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二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1-2周)单元名称 第7章 课题 7.1力 节次 第一课时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1)力是 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力用符号 F 表示。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是 N 。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N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 (2)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使它发生形变;又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力的三要素: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意图:整理回顾学习的核心知识内容,形成知识脉络,为后面的知识应用做准备。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意图: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特点。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3.下列四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不同的是( D ) A.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B.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变瘪了 C.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变弯曲 D.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 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对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类和总结。 来源:新编4.(双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D )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 B.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 意图: 通过双选题,认识力让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特点。 来源:新编5.下列哪个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 1 N ?( D ) A.一头小牛 B.一根头发 C.一张课桌 D.两个鸡蛋 意图:对1N力大小的认识,从而推导生活中力大和小的科学认识。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如右图所示,小华用绳子拉着装满沙土的小车前进,此时小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D ) A.小华 B.沙土 C.地面 D.绳子 意图:理解力的概念,分析力中的施力物体。 来源:新编如图甲,某人用2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 等于 20N(大于/小于/等于),如图乙,用扳手拧螺母,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作用点 有关。 意图:考察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尤其是相互作用力中力的大小比较。 来源:新编8.(1)如图 1 所示,小球被斜挂在竖直墙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绳子拉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力的大小为50N,请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图1 图2 意图:通过作图应用力的三要素,表述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9. 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C )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动力 B.人对水的作用力 C.水对人的作用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 意图:生活中相互作用的现象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分析。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拓展性 作业 (选做) 小明同学坐在写字台前看书,电风扇吹来阵阵凉风,他感到十分惬意,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和思考.他想:空气受到风扇给的力被吹出,电风扇是否也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对此,小明进行了探究.他选用的器材、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小明同学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的物理道理是什么? 电风扇也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此原理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 火箭升空 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能否工作?为什么? 不能 月球上没有空气 意图:通过科学探究认识探究步骤,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 来源:新编2.用气球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手压气球,气球会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 (2)当把图2中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右 (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喷出的气体 (选填“喷出的气体”或“周围的空气”)。 意图: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问题,对学习的新知进行应用。 来源:新编单元名称 第七章 课题 7.2弹力 节次 第一课时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B )。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 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 意图:考察弹性形变概念 来源:知能2.下列现象中,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C ) A.运动员举杠铃对杠铃的力 B.手拉橡皮筋的力 C.月亮对地球的吸引力 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 意图:辨析弹力概念 来源:知能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弹力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肉眼可见的弹性形变 意图:弹力产生条件和要素 来源:其他资料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B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意图: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考察 来源:知能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小鹏使用弹簧拉力器时,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双手就 感到越费力。这是因为(C )。 A.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弹性形变 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对手的拉力也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意图: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来源:知能2.如图所示,将一弹簧测力计照图甲使用,测力计的读数为4 N;若把弹簧测力计倒置,像图乙这样使用,两种情况下测力计下面挂的是同一物体,则图乙中测力计的读数应是( C)。 A.小于4 N B.等于4 N C.大于4 N D.无法确定4N 意图:考查弹簧测力计结构和使用 来源:知能3.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刻度尺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的数据见表1,表1 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4 次实验。 (2)由实验可验证小明的猜想 正确 。 