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八单元海洋化学资源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2.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B.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C.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D.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3.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氢 B.氧 C.钠 D.氯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C.向试管里加入粉末 D.取块状药品5.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的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6.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下列关于海水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因此可直接通电得到金属镁B.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淡水D.海水“制碱”是利用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加热过滤后固体得到纯碱8.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海水可以提取镁盐制取镁B.海水中溶解盐的质量分数高达5%C.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D.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9.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 )A.蒸馏 B.沉降 C.过滤 D.吸附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或软水B.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D.广告“黄金搭档”中所讲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原子11.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12.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B.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C.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干冰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可以发电13.镁是国防元素,下列关于海水提取镁盐来制取镁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蒸发海水得到氯化镁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C.电解氯化镁溶液D.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硫酸来制取氯化镁二.填空题(共4小题)14.海水资源丰富,工业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的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的名称是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反应①②③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15.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以下气体均处在同温同压下).(1)将同体积的CO和CH4混合,所得混合气体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 .(2)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CO或CH4)、进风管(进空气)开关等部件组成.我国西部的天然气东输,可改善我国东部居民的生活用气问题.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风管的主要区别是 ,你的理由是 .(3)面对石油、煤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人们正积极开发新能源.你认为21世纪来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污染的最佳燃料是 ,其制取方法是 .16.如图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食盐水,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17.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g氯化钠固体。(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中的 (填字母)。(3)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仪器,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仪器。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f.药匙 g.蒸发皿(4)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三.解答题(共3小题)18.有人设计了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五个步骤: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与蒸馏烧瓶相连接,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自来水,塞好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2)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 (填“相同”或“相反”)。(4)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 。(5)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 。19.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①溶解、②、③、④转移并计算精盐产率。(1)操作②的名称是 ,目的是 ,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操作③的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最佳时刻为 。20.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如图是海水淡化的一种装置.(1)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 (答出一点即可).(2)检验所获取的淡水是否为软水,常用的试剂是 .(3)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八单元海洋化学资源课后作业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物理变化的是( )A.全部是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①③都属于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④从海水中提取镁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①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海水淡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②海水“制碱”;④从海水中提取镁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①③都属于物理变化,②④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B.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C.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D.等水分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的过程,蒸发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故选项说法错误。B、结束实验后,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选项说法错误。C、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氢 B.氧 C.钠 D.氯【分析】根据海水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所以在海水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氧元素。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C.向试管里加入粉末 D.取块状药品【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的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分析】组装装置的一般顺序是:先左后右,先下后上,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先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固定铁圈的位置,然后再放上蒸发皿,倒入NaCl溶液就可以加热搅拌,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所以顺序是:①②③④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出的步骤,难度不大,把握组装装置的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分析】根据题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据此分析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溶剂、溶液的改变,进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故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加压后,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的右侧海水中溶质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ABC选项的分析,AC说法错误,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溶液组成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海水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因此可直接通电得到金属镁B.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淡水D.海水“制碱”是利用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加热过滤后固体得到纯碱【分析】A、根据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分析;B、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可溶性物质,如氯化钠;C、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D、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A、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太低,直接提取成本太高,故错误;B、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用蒸发水分的方法使NaCl析出晶体,故正确;C、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沸点比较高,水的沸点比较低进行分离的,故正确;D、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然后过滤出来晶体;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海水内资源的利用,难度较大.8.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海水可以提取镁盐制取镁B.海水中溶解盐的质量分数高达5%C.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D.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分析】A、根据海水中镁的含量较高判断.B、根据海水的盐度判断.C、根据海洋资源的种类判断.D、根据海洋中的动力资源判断.【解答】解:A、海水中镁的含量很高,仅次于氯和钠,所以正确。B、根据海水中溶解有多种盐类物质,如氯化钠和氯化镁等,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所以错误。C、海底蕴藏着大量的锰结核、煤、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所以正确。D、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自然宝库,不单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储水库,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了解海洋中所含的元素或物质是解题的关键点.9.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淡化的是( )A.蒸馏 B.沉降 C.过滤 D.吸附【分析】海水淡化能极大地缓解人类面临的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膜分离法、结晶法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海水蒸馏,能将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海水淡化,故选项正确。B、沉降,能使海水中的悬浮颗粒沉淀下来而净水,不能使盐分沉降,不能淡化海水,故选项错误。C、将海水过滤,只能除去海水的不溶性杂质,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选项错误。D、吸附,能吸附异味和色素等,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膜分离法、结晶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或软水B.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D.广告“黄金搭档”中所讲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原子【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的分布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黄金搭档广告中提到的钙、铁、锌、硒应理解为元素。【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黄金搭档广告中提到的钙、铁、锌、硒应理解为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综合性选择题涉及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海水综合利用流程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B.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还含有杂质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分析】A、根据母液中含有氯化镁,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析出粗盐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母液中含有氯化镁,从母液中可进一步制得金属镁,故选项说法正确。