许会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就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要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仅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保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并鼓励其充分发展,为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一方沃土。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保持冷静,仔细地分析学生错误行为的心理和动机。若像麦克劳德杀狗的好奇心理,我们完全可以顺应,让事态发展下去,使学生在一定的处罚压力下,继续学习、探究,并从中受益。富有人情味的惩罚,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家魏书生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惩罚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再如,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正确实行惩罚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园丁的主要工作是为花草树木修枝剪叶,使之成材,而在修枝剪叶时,幼苗定然要承受一定的痛苦,这一点,园丁心里是清楚的。园丁之所以决心这样做,因为他懂得自己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生长、成材。许多人把教师比做园丁是因为教师是在给学生修枝剪叶,剔除其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惩罚,是不能迁就学生所犯错误的,否则它就会妨碍人的健康成长,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惩罚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巧妙地运用惩罚来教育学生,既可以使学生对错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又可以在受惩罚中学得知识,受到锻炼。惩罚必须触及学生的内心,让其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每一个学生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亲爱的老师和父母们,请你们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孩子,用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用有意义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在你们爱的感召下一步步走向成熟!
点评:文章从所给材料入手,一开始就说,“品读此案例,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这启发是什么呢?第二自然段明确提出:惩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则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并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父亲对他的惩罚使他终生受用的例子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本文较好地体现了写作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但文中使用的经典例子太少,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