意图:考察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来源:知能单元名称 第7章 力 课题 7.3重力 节次 第一课时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1)重力是指在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 吸引 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 地球 .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 (3)牛顿发现: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万有引力 ; 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 (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E . A.物体只有接触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C.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D.正在上升的气球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E.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如果没有桌面的支持,书本会下落;F.挂在墙上的画掉不下来说明不存在重力;G.中国太空人在空间站可以举哑铃锻炼肌肉;H. g =9.8N/kg表示9.8 N=1kg . 意图:设置条目式填空,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本节知识要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体现基础性. 来源:其他资料2.(1)如图7.3-1所示,物体A从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7.3-2所示,请画出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如图7.3-3所示,用细线拴住橡皮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橡皮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图7.3-1 图7.3-2 图7.3-3 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作力的示意图,考察学生力示意图的画法,促进学生对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效果进行重新建构. 来源:其他资料2022年2月8日,昵称“青蛙公主”的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她身高175cm,质量52kg。则她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解:m谷=52kg,g =9.8N/kg ,G=mg G谷=m谷g = 52kg×9.8N/kg =509.6N 答:她受到的重力是509.6N. 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计算地球附近物体的重力大小,考察学生对重力大小的感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重新建构. 来源:其他资料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如图7.3-4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 ( B ) 图7.3-4 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考察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知程度,促进学生运用空间思维重新建构. 来源:其他资料2.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实验桌上给出的器材有橡皮泥一盒,形状不同的石子三块,弹簧测力计、盘天平各一个。你觉得应该选择 橡皮泥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橡皮泥容易改变形状且质量保持不变 . 第二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他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重力/G物体10.10.98物体20.21.96物体30.32.94(1)请你指出表格的不足之处:① 没有单位 ; ② 缺少“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物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请你写出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定值 . (3)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 (4)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 C ) 意图: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解释,既全面深入考察学生对控制变量法、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表格设计能力等素养. 来源:其他资料3.一辆自重为5.0×104 N的卡车,装有25箱货物,每箱货物的质量是300 kg,该卡车行驶到一座立有限重标志牌(如图7.3-5所示)的桥前,求:(g取10 N/kg) (1)这辆卡车总重是多少? (2)要想安全过桥,需要卸下几箱货物? (3)过桥前,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 图7.3-5 解:(1)每箱货物质量m1=300 kg,共有25箱, 则车上货物的总质量:m物=25m1=25×300 kg=7500 kg, 因为G=mg , 货物总重力:G物= m物g=7500kg×10N/kg=7.5×104N, 这辆卡车总重:G总=G车+G物=5.0×104N+7.5×104N=1.25×105 N. (2)车与货物的总质量:m总==1.25×104kg=12.5 t, 所以应卸质量:Δm=m总- m=12.5t-10t=2.5 t=2500kg, 所以n==≈8.3=9,因此应卸下9箱货物. (3)过桥前,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是卡车对地球的作用力,它们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1.25×105 N,方向竖直向上. 答:这辆卡车总重是1.25×105 N;应卸下9箱货物;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1.25×105 N,方向竖直向上. 意图:创设情境,考察学生对重力大小的计算能力和力的相互性的认知. 来源:其他资料单元名称 第七章 课题 复习 节次 第一课时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D )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意图:了解并能区分力的作用效果 来源:新编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意图:知道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几个因素 来源:新编3.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到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钩码的重力为4.6 N B.称量前,需把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 C.弹簧测力计内弹簧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D.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 意图: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来源:新编4.(双选)如图是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下列对此过程中小明的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BD ) A.在最低点会受到座椅向上的支持力 B.运动状态不变 C.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D.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断改变 意图:知道力及其作用效果 来源:新编5.现有30个相同的钢件,总体积为5 m3,钢件的密度为7.8×103 kg/m3。求:(g取10 N/kg) (1)这些钢件的总重力为多少N (2)现需要把钢件装载到卡车里,而吊车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105 N,用该吊车至少需要几次才能把这些钢件吊完? 解:(1)由ρ=可得,这些钢件的总质量:m总=ρV总=7.8×103 kg/m3×5 m3=3.9×104 kg; 这些钢件的总重:G总=m总g=3.9×104 kg×10 N/kg=3.9×105 N。 (2)一个钢件的重力:G===1.3×104 N, 一次最多提升钢件的个数:n′==≈7.7, 为使钢丝绳不被拉断,一次只能提升7个; 需要提升的次数:N==≈4.3,即5次。 意图:会利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来源:新编6.