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①处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C、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泥沙等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析出粗盐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饱和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B.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C.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干冰D.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可以发电【分析】A、根据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海水涨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故选项说法正确。B、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海底蕴藏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不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海水涨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可以发电,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海水淡化的方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镁是国防元素,下列关于海水提取镁盐来制取镁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蒸发海水得到氯化镁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C.电解氯化镁溶液D.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硫酸来制取氯化镁【分析】根据从海水中制得镁的原理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分析即可.【解答】解:A、因为海水中主要是NaCl,而MgCl2的含量较少,若直接蒸馏海水得到的主要是NaCl,而不是MgCl2,故A错误;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石灰乳即Ca(OH)2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沉淀,故B正确;C、电解氯化镁溶液不会得到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才会得到镁,故C错误;D、硫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镁而不是氯化镁,故D错误。故选:B。【点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方法: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二.填空题(共4小题)14.海水资源丰富,工业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的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3)上述反应①②③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分析】(1)操作①是将滤渣与滤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2)反应③是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反应①②③分别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操作①是将滤渣与滤液分离,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2)反应③是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3)反应①②③分别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分别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过滤;(2)Mg(OH)2+2HCl═MgCl2+2H2O;(3)置换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工业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的流程,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以下气体均处在同温同压下).(1)将同体积的CO和CH4混合,所得混合气体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4:1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 6:1:4 .(2)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CO或CH4)、进风管(进空气)开关等部件组成.我国西部的天然气东输,可改善我国东部居民的生活用气问题.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风管的主要区别是 调大进风口 ,你的理由是 同分子数的甲烷比一氧化碳消耗的氧分子多 .(3)面对石油、煤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人们正积极开发新能源.你认为21世纪来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污染的最佳燃料是 氢气 ,其制取方法是 利用太阳能常温分解水制取氢气 .【分析】(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再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计算.(2)根据一氧化碳与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分子数相同的一氧化碳与甲烷燃烧消耗氧气的量.(3)根据水的组成及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能源分析.【解答】解:(1)将同体积的CO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每有1分子一氧化碳,就有1分子甲烷,1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1个甲烷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因此:混合气体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混合气体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6:1:4.(2)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天然气的主要产分时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2个一氧化碳分子完全燃烧需要消耗1个氧分子;由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1个甲烷分子完全燃烧需要消耗2个氧分子.说明同分子数的甲烷比一氧化碳消耗的氧分子多,即改用天然气时同体积的天然气比煤气消耗的氧气多.燃气灶的进风口应调大.(3)21世纪来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污染的最佳燃料是氢气,其制取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常温分解水制取氢气.故答案为:(1)2:4:1,6:1:4.(2)调大进风口,同分子数的甲烷比一氧化碳消耗的氧分子多;(3)氢气,利用太阳能常温分解水制取氢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氢能源的优点和研究动向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了解氢能源的优点、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动向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如图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食盐水,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分析】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食盐水,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答案为: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 10 g氯化钠固体。(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中的 B (填字母)。(3)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c 仪器,溶解时需要用到e和 a 仪器。a.烧杯 b.10mL量筒 c.100mL量筒 d.滴管 e.玻璃棒f.药匙 g.蒸发皿(4)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 停止加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g,即称量的总质量为33.1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根据溶解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室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0%=10g;(2)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体,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g,即称量的总质量为33.1g,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游码的质量应为3.1g,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图中的B。(3)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90mL水时需要用到100mL量筒;先要向量筒中倾倒水,当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故要同时选择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4)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故答案为:(1)10;(2)B;(3)c,a;(4)停止加热。【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3小题)18.有人设计了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五个步骤: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与蒸馏烧瓶相连接,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自来水,塞好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①②⑤④ (填序号)。(2)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瓶、直型冷凝管、接收管、温度计、锥形瓶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 相反 (填“相同”或“相反”)。(4)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 蒸馏烧瓶支管口 。(5)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 防止液体暴沸 。【分析】(1)实验的操作顺序是:先连接仪器(按组装仪器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后添加药品;(2)依据蒸馏所需要的仪器回答即可,注意依次考虑;(3)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即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4)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据此解答即可;(5)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解答】解:(1)实验的操作顺序是:先组装仪器(按组装仪器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后添加药品,所以该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⑤④,(2)蒸馏需要的仪器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主要玻璃仪器有:烧瓶、直型冷凝管、接收管、温度计、锥形瓶;(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否则不能使蒸馏水充满冷凝管,不能充分冷凝,(4)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应放在支管口,(5)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故答案为:(1)③①②⑤④(2)烧瓶、直型冷凝管、接收管、温度计、锥形瓶(3)相反;(4)蒸馏烧瓶支管口;(5)防止液体暴沸。【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蒸馏实验操作,难度不大,注意实验操作要点,注意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温度计的位置,这是易错点。19.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①溶解、②、③、④转移并计算精盐产率。(1)操作②的名称是 过滤 ,目的是 除去不溶性物质 ,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2)操作③的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最佳时刻为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转移并计算精盐产率,则操作②的名称是过滤,以除去除去不溶性物质;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答案为:(1)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引流;(2)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如图是海水淡化的一种装置.(1)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 节能 (答出一点即可).(2)检验所获取的淡水是否为软水,常用的试剂是 肥皂水 .(3)该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分析】(1)根据海水淡化的方法来分析;(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如果水的硬度比较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3)根据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来分析.【解答】解:(1)该装置是用太阳能来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达到了节能的目的,故填:节能;(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如果水的硬度比较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3)海水是盐与水的混合物,海水淡化只是它们分离开,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点评】本题以净化水为中心,同时考查的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转化方法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解题时要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习的基础知识,经过仔细分析后再作回答.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