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5课 《小猫做数学》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 蔡媛 15105940228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教材通过用scratch编程求连加计算题,来学习编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令“变量”,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本课从编写计算1+2+3+4+5这样简单的程序脚本,过渡到编写计算1+2+3+……+n这种能够实现简单人机互动的程序脚本,学习变量的作用及创建方法,输入与回答等侦测指令以及重复n次的指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算法,创建变量,编写程序脚本,调试运行这样一系列编程操作,初步建立起编程思想。本课既复习了前面课程的重复指令,又为下一节课中用scratch编写《猴子接枣》游戏脚本中使用“时间”,“得分”这两个变量打下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重复指令的用法,但对“变量”这个指令相对较为陌生,无法建立起正确的编程思路。为此,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流程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转化为编程思维,整理思路,制作作品。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挑战自我的精神,教师可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更高层次的一些任务,并在任务出示时给予一些思考方向,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量的作用。 2、学会创建新变量,并利用变量进行计算。 3、会编写Scratch脚本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算法分析,编写完整的程序脚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协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协作交流能力,培养编程思想。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变量的作用。 2、学会创建新变量,并利用变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会编写Scratch脚本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求和过程中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分析算法。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编程中的变量》微课视频,自主探究学习变量的创建、输入与回答等侦测指令,并尝试编写程序脚本。教师发现问题,集中演示讲解。3、任务驱动法:编写十以内奇数和、偶数和的脚本;创新活动任务。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广播控制系统, Windows XP操作系统,scratch软件,PPT课件,《编程中的变量》微课视频。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大家一定都知道数学中著名的高斯求和吧 课件展示高斯求和:1+2+3+4+……1002、引导学生回顾高斯求和的简便算法:(1+100)+(2+99)+(3+98)+……,即101*50。讲授:其实,在scratch中,小猫不但会画画,还会做数学。那么今天,我们就让Scratch中的小猫来跟高斯比一比,看看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谁算的又快又准。大家愿意一起来帮帮小猫吗?3、出示课题《小猫做数学》 倾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学科迁移,以学生熟悉的数学知识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加以引导、小结,从而导入本课主题,让学生自然轻松地接受新知识。二、任务一探究1+2+3+4+5 的计算方法及变量的作用 1、算法分析讲授:在计算1+2+3+……+100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1+2+3+4+5的算法。(1)加数的变化规律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1+2+3+4+5中相邻的两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加数变化规律。倾听学生汇报,归纳讲解:后一个加数比前一个加数多1,加数的值是不断变化的。(2)求和的计算过程讲授:高斯求和是一种很好的算法,但是在编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从第一个加数开始,一个数一个数地往下加这样“连加”的算法。课件展示连加的计算过程。倾听学生汇报,归纳讲解: 连加算法,先求前两个加数的和,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值,再与后面的加数相加,直到求和结束。中间结果值是不断变化的。 2、探究变量讲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在计算1+2+3+4+5的过程中,加数与中间的结果值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它就是变量。引导学生观看《编程中的变量》微课视频,思考汇报:什么是变量,变量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倾听学生汇报,归纳讲解:变量是用来保存变化的数据的地方,有其特定的名称,程序通过变量名称访问变量中的数据。3、创建变量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本P26-27“创建变量”内容,尝试为脚本创建两个变量a,s。 思考:变量的名称有什么规定?变量名称前面的勾号,选与不选有什么区别?(变量名不能相同,一般做到“见名知意”。变量名前的勾号勾选的话,变量可以在舞台中显示)巡视指导,收集问题,演示讲解。 认真观看课件内容,思考汇报。认真听取老师总结,弄清弄懂程序算法。 带着问题,认真观看微课视频,如有问题,可反复多看几次。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和老师一起小结。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尝试自主创建脚本所需要的变量。 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其一,通过观察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确定算法。让学生明白,用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明确算法是前提。 其二,通过让学生观看介绍变量的微课视频,学习本课的重点内容变量。其三,学生自主学习创建变量的方法,明确在变量创建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让新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通过教师总结,突出重点,个别指导,使学生得到平衡发展。三、任务二编写求1+2+3+4+5的脚本 1、亲自出“码”(1)讲授:在认识了变量之后,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想来编写脚本了呢?。引导学生再次通过学习《变量》微课视频,理解变量a和变量s的变化规律:加数a是在前一个a的基础上加1;和s是在前一个s的基础加a。展示程序流程图讲授:就像盖房子先要有施工图一样,流程图就是编程的施工图,编程,就是按照流程图编写脚本。课件出示流程图:讲解流程图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流程图,将脚本所需要的指令找出来,并把它拖到编辑区。