蒙山县滨公园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20 m、宽2 m,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的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每块玻璃规格长5 m、宽2 m、厚2 cm。桥面玻璃单层最多可承重20 t。(g取10 N/kg) (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时50 s,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 (2)已知这种玻璃的密度为2.5×103 kg/m3,求每块玻璃的重力。 解:(1)此游客的平均速度:v===0.4 m/s (2)每块玻璃的体积:V=5 m×2 m×0.02 m=0.2 m3, 由ρ=可得,每块玻璃的质量:m=ρV=2.5×103 kg/m3×0.2 m3=500 kg, 则每块玻璃的重力:G=mg=500 kg×10 N/kg=5000 N 意图:会利用密度和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来源:新编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乙__;若要制作测量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甲___。(均选填“甲”或“乙”) 意图:会看图,理解图的意义 来源:新编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并列放着两个相互接触的静止木箱甲和乙,则( AC ) A.甲和乙之间没有弹力 B.甲对乙有弹力,乙对甲也有弹力 C.地面对甲、乙都有弹力 D.甲、乙对地面没有弹力 意图:理解弹力产生条件 来源:新编3.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和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之消失。对于拉伸(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越重,把弹簧拉得越长,弹簧的拉力也越大。实验表明: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公式表示为F=kx,其中k是比例常数,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劲度系数跟弹簧的长度、材料、粗细等都有关系,弹簧丝粗的硬弹簧比弹簧丝细的软弹簧劲度系数大。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有它的适用范围,物体形变过大,超出一定的限度,上述比例关系不再适用,这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适用。弹性限度内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在弹性限度外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1)在正确测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弹簧的形变是__弹性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__遵从__(选填“遵从”或“不遵从”)胡克定律。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这是为了避免超过弹簧的__弹性限度__。 (4)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受力的大小__无关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一根弹簧挂0.5 N的物体时长12 cm,挂1 N的物体时长14 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25__ N/m。 意图:理解弹力及弹簧测力计 的使用 来源:新编单元名称 第八章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节次 第一课时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阻力 。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意图:整理回顾学习的核心知识内容,形成知识脉络,为后面的知识应用做准备。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2.牛顿第一定律是( D )。 A.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归纳出的规律 B.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 C.经过公式推导运算得出的计算结果 D.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出来的规律 意图: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索过程,认识科学推理的重要性。 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3.正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若足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足球( C ) A.慢慢停下来 B.越来越快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意图: 生活中的应用,对于一切外力消失时,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来源:新编4.(1)如下图1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时,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m/s,VB=2m/s,VC=0m/s。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2m/s;若小球在C处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处于静止状态。 (2)如下图2所示,小车上竖直放置一长木块,现用力向右迅速拉动静止的小车,车上木块将 向左 倾倒(选填“向左”或“向右”),这是由于木块具有惯性;小车受到拉力后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意图: 通过具体速度数字的使用,认识上抛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最高点一切外力消失的问题。第二问,联系生活中坐公交的问题,理解惯性概念。 来源:新编5.(双选)下列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BD ) A.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作用 B.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 意图:通过双选题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解释。 来源:新编6.(双选)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意图:通过双选题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解释。 来源:新编7.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__。 A.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B.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C.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D.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相等的方法是:把小车放在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4)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选填“快”或“慢”)。 (5)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意图:通过实验题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推理过程,回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来源:新编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双选)如图所示,小物块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并压缩弹簧至O处,静止释放物块。下列说法( AC ) 物块与弹簧分离前做加速运动 B.物块与弹簧分离前做匀速运动 C.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做匀速运动 D.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做减速运动 意图:理想条件下,分析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状态,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来源:新编如图所示,飞机投放救灾物资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正下方才投下,能准确地投放到指定地点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物资被投下后,由于具有惯性,水平方向上保持原来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运动,竖直方向上物资受到重力做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物资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因此飞机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品时,总是会离目标还有一段水平距离时就开始投放物品。 