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 3.1 加法运算定律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486+166+234=486+(166+234)运用了加法( )。A.交换律 B.结合律 C.交换结合律2.下图表示的是你学过的(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3.下面算式中,与得数相等的式子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下面算式中,得数不相等的是( )组。A. B.C. D.5.下面错误的是( )。A.小华计算时,运用简便方法这样做:B.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C.D.二、填空题6.1400-28-72=□-(28○72)。7.调换加数的位置,( )不变。8.45+55=55+45这里运用了加法( )律,用字母表示是( )。9.592+376+24=592+(376+24),这是根据( )律。10.计算89+75+25时,可运用加法( )律,先算( )+( ),再与89相加。三、判断题11.33+67-33+67=(33+67)-(33+67)=0。( )12.35+76+65=76+(35+65)用到的运算律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3.把235-102算成235-100+2,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多4。( )14.把278-103错算成278-100+3,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多6。( )四、脱式计算15.计算。(1)487+321+113+479 (2)723-251+177(3)872+284-272 (4)537-142-58五、解答题16.妈妈带600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羊毛衫用去248元,又买了一个皮包用去252元,还剩多少元?17.一根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第三次用去。这根绳子一共用去多少米?18.在植树节这天,实验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据统计,该小学二年级学生植树237棵,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多植树99棵,三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少植树63棵。该小学四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19.还剩几棵没植?20.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1)A+( 30+9 )=A+ 30+9(2)15+(7+B)= (15 + 7)+B(3)84+B = B + 84(4)10 +20 +30 +40 =10 +(20+30)+40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详解】486+166+234=486+(166+234)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故答案为:B【点睛】熟练掌握各个运算定律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详解】[分析]根据加法交换律的特点进行解答。3.B【解析】【分析】利用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是加号,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是减号,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进而求出即可。【详解】①;②;③;④;满足题意的是①和④。故答案为:B【点睛】要注意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算式要改变运算符号。4.B【解析】【分析】根据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426-(26+74)=426-26-74,两组得数相等,排除。B.398-(36+64)=398-36-64,而不是398-36+64,两组得数不相等,符合题意。C.938-438+372=938+372-438,两组得数相等,排除。D.524-58-224=524-224-58,两组得数相等,排除。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减法的性质,熟记定律的内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A【解析】【分析】减法的性质:a-b-c=a-(b+c),据此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详解】A.,而不是,所以A选项错误。B.根据减法的性质可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所以判断正确。C.a-278+b-122= a+b -278 -122= (a+b) -(278+122),所以判断正确。D.821-685-115=821-(685+115)=821-800=21,所以判断正确。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法的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6.1400;+【解析】【分析】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是:a-b-c=a-(b+c)。【详解】1400-28-72=1400-(28+72)=1400-100=1300所以1400-28-72=1400-(28+72)。【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法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7.和【解析】【分析】例如:200+300=500,调换加数的位置,300+200=500,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掌握与理解。8. 交换 a+b=b+a【解析】【分析】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据此解题即可。【详解】根据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可知:45+55=55+45这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点睛】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加法结合【解析】将376和24放在一起进行凑整,改变了运算顺序,应用的是加法结合律。【详解】592+376+24=592+(376+24),这是根据加法结合律。【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结合律的显著特点是改变运算顺序。10. 结合 75 25【解析】【分析】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详解】89+75+25=89+(75+25)=89+100=189计算89+75+25时,可运用加法结合律,先算75+25,再与89相加。【点睛】此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情况。11.×【解析】【分析】减法的性质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依此判断。【详解】33+67-33-67=(33+67)-(33+67)=0。故答案为:×【点睛】熟练掌握整数减法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解析】【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计算35+76+65时,首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可得:35+76+65=76+35+65,然后应用加法结合律,可得:35+76+65=76+(35+65)。【详解】35+76+65=76+35+65=76+(35+65)=76+100=17635+76+65=76+(35+65)用到的运算律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要熟练掌握,注意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13.√【解析】【分析】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用错误的结果减去正确结果即可判断。【详解】235-102=235-100-2=135-2=133235-100+2=135+2=137137-133=4,所以判断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法性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14.√【解析】【分析】278-103=278-(100+3)=278-100-3=175,278-100+3=281,281-275=6,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把278-103错算成278-100+3,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多6,所以判断正确。【点睛】熟练掌握减法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1)1400;(2)649(3)884;(4)337【解析】【分析】第(1)问,分组凑整计算;第(2)问,先加法凑整,再算减法;第(3)问,先减法凑整,再算加法;第(4)问,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详解】16.100元【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妈妈带的钱减去买一件羊毛衫用去的钱后,再减去买一个皮包用去的钱就是还剩的钱,再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600-248-252=600-(248+252)=600-500=100(元)答:还剩100元。【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运用整数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会更加简便。17.475米【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并从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一共用去多少米,与绳子的总长500m没有关系,且三次用去的长度是已知的,直接把它们加起来即可。【详解】216+175+84=216+84+175=300+175=475(米)答:这根绳子一共用去47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18.399棵【解析】【分析】根据题目可知,要求四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就要知道三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由“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多植树99棵”,可知三年级学生植树(237+99)棵;又因为“三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少植树63棵”,所以四年级学生植树(237+99+63)棵。观察算式237+99+63,可以看出237和63可以凑成整百数,所以把63和99交换位置后与237结合起来计算比较简便。【详解】237+99+63=237+63+99=300+99=399(棵)答:该小学四年级学生植树399棵。【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19.50棵【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还剩多少棵没植,根据减法的意义,先用总棵数减去第一天植的棵数,再减去第二天植的棵数即可得解。【详解】250-98-102=250-(98+102)=250-200=50(棵)答:还剩50棵没植。【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20.(1)加法结合律(2)加法结合律(3)加法交换律(4)加法结合律【解析】略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