(3)引导学生根据流程图,将刚才拖入编辑区的指令组合成完整的程序脚本,并调试运行。提示注意:a,s的初始值,重复的次数分别是什么。巡视指导,收集问题,适时解决。 2、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编写求1+2+3+……100 的脚本。3、牛刀小试引导学生编写求1+3+5+7+9和2+4+6+8+10的脚本提示:认真观察,编写这两个脚本时,a和s的初始值、循环的次数、每次加数增加的值分别分别是什么?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归纳汇总,演示解决存在的问题。 认真听老师讲解,明白流程图每个部分的含义,并将程序所需要的指令一一找出,根据程序算法赋值,形成完整脚本,调试运行,测试结果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及时修改,再进行调试。通过修改原有程序,很快得出结果。明确算法,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变量的初始值以及重复的次数。 本环节引入了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流程图,学生对流程图这个概念相对陌生,但通过教师讲解,结合上一个任务内容,学生对流程图的掌握并不费劲。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为以后的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用计算十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和两道题作为拓展,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变量的应用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四、 任务三编写计算1+2+3+4+……n的脚本,实现人机互动。 讲授: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已经学会如何让小猫计算从1加到5,甚至加到100这样有规律的连加,但是,这些脚本计算的加数个数都是固定的。那么,有没办法让小猫听从我们的指令,根据我们输入的不同的数,进行不同的计算,从而实现一个简单的人机互动呢?scratch侦测模块中的 指令,是一组可以实现数据输入的指令。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P28-29页的内容,学习“询问回答”指令的用法,思考汇报:(1)在这个脚本中,需要创建几个变量?(3个,a,s,n)(2)需要重复执行及几次?(n次)(3)n的值如何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存储在指令中,可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赋值给n)倾听汇报结果,归纳讲解:算式中的n为一个待定的数,因此,在脚本中还需要再创建一个变量n,且还必须由用户输入。它既是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也是算式中的最后一个加数,还是需要重复执行的次数。2、引导学生尝试修改上面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计算1+2+3+……+n脚本,并观察脚本的运行结果。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侦测指令模块中的询问指令与回答指令。汇报学习结果,和老师一起认小结。编写脚本,调试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掌握实现数据输入的指令。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演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五、 创新活动 基础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求1×2×3×4×5脚本。思考:(1)它的算法是什么?(2)需要设置几个变量?变量的初始值分别是什么?需要重复执行几次?2.提高任务:编写求1×2×3×……×20脚本。3.进阶任务:创建一个计数器项目,功能如课本P30图5-10所示,按“start”按钮,计数器开始计数,显示计数变化;按“stop”按钮,计数器停止计数;按“Reset”按钮,计数器清零。 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展示学生作品。 小组成员互助互学,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编写脚本,调试运行。在完成基础任务后,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提高任务与进阶任务。 本环节任务要求学生确定算法,理清流程,抓住编程中的重点部分,写出脚本,调试运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思想。六、总结评价 1.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评价表,看看能得几颗星。 2.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3.总结:在用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时,明确算法是前提,确定变量是关键,只要勤于思考,掌握编程的思想,就一定能通过编程,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完成评价表。回答问题。和老师一起总结。 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梳理。 总结有利于学生内化本课知识。八、板书设计5.小猫做数学1+2+3+4+5:先算1+2=3,再算3+3=6……变量:保存变化的数据(共12张PPT)1+2+3+4+……+97+98+99+100=?高斯求和:1+2+3+4+……+97+98+99+100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即101×50=5050高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数学王子”之称。第5课 小猫做数学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 蔡媛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1+2+3+4+5的计算过程后一个加数比前一个加数多1。加数的值都是不断变化。1+2+3+4+5=+1+1+1+1加数变化规律:1+5+4+3+2和和和和连加算法,先求前两个加数的和,得到一个中间结果值,再与后面的加数相加,直到求和结束。中间结果值是不断变化的。1+2+3+4+5的计算过程求和的计算过程:变量2.变量是用来储存变化的数据的地方1.观看《编程中的变量》微课,学习变量创建变量每个变量有特定的名称对变量命名一般做到“见名知意”变量名对变量的操作流程图开始设定a的初始值为0设定s的初始值为0a的值增加1s的值增加a说s的值重复执行五次牛刀小试:编写求1+3+5+7+9和2+4+6+8+10的脚本提示:1、a和s的初始值分别是什么 2、循环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3、每次加数增加的值分别是什么?编写计算1+2+3+4+……n的脚本实现数据输入的指令:思考:1.在这个脚本中,需要创建几个变量?2.需要重复执行及几次?3.n的值如何获取?创新活动编写求1×2×3×4×5脚本思考:1.它的算法是什么?2.需要设置几个变量?3.变量的初始值分别是什么?4. 需要重复执行几次?总结评价1.完成评价表知道变量的作用会创建和使用变量进行计算会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遇到困难时的表现 自己解决 请教他人参考教材 小组讨论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5课《小猫做数学》.pptx 郊尾中心小学蔡媛-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5课《小猫做数学》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