意图:联系生活中实际,该如何投放救灾物资。发散学生的思维,如果忽略空气阻力,思考物资的运动轨迹。 来源:新编单元名称 第八章 课题 二力平衡 节次 第一课时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以下给出的现象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 A.物体在斜坡上沿直线匀速滑下 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 C.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D.向上抛出的石块 意图:考察对平衡态的理解 来源:其它资料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B、C、D是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D )。 意图:通过运动轨迹,考察对平衡态理解 来源:知能3.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B.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C.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意图:考察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与平衡态的关系 来源:其它资料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图中,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意图: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析 来源:知能2.某同学用两手拉一个弹簧秤,若左右两手所用的拉力各为 200 N, 则弹簧秤上的示数为 200 N。(没有超过弹性限度) 意图:考察二力平衡条件及弹簧测力计构造 来源:知能3.如图甲所示,是小慧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慧将系于小卡片(重力 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 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 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 个拉力的方向 相反 ,并通过 调整 钩码个数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慧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不能 (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慧下一步的操作是: 用剪刀将纸片剪开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宇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小慧的实验中 A 。 A.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意图:二力平衡条件实验考察 来源:知能说明:基础性作业为必做作业,设计不少于3题。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完成时间在10分钟以内;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完成时间在10分钟以内,其他学科在12分钟以内。拓展性作业为选做作业,设计2-3题。设计的题目一般分巩固强化、学科提升和综合探究三个层次,每道题完成时间在10分钟以内。题目来源应说明选自《知识与能力训练》、教材或新编。本样例设计提供给学科老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作业时参考。表格的文字格式已调好,尽量不改动。大标题的学段、学科和年级要修改。初中物理八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参考答案第七章 力第1节 力【基础练习】(1)物体对物体; F; 牛顿; 牛; N; 1 N;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2)形状; 运动状态(3)大小; 方向; 作用点(4)相互的2. A3. D4. AD5. D6. D7. 等于 作用点8.9. C【拓展提升】(1)电风扇也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升空不能 月球上没有空气(1)形变(2)右 喷出的气体第2节 弹力【基础练习】1. B 2. C 3. C 4. B【拓展提升】1. C 2.C3. 刻度尺;4;正确第3节 重力【基础练习】1. (1)吸引 地球(2)G=mg 竖直向下 重心(3)万有引力(4)E2.3.解:m谷=52kg,g =9.8N/kg ,G=mgG谷=m谷g = 52kg×9.8N/kg =509.6N答:她受到的重力是509.6N.【拓展提升】B橡皮泥 橡皮泥容易改变形状且质量保持不变(1)①没有单位 ②缺少“重力与质量的比值”(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定值(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4) C3.解:(1)每箱货物质量m1=300 kg,共有25箱,则车上货物的总质量:m物=25m1=25×300 kg=7500 kg,因为G=mg ,货物总重力:G物= m物g=7500kg×10N/kg=7.5×104N,这辆卡车总重:G总=G车+G物=5.0×104N+7.5×104N=1.25×105 N.(2)车与货物的总质量:m总==1.25×104kg=12.5 t,所以应卸质量:Δm=m总- m=12.5t-10t=2.5 t=2500kg,所以n==≈8.3=9,因此应卸下9箱货物.(3)过桥前,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是卡车对地球的作用力,它们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1.25×105 N,方向竖直向上. 答:这辆卡车总重是1.25×105 N;应卸下9箱货物;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1.25×105 N,方向竖直向上.第七章 力 复习【基础练习】1.D2. A3. D4 BD5. 解:(1)由ρ=V (m)可得,这些钢件的总质量:m总=ρV总=7.8×103 kg/m3×5 m3=3.9×104 kg;这些钢件的总重:G总=m总g=3.9×104 kg×10 N/kg=3.9×105 N。(2)一个钢件的重力:G=n (G总)=30 (3.9×105 N)=1.3×104 N,一次最多提升钢件的个数:n′=G (F)=1.3×104 N (1×105 N)≈7.7,为使钢丝绳不被拉断,一次只能提升7个;需要提升的次数:N=n′ (n)=7 (30)≈4.3,即5次。6.解:(1)此游客的平均速度:v=t (s)=50 s (20 m)=0.4 m/s(2)每块玻璃的体积:V=5 m×2 m×0.02 m=0.2 m3,由ρ=V (m)可得,每块玻璃的质量:m=ρV=2.5×103 kg/m3×0.2 m3=500 kg,则每块玻璃的重力:G=mg=500 kg×10 N/kg=5000 N【拓展提升】乙 甲2 AC3(1)弹性(2) 遵从(3)弹性限度 (4) 无关 (5)25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练习】1.(1)不需要; 阻力(2)惯性; 没有受到力;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3)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质量; 质量2. D3. C4.(1)做匀速直线运动 2m/s 处于静止状态(2)向左 惯性 运动状态5. BD6. AD7. C 斜面上同一位置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慢 匀速直线【拓展提升】AC不能,因为物资被投下后,由于具有惯性,水平方向上保持原来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运动,竖直方向上物资受到重力做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物资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因此飞机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品时,总是会离目标还有一段水平距离时就开始投放物品。第2节 二力平衡【基础练习】1. A2. D3. C【拓展提升】1. B2.2003.(1) 相反 ; 钩码个数 (2)不能;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3)用剪刀将纸片剪开 (4) A力力【基础练习】(1)力是 的作用。力用符号 表示。 力的单位是 ,简称_____,符号是 。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另一个是 。力能改变物体的 ,使它发生形变;又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三要素: 、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3.下列四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不同的是( )A.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B.用手捏饮料瓶,饮料瓶变瘪了C.