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渡过(duó) 全神贯注(ɡuàn) B.旗帜(zhì) 粉骨碎身(cuì)
C.山涧(jiān) 热血沸腾(fèi) D.坦克(tǎn) 坚强不屈(q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磅薄 斩钉结铁 B.悬涯 振天动地
C.逶迤 满腔怒火 D.检阅 迎风召展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C.“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海、陆、空三军。
D.《灯光》一课以“灯光”为题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4.下列语句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 )
A.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D.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体会使用重复词语写句子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女孩,笑容甜美,举止温柔,使人一见就欢喜。
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女孩,笑容是那么甜美,举止是那么温柔,使人一见就欢喜。
A.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有感染力。
B.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C.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可以使感情抒发更加酣畅。
D.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的描写更有层次。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词。
坦( ) 检( ) 距( ) 豪( ) 爆( )
但( ) 捡( ) 柜( ) 壕( ) 暴( )
7.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根据课文《开国大典》的内容填空。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________举行典礼。毛泽东主席宣布:“___________!”课文按照________的顺序叙述,着重描写了开国大典的五个场面:①_________;②升国旗;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群众游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_______》,国旗是_________。
2.初知内容 (读课文《灯光》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_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_________的孩子,并希望能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_________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__________,最后英勇_________了。
3.理思路,文意自明。
“我的心紧缩着,……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写出了“我”看到战友被_____时极度痛苦的_____描写,既心疼战友烈火烧身的痛苦,又担心战友忍耐不住会跳起来或叫起来暴露潜伏_____,所以心里非常难过。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会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这火光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加合适的关联词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和老人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9.给选段起小标题:________。
10.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描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事。
11.找出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表示“面”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出勾画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表示“点”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段中画“ ”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试着描写一个活动场面,注意点面结合,如果能够用上其他的写作方法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奥运!”“祖国!万岁!”奔腾不息的人流在欢呼,汽车喇叭在鸣响,街北的呼喊和着街南的回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复兴门到六部口,从建国门到王府井,从东往西,从西往东,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街,车如河水人如潮涌。
深夜将近零点,记者在复兴门登上了一辆开往天安门广场方向的公共汽车。
窗外缓缓的车流中,一辆红色桑塔纳车身贴上了醒目的美术体字样:“2008,向前!”车的前盖贴上了两尺见方的“红双喜”。离这台车不远,一位司机乘堵车的工夫,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车一开动,立刻引来周围人群的欢呼。
①所有的车辆几乎都打开了车窗,车里的人各出奇招,表达难以抑制的欢喜。②有的将手伸出窗外,手中的国旗迎风飘扬;有的大半个身子探出窗,鼓着腮帮子使劲吹着悦耳的喇叭;有的更加“放肆”,干脆坐到了车顶上,骄傲地挥舞着彩旗、上衣;有的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旗帜,撑开彩色的伞具,反倒别具一格。③他们的举动总是招来满街喝彩。 车流中,一位身材高挑、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胜利女神!”
《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节选
15.短文第四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人们狂欢的场面。其中第______句是从整体上写车里的人的总体表现,是“面”的描写;第_______句通过细节展现了车里不同人狂欢的奇招,是对一个个“点”的描写。
1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段写“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城,车如河水人如潮涌”,表现了当晚长安城的热闹,以及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B.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的原因,是见到了一位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庆祝我国申奥成功,画面美丽而有意义!