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变弯曲 D.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4.(双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 B.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 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5.下列哪个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 1 N ?( )A.一头小牛 B.一根头发 C.一张课桌 D.两个鸡蛋6.如右图所示,小华用绳子拉着装满沙土的小车前进,此时小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小华 B.沙土C.地面 D.绳子7.如图甲,某人用20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________20N(大于/小于/等于),如图乙,用扳手拧螺母,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有关。8.(1)如图 1 所示,小球被斜挂在竖直墙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绳子拉力的示意图。(2)如图2所示,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力的大小为50N,请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9.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动力 B.人对水的作用力C.水对人的作用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拓展提升】1.小明同学坐在写字台前看书,电风扇吹来阵阵凉风,他感到十分惬意,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和思考.他想:空气受到风扇给的力被吹出,电风扇是否也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对此,小明进行了探究.他选用的器材、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1)小明同学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的物理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原理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能否工作?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气球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1)如图1所示,用手压气球,气球会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_。(2)当把图2中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_____(选填“喷出的气体”或“周围的空气”)第2节 弹力【基础练习】1.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弹性形变的是( )。A.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 B.跳水跳板被运动员压弯C.粉笔掉到地上断成两截 D.饼干一捏变成碎片2.下列现象中,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运动员举杠铃对杠铃的力 B.手拉橡皮筋的力C.月亮对地球的吸引力 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方向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弹力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肉眼可见的弹性形变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拓展提升】1.小鹏使用弹簧拉力器时,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双手就 感到越费力。这是因为( )。A.弹簧受到拉力会发生弹性形变B.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对手的拉力也越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如图所示,将一弹簧测力计照图甲使用,测力计的读数为4 N;若把弹簧测力计倒置,像图乙这样使用,两种情况下测力计下面挂的是同一物体,则图乙中测力计的读数应是( )。A.小于4 NB.等于4 NC.大于4 ND.无法确定4N3.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的数据见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2)由实验可验证小明的猜想 。第3节 重力【基础练习】1.(1)重力是指在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 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3)牛顿发现: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 重力不就是万有引力.(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接触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C.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D.正在上升的气球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E.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如果没有桌面的支持,书本会下落;F.挂在墙上的画掉不下来说明不存在重力;G.中国太空人在空间站可以举哑铃锻炼肌肉;H. g =9.8N/kg表示9.8 N=1kg .2.(1)如图7.3-1所示,物体A从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如图7.3-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3)如图7.3-3所示,用细线拴住橡皮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橡皮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7.3-1 图7.3-2 图7.3-32022年2月8日,昵称“青蛙公主”的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她身高175cm,质量52kg。则她受到的重力是多少?【拓展提升】1.如图7.3-4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 ( )2.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实验桌上给出的器材有橡皮泥一盒,形状不同的石子三块,弹簧测力计、盘天平各一个。你觉得应该选择 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并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 第二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他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 重力/G物体1 0.1 0.98物体2 0.2 1.96物体3 0.3 2.94(1)请你指出表格的不足之处:① ;②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请你写出得到这个结论的依据: .(3)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4)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 )3.一辆自重为5.0×104 N的卡车,装有25箱货物,每箱货物的质量是300 kg,该卡车行驶到一座立有限重标志牌(如图7.3-5所示)的桥前,求:(g取10 N/kg)(1)这辆卡车总重是多少?(2)要想安全过桥,需要卸下几箱货物?(3)卡车重力的反作用力? 图7.3-5第七章 力 复习【基础练习】1.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B.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3.如图所示,把钩码挂到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钩码的重力为4.6 NB.称量前,需把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C.弹簧测力计内弹簧发生的是弹性形变D.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4.(双选)如图是小明在玩过山车时的情景,下列对此过程中小明的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低点会受到座椅向上的支持力B.运动状态不变C.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D.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断改变5.现有30个相同的钢件,总体积为5 m3,钢件的密度为7.8×103 kg/m3。求:(g取10 N/kg)(1)这些钢件的总重力为多少N (2)现需要把钢件装载到卡车里,而吊车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105 N,用该吊车至少需要几次才能把这些钢件吊完?6.蒙山县滨公园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20 m、宽2 m,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玻璃桥的桥面由三层玻璃叠加而成,每块玻璃规格长5 m、宽2 m、厚2 cm。桥面玻璃单层最多可承重20 t。(g取10 N/kg)(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时50 s,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2)已知这种玻璃的密度为2.5×103 kg/m3,求每块玻璃的重力。【拓展提升】1.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图象中只有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若要制作测量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均选填“甲”或“乙”)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并列放着两个相互接触的静止木箱甲和乙,则( )A.甲和乙之间没有弹力 B.甲对乙有弹力,乙对甲也有弹力C.地面对甲、乙都有弹力 D.甲、乙对地面没有弹力第2题图3.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和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之消失。对于拉伸(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把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上,物体越重,把弹簧拉得越长,弹簧的拉力也越大。实验表明: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公式表示为F=kx,其中k是比例常数,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劲度系数跟弹簧的长度、材料、粗细等都有关系,弹簧丝粗的硬弹簧比弹簧丝细的软弹簧劲度系数大。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有它的适用范围,物体形变过大,超出一定的限度,上述比例关系不再适用,这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适用。弹性限度内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在弹性限度外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1)在正确测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弹簧的形变是__ 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__ _(选填“遵从”或“不遵从”)胡克定律。(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不能超过它的量程,这是为了避免超过弹簧的__。(4)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受力的大小__ __(选填“有关”或“无关”)。(5)一根弹簧挂0.5 N的物体时长12 cm,挂1 N的物体时长14 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练习】1.(1)物体的运动________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定律: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大,惯性越大。2.牛顿第一定律是( )。A.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归纳出的规律B.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C.经过公式推导运算得出的计算结果D.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出来的规律3.正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若足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足球( )A.慢慢停下来 B.越来越快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4.(1)如下图1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时,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m/s,VB=2m/s,VC=0m/s。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________,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若小球在C处时,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______。(2)如下图2所示,小车上竖直放置一长木块,现用力向右迅速拉动静止的小车,车上木块将 ______倾倒(选填“向左”或“向右”),这是由于木块具有________;小车受到拉力后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5.(双选)下列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作用B.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6.(双选)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7.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B.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C.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D.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相等的方法是:把小车放在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3)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4)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5)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_运动。【拓展提升】1.(双选)如图所示,小物块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并压缩弹簧至O处,静止释放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与弹簧分离前做加速运动 B.物块与弹簧分离前做匀速运动C.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做匀速运动 D.物块与弹簧分离后做减速运动如图所示,飞机投放救灾物资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正下方才投下,能准确地投放到指定地点吗?为什么?试卷第1页,共3页第2节 二力平衡【基础练习】1.以下给出的现象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物体在斜坡上沿直线匀速滑下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C.苹果从树上落下来D.向上抛出的石块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B、C、D是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3.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B.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C.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拓展提升】1.图中,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某同学用两手拉一个弹簧秤,若左右两手所用的拉力各为 200 N, 则弹簧秤上的示数为 N。 (没有超过弹性限度)3.如图甲所示,是小慧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慧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 相反 ,并通过调整 钩码个数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慧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慧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宇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小慧的实验中 。A.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科作业设计 7.1-8.2(学生版).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科作业设计7.1--8.2(教师版).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科作业设计7.1--8.2(参考答案).docx