C.司机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是为了引周围的群众欢呼。
17.你认为北京申奥成功令人们狂欢激动不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当时也在长安街上,你会如何庆祝呢?请展开想象,抓住细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8.习作。
大作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题目: 给我带来了快乐
提示: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呢?是家庭、学校?是同学、老师?还是某一动物、植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用词恰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渡(dù)过。
B项,粉骨碎(suì)身。
C项,山涧(jiàn)。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磅薄——磅礴;斩钉结铁——斩钉截铁。
B项,悬涯——悬崖;振天动地——震天动地。
D项,迎风召展——迎风招展。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古诗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
“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句意: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点面结合表现手法。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常见的场面描写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1.“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概括了部队的作战计划,属于“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详细描写班长的动作,属于“点”。选项A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2.“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概括了战士们作战状态,属于“面”。“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详细描写马宝玉的言行,属于“点”。选项B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3.“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详细描写了海军,“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详细描写了骑兵师,这两句都属于“点”。“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交代了大部队的行进情况,属于“面”。选项C的句子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4.“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只是描写游行队伍的游行状况,并没有加入其它事物的详细描写或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故选D。
5.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短时间内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或者是一种规律。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两个句子分析,通过重复词语的使用,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且突出强调了“她”的“可爱”,感情表达更加流畅,句子也更有层次,非常流利。选项ABCD都正确。
6. 坦克 检阅 距离 自豪 爆炸 但是 捡拾 柜子 战壕 残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坦:坦白、坦荡;但:不但、但愿。
检:检查、检讨;捡:捡起、捡漏。
距:间距、相距;柜:书柜、衣柜。
豪:豪迈、土豪;壕:壕沟、堑壕。
爆:爆破、爆笑;暴:风暴、沙尘暴。
7. 1949 10 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进行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阅兵式的盛况 义勇军进行曲 五星红旗 解放战争 读书 火柴 自己 牺牲 烈火烧身 心理 目标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开国大典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重点写会场布置,典礼主体仪式: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公告。
2.本题考查课文内理解。
《灯光》主要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和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我的心紧缩着,……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看到战友被烈火烧身时的痛苦,担心战友忍耐不住会跳起来或叫起来暴露潜伏目标,所以心理非常难过。
出自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8. 石头像冰雹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怎能不使会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呢? 虽然这火光微弱,但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等。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改写比喻句。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把“石头”比作“冰雹”即可。
2.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怎能不使会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呢?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这火光微弱”和“这火光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之间表示转折关系,故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4.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搭配不当,“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指的是职业,“老人”指的是年龄。故把“和老人”删掉。
5.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
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即: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9.引敌山上
10.狼牙山五壮士
1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12.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3.不能,划线的句子写出了战士们英勇歼敌的结果,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
14.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做完自编操,一种快节拍的音乐一响起,大家立刻分散到各自活动的地点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给文章起标题,注意抓住关键字词分析。
通过阅读语段可知,主要描写的是狼牙山五个战士通过引敌上山让群众获救,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因此可以取标题为引敌山上。
10.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这段文字选自《狼牙山五壮士》,描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事。
11.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语句,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出答案。
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是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面”的描写。
12.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语句,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出答案。
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是对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
13.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画线句子是对“敌人”被歼灭后的场景的描写,这从侧面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歼敌的结果,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故不能删除。
14.
本题考查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点面结合”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选择一个主题,根据以上“点面结合”描写的特点去写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注意语句要通顺。
15. ① ②
16.C
17.北京申奥成功,说明祖国日益强大,国人倍感欢欣鼓舞。 我会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兴致勃勃地走在人群里,和大家一起欢呼:“北京!奥运!祖国!万岁!”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对点面结合方法的掌握。
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结合时可以抓住第①句的关键信息“所有的”,第二句“有的……有的……有的”判断点面。
1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注意审题,找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本题答案为C,司机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并不是为了引起周围的群众欢呼,而是为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这一喜讯,表达了司机的爱国之情。
17.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此题解答时要结合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第一个问题要写出北京申奥成功令人们狂欢激动不已的真正原因,可以从国家发展、祖国强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个问题要描写出自己庆祝的方式方法。注意抓住细节,可以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将内容写生动。
18.例文:
读书给我带来了快乐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也这样认为,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收获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开心、快乐。
书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就像人离不开水,食物一样。
爱看书也是一种好习惯.长时间看书,不仅会记住很多好词好句,还能巧妙的运用,这比死记硬背要好多了。古人曾今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只有好好读书,思想集中在书上,才能轻而易举的达到目标。以前,我只是盲目地读书,从来没有记过书中的好词好句,也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方法,这才导致我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后来有一次机会,我读了一本作文书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原因,书籍告诉我,读书不要太盲目,要细细品味,把书读透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读书的目的。
我越来越喜爱读书,每次借到或买到好书都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一看。渐渐地,我学会了读书,并懂得了很多写作方法,例如倒序,例数字,打比方等写作手法。我觉得读书很快乐,很轻松。只要你有好的方法,书中的知识就一定不会忘记。
我爱读书!我爱读书的每一天!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为半命题作文。弄清楚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要把人物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还可以写你和他(它)之间发生的事情,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之后认真检查,仔细修改。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正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他/她/它给你带了的快乐,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